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5467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块内容: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块内容互为因果关系,西汉建立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文景之治”又是前两块的结果。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还要了解秦末的社会形势与秦朝灭亡的原因。汉初70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在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历史尤其是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但学生阅读史料尤其是古文史料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合理分析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历史。同时,教师应当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史料意识,掌握较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教学目标通过对文字、图片、地图等史料的学习,知道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认识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俭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教学流程【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导入:1. 缇萦救父的故事。2. 王珪的咏汉高祖中的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出示学习目标:知道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认识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俭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过渡语: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建立之初是如何统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检查、巩固学习成果,温故知新。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任务,有的放矢。【感知历史】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自主学习:1.找出西汉建立的情况和汉初社会景象。2.说说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3.什么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整理史实: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课的基本史实。口诀:“文景之治”谋发展,轻徭薄赋重生产。带头节俭把事办,“以德化民”民心安。文帝景帝治江山,国库钱粮都丰满。1.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基本史实。2.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3.教师通过历史地图和文字等史料,穿插讲解曹操见许攸和赤壁之战等相关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史实。4.师生根据前面自主学习的内容,整理史实,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教师过渡语: 在初步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梳理基本史实。同时,充分利用趣味性的历史细节,丰满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探究体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史料探究、体验感悟一、休养之因1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汉)陆贾:新语请结合上节课的知识,说说秦朝时如何统治的。徭役兵役沉重,刑罚严苛。2.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秦朝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国家经济凋敝,国家贫穷。 二、休养之果1.(1)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孝文本纪(2)(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重视农业。 措施:减轻徭役赋税;奖励耕作;提倡节俭。 2.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户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与汉初相比,文帝景帝之时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文景之治。3、 兴亡之思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1. 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秦朝残暴酷虐,奢侈腐化;汉武帝注意节俭。2. 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秦朝因为实行暴政而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教师教学策略:在学生交流展示基础上精讲点拨,注意指导精读史料的方法。学生学习策略:精读史料分析图片史料的细节,找寻文字史料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研究史料之间的关系。分小组讨论、展示。一、休养之因1徭役兵役沉重,刑罚严苛。2.秦朝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国家经济凋敝,国家贫穷。 二、休养之果1.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农业。采取措施:减轻徭役赋税;奖励耕作;提倡节俭。 2.与汉初相比,文帝景帝之时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三、兴亡之思1.秦朝的统治者残暴酷虐,奢侈腐化;汉武帝注意节俭。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秦朝因为实行暴政而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教师结束语: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高祖吸取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稳定 政权。文帝、景帝继续推行 此政策,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一课,我们将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通过史料探究,突破重点,进行主题学习。【巩固检测 迁移运用】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巩固检测1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D ) A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2 “文景之治”是指( B ) A 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 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B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学生完成课后检测练习,教师矫正反馈。所学知识巩固检测,迁移运用。板书设计西汉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其他资料:缇萦救父的故事: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意,并且下令废除肉刑。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史记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有文: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馀,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於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