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5课 丹柯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4126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5课 丹柯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5课 丹柯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5课 丹柯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丹柯 新课入门须知作者档案姓名高尔基简历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他早年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901年发表散文诗海燕之歌,因建立秘密印刷所,被捕,遭流放。1906年初,他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同年写成长篇小说母亲。革命失败后,1906年秋他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卡普里岛,和列宁一起成立了一个培养革命家和宣传员的学校。1913年重返苏联。1921年夏天,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到1928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治病休养期间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1927年10月22日,苏联科学院决定授予高尔基无产阶级作家的称号。此后被授予列宁勋章,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苏联全国庆祝他的60岁生日,他的诞生地被改名为高尔基市。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被巧妙地谋杀在医院里。作品代表作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等。评价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背景扫描本小说是高尔基在1895年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当时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明前夕的黑暗中,正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创造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常识积累1寓言式小说寓言式小说是指以寓言的形式写成的小说,它是一种通过假托的人物(也可以是动物、植物、无生物等)形象和带有劝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来阐明某种事理的小说文体。它既有寓言的特点,又有小说的艺术,其主题不限于寓言本身,而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物喻人,借具体喻抽象,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使精深的思想和隽永的哲理得以通俗、平易、畅达地表现。2象征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意。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3高尔基名言(1)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2)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3)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4)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5)一个人的价值,全决定于他自己。(6)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而创造是独立自在、没有止境的。(7)时间给勤劳者留下串串的果实,而给懒汉只留下一头白发和空空的双手。(8)“给”永远比“拿”愉快。(9)天才出于勤奋。(10)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和燃烧。胆小如鼠、贪得无厌之徒选择前者;见义勇为、慷慨无私之士选择后者。4高尔基火中抢书有一次,高尔基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他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虬曲(qi)(2)篝火(u)(3)泥沼(zho)(4)龌龊(w chu) (5)黏泥(nin)2多音字(1)血 (2)更(3)轧 (4)恶二、写准字形1. 2.3.三、用准词语1词语辨析(1)宿愿宿怨辨析宿愿:一向怀着的愿望,也作夙愿。宿怨:旧有的怨恨,也作夙怨。例句也许上北大是某个或者某些新生代农民工的宿愿,然而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整个立场上,他们的愿望并不是可以上北大,而是可以走出现实的瓶颈,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法新社29日报道说,在29日的亚洲峰会上,中国和日本的“宿怨”继续加深,中方指责日方散布不实之词,并破坏了原本有希望举行的两国领导人会晤。 (2)耗费花费辨析耗费:消耗,多用于时间、人力和物力。花费:因使用而消耗掉,多用于金钱、时间和心血。例句地震和海啸只花了几分钟就蹂躏了日本东北部,而重建工作可能要耗费数年时间,以及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小牛队在夺冠后举行了疯狂的游行活动,最后统计花费金额高达340 947美元,不过财大气粗的库班却表示,这非常便宜。2.成语积累(1)精疲力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2)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一、了解行文脉络二、赏析文本指要1序幕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与主题有什么关系?提示故事在一开头就为丹柯的出现拉开了序幕:一群生活在草原上,快乐、强壮、勇敢的人被另一凶残的种族赶到不宜生存的林子深处去了,唯一的出路就是穿越森林到另一片草原上寻找生机。在这里,小说使用“快乐”“强壮”“勇敢”这样三个形容词是含有深意的。首先,它极力描写森林带给这些落难人群的恐惧和压迫感,这种感觉是如此强烈以致这些曾经享有自由和梦想的“快乐”人群都不再畏惧将自己的自由献给敌人了。而他们又是“强壮”“勇敢”的,并不是身体孱弱或者天生胆怯的人,一方面可见穿越森林的威胁之大,另一方面又写出这些身体强壮的人平素貌似勇敢,实则在关键时刻缺乏挑战困难、拯救族群的勇气。正当他们准备去做奴隶时,丹柯出现了,“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成功地烘托出人物的勇敢与坚强,奠定了主题的基调。而丹柯这段话也成为全文的题眼,显得异常有力而令人警醒。2丹柯是一篇以英雄为主题、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高尔基借丹柯的形象在歌颂一种什么精神?又是怎样突出这一主题的?提示(1)歌颂了丹柯一心为公的品质和自信勇敢、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2)借族人映衬丹柯,凸显主题:在族人怯懦的衬托下,丹柯的自信、坚毅表现得更为突出。用浪漫主义手法凸显主题:丹柯将众人引向光明却遭到诋毁与误解,一颗勇敢而骄傲的心却被胆小鬼踏灭,因而丹柯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小说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尽想象和夸张,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以情节的一波三折来凸显主题:在困境面前,丹柯也有过情绪波动,这些波动让我们看到丹柯终究也是族人的一员,他也会有常人的痛苦,但爱与责任让他战胜了自己。情节的曲折发展让英雄的形象逐渐高大的同时也更贴近真实。3小说的情节有什么特点?提示丹柯在情节的设置上一波三折。人们先推举丹柯领导族人,在遇到密林时却开始抱怨他年轻而没有经验,大雷雨来临时,众人更是对他争相诋毁、责难,于是作为抗争主体的丹柯开始有了悲剧的味道;他由愤怒而怜悯,为了终止人们毫无作用的抱怨,尽快带领大家走出森林,他毅然掏出了自己那颗真诚的、燃烧着的心。这种自我牺牲的行为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慑了众人;然而,当族人走出森林为胜利而欢呼时,却忘记了带领他们穿越黑暗的丹柯,更有胆小之人,因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不惜用脚将它踏灭。有价值的东西被摧毁使得主题的悲剧意味更浓了,丹柯这个英雄形象也因此显得丰厚而饱满,从审美效果上讲,结尾崇高的悲剧色彩也更能调动读者的阅读情绪,从而为小说增加感人的艺术力量。4如何理解文章隐含的象征意义?提示高尔基善于在他的文章中运用象征手法,来隐晦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寄托自己的理想。小说丹柯整体上是运用象征手法来构思创作的,其中的各个要素均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总体的情节构思就有其象征意义,丹柯带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森林,走向广阔的草原,象征人们渴望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的愿望。文中高大坚固的大树构成黑暗的森林,象征着俄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的黑暗;广阔的草原让人豁然开朗,象征着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文中的主人公丹柯象征着坚定地追求自由光明的领导者和先驱者;其他的人们则象征着在革命到来之前动摇犹豫的人民大众。写法阐释1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当族人们在森林阴森恐惧的压迫下,开始犹豫、退缩甚至想回去当奴隶的时候,丹柯站出来,成了全族的领路人。在遇到密林时,族人们开始抱怨他年轻没有经验,“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详”。大雷雨来临时,族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抱怨、指责甚至要弄死他的时候,丹柯“抓开了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带领大家走出困境。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2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丹柯中的环境描写与一般小说的环境描写不同,一般小说的环境描写往往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而丹柯中主要是运用比喻、拟人等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夸张变形,目的是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难极其强大,从而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气质。对点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他们站住了,又倦又气,在树林的胜利的喧响下面,在颤抖着的黑暗中间,开始审问起丹柯来。他们说:“你对我们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有害的人!你领导我们,把我们弄得精疲力尽了,因此你就该死!”“你们说:领导我们!我才来领导的!”丹柯挺起胸膛对他们大声说,“我有领导的勇气,所以我来领导你们!可是你们呢?你们做了什么对你们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羊一样!”可是这些话反倒使他们更生气了。“你该死!你该死!”他们大声嚷着。树林一直不停地发出低沉的声音,来响应他们的叫嚷,电光把黑暗撕成了碎片。丹柯望着那些人,那些受够了苦的人,他看见他们现在跟野兽完全一样。许多人把他围住,可是他们的脸上没有一点高贵的表情,他不能够期望从他们那儿得到宽恕。于是怒火在他的心中燃起来,不过又因为怜悯人们的缘故灭了。他爱那些人,而且他以为,他们没有他也许就会灭亡。所以他的心又发出了愿望的火:他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于是在他的眼睛里亮起来那种强烈的火的光芒可是他们看见这个,以为他发了脾气所以眼睛燃烧得这么亮,他们便警戒起来,就像一群狼似的,等着他来攻击他们;他们把他包围得更紧了,为着更容易捉住丹柯,弄死他。可是他已经明白了他们的心思,因此他的心燃烧得更厉害了,因为他们的这种心思使他产生了苦恼。然而树林一直在唱它那阴郁的歌,雷声隆隆地响,大雨依旧在下着“我还能够为这些人做什么呢?”丹柯的叫声比雷声更大。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他的心燃烧得跟太阳一样亮,而且比太阳更亮,整个树林完全静下去了,林子给这个伟大的人类爱的火炬照得透亮;黑暗躲开它的光芒逃跑了,逃到林子的深处去,就在那儿,黑暗颤抖着跌进沼地的龌龊的大口里去了。人们全吓呆了,好像变成了石头一样。“我们走吧!”丹柯嚷着,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自己领头向前奔去。他们像着了魔似的跟着他冲去。这个时候树林又发出了响声,吃惊地摇动着树顶,可是它的喧响让那些奔跑的人的脚步声盖过了。众人勇敢地跑着,而且跑得很快。他们都让燃烧的心的奇异景象吸引住了。现在也有人死亡,不过死的时候没有抱怨,也没有眼泪。可是丹柯一直在前面走,他的心也一直在燃烧,燃烧!树林忽然在他们前面分开了,分开了,等到他们走过以后,它又合拢起来了,还是又密又静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样,草叶带着一颗一颗钻石一样的雨珠在闪亮,河面上泛着金光黄昏来了,河上映着落日的霞光,显得鲜红,跟那股从丹柯的撕开的胸膛淌出来的热血是一样的颜色。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的草原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随后他倒下来死了。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了1找出最能表现丹柯高贵精神的情节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体会这些内容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答: 答案:丹柯毅然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心来,高擎自己的燃烧的心为大家照路。表现了人物的无私、勇敢、赤诚。2“你对我们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有害的人!你领导我们,把我们弄得精疲力尽了,因此你就该死!”分析句子可知族人是什么样的人?答: 答案:这是一群怯懦、自私的族人,大难当头,不肯担起自己的责任,诿过于人,寻找替罪羊。这是一群不明事理的族人。这是一群行为可鄙的族人。3丹柯带领人们走出树林后的一段景物描写暗示了什么?对表现丹柯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暗示了光明美好的前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丹柯及其英雄精神、英雄业绩的热情讴歌和真诚赞美,表现了丹柯牺牲的价值。4文章结尾有什么含意?答: 答案:这段文字,通过对族人走出森林为胜利欢呼时,却忘记了带领他们穿越黑暗的丹柯,更有胆小之人,因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不惜用脚将它踏灭的描写,为丹柯的人物形象增添了悲剧色彩,从而使英雄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小说感人的艺术力量。作文中如何突显文章的主题所谓主题,就是创作主体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的意念、感受、情感和情趣等,也就是作者经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通过对材料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意胜则文胜”,那么作文中如何表现和突显文章的主题呢?1标题点旨。标题点旨是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用集中概括文章主题的句子做文章的标题,可以突显文章的主题。2开宗明义。所谓开宗明义,就是一开篇就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如秋魂的开篇“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就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使得文章主题明确、突出。3片言居要。所谓片言居要,就是在行文的关键处设置文眼句突显文章主题。文眼句是指诗文中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主题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它往往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观察的出发点、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核心点、结构的衔接点、情感的升华点、思想的闪光点、主题的凝聚点。如弈喻中的“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就是能够揭示和突显文章主题的文眼句。4呼应显旨。呼应显旨,就是在一篇文章里,通过前后呼应的方式强调和突出文章主旨。如想家一文开头写“在外求学的哥姐回家喊想家”,末尾写“等到下次回家,我也要喊:好想家!”首尾呼应,很好地突显了“想家”这一主题。5篇末点题。篇末点题是指在文章的末尾用简明的语言直接点明主题,或运用议论、叙议结合或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等手法揭示和突出文章的主题。如石缝间的生命末尾“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这段议论文字就揭示和突显了文章的主题。6紧紧围绕主题,选材组材。主题从材料中提炼出来,还要依靠材料来支撑。紧紧围绕主题来选择和组织材料是突显主题的根本方法。7欲扬先抑,突出主题。所谓欲扬先抑,就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时先贬抑它,然后笔锋一转,对其进行褒扬。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踮起脚尖“今天又是中秋节,他已经50多年没回来了。”姥姥踮起脚尖站在门槛旁。我听这句话也听了十多年了,看到她一步步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如今,她显然已经绝望了,却仍然强迫自己相信,他还会回来。他,指的是我姥爷。姥姥常对我们说姥爷个儿很大,皮肤很白,很有看相,只可惜结婚第二年,他就跟国民党军一起到台湾去了,之后一直没有音讯。听爷爷说,他也没见过姥爷,所以姥爷对于我们家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几乎是位可有可无的人物。只有姥姥,每天把他念在嘴里,挂在心上,想在梦中。这么多年来她踮起脚尖,日盼夜盼,结果却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每逢佳节倍思亲”,过节,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今天是中秋节,大家一起围坐在餐桌边,一起吃团圆饭。姥姥突然感叹一句:“不知啥时候,我们一家人才能真正地团圆。”于是大家又都陷入沉思中,爸爸安慰道:“放心吧,一定会回来的。”记得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天,姥姥特高兴,坐在电视机旁的人,就只有她一个人激动得流泪。她说:“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啊!”后来澳门回归祖国,这一次她没有哭,她开心地笑了,并向我们全家人宣布:“澳门也回归了,接下来就是台湾了。我用不着踮起脚尖了。”说完,就唱起了那首七子之歌,虽然音调有些不对,而且声音中夹杂着些颤抖,但她还是尽情地唱着。接下来的几年,姥姥渐渐没以前硬朗了,对亲人的思念却与日俱增,像一块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终于,她病倒了。躺在病床上,她依旧和以前一样,看新闻,听天气预报,还时不时发出声音:“台湾气温降低了,会不会冷?”有时却是愤怒的声音:“台湾要搞台独,不行!”她的病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她不能看新闻,也不能听天气预报了。爸爸知道她关心台湾问题,每天都把最新消息告诉她。她把期待当作信念,面对着病魔的折磨,她靠着这种信念支撑着。看着她那样痛苦,我们全家人也跟着痛苦,可是却无法帮助她。直到一天,我把关于台湾的最新消息告诉她:“台湾问题已经和平解决了,她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且,我们也已经与姥爷取得了联系”虽然这是假的,但她相信了,她在欣慰中闭上了眼睛,看她安详地离去,我们感慨万端。台湾,姥爷,快回来吧,实现我的谎言,也实现姥姥的心愿。鉴赏点读这是一篇典型的“主题先行”的文章,是考场上的流行色。但作者善于以小见大,把难度较大的时势题材把握得很好。结构、情节,甚至还有细节,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短短的八九百字揭示了国家不能统一给普通家庭带来的苦难,深刻地反映了海峡两岸人民“踮起脚尖”盼家人团聚、祖国统一这一时代主题。文章结构完整,文笔流畅、自然。此外,白描手法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