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6294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考查重点】: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真题地球的圈层结构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xx3,4(选择)xx7(选择)xx33(判断)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xx32(判断)xx42(综合)xx1(选择)地表形态的变化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xx4,5,16(选择)xx7,8(选择)xx1,6(选择)xx42(综合)xx2,6(选择)测试内容一、地球和圈层结构(考点):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 地球结构特征:地球有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写出组成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 圈, 圈, 圈, 圈2、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 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波有 (P)和平共处 (S)之分, P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 中传播,S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 传播。 (2)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在地面以下平均 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 。 古登堡界面:在地面以下平均 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处,纵波的传播速度 ,横波 。(3)内部三个圈层的划分: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地球内部由地心向地表依次为 , , 。填图练习:在右图中填注界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3、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 ,大洋部分较 。4软流层:位于 (圈层)的上部,一般被认为是 的重要发源地。5岩石圈:由于 以上的地幔部分与 主要是由岩石组成,将其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60千米。测试内容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考点):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 、 三大类。2、岩浆岩:是 活动的产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 地壳上部或 地表,随着 、 的变化,_ 而形成岩浆岩。主要类型有侵入岩如 岩)、喷出岩(如 岩) 3、沉积岩:由一系列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该类岩石的 和 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常见的该类岩石有 、 和页岩。(1)读图,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堆积搬运(流水、风、冰川等)风化、侵蚀 岩石 碎屑物质洼地 固结成岩(2)沉积岩的两个显著特征: 分层结构明显,具有 构造; 常含有 。4、变质岩: 岩 大理岩 岩 板岩 岩 片麻岩5、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读书P29图:循环过程) 例1:读下面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 填出方框内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A ;B ;C ;D 。(2) 在A、B、C三类岩石中,各举出一个实例填在横线上:A ;B ;C 。(3) 在A、B、C三大类岩石中,可找到化石的是 。(4) 图中数字所表示过程的含义是: ; ; ; 。例2:下面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了解各图中数字代表的含义:6、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 ;改变了地表的 ;塑造成了千姿百态的 ;实现了地区间之、圈层之间的 和 ,从而改变了 的环境。课堂小练:一、选择题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 B为生物圈 B. A为水圈 C. E、F合为岩石圈 D. G为地核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下地幔 B软流层 C图中D层 D图中G层3.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4.(xx年盐城学业水平测试)地球的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其中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的,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5.地表岩石形成,地貌变化,土壤发育都与下列哪一物质循环密切相关 ( )A生物循环B地壳物质循环C大气环流D水循环6.具有岩层和含有化石的岩石类型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7.(xx年宜兴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岩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8. (xx年溧水学业水平测试)关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 岩 浆 沉积岩 变质岩沉积作用重熔再生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 岩 浆 岩浆岩重熔再生变质作用沉积岩 变质岩 岩 浆变质作用重熔再生A. B. C.D. 二、判断题9. 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0.(xx年江阴学业水平测试)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固结成岩作用下会形成变质岩。( )11.地壳物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之间都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三、综合题12读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沉积岩A B 侵入岩喷出岩C (l)根据图中标出箭头,判断A、B、C各代表的内容。 A ;B ;C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各箭头的地理含义: ; ; ; ; ; ; ;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 到形成各类 ,又到新的 形成。【冲A训练】xx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l314题。13图中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14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B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章节: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题: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2课时主备人:王晓梅 日期:xx12【考查重点】: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真题地球的圈层结构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xx3,4(选择)xx7(选择)xx33(判断)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xx32(判断)xx42(综合)xx1(选择)地表形态的变化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xx4,5,16(选择)xx7,8(选择)xx1,6(选择)xx42(综合)xx2,6(选择)测试内容三、地表形态的变化(考点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外力作用。根据课文内容,填出下列表格: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 的热能 使地表变得 ,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 能、 能 、 、 、 、 等作用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于 注: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全球分为六大板块,读书P31图,熟悉各板块名称。板块内部较 ,交界地带比较 ,多火山、地震。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有 、 3、板块边界(了解):。如:东非裂谷带。如:大西洋在不断扩大、红海在扩大 4、写出下列山脉或地震活跃带位于什么板块交界处?喜马拉雅山脉: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智利地震)日本多火山、地震: 印尼多火山: 冰岛地热资源丰富: ;新西兰地热丰富、地震: (考点2):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概念: 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地质构造有 和 。是研究地壳运动的“足迹”或“证据”。2、 地质构造的分类:(1)褶皱: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分类: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 ,形成之初在地貌上常成为高大山脉。如: 山脉、 山脉、 山脉等都属于褶皱山脉。b、向斜:岩层一般向下 ,形成之初在地貌上常成为山谷或盆地。判断方法: 岩层向上拱起或由中间向两侧岩层由 到 是背斜;(老?新?)岩层向下拗陷或由中间向两侧岩层由 到 是向斜。(老?新?)如下左图:注意:在一般的地形表现上,背斜常形成谷地,而向斜常形成山岭(如上右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 (内、外力作用?)所致。(熟记):背斜成谷的原因: 向斜成山的原因: (2)断层: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发生明显的 、 上升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为断层山。如:我国的庐山、华山、泰山。下沉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陕西境内的 平原、山西境内的 谷地。3、地质构造的作用、意义: 煤、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 构造中; 向斜构造盆地有利于储存 ; 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 ;修建隧道工程一般应选择在 构造处,原因是 。易错易混:地质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的变形、变位,是地球内部的变化。地貌-是指地表的形态,也可称为地形。章节: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题: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3)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时:2课时主备人:王晓梅 日期:xx12【考查重点】: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真题地球的圈层结构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xx3,4(选择)xx7(选择)xx33(判断)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xx32(判断)xx42(综合)xx1(选择)地表形态的变化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xx4,5,16(选择)xx7,8(选择)xx1,6(选择)xx42(综合)xx2,6(选择)(考点3):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 、 、 、 2、流水作用:在 、 地区表现明显。(1)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在河流的 游,常见的流水侵蚀地貌有:瀑布、沟谷、 等。 如:我国 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长江虎跳峡、三峡;云贵高原的 地貌。(2)流水沉积作用:主要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常见的流水沉积(堆积)为主形成的地貌有河流中下游的冲积 和河口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以及河流流出山口时形成的 。3、风力作用:在 、 地区表现明显。(1)风力侵蚀作用: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 、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2)风力沉积作用:风速减小后导致风沙堆积,形成 、 等风积地貌。黄土高原的形成也是风力 作用所致,所以黄土高原又被称为是“风吹来的高原”。4、 冰川作用: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主要地貌有:冰斗、角峰、U型谷。5、地形(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山岳地区相对高度较大,地形崎岖,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 为主,然后才是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 和 地带,在其他地区密度较低;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2)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 状;山区的聚落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也形成明显的条带状。课堂小练:一、选择题1.(xx年苏州学业水平测试)褶皱的基本形态是 ( )A高山和谷地 B断层和裂谷 C背斜和向斜 D山岭和山谷2.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3.(xx年盐城学业水平测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的形成与下图中的地质构造有关的是 ( )A B C D4.下图地质构造上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 )5.关于山岳对交通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山区,通常先造铁路,再修公路 B山区相对高度大,不能发展铁路运输C山区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D在山岳地区修建道路要选择直线6.(xx年扬中学业水平测试)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 D.为了通过更多山村铁路公路河流聚落山脉沙漠湖泊(xx年盐城学业水平测试)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78题。 7、塔里木盆地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8.该地区聚落规模较小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冲积扇面积小 B水源供给不足 C交通落后 D人均耕地少图1读“20元人民币版面图案”(图1),回答910题。9该版面景观表示()A桂林山水 B长江三峡C杭州西湖 D九寨沟风光10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二、判断题11.(xx年海安学业水平测试)山岭一定是背斜构造,山谷一定是向斜构造。( )12.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岳地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平原地区 ( )13.冲积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 )三、综合题14读下图,思考:(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判断理由 。属于向斜的是 ,判断理由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3)A和B处岩层发生破裂并有明显的位移,所以是 ,A处属于 山。(4)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资源应在 处。(5)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冲A训练】读峰林、峰丛和孤峰剖面图,回答1516题。15形成图中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16.图中泉水出露处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褶曲17、读下图,回答问题:(1)上图中地貌的名称是 ,是由 作用形成的,一般分布在 。(2)上图中地貌的名称是 ,是由 作用形成的,一般分布在 地区,它会带来危害的有 。在图中画出风向,并说出治理措施: 。(3)上图中地貌是由 作用形成的,它一般分布在 。(4)图地貌名称为 ,此地形一般分布在 。它是 作用形成的。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是 。该地貌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 。18、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在地质构造上为 ,判断的依据是 ;在地形上是 ,形成的原因是 。(2)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为 ,如果在此处钻探,可能会找到_ 。(3)如要开挖隧道应选择图中的 处,理由 。(4)图中D处在地质构造上为 ,如我国五岳中的_ 山。【分析】A处和D处从地貌上看都是谷地,但它们的成因不同,其中汾河谷地是断层构造地貌。抓住图中断层处作相对下沉运动的岩块,即可确定汾河谷地应该在D处。第(4)、(5)小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应用。【答案】(1)背斜 断层 (2)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3)D (4)A 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又能引导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少渗漏事故。背斜岩层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量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 (5)A 背斜中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发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4)山口处 流水堆积 流水在搬运途中,流速降低,物质沉积,河流在流出山口处,碎石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扇顶粗,边缘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