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项训练7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4749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项训练7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项训练7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项训练7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项训练7现代文阅读(议论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霍金用行动与精神鼓舞了世界魏英杰整个朋友圈都被著名科学家霍金逝世的消息刷屏了。许多公众号、媒体从不同角度记录这位“宇宙级网红”的生平与贡献。这件事情火爆到连某明星传出离婚的八卦消息都荡不起一丝涟漪。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霍金去世引发的舆论热议,我认为有一半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一个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的科学家,能够保持如此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孜孜不倦地探求科学真谛,表示由衷的敬意。从21岁起,霍金就因渐冻症而只能一直与轮椅为伴,医生当时判断他只能再活两三年,可他不仅没有被病魔打垮,反倒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学术热情。从一开始还能自己打字、说话,到后来只剩下一小部分面颊肌肉可以活动,且完全失去语言能力,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失去在学术天空里继续翱翔的勇气。在坐上轮椅两年后,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在年仅32岁时,他就进入了英国皇家学会。看着他的照片,你不能不为他被病魔摧毁的身躯感到震撼,又不能不为他这颗大脑还能发散出那么多了不起的理论、思想所折服。所以,当霍金在与病魔斗争了半个多世纪后停止了呼吸时,谁又不为人类失去这样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而叹息呢?另一半原因或许在于,人们对霍金和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实在太熟悉了。我敢保证,包括我在内,多数人并不一定知道霍金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什么,也不一定真的读过他这部已经出版了30年的著作,但在茶余饭后,少不了听过、聊过这个名字或这本书。以至于,这位平时深居简出、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科学家,让人感觉就像是和蔼可亲的邻居老头。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人们不一定要懂得什么奇点、黑洞,但对于“人类从哪里来”“宇宙是怎么产生的”这些终极问题都抱有本能的好奇。时间简史行销30年,已经卖出超过2500万册,创下了出版界的一大奇迹。这至少说明,人们对科学、对宇宙、对人类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由得想起很早以前的一句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对未知的探索、对知识的渴求就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他出版的科普著作、作过的演讲以及他堪称励志大片的人生经历一定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与人生。霍金用自己的行动与精神的力量,鼓舞了许许多多的人,这难道不比得诺贝尔奖更重要吗?(有删改)1.下列对选文结构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A./B./C./D./【解析】本文第段通过“霍金去世引发的舆论热议”引出论题;接着从“人们对于一个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的科学家,能够保持如此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孜孜不倦地探求科学真谛,表示由衷的敬意”(段)和“人们对霍金和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实在太熟悉了”(段)两个方面论述了“霍金去世引发的舆论热议”的原因。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第段)。据此,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应是A项。2.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用“霍金虽然患渐冻症却没有被病魔打垮,还取得许多成就”的事例作为论据,证明了第段中“人们对于一个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的科学家,能够保持如此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孜孜不倦地探求科学真谛,表示由衷的敬意”的观点。3.第段中“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中的“这”指什么?人们不一定真的读过时间简史、懂得霍金的理论,但感受到了这位深居简出的科学家的亲切,听过或聊过他以及他的著作。(或“人们不一定懂得科学家的研究理论,但知道其人其事,并由衷地感到亲切”)4.霍金身残志坚,乐观向上,让人心生敬意,请你再列举出两个类似的励志事例。示例:海伦凯勒,从小失明、失聪,但她凭借坚韧的毅力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贝多芬26岁时听力渐渐衰退,中年时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但他依然坚持音乐创作,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他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完成的。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我们需要“制造快乐的能力”韩硕“今年当你听到自己的名字,先别着急,等一分钟再上来!”在第九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开场主持人以去年误颁最佳影片的乌龙事件为引子,既活跃了气氛,也巧妙地对会务工作做了提醒,引得现场观众掌声连连。谁都不会拒绝一个有趣的人,“学会了幽默,全世界都会欢迎你”。一位白人记者曾向南非总统曼德拉发问,南非局势那么乱,黑人参政到底有没有希望?他回答,“小伙子,我的年龄比你大得多,但我比你乐观得多,你为何如此悲观呢?”【A】可以说,幽默是“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不仅让自己变得思维敏锐、胸襟豁达,也给他人带来欢乐,为人际交往增光添彩。法国作家埃斯卡皮,曾在著作论幽默中,将幽默比作是真理大家族的一员,是机智和快乐的孩子,这道出了幽默的本质。表面上看,幽默是一种引人发笑的手段,似乎人人都能轻松掌握。但让人快乐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是否具备洞察生活的能力,温和宽容的心态等,都是决定幽默能否戳中笑点的重要因素。从国外的今夜秀艾伦秀等脱口秀,到国内的欢乐喜剧人等喜剧类节目,这些文化产品能够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广泛欢迎,主要就在于对受众需要快乐、希望发笑的精准把握。如一位观察者所言:让人笑,是一件值得人尊重的事。作为智慧的标志,幽默不分国界,但会因民族、文化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质。比如,大不列颠的幽默有不少反讽、奚落、荒诞和双关,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幽默则较为含蓄,需要读出字面意思背后的内涵。如果对当地文化不够了解,理解其幽默自然也会“差点意思”。换句话说,幽默中包含了一个民族的鲜明个性,抓住笑点,读懂幽默,其实是在体味不同国家的文化精髓。泰国人常说,“遇见苦难,我们用幽默活下来”。由此想到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中的一个片段。在恐怖的纳粹集中营里,在残酷的战争和死亡面前,乐观、睿智的父亲基度,将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改编”为一出“有趣的游戏”,只为保护年幼的孩子免遭伤害。幽默是他作为父亲送给儿子最珍贵的礼物,也体现了最深沉、伟大的父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将幽默当作“对付痛苦的最好武器”,即便有了裂痕,也会因此而沐浴到生活的阳光。幽默是“最好的良药”,无论何时,人类都需要制造快乐的能力。而在节奏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不管是缓解压力,还是融洽气氛,幽默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项国外调查显示,无论择偶还是身处职场,幽默感都是为很多人所看重的一项个人素质。“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为生活多添加点意趣,人生才能更立体、更丰润。(选自xx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我们需要“制造快乐的能力”。(或“无论何时,人类都需要制造快乐的能力”)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具备洞察生活的能力、温和宽容的心态等,都是决定幽默能戳中笑点的重要因素的观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3.选文第段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试加以分析。作者首先提出“作为智慧的标志,幽默不分国界,但会因民族、文化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质”的观点,接着分析大不列颠的幽默与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幽默的不同特点,通过对比论证,最后得出“幽默中包含了一个民族的鲜明个性,抓住笑点,读懂幽默,其实是在体味不同国家的文化精髓”的结论。4.怎样理解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意思?示例: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不如意或痛苦的事情,我们只要乐观地对待,不管过程多么坎坷艰难,都会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意思对即可)5.下面的句子可以放在【A】处吗?为什么?有朋友的孩子看见爱因斯坦就号啕大哭,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的印象的人。”可以。因为句中爱因斯坦的回答幽默风趣,符合本段内容,能够证明“幽默不仅让自己变得思维敏锐、胸襟豁达,也给他人带来欢乐,为人际交往增光添彩”的观点。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高昌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劝学一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所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宋朝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的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朗朗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用意其实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己不局限于纸质的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经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有删改)注(zhn)粥:稠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2.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清楚、明白,更有说服力。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了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的现实;最后,通过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优越的读书条件,从而更加努力读书。4.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一诗中说:“平生长作蠹(d)书蟫,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第段。诗句表达了诗人虽年华老去,但仍热衷于读书,对书中涉及名节操守的内容十分看重,与第段阐述的“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的分论点一致。5.作者认为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诗句强调从书本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读书也应自觉地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真才实学。(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