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一窠八哥的谜》教案 长春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444168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一窠八哥的谜》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一窠八哥的谜》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窠八哥的迷教学设计五、一窠八哥的迷课前准备1、布置同学阅读绵绵土2、以“牛汉的童年”为话题,写一篇练笔。教学目标:1、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尝试写理解式批注。2、学会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描写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1、通过复述作者童年想要掏一窠八哥的奇异经历,感受孩子的好奇、天真,体会层层蓄势的构思。2、通过分析描写作者掏八哥的奇异经历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儿时探寻八哥之谜的经历,表现在大灾大难面前生命因追求自由而爆发神力的主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阅读了牛汉的散文集绵绵土,并写了“牛汉的童年”的练笔。下面请各组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二、小组交流1、每组推选代表,朗读作品。2、各组互相点评。3、教师总结 绵绵土给牛汉以温暖和生气,滹沱河是他的本命河,他和父亲一样,喜欢自己的梦自由地飞翔在天空。他过的生活是苦的,可是这一方土地,他的蒙古人的血脉,造就他倔强、坚强、乐观、质朴的性格,这就是牛汉。四、布置作业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精读课文,并在笔记本上列出文章的提纲。 第二课时一、概括文意找同学尽可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初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提炼概括的能力。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回忆童年苦练爬墙欲掏一窠八哥,但最终一窠八哥神奇飞走的故事。二、复述课文1、本文按时间线索复述: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天天苦练一天清早过了好几天。2、语言准确,引用书中的词句。三、朗读课文四、内容分析1、结合作业的批注内容,梳理心理变化过程,用恰当的语言概括。2、师生交流。要求学生先说明某段情节是什么情感,再结合课文分析如何体会出这种情感的。 例如:发现八哥时“我”好奇喜爱的心理,如描写洞穴中的小八哥,“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朵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小八哥在巢中鸣叫的可爱稚嫩,突出“我”对小鸟的喜爱好奇。3、问题探究。“八哥的迷”找到确切的答案了吗? 从课文中“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这儿童式的经验让“我”有点相信。“他仿佛亲眼看见似的”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猜测性答案。可能是小载根的善良,好心使然,因为“我”“找得太诚心了”。五、布置作业跳读散文集绵绵土,画出文章结尾议论抒情的语段,体会牛汉一系列散文结尾的特点。 第三课时一、作业交流1、学生自主交流。2、教师总结明确:文章结尾是理解主旨的关键,通过阅读这些结尾,同学们可以体会到这些散文的结尾都含蓄地呈现出作者暮年时的思量和感怀。二、问题探究1、体会文章结尾16-19段的含义。2、体会文章1-3段在文中的作用。3、探究标题与主旨理解。明确:见“思考与讨论”部分四、推荐阅读牛汉诗选 牛汉板书设计 一窠八哥的迷 灾难 八哥之谜 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