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21880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雪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来读课文,请女生读1至3小节,男生读4至6小节。(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板书错音字:模样 m)师:请大家想想看,老师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角色分配呢?生:因为1-3小节写的是南方的雪景,4-6小节写的是北方的雪景。师:很好,你关注到了课文的内容。请坐。生:南方的雪强调的是南方雪的美艳,北方的雪强调的是旋转升腾,男生适合读刚强的,女生适合读柔美的。师:真不错,你关注到了课文的语言风格。接下来,我请一位男同学来读第一小节,也要读出柔美的味道来。其他同学做一件事,划出这段话里的主句。何为主句呢?主句就是可以支撑整个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或总结句。请拿起笔。(一生读第一小节)师:你按照要求划出了这个小节的主句了吗?生: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师:你觉得,这个小节就是为了写暖国的雨吗?(其他学生摇头表示否认)生:江南的雪可谓滋润美艳之至了。师:很好。这句话是这一小节要写的主要内容。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找出第二小节的主句,看看哪句话可以用来概括第二小节的主要内容。(学生读书,1分钟后交流)生: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子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师:他找的是一句总起句,对不对?不过呢,这个句子稍微长了些,我们为它瘦瘦身,把这个句子当中最关键的词语提取出来。变成一句更简洁的话来。生:七八个孩子一齐来塑雪罗汉。师:不错,你提炼得很准确。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小节,听老师来读,请同学们用这一节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教师朗读)生:是独自。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消逝。师:消逝是什么意思?生:消耗,毁灭。师:你的解释不是很准确,“消逝”在本文中是一个生词,查字典,是“消融”的意思(师板书),请同学们记录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关键词“消释”,但这个词还不能完整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这时候我们要使这个词变得胖一点,增加一些内容,通过扩句,使它成为一句完整的话。谁来试一试?生:孩子们塑的雪罗汉消融了。师:可以吗?生齐:可以。师:好,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提炼三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的。归纳一下,我们采取了两个主要方法:出示投影概括文段内容的基本方法提取主句组合要言师:刚才有同学说了,让女生读1-3小节,是因为江南的雪是比较温柔的,是温柔的美。(板书:柔美) 老师有一个疑问,第1小节已经交代了江南雪的滋润美艳,为何还要写2、3两个小节呢?它们是多余的吗?生:塑雪罗汉是童年的美好回忆。师:我觉得这个理由还不够充分。生:塑雪罗汉也能够写出江南雪的美。师:这种手法我们是学过的。在春这篇文章里,为了显示出春草的美丽,作者说,“坐着、躺着、踢几脚球,赛几趟跑”为什么要写草地上的这些活动呢?这是侧面表现春草的美。写塑雪罗汉也是这样,侧面衬托江南雪野之美。请同学们在课文空白处标注:侧面衬托。第三小节呢?与写江南雪的美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在读这个小节的时候,咱们还是要继续关注这个小节的关键词“消释”。生:这里写南方的雪消释得快与写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形成对比。师:它虽然是美的,但是消逝得快,这是一种短暂的美。(板书:短暂) 老师把4-6小节的内容进行了提炼,成为一篇演读的文稿。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朗读,熟悉各自角色的朗读内容。(学生推荐男领、女领)出示投影(女领)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 。(男领)旋风忽来 ,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 。(众合)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闪烁!旋转!升腾(男领)在无边的旷野上。 (女领)在凛冽的天宇下。(男女合)闪闪的 、旋转的 、升腾的(众合)是雨的精魂!(女领)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男领)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众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学生激情演读)师:老师提一点建议,慷慨激昂是不是一定要像连珠炮一样读出来呢?我们可以读得慢一点,比如说“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师范读)要读出画面感,一定要注意读出重音和停顿。我们再来一遍好吗?(生掌握要领后重新演读)师:从朗读当中,你感受到了朔方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生:坚强,顽强。生:蓬勃的。生:无所畏惧,具有拼搏精神的。师:相对于南方的雪,朔方的雪具有刚强的美,我们也称为壮美。(板书:壮美)我觉得刚强、壮美还不足以概括朔方雪的特点,同学们看,江南雪的特点是柔美但短暂的,朔方的雪呢?生:永远,永恒。师:朔方的雪是壮美且永恒的。(板书:壮美且永恒)课文就是这样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两幅画面,作者为了表现这两种雪的特点,他在写法上也运用了不同的手法,我们下面就来对比阅读前三段和后三段。出示投影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确实有着不同的特点,作者在写法上也有所不同。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吗?提示:可以从选取的内容、写景的角度、运用的句式、包含的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师:这一次要求默读,这是一个静思默想的过程。请同学们不断地对前三段和后三段进行对比分析。(生默读思考3分钟)生:本文前三段主要运用长句写了南方雪的柔美,后三段主要用了短句。师:他关注到了句式,短句是急促的,有力的,这与北方雪的特点是相应的。生:前三段选取了雪景中的花,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罄口的腊梅花,冷绿的杂草这些斑斓的色彩,非常明艳。师:她关注到了前三段是写色彩,写了5种色彩。在这样一种洁白明艳的背景下,滋润美艳就表现出来了;那么,后三段呢?着重写的是形态、动感。还有吗?生:还写了蜜蜂,是通过想象来写的,是虚写。师:太好了,你真是一个目光敏锐的同学,前三段虚实相映,后三段都是写实。生:前三段是通过孩子们堆雪人来侧面表现江南雪的柔美,后三段是直接写朔方的雪的特点。师:你这是从内容和角度来说的,其实还可以从包含的情感来看,你读出作者的情感来了吗?生:前三段里作者感到有点惋惜,后三段通过写朔方的雪的壮美而永恒,表现作者对朔方雪的赞美。师:你的回答用词真准确,“有点”惋惜,表达了惋惜的程度。 我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活动。出示投影前三段写景,也写景中活动;后三段主要描写雪景。前三段多绘“色彩”,重在表现江南雪的静态;后三段多状“形态”,突出朔方雪的动感。前三段多用长句,读来温婉柔和;后三段多用短句,读来刚劲铿锵。前三段喜爱中有惋惜;后三段赞颂中含敬仰。师: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落笔的重心是在前三段还是后三段呢?生:在后三段。师:前三段对后三段的内容起到的是一个衬托的作用。(板书:衬托)前三段文字很多,仿佛很重,其实较轻;后三段,着墨简练,仿佛较轻,其实很重。这是鲁迅这篇作品的一个语言风格。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研读后三段。出示投影细细品读文章后三段师:老师先来介绍一句话,这句话是朗读理解所有写景状物文字的一把钥匙“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如果有同学今天上学很高兴,他就会说鸟儿在树上歌唱,这就是情语,表现了人的心情。鲁迅是1925年写这篇文章的。当时,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五四运动进入了低潮。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来写朔方的雪,他就表达了他的情思。现在我们把文章的最后三段读起来。出示投影以“写的是”为话题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永远”、“决不”反复强调,写的是朔方飞雪刚劲顽强的性格。(学生自由朗读)师:说阅读感受,我们可以就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来说,也可以就一个段落来说,还可以从三个段落的整体感受来说。 (学生思考)生: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还是如粉如沙,写出了雪花的飞扬。师:是一种昂扬的姿态。生:“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的闪烁”写的是朔方的雪无所畏惧。师:这句写的是,朔方的雪即使在冷酷的环境当中,依然保持着火热的心,依然保持着战斗的激情。生:“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看出北方的雪到处都是。师:朔方的雪充满天地之间,天地之间也仿佛充满了它的刚强之气。生:“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一句写了朔方的雪坚韧不屈地斗争,不妥协、不屈服。师:这句其实是很有难度的,我们一起来研讨。为什么说是“孤独的雪”?生:是因为它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蓬勃奋飞的。师:但是它又是倔强的,它没有退缩,它依然在旋转、升腾。“死掉的雨”,说的是哪里的雨死掉以后幻化为雪的呢?生:朔方的雨。师:北方的雨即使死掉,也不愿被冻成冰,它变成了雪,继续在天宇奋飞,不改其品质,所以说是“雨的精魂”。“精魂”是指某一种精神的集中体现,朔方的雨和雪,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精神体现呢?生:它们都是在冷酷的环境下作斗争。师:是的,那是一种顽强抗争的精神。我们来总结一下品读活动。出示投影这里写的是凛冽天宇下奋飞搏战的朔方的雪。这里写的是无边旷野里朔雪旋转升腾的壮阔场面。这里写的是严酷现实中倔强不妥协的战斗姿态。这里写的是孤独境遇下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师:顽强抗争,这里不仅仅是雪的形象,还带着浓厚的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形象,所以,雪这篇文章,既是写雪,也是写人、写自己。(板书:一支奋飞搏战的雪之绝唱一曲顽强抗争的人之赞歌)我们的民族正是有了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在黑暗的社会里依然不放弃追求光明,在严酷的环境里倔强抗争,这样的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师:这节课我们做了这样三件事:略读,提炼概括;比读,对比分析;精读,品味欣赏。谢谢同学们,下课。(吴圩镇中奚玲燕收集选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