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6961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1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扫盲和识字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任务,选择A项。答案:A2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对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调整,不久北京相继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等八大院校。当时进行这种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解析:从题干中院校的名称“矿业、钢铁”等信息可知,1951年院系调整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故C正确;A、B、D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答案:C3“文化大革命”后,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下图是当年考生使用过的准考证。那一年是()A1966年B 1968年C1977年 D1978年解析:1977年,我国重新恢复高考制度,故应为C项。答案:C4“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清华大学的教授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待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了7月8日的高考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你被山东大学录取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学一度停课闹革命,许多教授遭到批斗,A项正确;当时教育阵线一片混乱,高考制度被废止,B、C、D三项不可能出现。答案:A5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解析: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是要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故选A项。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8年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材料二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和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新中国语文教材的变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3)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解析:第(1)题,此时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可以从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乡土教材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所占比重看出。分析其时代背景,即归纳19491958年间影响教材编写的重要政治事件。第(2)题,抓住信息:“走近经济”“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各个方面”“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即归纳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教材编写的重要政治事件等。第(3)题,依据上述材料体现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的原因谈看法。答案:(1)特点:以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为主;偏重反映乡土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背景: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争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2)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教兴国”“三个面向”等教育方针的提出;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它具有时代特色;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言之有理即可)基础巩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下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解析:根据“文化大革命”后这一限定条件与方印中“科教”等信息可知,与题干信息密切相关的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故本题选择C项;A项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B、D两项属于经济改革的探索,不符合方印中的信息。答案:C3.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中学语文课本封面,这一时期()A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C高校停止招生D颁布义务教育法解析:依据图片中的“彻底埋葬帝修反”出现在中学课本封面,体现了国家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特征,是“文化大革命”时期,C表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A、D是在改革开放时期;B开始于1958年;故选C。答案:C4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建成。下列关于希望工程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促进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B成为“科教兴国”战略最重要的环节C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D体现党和政府对科学教育事业的重视解析: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才是“科教兴国”战略最重要的环节,“希望工程”只是促进义务教育的一种形式。答案:B5“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做伴,跨入大学校门。”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1977年冬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故A项正确。B项发生在1978年底,C项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D项发生在1986年,均与题意不符。答案:A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下列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恢复高考制度颁布义务教育法开展工农识字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A BC D解析: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开展工农识字教育是在新中国成立初,这两者都非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故答案为C项。答案:C7阅读以下对联,“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解析:材料体现了重视科技和教育,故横批可为“科教兴国”。答案:B能力提升8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解析:恢复高考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针对当时否定知识、偏重政治出身的“左”倾错误,邓小平的指示淡化了政治上的要求,突出了“择优录取”,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故A项正确。答案:A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党和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B中国出现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C党和政府做出实行改革开放决策D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综合国力提高解析:大学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实际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答案:D10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xx年xx年录取率%4.86.128.724.65772.3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解析: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xx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B项正确。答案:B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类型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947年的1.1倍67.4万人1947年的3.3倍中等学校80 993所1949年的14.1倍1 432万人1946年的6.9倍小学1 681 000所1949年的4.9倍11 626.9万人1946年的3.9倍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2)据材料二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为中心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题应结合材料,发展表现在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增长上,中等学校的发展显著。第(2)题则从图中体现在义务教育、扫盲及高等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作答。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不论是高等学校、中等学校,还是小学的教育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的增长上,中等学校的发展更是成就显著。(2)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