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2孝文帝的改革学业分层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4427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2孝文帝的改革学业分层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2孝文帝的改革学业分层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2孝文帝的改革学业分层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2孝文帝的改革学业分层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制度,使北魏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A推行均田制B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制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D推行新的租调制【解析】实行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调制,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D2下面是北魏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该制度()A是中央官制,加强了集权B意在减轻农民的负担C健全了基层行政体制D使政府对人民的统治松弛【解析】三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中央官制,排除A项;这种制度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收,并没有减轻人民的负担,排除B项;该制度使政府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而不是放松统治,排除D项。【答案】C3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的制度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政权使鲜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ABCD【解析】北魏前期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方面,是针对北魏社会矛盾,为解决社会问题而改革,但得益于后期改革,故选C项。【答案】C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C推行均田制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解析】洛阳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北魏迁都洛阳,有利于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而平城地处塞北,交通不便,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答案】A5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任用汉族地主推行三长制胡汉服装融合接受汉族文化ABCD【解析】由北魏文官陶俑图像无法判断是否为汉族地主,故错误;三长制是孝文帝改革地方的制度,材料无法体现,故错误;文官陶俑体现了汉服和胡服的搭配,故正确;服饰的变化说明北魏接受汉族文化,故正确。【答案】D6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解析】解题关键是要对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全面理解,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衰落。【答案】D能力提升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1)概括材料中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逐条概括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2)不同意。一个民族必须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生活观念,大胆移风易俗,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使本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同意。风俗习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维护本民族的特性,保护传统文化。(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二材料三北魏洛阳平面图(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魏主”迁都的原因。(2)结合材料三,说明北魏洛阳平面图反映了什么问题。北魏迁都洛阳对以后孝文帝进一步改革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回答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时要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原都城平城的不利因素和迁都洛阳的有利因素。第(2)问,观察图片可知,北魏洛阳城的建设已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可从有利于孝文帝改革的角度分析影响。【答案】(1)要与汉族同“文轨”,即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把都城设在“文治”先进的地方;要有利于“移风易俗”的改革;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北方柔然的进犯。(2)问题:北魏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影响:为以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新的改革措施的实施。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克所居官。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定迁都之计”“革衣服之制”“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死葬河南,不得还北”“诏改姓为元氏”“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概括措施即可。第(2)问,对孝文帝的汉化政策的评价要注意全面地、辩证地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能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和认识。【答案】(1)措施: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籍贯,迁都之民死后葬洛阳;皇族改姓元氏;仿南朝制定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2)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移风易俗,加速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融合。消除了鲜卑民族特性的全盘汉化,使拓跋贵族迅速腐化堕落,为北魏发展埋下了隐患。改革必须在立足自身主体性和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先进文明,不能直接移植、生搬硬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