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7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0570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7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7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7 世界主要国家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规范练37世界主要国家下图为尼日利亚木材工业、食品工业和棉毛纺织工业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2题。1.a、b、c对应的工业分别是() A.木材工业、棉毛纺织工业、食品工业B.棉毛纺织工业、木材工业、食品工业C.食品工业、木材工业、棉毛纺织工业D.木材工业、食品工业、棉毛纺织工业2.c工业的扩展在该地区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盐碱化加剧A.B.C.D.答案1.D2.B解析第1题,尼日利亚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洲大部分国家经济落后,往往只能发展以当地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工业,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a主要位于热带雨林地区,为木材工业,而c则位于热带草原区,主要发展以棉花和羊毛为原料的纺织工业。第2题,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大力发展棉毛纺织工业,可能会促进棉花的种植和过度放牧,从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和土地盐碱化。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下图为阿富汗游牧业迁移路线图。据此完成第34题。3.阿富汗的气候特征是()A.终年温和湿润B.终年炎热干燥C.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4.据图中信息,下列推测最有可能的是()A.降水多少决定了游牧的迁移B.游牧迁移的时间是春、秋季C.甲为冬季牧场,乙为夏季牧场D.游牧迁移路线一般沿山脊行进答案3.C4.B解析第3题,阿富汗位于西亚的伊朗高原,结合题干“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可得出阿富汗受海洋影响很小,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第4题,阿富汗海拔高,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比较明显;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降水少;图中游牧迁移路线主要沿山谷行进;甲牧场位于河流上游方向,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乙牧场位于河流下游方向,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结合山地气候特征可得出甲为夏季牧场,乙为冬季牧场;游牧迁移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一般而言,游牧迁移不仅要考虑降水还要考虑气温等因素。(2018江西南昌摸底)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据此完成第56题。5.该国()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B.距离海洋远,降水稀少C.纬度低,各地最冷月气温都在 0 以上D.地势起伏大,河流发育6.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滑坡和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A.B.C.D.答案5.D6.B解析第5题,据图可以判断,该国绝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图中的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地势北高南低,A项错;该国除北部高山地区外,西南季风在山地迎风坡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B项错;该地北部高山地区终年积雪,C项错;该国地表高低悬殊,山高坡陡,多河流发育,D项对。第6题,该国地势陡峻,植被覆盖率低,人口稠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壳岩石破碎,加上降水集中,多滑坡和泥石流,故正确。故选B项。(2018山东日照一模)澳大利亚的利奇菲尔德国家公园有一处不得不看的风景:地面上矗立着像墓碑一样且南北走向惊人一致的建筑,它们是磁石白蚁的杰作。磁石白蚁能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将蚁丘内温度稳定在30 左右,堪称生物界的神奇建筑师。据此完成第78题。7.蚁丘呈扁片状的原因是()A.能均衡获得太阳辐射B.便于通风散热C.躲避袋鼠等动物啃咬D.减轻暴风危害8.12月几场大雨后,利奇菲尔德国家公园变成了动植物的“天堂”,原因是()A.气温回升万物复苏B.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C.东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D.热带草原区进入湿季答案7.A8.D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磁石白蚁能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将蚁丘内温度稳定在30 左右。磁石白蚁利用地球磁场来建造南北走向的白蚁丘,宽阔的东西面用来吸收早晨和傍晚的微弱太阳光,相对狭窄的南北面则对准正午炙热的阳光,利用不同方向的太阳光照强度平衡白蚁丘内部的温度,蚁丘呈扁片状的原因是能均衡获得太阳辐射,故A项正确。第8题,该地纬度较低,全年气温较高,气温回升说法有误,A项错误;降水丰沛是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项错误;12月南半球是夏季,热带草原区进入湿季,水热条件充足,植物繁茂,动物食物充足,B项错误,D项正确。墨西哥是双国花的国家。第一国花是仙人掌(仙人掌的叶子已经消失);第二国花是大丽菊,喜阳喜湿。据此完成第911题。9.双国花反映了墨西哥()A.气温南北差异突出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量季节差异小D.降水量空间差异大10.苜蓿是著名牧草、牲畜饲料。墨西哥2014年出口苜蓿9.2万吨,其主要进口国家是()A.美国B.阿根廷C.英国D.南非11.从20世纪40年代起,墨西哥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1950年墨西哥的城市化率为42.6%,1970年增长到66.3%。欧洲城市人口比重从40%提高到60%经过了50年,墨西哥用了不到20年。2008年墨西哥城市化率增长到77.2%。这可能会导致墨西哥()A.贫富差距明显缩小B.工业化快于城市化C.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D.目前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答案9.D10.A11.C解析第9题,墨西哥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南北温差并不显著,A项错误;由于墨西哥境内多为高原地形,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较差小,B项错误;由于该国南部夏季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降水多,所以降水量季节差异大,C项错误;仙人掌反映了干旱的气候特征,而大丽菊喜湿,说明墨西哥降水的空间差异大,故选D项。第10题,墨西哥与美国相邻,且美国畜牧业(乳畜业)发达,从墨西哥进口牧草方便,A项正确;南非和阿根廷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进口牧草少,B、D两项错误;英国乳畜业发达,但英国牧草丰富,且与墨西哥距离远,不太可能从墨西哥进口牧草,C项错误。第11题,墨西哥城市化速度快于工业化速度,使大量城市人口失业,导致贫富差距加大,A、B两项错误;由于墨西哥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了,所以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可能迅速提升,D项错误;过度城市化会导致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故选C项。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是加勒比海中第二大岛,分属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太子港位于戈纳夫湾东南岸附近的库尔萨克平原上,是海地的首都和第一大港口。2010年震后重建着力推广太阳能以提高能源供给率,两国交界处的恩里基洛湖是拉丁美洲陆地最低点,湖面在海平面以下40多米。据此完成第1214题。12.太子港外运的货轮里主要载货最可能是()A.咖啡、剑麻B.电子元件C.车辆、机械D.化工产品13.太子港推广太阳能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高峻,太阳辐射强B.邻近美国,能源输出市场近C.地处背风坡平原,晴天多D.光电产业发达,开发成本较低14.多米尼加()A.河流短促,恩里基洛湖淡水鱼丰富B.降水丰富,夏秋常受飓风袭击C.森林缺乏,以荒漠草原植被为主D.人口众多,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山地答案12.A13.C14.B解析第12题,海地有种植园,多经营咖啡和剑麻。海地主要出口咖啡、可可和加工制成品等产品,进口食品、燃油(成品油)、工业制成品、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和日用消费品等。故太子港外运的货轮里主要载货最可能是咖啡、剑麻。第13题,从纬度位置看海地岛盛行东北信风,海地正处于山地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晴天多,利于推广太阳能,选择C项。第14题,恩里基洛湖是拉丁美洲陆地最低点,湖面在海平面以下40多米,属于内流湖,湖水盐度高,不适宜发展淡水鱼,A项错;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夏秋常受飓风袭击,B项对;降水丰沛,以森林为主,C项错;人口众多,城市多分布在平原,D项错。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全面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铁路由中国公司承建,将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制造。蒙内铁路将取代100多年前修建的陈旧铁路,成为连接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下图示意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1)描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特征。(2)分析蒙巴萨港成为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的区位条件。(3)简述蒙内铁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答案(1)赤道从中部穿过,国土位于热带地区;跨南、北半球,位于东半球;非洲大陆东部,印度洋西岸。(2)位于非洲东岸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优越;铁路直接和港口连接,便于陆海联运;作为肯尼亚和东非内陆国家的出海口,经济腹地广阔;港口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3)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缓解陆路交通运输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连接内陆首都和沿海港口,利于对外贸易,促进肯尼亚经济发展。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特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回答。第(2)题,港口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位置、海域和陆域条件)和社会经济(依托城市、腹地、交通、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回答。第(3)题,蒙内铁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实际是考查交通运输的地理意义,主要有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缓解陆路交通运输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连接内陆首都和沿海港口,利于对外贸易,促进肯尼亚经济发展。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不丹国土面积38 394平方千米,有一半领土海拔在3 000米以上,人口73万多人,70%以上国民信仰佛教。不丹也是世界上农业有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其农业整体呈现为高劳动投入和低产出,农产品加工能力有限,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萌芽阶段。不丹的水电开发以用电需求为基础,大型水电工程均有印度政府通过无息贷款提供资金。(1)不丹水电开发除满足自己需求外,还大量向印度出口。请分析原因。(2)依据图文材料推测不丹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3)简述不丹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4)不丹近年来表现出把可持续发展向极致推进的姿态,同时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新策略。请你为此给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河流众多、水量大,地势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电力需求小;邻国、输电距离近,输电方便;印度人口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多,市场广阔;印度环境污染严重,水电清洁有利于环境保护。(2)水稻种植业、畜牧业、传统旱作农业、林业。(3)平原少,耕地破碎、有限;气候类型多样,气象灾害多发;适宜居住与农耕的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频繁;动物毁坏庄稼严重。(4)依据气候和地形发展立体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科技水平和资金投入;开展国际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禁止杀虫剂与农药销售和使用,增施有机肥;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解析第(1)题,不丹水电开发除满足自己需求外,还大量向印度出口的原因主要从两国之间水电的供需关系及水电的优点角度分析。第(2)题,不丹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要结合不丹自然环境特征考虑。第(3)题,不丹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灾害等角度分析。从地形来看,平原少,耕地面积有限;从气候来讲,气候类型多样,(旱涝)气象灾害多发。山地多,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多发等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第(4)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从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入手,加大科技投入,禁止施用化肥和农药等,同时,开展国际合作,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拓展交通,开拓市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