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大气.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2555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大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大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大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大气备课教师: 程兴定项目内容课题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常见天气系统的判别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应对。教学重、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与移动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讲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能量来源(1)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2)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2两大过程(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3两大地理意义(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2)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位于南半球。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高海拔地区:内陆地区:温差大小的原因分析方法温差大小的原因主要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天气和气候状况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如下:温差大小的比较原因分析海洋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陆地小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增温降温慢高原地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大气密度及厚度不同,保温作用不同,温差变化不同阴天日温差小,多云雨气候区年温差小云雨天气及气候使增温降温幅度变小考点常考题型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大气受热状况示意图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生产、生活案例考查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热力环流示意图(一)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四个步骤”(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2)“四个步骤”: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实际上高压、低压,只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意义重大,具有比较价值。垂直方向上一定是近地面气压高,向高空气降低)。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1判读气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PCPD,PBPA。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判断祼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考点常考题型热力环流根据温度的分布规律来考查气流运动与天气状况根据示意图考查海陆风和山谷风结合实际考查热岛效应的影响1判读气压形式(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5)鞍:两处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2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6判断天气状况(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C处和G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D处和H处。第二讲_气压带和风带_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六个风带(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7月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1)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2)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影响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抓“移动、变化”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移动方向一致、移动幅度很小;极地高气压带位置不再变动,但是强度和影响范围有明显变化。如下图所示:(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少雨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压带、风带形成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为湿季信风带高温少雨为干季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对降水的影响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降水较多降水稀少考点常考题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影响根据示意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特点根据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季风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亚洲内陆太平洋亚洲内陆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差异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炎热、湿润温暖、干燥炎热、湿润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一、锋与天气1锋面特征(1)气团: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2)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而言的,所以不要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一定高。2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2)夏季江淮流域的梅雨、冬季贵阳的阴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基本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高压脊。(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低压槽。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以北半球为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等压线状况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低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高示意图气流运动水平气流近地面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近地面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垂直气流上升下沉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天气现象常出现阴雨天气多为晴朗天气我国典型天气现象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三、气象灾害及防御1热带气旋(1)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2)台风(或飓风)是指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3)发生季节: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4)主要危害: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带来的危害。2干旱(1)定义: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2)成因:是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变异引起。(3)特点: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一般持续时间较长。(4)主要危害: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甚至危及人和动物的生存。3寒潮(1)定义: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在我国,凡是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且在一天内,最低气温低于5以下就称为寒潮。(2)发生时间:一般在冬半年。(3)主要危害:气温骤降,伴有大风、雨雪、霜冻、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影响农业、交通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冷锋示意图2暖锋示意图冷锋与暖锋的区别1锋的符号不同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2冷、暖气团运动方向不同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3锋面坡度不同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4雨区范围及位置不同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5气温、气压的变化不同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示意图锋面气旋的判读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1)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3)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处为偏北风,处为偏南风,处为偏南风。(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影响热带气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狂风、暴雨、风暴潮干旱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水分极度缺乏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出现气温骤降、大风、雨雪、霜冻等,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尘暴2我国的气象灾害灾害名称时空分布差异成因旱灾东北区夏旱为主气温升高,雨期推迟华北区的春旱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尚未来临长江区,发生在78月的“伏旱”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西南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高温天气的影响台风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等省区濒临热带气旋多发的西北太平洋寒潮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源于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3主要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灾害种类防灾减灾措施台风a.加强监测、预报;b.植树造林;c.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d.制定救灾应急预案寒潮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干旱a.农牧林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b.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c.跨流域调水;d.循环用水,节约用水;e.改进耕作制度等暴雨洪涝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a.监测、预报;b.洪泛区土地管理;c.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d.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e.实行防洪保险等考点常考题型气象灾害以区域气象灾害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象灾害的分布及产生以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气象灾害的成因读图析图能力(六)等温线图的判读等温线图是描述某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因气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密切相关性,成为高考综合考查中的重要图类之一,判读的重点是等温线的分布及变化趋势。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5)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如图2中台湾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西部为平原地形,等温线稀疏)。第四讲_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近代近百年气象观测记录时期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有利: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2)减少二氧化碳的数量:植树种草。(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1)热带(2)亚热带(3)温带(4)寒带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变暖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2)对农业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暖的具体对策考点常考题型全球气候变暖以气温变化图为载体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以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气候变暖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洋流等。1纬度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气候带最热(或者最冷)月均温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2海陆位置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1)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2)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3)气团: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归纳如下: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二)特点类似或独特的气候类型1降水均匀的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均温在26左右,全年皆夏;降雨量全年分配比较均匀。(2)温带海洋性气候: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终年温和多雨;冬雨较多。2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雨热异期的独特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所属半球气温变化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热)月均温最冷月平均气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5寒带气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 000 mm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7001 000 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 000 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8001 500 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600 mm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年降水量3001 000 mm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 mm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板书设计第二讲大气第一节 大气运动。1受热过程,2风的形成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1形成2分布与移动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1锋与天气2气旋与反气旋第四节 气候变化 1原因2影响3对策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