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427067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1课 社戏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X do( ) di mn() cun duo() Jio ji( ) yu yng( ) pio mio( ) y x( ) yng yu(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 )A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B困惑 挑剔 胆怯 委屈C叛徒 诚恳 鉴别 婉转D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 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A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B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C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D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4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动词。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 )后几步,即又( )前出了桥。5下面是关于课文中心意思的三种概括,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通过回忆“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经历,赞扬了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不满。B课文写的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作者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C课文写出了一片难得的“乐土”,塑造出一群可爱的孩子,寄托着作者那时的理想,以及对新生的希望。6给所选文段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A赵庄看戏B月夜抒怀C月夜行船D水乡美景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甲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7甲段中加点的“回望”一词在文中作用是什么?8甲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社戏,这段对戏台的描写表现“我”的什么样的心情?(1)所见: 。(2)所闻: 。(3)“我”对社戏的 之情。9乙段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作用是(1) 。(2) 。10乙段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外阅读 阿庆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挑着一担柴步行入市。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惟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两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受,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受,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上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怪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感悟佛法而出家为僧者,亦犹是也。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11根据上下文,解释第2段“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一句中“佣钱”的意思。12第3段描写了许多人旁听留声机卖唱的场景,阿庆与一般旁听者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13“浔阳江头的琵琶”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的美妙乐曲,作者为什么说“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 14第4段写“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的故事,用意何在? 15第4段写西洋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的“一段插话”有何作用?三、综合性学习16根据下面内容,仿照加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各接写一句话。例句:入团那天,春光融融,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校园里绽放着鲜花,团旗映着我们的面颊。那一刻,我的心里,蓝天如同浩瀚的海洋;白云_;鲜花犹如我们灿烂的未来;团旗_。17特别关注的“言论”版上有这么几句话,引起了你的兴趣,“作家投笔从融,记者言为薪生,教师因财施教,医生精益求金”。你发现这句语套用了四个成语,其正确的写法依次为、,讽刺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四、写作训练18家是快乐的源泉,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疗伤的诊所,家是游子的牵挂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参考答案1絮叨怠慢撺掇皎洁悠扬漂渺依稀踊跃2A 3B4点 磕 退 上 5B 6C7照应前文,引出下文,表达对社戏的情意依依。8(1)戏台在灯火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2)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 很悠扬。(3)留恋9比喻 作用:(1)突出航行之快 (2)表现孩子的欢快的心情10从侧面写归航之快,烘托孩子的驾船技术之高。11买卖中付给出力的中介人的报酬(意思对即可)。12他的旁听,不仅是享受,竟是学习。13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容易打动听琴的人。(意思对即可)14反衬阿庆的心灵手巧,身心全在胡琴上。(意思对即可)15衬托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意思对即可)16例如:白云如同点点风帆;团旗犹如我们庄严的誓言。17投笔从戎、言为心声、因材施教、精益求精 一切朝钱看(金钱至上) 1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