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下机械能守恒.pptx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5452160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下机械能守恒.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物理下机械能守恒.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物理下机械能守恒.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下机械能守恒 Product CondaThursday January30 2020 1 功和功率2 动能定理3 机械能守恒定律4 功能关系5 实验五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6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 功和功率 求功 二 动能定理 三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单个物体 和地球组成系统 条件 只有重力做功 2 物体和弹簧 条件 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 3 两个物体 条件 没有 注 方程的规范写法 原 后 要选参考平面 或 减 增 不用选参考平面 注 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注 4 优点 2 研究对象 单个物体3 参照系 地面 5 解题思路 不守恒 就用它 1 均为标量 故W合 W总 四 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 指单个物体 fS2 产生的热量f S1 S2 子弹动能的减少量fS1 木块动能的增量 五 实验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一 2 目的 3 测量 1 装置 此W指合力做功 故要平衡摩擦力 难以测量变力做的功 故要分别用1根 根 同样的橡皮筋做实验 并保证橡皮筋被拉长相等 则做功分别为W 2W 每次实验 小车先作变加速 再作匀速运动 故在纸带的匀速部分用直尺测量并求出 本实验规定从初速为0开始 4 数据的图象处理及实验结论 从图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 结论 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若不过原点 原因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平衡摩擦力时 木板倾角太大 1 装置 3 测量 此F指合力 故要平衡摩擦力取F测量值 mg 故要满足 Mm可用天平测量可以取相同s 每次实验 小车均作匀加速运动 故在纸带上用 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求出小车位移s时的速度 2 目的 4 数据的图象处理及实验结论 同 一 五 实验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二 不同处 随m增大 若 M的条件不再满足 则F实际值 F测量值 mg W v2图弯曲 得出 六 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 装置 2 目的 3 测量 用 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求出 4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M可以测 也可以不测 取当地值 不用测 比较与 结论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 机械能守恒 或 由于摩擦 机械能损失 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 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 如图 a 所示 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 拉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 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 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f随拉力F的变化图像 如图 b 所示 已知木块质量为0 78kg 重力加速度g 10m s2 sin37 0 60 cos37 0 80 1 求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 如图 c 若木块在与水平方向成37 角斜向右上方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 以a 2m 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拉力大小应为多大 3 在 2 中力作用2s后撤去拉力F 再经过多少时间木块停下 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木块做了多少功 学科运动会 高铁开通后 杭州到上海的动车改为31趟 最快一趟运行时间约1小时18分钟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 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 又可以载客 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做动车 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 动车 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 也叫拖车 编成一组 就是动车组 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 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 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 期末复习卷一 1 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 通过第一个50 所用时间是10 通过第二个50 所用时间是6 则动车组的加速度为多少 2 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 h 则6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某同学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 进行了如下实验 1 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 4kg 2 将电动小车 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所示安装 3 接通打点计时器 其打点周期为0 02s 4 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 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 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 设在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恒定 在上述过程中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点迹如图所示 下图仅是纸带一部分 请你分析纸带数据 求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2 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P 活页最后一卷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 其v t图象如图 已知在前2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功W 则从第1s末到第2s末合外力做功为W 从第4s末到第7s末合外力做功为W 答案用W表示 活页最后一卷 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 当汽车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时发动机的功率是P1 当功率是P2时 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必修2检测试卷 如图所示 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与粗糙水平轨道在口点平滑连接 轨道半径R 0 5m 一质量m 0 2kg的小物块 可视为质点 放在水平轨道上的A点 A与B相距L 10m 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0 1 现用一水平恒力F向右推物块 已知F 3N 当物块运动到C点时撤去该力 设C点到A点的距离为x 在圆轨道的最高点D处安装一压力传感器 当物块运动到D点时传感器就会显示相应的读数FN 压力传感器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90N g取10m s2 1 要使物块能够安全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D 求x的范围 2 在满足 1 问的情况下 在坐标系中作出压力传感器的读数FN与x的关系图象 期末复习卷二 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功率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运动 行驶一段距离S达到最大速度V 共用时间为T 如果行驶中阻力大小不变 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发动机做了多少功 补充题 如图所示 将小球拉紧 悬线在水平位置无初速释放 当小球达到最低点时 细线被与悬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小钉P挡住 则在悬线被钉子挡住的前后瞬间比较 A 小球的机械能减少B 小球的动能减小C 悬线上的张力变小D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变大 期末复习卷二 固定光滑斜面体的倾角为 30 其上端固定一个光滑轻质滑轮 A B是质量相同的物块m 1kg 用细绳连接后放置如下图 从静止释放两物体 当B落地后不再弹起 A再次将绳拉紧后停止运动 问 1 B落地时A的速度 2 A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 3 从开始运动到A B均停止运动 整个系统损失了多少机械能 活页最后一卷 如图所示 长度相同的三根轻杆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支架 在A处固定质量为2m的小球 B处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 支架悬挂在O点 可绕过O点并与支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固定轴转动 开始时OB与地面相垂直 放手后开始运动 在不计任何阻力的情况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球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零 B A球机械能减少量等于B球机械能增加量 C B球向左摆动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应高于A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 D 当支架从左向右回摆时 A球一定能回到起始高度 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木块压缩轻质弹簧静止在O点 水平面ON段光滑 长为L的NN 段粗糙 木块与NN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释放木块 若木块与弹簧相连接 则木块最远到达NN 段中点 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往返运动 且第一次向左回到N时速度大小为v 若木块与弹簧不相连接 木块与弹簧在N点即分离 通过N 点时以水平速度飞出 木块落地点P到N 的水平距离为s 求 1 木块通过N 点时的速度 2 木块从O运动到N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的功 3 木块落地时速度vP的大小和方向 必修2检测试卷 一个人把重物加速上举到某一高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它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B 物体所受合外力对它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增量C 人对物体所做的功和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D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增量 p84 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假设释放纸带的同时 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恰好打完一个点 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得到甲乙两条纸带如图所示 应选纸带好 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 动能 物体减小的重力势能增加的动能 其原因是 若通过测量纸带上某两点间距离来计算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进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 现已测得2 4两点间距离为 1 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 为了验证0 3两点间机械能守衡 请导出s1 s2和T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