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艺术生文化课专题十四环境保护备考练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1087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艺术生文化课专题十四环境保护备考练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地理艺术生文化课专题十四环境保护备考练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地理艺术生文化课专题十四环境保护备考练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四 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下图为某区域简图,在流域的综合开发过程中,指出A地区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简述其理由。2【环境保护】近年来“生态浮岛”技术发展迅速。浮岛上可种植水稻、美人蕉、空心菜、芦苇等多种植物。下面左图是“生态浮岛”景观图,右图示意“生态浮岛”原理。说明“生态浮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3【环境保护】(10分)读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回答问题。(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 理由。(6分)(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 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4分)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东方网2011年8月9日新闻:“近些年来,我国从自身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已逐步认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上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轨道。”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图中A山和B湖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4分)(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6分)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城市“蓝化”是指城市建设中保留和增加水体面积,使水面与城市建筑、绿地有机结合共同组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如下图所示)清洁干净的水体主要反射蓝光,因而把城市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称为“蓝化效应”。简述城市“蓝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6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多见于城市新住宅区园林设计,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指出雨水花园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7环境保护尾矿是矿石经选矿厂选出精矿后的剩余物,尾矿库是用以堆存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一般由堆存糸统、排洪糸统、回水系统等部分组成。尾矿库是矿山企业最大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也是矿山企业生产最大的危险源。说明尾矿库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8(选修6:环境保护)“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9选做题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10环境保护“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降雨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和蓄存雨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贵州省贵安新区是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下图示意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模拟图。简要说明海绵城市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保护森林植被(或禁止砍伐森林;停止林区的产业活动)。A地区位于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是水资源的源头,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 若森林破坏,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量季节变化变大。【解析】试题分析:读图,A地区位于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是水资源的源头。根据经纬度,该山脉是武夷山,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若森林破坏,植被保持水土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量季节变化变大,水旱灾害增多。所以最重要的生态保护措施是保护森林植被,禁止砍伐森林。停止林区的产业活动。2据图可知“生态浮岛”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使水质改善、水体变清); 根据图文资料,可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解析】试题分析:主要从生态系统,生态平衡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对生物的物质循环的影响。据图可知“生态浮岛”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使水质改善、水体变清); 根据图文资料,可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3(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理由:位于湿润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B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理由: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解析】(1)读图,A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位于武夷山地区。A位于湿润的山区,是河流上游源地。环境保护应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B地区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应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或湖泊湿地为主。(2)若A地区过度开垦,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导致下游地区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考点: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1)(4分)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2分,答出1点即可)。B地区以保护湿地(湖泊);防治水污染为主(2分,答出1点即可)。(2)(6分)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每点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山区环境保护的重点是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湖泊水体(湿地)环境保护的重点是防治水体污染,退耕还湖为主。(2)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多暴雨的气候使得若河流上游地区植被破坏、过度开垦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从而使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面积扩大,水质变坏,也可能因营养盐类物质的增多而导致渔业资源更丰富。考点:该题考查环境保护。5调节和改善局地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水面与周围地面(尤其是坚硬的水泥地面)形成温差,利于空气流通;利于改善城区水循环,缓解城市内涝;扩大城区湿地面积,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利于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和美化城市景观(答对5点即可)【解析】城市“蓝化”部分是指城市建设中保留和增加水体面积,结合湿地功能,分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水体能够调节和改善局地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水面与周围地面,尤其是坚硬的水泥地面形成温差,利于空气流通。利于改善城区水循环,缓解城市内涝。扩大城区湿地面积,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利于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和美化城市景观。6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根据材料提示,雨水花园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即主要是收集雨水,再下渗净化的作用。结合题干:指出雨水花园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资源利用方面主要是收集雨水,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起到净化雨水作用,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把雨水从地表径流转入到地下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增加地下水资源,调节小气候。【解析】根据材料提示,雨水花园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即主要是收集雨水,再下渗净化的作用。结合题干:指出雨水花园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资源利用方面主要是收集雨水,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起到净化雨水作用,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把雨水从地表径流转入到地下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增加地下水资源,调节小气候。7危害:尾矿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尾矿库产生的扬尘污染 库区周围的大气环境;过多尾矿的堆放可能引发人造泥石流的发生;侵占大量的土地。措施: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尾矿的产生量;对尾矿进行回收利用,化废为宝、 化害为利;尾矿堆放坡面进行工程加固,对尾矿库进行合理选址,河流下游方向、盛行下风向、 远离居民区。【解析】试题解析:环境保护要从危害和措施两方面简答,措施要依据原因、危害来答,逐一解决问题。8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解析】环境保护角度,主要考虑大气、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等。“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设备条件齐全,可减少扬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有利于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便于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工厂里制作,更有专业标准,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9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不利于耕作;切沟分割土地,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且流速加快,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产减产。防治措施:农业技术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工程措施: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切沟填埋。生物措施:(在水流集中区域)植树种草【解析】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坡耕地上切沟的危害主要是分割土地,损坏耕地,不利于耕作。切沟分割土地,阻断交通。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且流速加快,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加大土壤侵蚀量。流失的是表层肥沃土壤,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产减产。防治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技术,有利于减小侵蚀强度。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将切沟填埋等。生物措施是在水流集中区域,植树种草,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10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缓解城市用水紧张);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解析】试题分析:海绵城市,降雨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和蓄存雨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通过一些措施可以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净化雨水;从而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