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全真模拟试题(四).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4959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全真模拟试题(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全真模拟试题(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全真模拟试题(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四)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答题纸两部分。试题卷分为两大项,共20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和思想品德共计100分钟。请合理分配时间。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17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若要实地考察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遗址,应到( )A云南省元谋人遗址B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C陕西省半坡遗址D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A.洛阳B.成都C.长安D.酒泉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选项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游4.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A B C D5.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公元前5世纪时,中国和古代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程度的是( )A.百家争鸣 B. 科技发展 C.军事外交 D.民主政治7. 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AB.CD.8.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当时新青年标准的是( )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B出国留学的青年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D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9.毛泽东说: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这里的“新局面”是指( )A.北伐战争的开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D. 解放战争的开始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B.C.D.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 )秦朝行省制度 汉朝建立三省六部制秦朝建立郡县制 汉朝建立刺史制ABCD1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下列历史史实发生在宋朝的是(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经济重心移到南方出现瓦肆等娱乐场所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得到强化 AB C D13.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近代化的进步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4.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 )A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B.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C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D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度15. 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D.提出相对论创造了火车机车16.有学者称:20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遇”。罗斯福新政的“机遇”是( )A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 D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17. xx年杭州G20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该主题反映了( )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B. C D. 二、非选择题。(第18小题12分,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2分。共36分)18题:历史发展表明:道路决定命运。九年级(1)班某同学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产生了兴趣并展开了探究,请你一同参与完成本次探究任务。(12分)【革命之路】甲: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请举出材料甲中“我们城内插旗”失败的事例。(1分)“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指的是什么?(1分)材料乙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分)这条道路帮助我们完成了材料甲中哪一革命任务?(1分)【探索之路】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2)导致结构表中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原因是?(1分)有何重大意义?(1分)(3)1956年1976年经历了二十年曲折探索,走了不少的弯路,经济发展缓慢。请回答:走了不少弯路具体是指哪些?(1分)请你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1分)【强国之路】材料丙:“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复兴之路解说词(4)请回答“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1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综合上述探究,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分)19.近代以来,大国之间的博弈可谓波澜壮阔,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带来了重大启示。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图的形成导致了怎样的后果?(1分)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1分)?“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中的战胜国是指材料一中的哪一军事集团?(1分)1938年,某国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会议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材料三材料四(2)材料三中某国成为受害者的原因是哪一政策造成的?(1)有何重大影响?(1)材料四中的决定是哪次会议作出的?(1分)说出该会议与材料二有何相同点?(1分)材料五:(当时)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摘编自大国崛起世界上下五千年(3)材料五中“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导致这一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是?(1分)对世界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得出什么结论?(2分)20题:在人类历史上,文明的交流演进过程异彩纷呈,特点鲜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明的交流】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沃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材料一材料二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请用一句概括对世界文明的交流产生了怎样的作用?(1分)写出材料二中美国在电的应用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科学家。(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行这次科技革命的政治条件?(1分)【文明的借鉴】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材料三 材料四(2)材料三评述了日本“向西方借用了它所期盼的东西”是指哪一重要事件?(1分)对日本近代化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1分)材料四中追求“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历史事件是?(1分)请你列举这一时期创办的工业企业名称一例。(1分)【文明的传播】材料五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五版)(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促进文明传播的根本原因?(1分)经济上的“隔离消失了”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文明的共享】(4)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请你说说世界各国怎样共享人类文明?(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