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1课时 燃料的利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406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1课时 燃料的利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1课时 燃料的利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1课时 燃料的利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时燃料的利用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株洲中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B.C.D.2.下列反应过程要吸收热量的是(C)A.生石灰与水反应B.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C.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知识点2化石燃料的利用3.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燃烧都会放出热量B.都是化合物C.燃烧的产物都有二氧化碳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4.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A.煤炭、石油是可再生能源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为63%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D.应适度发展水能、核能和其他非化石能源等5.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1)化石燃料在空气中燃烧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3)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的产品之一是汽油(或煤油,合理即可)。知识点3燃料的充分燃烧6.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综合能力提升练7.(广州中考)如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蜂窝煤 (碳) 液化石油气(丙烷:C3H8) 管道煤气(CO、H2、CH4)天然气(CH4)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8.国土资源部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B.q一定是CO2C.通常状况下,r是一种液体D.m与n、n与p的反应都放出热量9.(德州中考)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10.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以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化学(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煤气化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放出热量的是AB(填字母序号)。A.铁与稀硫酸反应B.蜡烛燃烧C.高温煅烧石灰石11.将管道煤气由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丁烷)改为天然气时要进行灶具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的调整。请回答下列问题:(1)丁烷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请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2)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空气(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3)燃气泄漏报警器的位置要从低于灶具的地方移到高于灶具的地方,其原因是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12.小侯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由此她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她提出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回答有关问题:(1)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请选择其中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是或):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若选:在空气中点燃硫,然后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若选:取质量相等的两块镁,其中一块磨成粉末,都在空气中点燃镁粉的燃烧程度比镁块的剧烈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提出一条具体建议:将煤或其他固体燃料加工成粉末状(或燃料燃烧时不断鼓入空气,合理即可)。中考高频冲刺练13.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的规划中,由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如下:煤合成气(CO和H2)乙二醇(1)煤属于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合成气具有还原性,写出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3)乙二醇(C2H6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4)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以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生成物只有一种)是ac(填字母序号)。a.草酸(HOOCCOOH)b.甲醇(CH3OH)c.尿素CO(NH2)2(5)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启示是化学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即可)。【解析】(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O和H2反应的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氮元素,故生成物不可能是尿素;又由于反应物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而草酸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生成物也不可能是草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