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夯基提能作业.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5636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8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夯基提能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夯基提能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夯基提能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时间:40分钟分值:4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A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由“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测其成因是地壳断陷集水成湖。火山口集水形成的湖泊应大致呈圆形,而河流改道和滑坡阻断河流形成的湖泊应该深度较小。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C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溢出会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入湖泥沙增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而使湖水深度减小。只有湖盆加深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主要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答案D图示6月2126日,东坡风蚀深度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东坡由风积作用变为风蚀作用;同时西坡风蚀深度由负值变为正值,说明西坡由风蚀作用变为风积作用。又因“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则说明这期间风向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4.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答案A图示6月521日,沙丘东坡风蚀深度为正值、西坡风蚀深度为负值,说明东坡为风积作用、西坡为风蚀作用,则该时间段内盛行西风,沙丘向东移动。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面两题。5.(2018江苏单科,5,2分)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答案A由等高线图可看出,甲乙之间最高海拔为185米,甲、乙两地的海拔均小于100米,因此甲乙之间的地形为山峰,排除C和D选项。再由图可知,甲乙之间地表地层为P、甲地和乙地的地表地层为C,与A选项的剖面图相符,故A项正确。6.(2018江苏单科,6,2分)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答案A沉积地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一般是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丙处地表为D地层,比其老的地层为志留系地层,故A项正确。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种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滑断层)。在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其中,上盘相对下盘(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是逆断层。读常见断层形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两题。7.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A.正断层是由于岩层受拉力形成的B.所谓逆断层就是常说的地垒构造C.走滑断层常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D.受外力侵蚀,正断层可转化为逆断层答案A正断层受拉力作用断裂,上盘会沿着断层面下滑;逆断层指一个断层,而常说的地垒构造是由两个断层形成的中间上升部分;走滑断层沿水平方向滑动,不会形成块状山地;正断层和逆断层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与外力没有关系。8.大的断层往往出现在板块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断层多出现在板块的消亡边界B.逆断层的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C.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生长边界D.大洋中脊附近多为逆断层构造答案B正断层向两侧张裂,多出现在板块的生长边界;逆断层受挤压作用,岩层容易发生弯曲,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消亡边界;大洋中脊附近多为正断层构造。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题。9.(2017浙江11月选考,3,2分)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答案A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图示表明甲地所在地形区岩块相对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故为地垒。正确答案为A。10.(2017浙江4月选考,12,2分)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答案A仔细观察图示信息是分析判断的关键。仔细观察图示可知,图示是陆地板块之间的碰撞现象,且板块有大小之分,小板块在与大板块碰撞后,前端向下俯冲,后端随之隆起,大板块则呈现出一系列的隆起。这就是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及其北侧系列高大山脉形成过程的模拟图像,故A选项正确。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题。11.(2017浙江4月选考,3,2分)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 B. C. D.答案B观察四幅照片可知,图中为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为流水沉积地貌(冲积平原),为风力沉积地貌(沙丘),为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刃脊等)。故B正确。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题。12.(2017浙江4月选考,25,2分)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答案D题目文字材料和图示显示,岩石表面温度一开始较岩石内部略高,但随之就迅速降低,而岩石内部则降幅缓慢。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外界温度变化可能使岩石表面和内部膨胀、收缩幅度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岩石破碎,这属于物理风化作用。故D选项正确。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答案C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由图文材料中的“坡度骤减”及图例和比例尺可判断出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河流、沟谷众多;从图文信息中无法判断出岩石裸露;降水集中有利于洪积扇的形成,但不是洪积扇集中连片的原因。故选C。14.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 C. D.答案B结合图中比例尺推断该区域实地范围较小,特别是有洪积扇的部分,这么小范围的局部地区内,其降水和风化物粒径大小差异不明显。而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形成甲地洪积扇的河流较长且主要流经低山,地势起伏小,流速较慢,使得大部分砾石在河床沉积。故选B。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平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题。15.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逐渐变粗C.图中M阶地比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答案C读图,河流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图中岩层只能显示形成时期不同,越向下形成年代越久,不能反映颗粒大小。M阶地位于岩层上方,形成时间晚。图中M阶地在河流丰水期会被淹没,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6.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答案C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说明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C项正确。17.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答案A河流袭夺后,M上游水量减少,因此水流减慢,泥沙堆积严重,A项正确。18.有观点认为,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图中哪个河段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A.B.C.D.答案B由题干可知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即原来河道宽大,袭夺后,水量减小,河道变窄。图中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是河段,B项正确。二、综合题(共10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尼亚加拉瀑布是美洲大陆最著名的奇景之一。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平均每年后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渐减小,按照这样的速度,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下图为五大湖及尼亚加拉瀑布示意图。(注:白云岩岩性较坚硬;页岩岩性较松软。)(1)说明形成五大湖的外力作用。(2分)(2)据图分析尼亚加拉瀑布持续后退的原因。(6分)(3)为保护尼亚加拉瀑布提出合理建议。(2分)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2分)(2)河床上部岩层是坚硬的白云岩,下部岩层是松软的页岩;(2分)瀑布激流及瀑布跌落后溅起的水柱,不断侵蚀着白云岩之下松软的页岩,逐渐把页岩掏空;(2分)悬空的白云岩在水流的冲击和重力作用下崩塌,使瀑布逐年向上游方向后退。(2分)(3)在白云岩下方页岩掏空处用工程措施加固(或控制水流)。(2分)解析第(1)题,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说明。第(2)题,结合组成河床的岩石的性状及流水侵蚀作用等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尼亚加拉瀑布后退的原因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