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一)(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45415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一)(含解析)试卷综述:本试卷属于进入高三后第一次模拟用卷,试卷主要从必修和选修中的重要章节进行布题,主干知识点均有考查,试题呈现形式多样,材料、表格题体现出较高的命题技巧,如27、30以及材料题41、45题;试卷突出对热点问题以及乡土历史从考查,如选择题31题(以入世与河南经济为素材考查),29题(以抗日战争中战役为题材,体现抗战胜利79周年的热点。);试题材料选取新颖,命题视角独特,难易均衡,对进入高三的准高考生进行模拟不失为一份质量上等的热身卷。xx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历史部分24.A 25.D 26.C 27.B 28.C 29.A 30.C 31.C 32.B 33. A 34.C 35.A【题文】24.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xx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知识点】H2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盐铁官营【答案解析】A 解析: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的措施,盐铁官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主要是抑制商人势力,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该政策主要是抑制商人发展,对小农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故B错误;C说法过于绝对;D与材料意思相反。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措施的正确理解。【题文】25.唐代柳宗元在其著作(封建论)中认为,郡县制比西周“封建亲戚”式的封建制度更具优越性。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封建制度难以保证诸侯的地位B.郡县制废除了世家大族 C.封建制度难以限制王权的强大D.郡县制冲击权力家族化,【知识点】A1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与郡县制【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中的“封建亲戚”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度下诸侯在诸侯国内拥有较大独立权以及家族权力的世袭性,郡县制建立了官僚体制,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点,所以说郡县制冲击了权力的家族化。A、C均没有体现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B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分封制与郡县制在权力来源方面的正确比较。【题文】26.朱熹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这体现出的儒学观念是 A.天人合一B.君权至上C.敬天尊祖D.三纲五常【知识点】O2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程朱理学【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的意思是说万物本原是天神、上帝;人大本源就是祖、宗庙的祖先,所以祖先和天的匹配,材料明显是周礼中的敬天尊祖思想。A、B和D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出该信息。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史料的理解和获取以及朱熹理学对于本源的把握。【题文】27.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C. 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D.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知识点】J2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时期民族工业【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中“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的信息说明清政府没有由农工商部来管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是由海军衙门来代管,足以说明当时清政府职能管理的混乱。A、C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D说法错误。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正确把握。【题文】28.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渴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B.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 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影响【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的“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渴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的信息说明人们对于官职的认定由来一定民主性,从而说明普通民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注度大为提高。A不是材料反映主旨;B材料中没有体现“共和”的信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争权夺利。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史料的理解以及辛亥革命带来民主意识增强的理解。【题文】29.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采取了“全程战略指导”方针,试图将日军由北自南、直取武汉的战争路线改变为由东往西的不利路线。为此,国民政府积极组织了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淞沪会战【答案解析】A 解析: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26日期间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战役”,依据材料中“试图将日军由北自南、直取武汉的战争路线改变为由东往西的路线”的信息可以判断出从东西方向进行组织的战役。B、C和D均属于南北战役的路线。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地理位置的正确把握。【题文】30.阅读下列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国家及建交时间表(1955-1962年),这一表格反映的史实是时间国家时间囚家1955年阿富汗、尼泊尔1959年苏丹、几内亚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1960年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1957年斯里兰卡1961年刚果(金)、老挝1958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1962年乌干达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B.“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普遍支持 C.亚非会议开启中非关系全新局面D.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知识点】F1古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亚非会议【答案解析】C 解析:依据材料图表中时间1955-1962年以及表格中与非洲国家建交的数量在增加,说明是在亚非会议召开以后,开启中非交往分全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的,主要是发展周边国家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中“普遍支持”说法绝对;D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分成员国。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万隆会议精神的正确把握。【题文】31.xx年,河南省率先在全国放宽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登记条件,并最终取消门槛。有统计显示,xx年间,河南省获得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总数一度突破2万家,居全国第六位、中西部首位。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河南省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善B.对外贸易成为河南省的经济支柱 C.“人世”推动河南外贸体制调整D.河南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象征【知识点】N2古代中国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解析】A 解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是xx年,依据材料中“xx年”“ 进出口经营权登记条件”以及“xx年间,河南省获得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总数一度突破2万家”的信息说明加入世贸组织给河南外贸体制的调整带来变化。中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是xx年,故A错误;B材料中没有体现;D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加入世贸组织对这个经济发展的正确把握。【题文】32.在西方某些国家还保留着一种古代民主制的遗风,如瑞士某些州的广场集会或露天会议,以及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小镇的镇民大会等,通过这些会议决定本州(镇)的事务。这里的“民主制的遗风”指的是 A.尊重一定区域内风俗习惯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集体表决决定人员的去留D.维护小国寡民的城邦利益【知识点】A3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中“瑞士某些州的广场集会或露天会议”“ 镇民大会等,通过这些会议决定本州(镇)的事务”等信息说明是集会,集体讨论决策事务,与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相似。A属于风俗,不是民主政治,C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信息;D属于城邦政治特点。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不带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的正确把握。【题文】33.1890年,日本森鸥外发表了舞姬,作品最后部分,主人公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抛弃德国情人叶丽丝从柏林回国,与反动势力妥协。作品以清新的情调表现了个性自由追求者失败的悲哀。这部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D.民族主义文学【知识点】S3近代世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浪漫主义【答案解析】A 解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习作手法着重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具有主观性、重理想重感情的本质特征,依据材料中“作品以清新的情调表现了个性自由追求者失败的悲哀”的信息可以判断出符合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B、C和D均不符合题干中材料信息。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浪漫主义文学写作特征的正确把握。【题文】34.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D.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知识点】M3当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答案解析】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美元贬值,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崩溃。A不是主要原因;B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经常性的爆发,不是根源;D中是美国经济下降的原因。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原因的正确分析。【题文】35.史学家评论说:1991年“八一九”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这表明“八一九”事件 A.加速各加盟国离心的进程B.导致了“独联体”的形成 C.使戈尔巴乔夫失去了实权D.其实质标志着苏联解体【知识点】G3古代中国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答案解析】A 解析:八一九事件,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此次政变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戈尔巴乔夫其后恢复权力。此事件本为挽救苏联的离心运动,最终效果则是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在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实际上加速了苏联解体。因此“八一九”事件,加速各加盟国离心的进程,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苏联解体中“八一九”事件的正确把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的政府和私商已不再容忍中国体系的束搏了。商人要求有更大的行动自由,西方国家的政府则刚刚从拿破仑战争中解脱出来,且因工业革命而实力大增,也不愿再承受藩属的待遇。他们坚持要按照欧洲的法规和外交惯例来发展国际关系;但中国人却不愿意放弃他们珍视的体系。实际上,中国人声称“吾非求尔等前来,汝既来即须进吾之章程”,西方人则回答说“你们不能阻止我们前来,而且我们要按我们的方式前来”。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848年秋,林则徐针对英国人入城,在致新任两广总督徐广给信中说:“承示粤民可用,弟尝谓今之所恃帷此一端。今经执事为之作新,更可供指嘴之使。并闻新来头目颇以前此之态纵为非,想可就我范围,消其反侧,从此福星坐镇,海波不扬,当可延颐以侯矣。”1887年,薛福成对此则说:“英人初志在得入城见大吏,借以通隔阂、驭商民,乃粤民一激再激,叶相(叶名深)复一误再误,使拱手而有粤城益知中国易与,遂刘法、俄、美三国兵船北上,驶入大沽,阻我海运,立约而还粤民激于前此大府议和之愤,万众一辞,牢不可破,必阻其入城以为快,屡请屡拒,纷坛者二十年,而大沽之失、天津之约皆成于此,由今观之,甚无谓也。夫民气固结,国家之宝也,善用之,足以制敌,不善用之则筑室道谋,上下乖睽,互相牵累,未有不搜致者。” 摘编自林则徐书简薛福成选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关系出现冲突时的国际形势及中国做出回应的原因。(1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士大夫对中英交往认识的变化及启示。(13分)C1 I2【知识点】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近代世界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 答案:(25分)1) 形势:多区域中心市场并存;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启蒙思想迅速传播;多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8 分) 原因: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固守传统朝贡贸易体系。 (4 分) (2)变化:由签订条约到利用民众破坏条约、反对侵略;由将排外当作爱国到意识到中英交往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看到动员民众破坏条约引发新的侵略到执行与遵守条约。 (9 分) 启示:国际交往需要冲破陈旧观念的制约;国际交往需要遵循条约体系。 (4 分,言之有理 即可)解析:(1)中第一小问“国际形势”可从材料一中“工业革命而实力大增,也不愿再承受藩属的待遇”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以及政治角度概括,经济可以从工业革命以及经济区域多样化来思考,思想从启蒙运动思想传播角度作答,政治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中国人却不愿意放弃他们珍视的体系,吾非求尔等前来,汝既来即须进吾之章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晚清统治者天朝上国思想以及朝贡贸易的角度组织答案。(2)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二中林则徐和 薛福成的言论并结合所学从排外到交往,从签约到反侵略以及动员民众反侵略到遵守条约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要依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国际交往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以及遵守国际公约的角度思考作答。【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并会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进行综合答题。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xx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世界近代现 代史上册的目录(部分)。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幕戈.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第四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B2 I1 M1【知识点】近代中国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近代世界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经济思想变化;近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 答案:1.建议1:增加“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2 分) 理由: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是社会史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物质生活是社会政治、 经济、思想发生变化的重要表现;社会习俗是人们自发形成,并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人们行为的改变是非强制性的,是潜移默化的,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与社会制度变革有密切关系;两者对研究世界近代以来社会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10 分) 建议2:增加“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演变”一目。(2 分) 理由: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 重商主义是西欧主要国家的重要经济思想;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成为主流,并影响到全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资本主义无序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日渐增多。 这些为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10 分)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亦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探究题,重在考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综合解题的能力。本题作答时候要依据材料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挖掘出条目中没有显示的历史信息,提出的建议要符合材料中的要求,比如两次工业革命带来西方对东方世界冲击从而导致物质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变化,可以从这一角度思考作答;再比如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导致经济思想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可以从这一视角分析作答。【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鲁迅认为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一改东汉末年的公文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一窃见处士平原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率砾。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辗诵于口,耳所哲闻,不忘于心如得龙跃天肴,振冀云汉,扬声紫微,垂光红觅,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 孔融荐称衡疏 材料二 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 曹操蠲河北租赋令 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曹操合肥密教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融所撰公文与曹操所撰公文的主要不同。(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对公文的改革。(9分)T1【知识点】古代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曹操公文改革【答案解析】 答案:(15分)(1)不同:孔融,对仗工整,语言华美,文采斐然,引经据典,融入赋的写作形式,读 起来朗朗上口,但过于冗杂; (3 分)曹操,简洁清楚,严正、理性、务实,个性鲜明,便于理解。 (3 分)(2)评价:改革具有很强的规定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征战治军的特点和需要;便于士兵、百姓理解,有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9分)解析:(1)比较二者公文的不同,显然二者的文风不同,可依据材料进行概括作答,“孔融的公文特点”可从材料一“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等信息并结合汉赋辞藻华丽等特点去概括答案;“曹操公文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其令无出今年租赋,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等信息来组织答案。(2)属于开放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作答时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分别作答,本题依据曹操改革公文的特点可以从“规定性和可操作性,治军的需要,通俗化,便于政策的贯彻落实”等角度分析作答。【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并调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能力。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1832年议会改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他们决定掀起一个争取工人选举权的运动。.1837年英国又遭到经济危机的袭击,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更趋恶化,不满情绪更为增长。工人们纷纷提出要求断的议会改革,反对新济贫法,要求10小时工作制,争取工会权利、出版自由等。这样就产生了宪章运动。材料二宪章运动的衰落,除了它本身存在的一些缺点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客现因素。宪章运动是大挽模的群众运动像这样的形式和性质的运动,只有在社会矛质比较尖锐的时代才可能发展。在30年代初到50年代,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如1832年议会改革的斗争,1846年废除谷物法的斗争,1847年争取10小时工作制的斗争,1849-1852年资产阶级为维护他们的利益而展开的反攻等。但是自从1848年以后,英国社会历史已开始发生变化,在以后的20年中,英国的经济走向高涨,减少了失业,工人生活得到改善。虽然也发生了1857年和1866年两次经济危机,但持续的时间比以前短,英国很快就从危机中恢复了过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席、齐世荣世界史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章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宪章运动衰落的原因。(9分)T2【知识点】近代世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英国宪章运动【答案解析】 答案:(1)背景:1832年议会改革推动;经济危机的打击;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增强。(6分)(2)原因: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经济走向高涨,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短;工人生活得到改善,社会矛盾相对缓和;英国代议制政治逐渐完善,为避免宪章运动的重演,资产阶级做出了一些让步。(9分)解析:(1)“历史背景”可从材料一“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1837年英国又遭到经济危机的袭击,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更趋恶化;工人们纷纷提出要求断的议会改革,反对新济贫法,要求10小时工作制,争取工会权利、出版自由”中可归结出答案。(2)“衰落的原因”从材料二中“英国的经济走向高涨,减少了失业,工人生活得到改善。虽然也发生了1857年和1866年两次经济危机,但持续的时间比以前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后相关史实进行作答即可。【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依据所学进行综合概括。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 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幸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丈件的出版,总计达6万多份。到20世纪30年代中叶时,这场论战才平息下来,出现了较少地关心“战争罪行”、更多地注意引起战争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性力蚤的较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带兰兹变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对一战爆发原因的认定及其目的。(9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6分)T3【知识点】近现代世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解析】 答案:(20分)(1)认定:以国际法的名义,明确指出一战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而引发的。(3分)目的:推卸协约国的战争责任;彰显惩罚战败同盟国的正义性。(6分)(2)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对抗;萨拉热窝刺杀事件。(6分)解析:(1)中第一小问中“认定”可从材料一中“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的信息进行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中“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的信息并结合一战后惩治战败国相关史实进行概括作答。(2)“一战爆发原因”从材料中“1914年6月28日带兰兹变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并结合所学一战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直接原因的角度组织答案。【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 材料顾拜旦年青时留学英国,他考察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对那里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郊游十分赞赏,希望在法国各学校中也能设置体育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刻苦 锻炼、强健体魄的精神。那时,他时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利深感病心,希望通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 1875年至1881年间他曾写道:“德国衣发掘了奥林匹亚的遗址,可是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 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通过调查,他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因而使他意识到,可以凭借古希腊体育的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同时深切地感到,应该尽快地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城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 顾拜旦出版的著作主要有:(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 心理之理想英国与希腊回忆记英国教育学运动心理学试论竞技运动教育学等一系列著 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发展体育的建议。 摘编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根据材料,概括顾拜旦主张改革体育教育及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目的。(9分)根据材料,对顾拜旦进行评价。(6分)T4【知识点】近代世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顾拜旦【答案解析】 答案:(1)目的:借鉴英国体育教育经验,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改革教育,发展体育,振兴法国;消除体育组织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情绪;希望通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推广“团结、友好、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9分)(2)评价:他是杰出的教育家、体育活动家、历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之父;他发起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体育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6分)解析:(1)“目的”可从材料中“考察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刻苦锻炼、强健体魄的精神;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消除体育领城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等信息来归结答案。(2)问属于评价历史人物题,作答时首先要围绕材料中的人物做一定性,然后结合该人物的历史事迹以及对以后的影响角度进行评述,本题可以结合顾拜旦对体育的贡献从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角度去评价。【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并对人物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