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鲁教版选修5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我国的减灾防灾(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2387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鲁教版选修5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我国的减灾防灾(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鲁教版选修5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我国的减灾防灾(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鲁教版选修5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我国的减灾防灾(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鲁教版选修5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我国的减灾防灾(含答案)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方针 情景导入先思考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xx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思考探究:(1)我国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2)我国防灾减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提示: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减灾防灾模式(1)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方式:面临重大灾害2基本目标(1)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2)加强对灾害科学的研究和认识,促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因地制宜地实施减灾对策。(3)努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防止灾情扩展,增强全社会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 我国的救灾方针和救灾管理体系 应用体验不可少 1下列有关我国减灾防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解析:选B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以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参与就是避免各自为战,集中抗灾力量,克服重大灾情。2实施减灾防灾对策要因地制宜,下列对策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上海市要注意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C我国西南地区要建设护坡工程和抗震工程D四川盆地大力植树造林,防治沙尘暴解析:选D四川盆地由于多年耕作,自然植被较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较为严重,应注重植树造林,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受沙尘暴影响很小。3读灾后恢复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上相应的内容。(2)我国多年来坚持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_”,救灾工作方针是“_。”(3)我国减灾的主要管理部门是_。(4)我国农业保险的主要险种有水稻保险、_、_、_、奶牛保险、_和畜禽保险等。解析:本题考查灾后恢复的基础知识,要求掌握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目标、方针、管理部门等基本知识。答案:(1)从上至下依次为: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生命线生产线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2)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3)民政部(4)小麦保险棉花保险生猪保险养鱼保险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行动和成就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xx年11月,被誉为我国“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已走过了35周年,如今这项工程已取得令世人瞩目成就。该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该工程建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思考探究: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生态意义有哪些?提示:提高森林覆盖率,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防治沙尘、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和生产生活条件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 1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时间防灾减灾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大规模的江河治理建立一定规模的防灾工程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强地震灾害监测、预防的组织领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法律、规划及对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1989年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成立1997年11月成立国家减灾中心2.我国的减灾防灾的行动(1)建立健全灾害管理体系。(2)开展减灾工程建设。(3)建立和完善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4)加强灾害保险与救援工作。(5)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6)进行减灾宣传教育。3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成就(1)参与“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取得巨大成就。(2)成功抗御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侵袭。(3)建立和完善了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4)自然灾害防治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中国政府已在全国建立了100多个减灾研究机构。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的主要减灾工程工程名称主要措施取得的成就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中下游:治理支流、加固干流堤防;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建设三峡工程提高了防洪标准和能力,减轻了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威胁,改善了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带、片、网相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相结合防风固沙、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淮河流域治理工程治理上中游水土流失;除险加固病险水库、河堤;疏通河道经历洪水和旱灾考验,治理任务仍然艰巨二、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成就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减灾防灾成就的一大表现,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示归类法把握我国重大减灾项目 应用体验不可少 1读淮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和所学知识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多水灾的原因。(2)受_的影响,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发,简述其洪涝的整治措施。解析:第(1)题,河流流域多水灾的自然原因应从河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形及气候等方面综合考虑。第(2)题,由于季风的强弱不均,引起锋面雨带移动快慢不同,从而导致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发。整治淮河洪涝的措施因地段不同而不同。答案:(1)支流多,落差小,河道弯曲狭窄,湖泊淤积,暴雨频繁。(2)锋面雨带移动快慢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退耕还湖、修筑大堤;下游开凿入海新河。2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长江支流众多,基本上南北对称,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我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岸支流和干流开始进入汛期。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的时间错开,加之沿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湖泊对洪水起调节作用,干流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共同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1)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是:_,_。(2)图中资料1反映的问题是_,产生的原因是_。(3)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_,产生的原因是_。(4)图中资料3反映的问题是_,产生的原因是_。(5)针对长江洪水灾害,写出我国加强防洪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三例)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图可以总结出一般年份长江不会出现过大洪水的原因。第(2)、(3)、(4)题,分别根据图中资料1、2、3分析长江流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产生原因。第(5)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应联系教材内容作答。答案:(1)中游支流南北分布雨带由南向北推移(2)河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过度放牧(3)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蓄水能力降低,调节功能减弱围湖造田(4)森林减少,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加剧乱砍滥伐森林(5)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加固长江堤防;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一、选择题1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修建“西气东输”管道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BC D解析:选B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海防林工程的作用是防风抗灾和固岸;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的作用是防洪;修建“西气东输”管道和兴建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是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我国西南地区的川、滇、黔交界地区形成以地震、泥石流、滑坡为主的灾害系统。据此完成23题。2造成该地区灾害系统的原因有()该地区地震频发,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突发人类活动大肆砍伐森林是该地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滑坡导致地壳产生强烈的振动,产生地震,加上多暴雨,进而形成泥石流AB CD3为防止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采取的正确的防御措施有()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退林还耕实施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改善生态环境修筑梯田AB CD解析:2.A3.C第2题,西南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故选A项。第3题,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有:(1)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此外,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故选C项。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据图完成45题。4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是针对下列灾害中()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山洪A BC D5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A加速径流 B保持水土C促进蒸发 D美化环境解析:4.C5.B挖方边坡、护栏、碎落台可以防止滑坡、崩塌;排水边沟可减轻泥石流和山洪灾害危害。挖方边坡上网格状装置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拦截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6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AaBb CcDd7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A冲锋舟 B食品C矿泉水 D棉衣解析:6.B7.A由图中经纬度可知,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粤北段高速离长沙最近。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二、综合题8(福建高考)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料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解析:冰雹为固体降水,对地面的破坏极大,不仅会击毁农作物,还可击伤人畜及房屋等建筑物。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答案: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9农业气象灾害是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出现而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的自然灾害。下图为xx年2月初中央气象台发布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预估与防御重点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依据图示分析任意两种农业气象灾害对所在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2)请你谈谈如何预防B、C两地的旱情。解析:第(1)题,A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容易发生大风降温、降雪等灾害,强降温可能使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降雪可能压倒棚圈、掩盖草场,导致牲畜食物不足。B位于华北地区,主要干旱灾害是春旱,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小麦等作物生长需水量大,而锋面雨带尚未到达,导致土壤缺水,影响小麦返青生长,造成旱灾。C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主要干旱灾害是在冬、春季,这里是湿润区,石灰岩分布广,多溶洞、地下河,导致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造成地面作物缺水的情况。D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湿渍灾害是指冬季低温阴雨天气,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正在拔节,油菜陆续抽薹,抗寒能力下降,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将使在田作物根系活力下降,植株生长缓慢,茎干水分增多,抗倒伏能力减弱,病害发生加重,造成减产。第(2)题,B、C两地地表水缺乏,所以要整修水利,充分利用地表水,打机井,适当利用地下水,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培育耐旱作物,提高抗旱能力。答案:(1)A强降雪易使棚圈损毁倒塌,掩盖草场,强降温会使作物和牲畜受冻害严重;B对冬小麦返青生长不利;C春播用水紧张,影响小麦、油菜、蚕豆等作物生长发育;D影响油菜、冬小麦等越冬作物正常生长。(任答两种)(2)积极整修水利、开发水源(兴修水利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作物耐旱抗灾的能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