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历史命题比赛试题(1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23339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历史命题比赛试题(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历史命题比赛试题(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历史命题比赛试题(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历史命题比赛试题10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据下表可知当时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A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B神权色彩异常浓厚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考点】早期政治制度【解析】表格中的四则材料的共同点都强调民的重要性:听取民意、保民,故选C项;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于明清之际,而材料中尚书出现于西周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民意,未反映神权色彩,排除B项;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是孔子,其生活年代是春秋末期,排除D项。【答案】C2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行政权没有转移到宰相手中,在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宋代也不可能转移到宰相手中,只是借宰相之手而已,故A项错误;天下事付之公议,如有行之不便,就会有台谏公言其失,而非一人可定,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故B项正确;君主没有退出权力中心,是最高权力的实际拥有者,史实错误,故C项错误;贵族政治早在秦朝就被官僚政治所取代,且材料未涉及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B3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明代内阁A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C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D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内阁成员选拔的随意性,即内阁无定员,品级无限制。据此可知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仅供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故选D项;材料没强调内阁的决策机制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内阁的职责权限,排除B项;内阁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但材料没涉及这方面,排除C项。【答案】D4宋代都市繁华,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由材料“深巷明朝卖杏花”可知商业活动打破空间的限制,故A项正确;B选项强调的是草市,故B项错误;C选项“夜市”可知打破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选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答案】A5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A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考点】“海禁”政策【解析】据材料可知康熙开海设关管理对外贸易,故选C项;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不等于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看不出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是开海贸易,而不是闭关锁国,排除D项。【答案】C6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即“道”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它有别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这表明道家思想A蕴含了科学和人文精神B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C不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蕴含了科学精神,无为而治,无所不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故选A项;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排除B项;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蕴含了科学精神,无为而治,无所不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天人关系和谐,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当时政治现实,排除D项。【答案】A7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A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B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C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D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汉武帝时代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从此以后儒学地位上升,汉书和后汉书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表明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故选D项;司马迁和董仲舒都生活在汉武帝时代,这时儒学刚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史书中对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有没有记载,而不是记载的准确与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史书中对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有没有记载,不是儒士参政的问题,排除C项。【答案】D8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顾炎武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题干中提及顾炎武主张“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可知其认为理学的弊端在于空谈,而要破除其弊端,就要“回归经学”,从反面我们可以得知顾炎武其实是在倡导经世致用,故选B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君主专制的弊端,排除A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对乾嘉考据思想有一定影响,但是乾嘉考据思想主要受到戴震考据学的影响,排除C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不具有近代启蒙意识,排除D项。【答案】B9“他们将 26 类 160 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政府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材料所评价的条款出自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考点】西方列强的侵略【解析】根据“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可知该条款为协定关税,出自南京条约,故A项正确;北京条约中没有协定关税条款,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中没有协定关税条款,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中没有协定关税条款,故D项错误。【答案】A10下图为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福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在申报上为新推出的产品刊登的广告。此后,公司的该产品深受民众欢迎。这反映该公司具有较强的产品营销意识 民众中有较普遍的抗日救亡情结 日本在危机刺激下已然全面侵华 政府对侵略行径有明确抵抗措施ABCD【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该广告中含有“九一八”字样,将国家大事与香烟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产品营销意识,故正确;“公司的该产品深受民众欢迎”反映出民众对“九一八”事件的关注,体现了较普遍的抗日救亡情结,故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故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政府执行不抵抗的政策,没有明确抵抗行径,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11“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B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C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考点】国共十年对峙【解析】据材料“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可知是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D项;1923年中共三大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早于长征,与“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不符,排除A项;B项是八七会议,与“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不符,排除B项;井冈山时期,中共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早于长征,与“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不符,排除C项。【答案】D12费孝通曾应邀为民国某杂志写了10篇文章,到了写封笔文章时,且不说读者,作者“感伤更深”:这个冬天,“长春无春,北平难平”,内战已打了一年,看不出歇手的影子。许多人曾鼓着勇气,对一些和平的曙光寄托过种种幻想,但是,“这些幻想,大多已成泡影,不留痕迹”。这篇封笔文章写于A1931年B1937年C1945年D1948年【考点】解放战争【解析】题干中“冬天、长春、北平等”说明是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故A.B.C项错误,故D项正确。【答案】D13下表是晚清政府颁布的部分工商实业方面的法规表,这些法规年代 法律法规 1904年 商人通例 公司律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 商标注册暂拟章程 1906年 破产律 1907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 A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促成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C限制了外国在华企业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解析】上表中涉及商人、公司经营创办与破产、商标注册、奖赏政策等多方面,这是以法律法规规范工商业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故选D项;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排除A项;19121919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这些法律法规不能直接促成其出现,排除B项;这是关于国内工商业发展的法规,与外国在华企业无关,排除C项。【答案】D14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成立了“马路联合会”,广东成立了26个现代工会组织,北大学生建立了十多个学生组织。这说明五四运动A、促进中国人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各阶层力量的联合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形成 D、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考点】五四运动【解析】由材料“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成立了“马路联合会” ,广东成立了26个现代工会组织”可知各阶层力量的联合,故选B。据材料“现代工会组织”,可知不是思想解放,故排除A。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排除C项。材料呈现的是五四运动的国内意义,排除D项。【答案】B15右侧是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一幅照片。该照片可表明A近代文明礼仪被普遍接受B民众的服饰带有政治色彩C妇女是生活时尚的引领者D近代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近代文明被普遍接受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民众的服饰带有政治色彩照片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相片中主要体现是男性服饰的特点,无法体现妇女是生活时尚的引领者,故C项错误;相片中的服饰既有长袍马褂,也有西服等,体现的是近代社会生活中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答案】D16有学者通过比较人民日报中的战争、和平、建设三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来研究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A1949年:“战争”使用频率最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B1950年:“和平”使用频率较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可C1953年:“战争”使用频率最低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1956年:“建设”使用频率较高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良好国际环境【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建设频率较高,故选D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B项;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C项。【答案】D1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据此可知,罗马法A注重公法而忽视私法B一定程度限制了言论自由C注重保护贵族的特权D混杂着理性与非理性因素【考点】罗马法【解析】“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在今天看来既有合理的,也有野蛮的,故选D项;“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是涉及个人利益的私法条款,排除A项;“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不属于言论自由,排除B项;“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不分贵族与平民,排除C项。【答案】D18、世纪后期,沙龙是巴黎社交与文化生活的中心,参与者主要是作家、律师和记者。沙龙崇尚“批判精神和脱离一切责任束缚的自由精神”。下列可能成为当时沙龙讨论议题的是A挑战罗马教皇权威B达尔文和进化论C拿破仑的历史功绩D君主专制的弊端【考点】启蒙运动【解析】据材料“18世纪后期,巴黎批判精神和脱离一切责任束缚的自由精神”结合所学可知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批判君主专制,故选D项;挑战罗马教皇权威是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A项;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于1859年,排除B项;拿破仑执政是17991815年,排除C项。【答案】D19现代历史中,政治活动主要体现为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其中“妥协”是一种被许多人评价为“具有政治智慧”的方法。下列事件不符合“妥协”精神的是A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B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法国1875年宪法的制定【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解析】普鲁士以三次王朝战争取得了德国的统一并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确立了皇帝至高地位,并未存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妥协,故选B项;1787年宪法是美国中央和地方、南部与北部、大州与小州相互妥协的结果,排除A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排除C项;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结果,排除D项。【答案】B20、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原产南美洲的菠萝在英国培育成功,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地物种的交流,故选A项;材料仅说明菠萝在英国培育成功,并未说明南美洲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根据材料的时间,这一时期并未开始工业革命,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答案】A21下表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统计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它反映了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5 72 147 236 A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B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产量逐渐减少C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19世纪初中国制造业水平世界领先【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格局的变化。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7501830年间中国占比最大,印度其次;18601880年间英国占比最大,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独占鳌头;1900年美国后来居上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故选A项;B项没有从整体上去解读表格,表格反映的意思是世界制造业格局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一是错在没有时间限定,二是错在没从整体上理解材料,排除C项;D项同样只反映了部分材料意思,排除D项。【答案】A22、下列选项能够反映英国人口增减及其原因的是英格兰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A工业革命推动着英国人口的出生率持续上涨B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促进英国人口高出生率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带来英国人口低死亡率D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由材料可知工业革命降低了人口死亡率,提高了人口出生率,因此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互为因果,故选D项;材料中出生率在1790年后呈下降趋势,排除A项;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时间与材料中1700年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C项。【答案】D23、下图漫画中,英国人约翰艰难地行走在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美国山姆大叔问道:“约翰,如果没有这条绳索,你能否运送货物?”漫画说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 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 直接对抗华沙条约组织ABCD【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答案】A24、下图所示的是题为“全球大捷”的漫画,反映了二战中某一年的战场形势,符合该漫画所表达的正确信息有 在北非,德国军队被打败 苏联红军的反击取得成效 美国军火从大西洋西岸运往英国 丘吉尔出任首相,英国开始反击德国 ABC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北非德国军队被打败,故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苏联红军反击取得成效,故正确;根据图中“ATLANTIC”可知美国军火从大西洋西岸运往英国,故正确;丘吉尔1940年出任首相,此时英国并未开始反击,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5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D苏联解体【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题中“二战后国际关系”是指总体的国际关系格局。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不属于二战后总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故A项错误;B项也不属于总体的国际关系格局,故B项错误;C项属于经济全球化,所属时期是第一阶段,不是总体的国际关系格局,故C项错误;第一个阶段“界线分明”显然是指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时期,第二阶段“世界变平”应指两极格局结束,“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事件显然是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答案】D26、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 唐太宗形象 出处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旧唐书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王夫之 这反映出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C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考点】历史评价【解析】据材料“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可知旧唐书与王夫之对唐太宗的形象都是尊重历史事实的,故A项错误;旧唐书与王夫之都是根据相应的历史史实对唐太宗作出评价,而非没有确切的定论,故B项错误;“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可知旧唐书中对唐太宗的评价是为了维护君主的形象,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与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有关,故C项正确;据材料,对唐太宗不同的历史叙述在于所占的立场不同,而非揭示历史的本质,故D项错误。【答案】C27、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B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众多洋务企业的创办表明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逐步发展,故选A项;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B项;题干所提及的都是官办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排除C项;题干所提及的企业并非都属于重工业范畴,排除D项。【答案】A28、【加试题】1920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以上事件作为史料可以证明A五国条约收效甚微,已经成为一纸空文B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C日本势力的扩张已经威胁到美英在亚太的利益D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摇摇欲坠【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解析】五国条约签订于1922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可知面对如火如荼的海军军备竞赛,召开华盛顿会议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海军军备竞赛而非日本的势力扩张,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而非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B29、【加试题】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激烈的碰撞激发出强烈要求摆脱外来控制的民族意识,并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呈现各自的表达。下列各项中表达这种意识的有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拜伦唐璜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ABCD【考点】“亚洲觉醒”的先驱【解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主张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获得独立,故正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特别是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主张通过革命手段获得独立,故正确;拜伦唐璜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没有体现出摆脱外来控制的民族意识,故错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是民族乐派的杰作,俄国没有被国外控制,也就不存在摆脱外来控制,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30、【加试题】戏曲理论家张庚提出戏曲的“剧诗说”,认为“剧诗说”是其戏曲美学思想的核心。所谓剧诗,既指戏剧文学,包括戏剧的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等各个方面,也指从剧作到演出、从作家到演员,乃至整个舞台艺术,都要按照诗歌的意蕴和韵律进行整体的创造。从“剧诗”这一概念来审视昆曲,下列项中能说明“昆曲是典型剧诗”的有 精致、细腻,旋律缓慢、悠扬婉转的腔调 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脉相承,古雅、华丽的曲词内容 脚色体制的演员分工和相对多变的剧本结构 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与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ABCD【考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解析】体现“昆曲是典型剧诗”从“都要按照诗歌的意蕴和韵律进行整体的创造”,故和正确;是京剧的特征,故错误;“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也可也是诗歌的体现,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党的领导是中国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从辛亥革命的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间相隔只有十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们,几乎没有例外地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过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辛亥革命的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期间相关历史,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条件。(6分)材料二 “一五”期间,不仅原有的工业企业得到大规模改建、扩建,大批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也迅速建立起来。重工业方面,能源基础、原料基础的建设以及机器制造业都发展迅速;轻工业方面,建材、纺织工业等都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一批中国过去没有的现代化工业骨干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械、新式机床、精密仪表、无缝钢管以及国防军工企业等,都纷纷建立起来。到1957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1957年钢煤电等生产的增长幅度 项目 钢产量 煤产量 发电量 比1952年增长 296% 960% 166% 比1949年增长 339倍 4倍 45倍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长 58倍 21倍 52倍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阅读材料二,概括“一五”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成就。(4分)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1)联系所学知识,在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物质基础;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经济;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2)由材料二“不仅原有的工业企业得到大规模改建、扩建,大批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也迅速建立起来”得出大规模改造原有的工业企业,钢煤电生产增长迅速,建立起基础工业体系;由材料一“重工业方面,能源基础、原料基础的建设以及机器制造业都发展迅速;轻工业方面,建材、纺织工业等都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一批中国过去没有的现代化工业骨干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械、新式机床、精密仪表、无缝钢管以及国防军工企业等,都纷纷建立起来”得出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轻工业也得到发展,建立起现代化工业部门;由材料一“全国工业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得出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答案】(1)历史因素: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短暂的春天,为中共成立提供经济和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唤醒民众的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提供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成立提供阶级基础。(6分) (2)成就:(1)大规模改造原有的工业企业,钢煤电生产增长迅速,建立起基础工业体系(1分);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轻工业也得到发展,建立起现代化工业部门;(1分)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1928年,世界贸易总额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缩水超过60%。 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文史参考2010年第22期 材料二 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世界贸易得以复苏的原因,并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货币金融主题【解析】(1)该小问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美国经济之所以出现如此幅度的倒退且复苏速度缓慢,一方面是由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严重摧残,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在面对这种经济危机之时所采取的不当对策所致:首先,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刺激出口,单方面采取了提高关税和实行美元贬值之举,引发各国效仿,极大地恶化了国际经济环境;其次,身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美国不愿承担国际责任,不能使各国协调一致,克服危机;最后,世界贸易的衰落延缓了美国走出危机的速度。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吸取战前经济危机的教训,克服各国各自为政的损人不利己的贸易和金融政策,认识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积极谋求建立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机制;根据材料二“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可知,战后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了关贸总协定,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第二小问启示,根据材料间的对比我们不难得知,必须加强各国间的国际合作,唯有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稳定的金融体系才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答案】(1)原因:(4分)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1分) ;美国不愿承担国际责任,不能使各国协调一致克服危机(1分);为了保护本国市场,美国刺激出口,提高关税,实行美元贬值,引发各国效仿。(1分) );资本主义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1分) 。这些都是世界经济恢复缓慢,国际贸易增长有限。(2)原因: 二战后,西方国家吸取战前经济危机的教训,克服各国各自为政的损人不利己的贸易和金融政策,认识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积极谋求建立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机制。(2分) 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了关贸总协定,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2分) 启示: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稳定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2分)33. 【加试题】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雅典卫城复原图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历史图册:世界文化荟萃(选修 6) 材料二 在公元前 5 世纪下半叶,雅典战胜了波斯人并建立民主制度之后,在其他古代城邦中取得了领导地位。此后,随着思想和艺术的蓬勃发展,一个特殊的艺术家群体投入到政治家伯里克利非凡的雅典计划中。 世界遗产委员会 关于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卫城的重建,有两种基本认识:重建卫城是一场全民政治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雅典公民固化了自我对城邦的认同。虽然卫城是神庙,但重建卫城的设计师们将众多的人文因素融入了其中。 据郑红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卫城整理 (1)仔细观察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雅典卫城在布局上的特点。其主要建筑的哪一特色为古罗马及后世建筑所继承并发展?(6 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您侧重于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请从政治制度的角度阐释雅典公民“对城邦的认同”。侧重分析,请结合帕特农神庙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阐释 “人文因素融入了其中”。(4 分,只作选择不作阐释者,不得分)【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从走势、布局、主次等方面来概括。第二小问特色,结合所学可知希腊柱式风格为古罗马及后世所继承。 (2)侧重分析,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来源于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结合伯利克里时期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来阐释即可,如几乎所有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发放津贴,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的变化等等;侧重分析,结合所学阐释卫城所体现的人文因素,如帕特农神庙外面柱廊环绕体现的自由、开放、民主的气息,叙事性的浮雕歌颂了雅典人的英勇和战无不胜,体现了对人的关注与肯定,等等。【答案】(1)布局特点:因地制宜(顺山势而建或巧妙利用地形);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不规则布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4分)特色:希腊柱式风格。(2分) (2)侧重分析,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因而认同城邦。如: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经常化,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并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等等。(4分)侧重分析,帕特农神庙外面柱廊环绕,体现了一种自由、开放、民主的气息;建筑上的浮雕采用叙事性的方式,歌颂了雅典人的英勇和战无不胜,体现了对人的关注与肯定。(4分)34、【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力,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公正地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拿破仑法典材料二拿破仑回顾自己曾走的道路时,直言不讳地承认:“我曾希望法国统治全世界。拿破仑知道必须摧毁法国的劲故英国,他先后实施过三个计划。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第二个计划是入侵英国本土。第三个计划是企图通过严禁英国商品进入欧洲,室息英国经济。但相反,对法国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拿破仑宣称“我就是大革命”,曾对意大利人民说:“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对远征俄国,他说:“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摘编自塔尔列拿破仑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拿破仑的民法典体现了什么原则?民法典被誉为“法国第二宪法”、“世界法律文化的一个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拿破仑实施“第一个计划”和“第三个计划”的举措。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自称“我就是大革命”的理解。【考点】 荒野雄狮拿破仑【详解】(1)从材料“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力”“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中可以分析出拿破仑的民法典体现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法典的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2)根据材料“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第二个计划是入侵英国本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拿破仑对内对外措施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1分)把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部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还传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3分)(2)第一个计划:远征埃及。第二个计划:大陆封锁令。(2分)理解:拿破仑对内采取种种措施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扶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2分);对外通过战争传播了大革命思想,促进了欧洲其他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