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3224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学法指导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运用列表法,比较传统与近现代中国人民的衣、食、住、习俗方面的变化,掌握其变化的特征。2.联系政治史的内容,把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和时代背景相联系,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3.以教材中的插图为依托,联系身边改革开放以来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理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这一论断。知识点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2.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1)衣“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裙子等五花八门。(2)食: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4)社会风俗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城市的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知识点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20世纪5070年代(1)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总体水平较低。(2)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1)衣: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2)食:到1987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饮食多样化。(3)住:城市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4)社会风尚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生活质量水平。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误区警示】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传统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名师点拨】 我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历史纵横】 (教材第65页)本段文字阐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处在近代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思想观念逐步近代化。【历史纵横】 (教材第66页)本段文字阐述了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服装样式。这一时期,我国的服装样式较为单一,反映出我国这一时期的服饰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图解历史】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主题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史料探究1.原因史料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注:“行不通”反映了近代婚俗的变化。指的是西方的民主思想的传播。指继续原先“父母之命”的旧婚俗。思考依据史料分析我国近代婚俗的变化及原因。提示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原因: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婚姻自由成为新风尚。2.特点史料注:由图片中人物的长袍马褂、西装、旗袍得出近代服饰的特点和趋势。思考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有哪些?提示特色:既有非常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有非常现代的西装革履,更有中西合璧的旗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主要特点: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土洋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3.影响史料缠足是妇女的一部血泪史。清朝末年,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兴起了种种变革。随着变革的开展,社会逐渐意识到妇女的地位,为此,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反缠足运动,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它对妇女解放,提高妇女地位有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朱升芹近代妇女反缠足运动注:有利于妇女解放。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思考依据史料说明废止缠足的影响。提示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有利于妇女身心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史论形成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2)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清政府、民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4)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2.特点(1)从地域上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从过程上看,由西方传入,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3)从程度上看,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变化大,内地和广大农村的变化小,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不均衡。(4)从动力上看,社会运动的开展、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生产与生活方式向中国的渗透都是重要的推动因素。3.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主题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史料探究1.物质生活的变化史料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注:图片中的“列宁装”和“哈韩服”反映了建国后服饰变化的特点。思考依据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提示特点: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原因: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2.社会习俗的变化史料一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由散漫的无规律生活方式,被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所逐步取代,都市人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注:指的是有规律的生产、作息的生活方式。注重假日休息。思考(1)依据史料说明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提示国人接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节假日休息制形成。史料二为政者对社会风气起着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就目前来看,通过涵养崇清尚俭、不慕虚荣的党风政风来带动社会风气转向,恐怕才是政府形塑社会风气的合理方式。人民时评:政府该如何“移风易俗”注:体现了党风政风的内涵。“带动”体现了意义。思考(2)依据史料分析当今党风政风的内涵是什么?有何意义?提示内涵:清廉节俭,不慕虚荣。意义: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新习俗的形成。史论形成 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征及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1)特征: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日益改善,但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2)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和平等地位;改革开放前,生产力低下、人口多、极“左”思潮的影响。2.改革开放后(1)特征:在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原因: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物质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直接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名家论史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观点:在新中国,结束了缠足的习俗,妇女可以自由选择婚姻伴侣,可以当教师、护士可以作为战士在前线战斗。许多妇女因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获得表彰。一些妇女成为党的干部。美迈克亚当斯导读:新中国结束缠足,妇女自主婚姻,从事各种工作,甚至担任领导职务。这些都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壮大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有利于家庭生活、社会秩序的稳定。一、学思之窗(教材P66)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二、本课测评(教材P67)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变化表现:衣的方面,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食的方面,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住的方面,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风俗方面,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变化原因: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中国共产党以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近现代工农商业的发展。三、学习延伸(教材P67)对自己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物质生活变化情况(包括收入、住房、衣食、家用器具等)进行调查和比较,再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提示(1)调查对象可以是自己所在班级的同学家庭物质生活的变迁;也可以通过向父母咨询,以自己的家庭物质生活的变迁为主题进行对比分析。(2)列表时注意时间是“改革开放前后”,内容是“物质生活”可以参照以下格式: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穿着饮食住房出行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2.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渐进的历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1.(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促进了近代中国“断发放足”习俗变迁的是()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土地革命解析辛亥革命前后,开展了“断发放足”等活动,尤其是“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故C项正确。答案C2.(2016海南学业水平)中山装前襟四只口袋代表立国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为以文治国;前襟五粒扣子代表五权分立;袖口三粒扣子代表三民主义;封闭的衣领寓为严谨治身。中山装的设计理念体现了()A.儒家伦理 B.中西合璧C.全盘西化 D.固守传统解析根据材料中“礼、义、廉、耻”和“五权分立”看出,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选B项。答案B3.(2016浙江学业水平)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解析甲乙两图分别反映的是清末婚嫁和民国婚照,无法反映日常服饰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婚姻礼俗的变迁,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表述以点代面,同时B项“已取代”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故C项正确;图片不能反映婚姻自主的观念,甲图与乙图也无法反映“流行”的“普遍”程度,故D项错误。答案C4.(2017四川学业水平)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最时尚的着装列宁装。这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着装()A.款式多样B.受西方服饰影响C.受苏联影响D.注重个性解析注意材料中“最时尚”和“20世纪50年代”这两处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服饰也受其影响,所以列宁装是当时最时尚的服装。答案C5.(2016贵州学业水平)下列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前后“客人来了心情不同”的场景。从“亲朋来家待客愁”到“好友聚会露两手”的变化得益于()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三大改造的推行C.“一五”计划的制定 D.改革开放的实施解析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所以有了图二的变化,故选D项。答案D6.(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A.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B.崇尚享乐、追求自由C.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D.团结互助、包容开放答案A7.(2017达州高一检测)阅读下列图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简要说明。(2)以上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以“礼仪”为代表的社会习俗的改变,材料二反映了以“服饰”为代表的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第(2)问,这两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近代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物质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的官员从跪拜礼到作揖礼的转变。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服饰的变化。(2)本质问题: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说明:外来文明冲击着近代的生活方式。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对应着“头上和脚上的变化”,故选B项。答案B2.(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B.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D.辛亥革命的影响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彻底反清,上海军政府发动剪辫运动,以风俗改革来推动反清斗争的进行,故D项正确。答案D3.(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表明()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解析从材料中衣裳变瘦显出细腰的变化趋势可知,反映的是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故B项正确。答案B4.(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吕思勉曾认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该观点反映出()A.近代服饰已中西合璧B.西装不合时宜将被淘汰C.传统服饰更具生命力D.服饰变化源于列强侵略解析根据材料“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可知,吕思勉个人认为传统服饰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故C项正确。答案C5.(2017山西晋中高一下学期期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材料反映了()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奢侈浪费风气形成B.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C.国门打开,西方的生活观念冲击国人思想D.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更为开放解析材料中可以看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个性、多变、时尚,不等于奢侈浪费,故A项错误;人民生活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提高,90年代尚未实现小康,故B项错误;西方的生活观念冲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个性、多变、时尚是思想观念改变的体现,故D项正确。答案D6.(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20世纪初,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其原因有()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外国传教士和维新人士的倡导民国政府的法令A. B.C. D.解析20世纪初,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对传统缠足陋习造成了冲击,正确;20世纪初,民族工业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增强了不缠足运动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正确;同时期,外国传教士与维新人士倡导革除陋习,废止缠足,也会推动不缠足运动的开展,正确;民国政府成立后,制定了“废止缠足”的法令,推动不缠足运动进行,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7.(2018四川德阳高一下学期期中)有学者指出,我国的婚恋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以政治出身为主导、以文化资本为导向和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三个阶段。其中,“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盛行于()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婚恋观逐渐由以政治出身为主导转变为以文化资本为导向,故C项正确。答案C8.“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来源于英文“fans”。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A.是为了适应新事物而创造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解析紧扣题干材料信息,即“粉丝”是由英文音译而来,B项为最佳选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9.(2018山西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今服装演变简表时段流行服装清代成年男子穿满洲服饰(长袍、马褂),汉族妇女和儿童穿传统的明朝服装,满族妇女穿旗装。20世纪上半期长袍、马褂、粗布长短襦、长短裤等;西装、中山装、旗袍等。20世纪5070年代列宁装、工人装、军装等。21世纪初高档西装、休闲装、中山装、汉服、唐装等崭露头角。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服装的流行趋势。任选两个阶段,指出其服饰变化的特点并说明成因。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任意选取两个阶段。如:清代;20世纪上半期。其次指出其特点。如:前者满族特色突出,满汉服饰并存;后者多种服饰并存,中西合璧成为时尚。最后说明成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对外交往等角度思考。如:清代,满族实行高压政策,推行满族文化;满族与汉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答案示例一:清朝:满族服饰特色突出,满汉服饰并存。原因:清朝建立,实行高压政策,推行满族文化;满汉文化交融;多民族国家发展。示例二:20世纪上半期:多种服饰并存,中西合璧的服饰成为流行服装。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西式服饰的影响;自然经济和传统观念影响。示例三:20世纪5070年代:服饰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原因:政治活动突出;强调劳动生产,阶级斗争占主导;学习苏联的影响;工人和军人社会地位高。示例四:21世纪初:多元化突出,个性强。原因:改革开放提高生活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文明间交流;传统文化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