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3229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时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充分领会数学转化思想.【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运用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解决数学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判定定理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1 当你在下雨天快速转动雨伞时水飞出的方向是什么方向?问题2 砂轮打磨零件飞出火星的方向是什么方向?(下雨天转动雨伞时飞出的水,以及在砂轮上打磨工件飞出的火星,均沿着圆的切线的方向飞出)2、 探索新知思考1 如图,在O中,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作直线lOA,则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多少?直线l和O有什么位置关系?分析:直线lOA,而点A是O的半径OA的外端点,直线l与O只有一个交点,并且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垂线段OA,即是O的半径.直线l与O相切.归纳总结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符号语言:直线lOA,且l 经过O上的A点,直线l是O的切线.在此定理中,题设是“经过半径的外端”和“垂直于这条半径”,结论为“直线是圆的切线”,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圆的切线,下面两个反例说明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直线不是圆的切线: 思考2 将思考1中的问题反过来,如图,如果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半径OA与直线l是不是一定垂直呢?分析: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圆心O到l的距离等与半径.OA是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OA直线l.归纳总结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符号语言: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OA直线l.3、 掌握新知例1 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腰AB与O上相切与点D.求证:AC是O的切线.分析: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要证明AC是O的切线,只要证明由点O向AC所作的垂线段OE是O的半径就可以了.而OD是的半径,因此需要证明OE=OD.证明:过点O作OEAC,垂足为E,连接OD,OA.O与AB相切于点D,ODAB.又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AO是BAC的平分线.OE=OD,即OE是O的半径.AC经过O的半径OE的外端点且垂直于OE,AC是O的切线例2 如图,AB为O直径,C是O上一点,D在AB的延长线上,DCB=A (1)CD与O相切吗?若相切,请证明,若不相切,请说明理由 (2)若CD与O相切,且D=30,BD=10,求O的半径答案:(1)CD与O相切.理由如下:OC=OB,OCB=OBC.AB是直径,ACB=90.A+OBC=90.DCB=A,OCB=OBC,DCB+OCB=90,即OCD=90.OC是半径,CD与O相切.(2) 在RtOCD中,D=30,COD=60.A=30.BCD=30.BC=BD=10.AB=20.O的半径为10.4、 巩固练习1. 如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AB.求证:AT是O的切线. 2.如图,AB是O的直径,直线l1,l2是O的切线,A,B是切点.l1,l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D,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O.求证:O与AC相切.答案:1.证明:AB=AT,ATB=ABT=45.BAT=90, 即ABAT .AB是O的直径,AT是O的切线. 2.l1l2.证明如下:直线l1,l2是O的切线,l1AB,l2AB,l1l2. 3.证明:过O作OEAC,垂足为E.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D,OE=OD.OEAC,O与AC相切. 五、归纳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哪些新知识?学到了哪些作辅助线的方法?布置作业 从教材习题24.2中选取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探索新知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使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根据平面几何的特点,尽量让学生在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中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从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