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544147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 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技术是现实生产力 科学是认识世界 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发展是多种矛盾共同推动的结果 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节马克思 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 马克思 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一 社会条件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二 思想理论背景 三 科学技术基础 四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 马克思 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 对科技的理解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上 精神武器 理论概括 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的本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二 科学的分类根据运动形式 三 科技与哲学的关系推动制约 四 科技是生产力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五 科技的生产动因 六 科技的社会功能革命的力量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 七 科技与社会制度 八 技术异化所谓技术异化 是指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 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 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 技术本是满足人不断增长的愿望的手段 在异化状态下 技术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 甚至是支配 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 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 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 泯灭了人们劳动的价值 人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 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结构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一 科学的本质特征1 马克思 恩格斯的分析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 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是一般生产力2 国外学者3 科学的本质特征知识体系 认识活动 社会建制 文化现象 1954年贝尔纳 贝尔纳 1901一1971 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剑桥大学教授 曾任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担任过 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和 世界科学工作者联合会 的领导成员 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位杰出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科学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方法 知识 信仰 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等种种形象 体现出不同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可以作为一种建制 一种方法 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 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 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科学 概括为以下一些基本方面 1 科学是一种准确的判断 2 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是人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 3 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它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4 科学是一种方法 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武器和工具 5 科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一项社会事业 一种社会现象 6 科学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气质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 具有 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二 科学的判据 1 科学注重实践理性原则 2 科学注重可重复性原则 3 科学注重逻辑完备性原则 4 科学注重理论的简单性原则 三 技术的本质特征1 马克思 恩格斯的分析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 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 国外学者的研究3 技术的本质特征 1 技术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 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体现为技术活动 技术成果 2 技术的特征1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 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3 中立性和价值性的统一4 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5 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一 马克思 恩格斯的分析1 自然科学分类及原则从运动形式出发 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2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3 科学知识的类型马克思把科学分为 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 的科学 应用于生产的科学 工艺学 和 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 的科学 二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 所谓科学的体系结构 指的是科学知识单元构成科学体系的结合方式 科学的宏观结构指的是科学体系中 各门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方式 按照研究对象和方法来划分 科学大体可分为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技术 交叉科学或综合科学等门类 交叉科学或综合科学 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新兴学科群 1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 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三个层次 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 科学概念 科学定律 科学假说 科学理论构成 2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门类结构 实验技术 基本技术 产业技术 形态结构 经验形态 实体形态 知识形态 第三节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及动力 一 科学发展的模式及动力 一 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及动力分析1 分化到综合的整体化趋势2 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3 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 国外研究 逻辑实证主义把实证主义观点与数学逻辑分析方法结合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 第一 科学理论是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出发 用数学演绎与逻辑推理 推演出的一系列命题 第二 科学理论中的命题只有通过经验证实 证明它们同我们的各个单独的经验相符合才能成立 第三 科学理论是通过新的经验事实的证实而不断地朝前发展的 第四 科学技术是纯粹客观的知识和技能 是可以为任何目的服务和任意使用的中性工具 第五 科学技术具有独立自主发展逻辑 因此它的发展不受社会影响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模式 P1 TT EE P2 科学从问题 P1 开始 经过试探性理论 TT 又经过批判性检验 排除错误 EE 进而提出新的问题 P2 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 推动科学不断前进 却否认了科学知识继承和积累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一种科学革命模式 前科学 常规科学 形成范式 反常 危机 科学革命 新范式战胜旧范式 新常规科学 库恩的 范式 一般指科学家集团的共同信念 共同传统 共同理论框架以及理论模式 基本方法等 片面地夸大了非理性因素 三 科学发展的模式及动力1 在纵向上 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和飞跃的统一2 在横向上 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3 在总体趋势上 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二 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一 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分析1 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 技术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平衡3 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 二 国外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1 技术自主论2 社会建构论 三 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1 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2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3 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1 现代科学进入大科学时代2 科技发展加速化3 科技知识综合化4 科技人文交融化5 科技社会互动化6 社会活动信息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