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2.3《大气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6409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2.3《大气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2.3《大气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2.3《大气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2.3大气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教学难点】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西南季风的成因。天气系统的形成。【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图片。【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活动与探究】读课本43页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3)飞机飞行在哪一层?为什么该层最适合飞机飞行?【活动与探究】读课本44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1) 在太阳辐射能中,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哪几类光?(2) 各波段能量分别占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3) 各类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多少?(4) 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各有什么特点?(5)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图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活动与探究】读课本45页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示意图,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1)我们来看看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3)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活动与探究】读课本46页“不同太阳高度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表,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1) 纬度位置是如何影响太阳辐射的呢?(2) 不同的下垫面,为什么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同呢?【自我检测】图21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14题。太 阳地 面大 气宇 宙图21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B C D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 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 B C D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A B C D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 B C D 1A2C3B4A5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C大气厚度气透明【答案】1A2C3B4A5D第2课时【活动与探究】(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假设地面上有A、B、C三地,且具有在高空的平直等压面:由下往上依次是1010(百帕)、1005(百帕)、1000(百帕)。此时,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图1)。试问:此时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如图2所示)。如果我们在A地放一个大火炉,则显然A地近地面受热,处于冷热不均状态,A地大气膨胀上升到上空积聚起来,上空空气密度增大,那么这里的气压就会高。为什么我们说密度大,气压就会高呢?其实很明显,在中学物理已学到:P=gh,这里为同一高度,是不变值,因此大,P也大。那么在A高空由于增大,就形成了相对于同一高度的B、C两地高空的高气压。另外在B、C两地放一些大冰块,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层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了在同一高空A处相对大密度,B、C两地的小密度(图3)。也就是形成了B、C两地高空的低气压。而A地的空气上升后,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地区低,成为低气压;B、C两地则为高气压。就形成了如图4的等压面。上空的空气便从A地分别向B、C两侧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补充其上升的空气。这样就形成了环流,这种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我们称之为热力环流(图5)。“城市热岛图”,引导学生绘图分析。除以上我们分析的城市风外,海陆风、山谷风都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请你再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对海陆风、山谷风成因的分析。【活动与探究】阅读教材插图,(1)分析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2)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如下图: (3)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自我检测】读“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形成的“气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绝对值最高的是_。(2)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 (3)A地是_天气,因为此时A地空气处于_状态。 (4)图中A、B、C、D四点中的天气状况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伏旱天气类似的是_点。(1) B(2)A(3)阴雨上升冷却(4)B淇县一中精研乐学导学案xx上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学科编写教师: 闫冯志 审核组长: 赵振英 审核主任: 第三节 第3课时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有关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 B.是热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C.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 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2.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A.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在远日点时,全球气压带、风带正向北移D.元旦前后向南移动3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副热带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冬季盛行由陆地吹向B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C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D赤道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4.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A丙为极地高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5.读下图4,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 ;B ;C 。(2)图中字母代表的风带名称:F 。(3)图中所表示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南或北)半球的,E处风带的风向是 (画图略),在图中用箭头绘出风向。(4)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移动规律是 。 淇县高中精研乐学导学案xx上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学科编写教师: 闫冯志 审核组长: 赵振英 审核主任: 第三节 第4课时和第5课时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图2-32、图2-33,通过分析,请归纳知识填写下表: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名称垂直方向的运动特征对降水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风带名称水平方向的运动特征对降水的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大陆西岸低纬信风带中纬盛行西风带高纬极地东风带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举例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中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终年温和多雨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2.上一节我们分析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也就是大气环流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请结合P53第一部分内容和下边两幅图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1)观察图可知,陆地面积:北半球 于南半球,且海陆 分布。(2)依据物理学知识可知,由于 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3)读图,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气流 近地面形成 (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 (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4)读图,由于冬季欧亚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 (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 (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结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3.请结合P53第一部分内容和上边两幅图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时间北半球同纬度海陆温度差异北半球同纬度海陆气压差异被切断的气压带突出的气压中心七月一月4.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请结合P53图2-34对“季风环流”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比较项目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形成原因夏季风风向性质源地冬季风风向性质源地分布地区习题练习:1.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仅分布在大陆的西部和南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东亚与南亚的夏季风成因相同2.东亚季风最典型的原因是 A.海陆热力对比最强烈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太平洋西部洋流的影响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此图表示的是 (1或7)月季风图。 E的风向为 ,F的风向为 (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 。(3)此时我国再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4)E季风的成因是 ,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淇县高中精研乐学导学案xx上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学科编写教师: 闫冯志 审核组长: 赵振英 审核主任: 2.3 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第6课时和第7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理解以下概念“低气压系统”、“高气压系统”、“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系统”。 会画简单的“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学习过程】:低气压系统与天气:在北半球低气压附近,气流自外围流向中心作 旋转,称之为 。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来看,大气是 的,易成云致雨。当某地被低气压控制时,常常出现 天气。画出北半球气旋示意图:高气压系统与天气:在北半球高气压附近,气流从中心流向外围,呈 方向旋转,故称之为 。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来看,大气是 的,不易成云致雨。当某地被高气压控制时,常常出现 天气。画出北半球反气旋示意图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锋面气旋系统经常出现在 地区低锋面气旋暖锋冷锋【活动与探究】完成课本57页的“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完成课本58页的“活动与探究”【自我检测】1广东是台风高发区,每年夏季都会受到台风的侵袭带来灾害。台风的形成受哪种天气系统影响?( )。 (A)强烈冷锋过境 (B)强烈暖锋过境(C)气旋强烈发展移动 (D)反气旋强烈发展移动2在夏天,我国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水气集中。出现梅雨天气是( )。 (A)暖锋过境前的阴雨天气 (B)冷锋过境后的阴雨天气 (C)受气旋影响的阴雨天气 (D)准静止锋徘徊不前形成的阴雨天气3我国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影响后会持续长时间伏旱,这是因为( )。 (A)中国的天气“雨过天晴”,长时间下雨必长时间伏旱(B)受反气旋影响,天气晴朗(C)伏旱时的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没有充足水气形成降雨(D)暖锋与冷锋聚合,出现降雨与伏旱分化4xx年“珍珠”台风侵袭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产生的原因是( )。 (1)北半球逆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2)北半球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3)过境常伴随有锋面导致复杂的天气现象 (4)过境气流下沉,多出现晴朗的天气 (A)(1)(3) (B)(2)(4) (C)(1)(2) (D)(1)(4)5有关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B)近地面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 (C)过境时云量增多或形成降水 (D)中心气流下沉增温6.下列哪些属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 (A)盛夏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B)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C)冬春季节冷空气南下 (D)夏秋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答案:CDBAC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