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练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4801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礼记二则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讲信修睦(m)B学学半(xu)C选贤与能(j) D男有分(fn)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味美)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困惑)C讲信修睦(修整) D女有归(女子出嫁)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 B教学相长也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2)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不 独 子 其 子。5填空。(1)礼记是_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由西汉经学家_编纂而成。(2)虽有嘉肴的中心句是:_。课内精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类比引出“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_”的道理。(用原文相关语句填空)7翻译下面的句子。(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_8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_9.“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故人不独亲其亲_(2)男有分_(3)女有归_(4)谋闭而不兴_(5)盗窃乱贼而不作_11翻译下面的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12请把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_1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有什么现实意义?_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选自礼记礼运)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天下为家_(2)以正君臣_(3)以贤勇知_(4)而兵由此起_15翻译下列句子。(2分)(1)礼义以为纪。_(2)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_16“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实质是什么?(3分)_17你认为“家天下”与“公天下”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为什么?(4分)_18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1)老而无子的人。()(2)老而无夫的人。()(3)老而无妻的人。()(4)幼而无父的人。()19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100字。_详解详析1解析 B“学”应读“xio”。2解析 C“修”是“培养”的意思。3A4(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5(1)儒戴圣(2)教学相长也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教学相长7(1)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2)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8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大意对即可)9示例:一个人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还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和同学沟通交流,才能共同提高。10(1)以为亲。(2)职分,职守。(3)女子出嫁。(4)兴起。(5)兴起。11(1)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12前两句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三、四两句为第二层,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总结全文内容,说明什么是“大同”。13示例:在今天,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关爱,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14(1)成为。(2)摆正。(3)同“智”,智者。(4)战争。15(1)将礼义视为纲纪。(2)因此阴谋也就产生了,战争也由此而发生。16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17示例:我认为是进步了。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条件,这是一种“野蛮的进步”。参考译文如今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所有,人们各自孝敬自己的双亲,各自疼爱自己的子女,财货人力都只为了自己,诸侯世袭相承成为礼制,修筑城郭沟池以防守,将礼义视为纲纪;以此端正君臣关系,以加深父子关系,以和睦兄弟关系,以调和夫妻关系,以设立制度规章,以划分田土宅里,以尊敬勇士与智者。由于成就功业都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也就产生了,而战争也由此而发生。禹、汤、文、武、成王、周公,都是用礼义来治国的英才。这六个君子,没有不谨慎实行礼制的人。透过礼制以彰显道义,以成就诚信,以明察过失,以仁为模范且讲求谦让,向人民昭示治国的常法。如果有不遵行礼义的,在位者就会因罪而被黜退,百姓会认为这是祸害。这就叫作小康社会。18(1)独(2)寡(3)矜(4)孤19示例:“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们所说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其特点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这是他们预想甚至是幻想中的社会,但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而今天我们的社会和平稳定,人民幸福,实现了安居乐业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