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检测8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17976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检测8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检测8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检测8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检测8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xx年春节热影美人鱼中有“当这个世界连最后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了,钱还有什么意义呢?”的经典台词。据此完成第12题。1.美人鱼经典台词反映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生态破坏B.环境污染C.资源短缺D.环境污染演化问题2.美人鱼经典台词所揭露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的()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要从现在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材料和图完成第34题。3.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大气污染4.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A.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B.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C.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D.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的浓度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右图为南京市某年冬季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第56题。5.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区域是()A.交通干道旁、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B.居民生活区、交通干道旁、商贸饮食区C.商贸饮食区、居民生活区、交通干道旁D.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交通干道旁6.下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PM10危害的是()A.鼓励使用私家车B.大力植树种草C.节约用电D.节约用水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78题。xx年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7.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A.广东省以煤炭最大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8.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最有效措施是()A.发展沼气B.关停小煤窑C.利用地热能D.种植薪柴林读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图,完成第910题。9.关于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xx年的季节变化比xx年大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C. xx年的年际变化比xx年大D. 11月的季节变化最小10.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径流量D.污染物来源“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骑单车出行经营手工业作坊去速食店就餐建大型游乐场A.B.C.D.1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A.B.C.D.读云南省某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13.由图可知,甲、乙两工业部门分别是()A.建材公司水电厂B.建筑公司天然气公司C.建材公司煤电厂D.建筑公司水电厂14.下列符合该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A.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缩短了产业链B.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完全没有污染C.减小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的排放量D.体现了循环经济减量化、无毒化原则二、非选择题(共22分)15.(10分)结合下面热点材料和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甘肃是我国能源、矿产和原材料老工业基地。甘肃自然条件较差,生态脆弱。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强度开发,主要依赖资源优势的发展,成了不可能走下去的路子。在此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由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的旧“两高一资”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永续利用的新“两高一资”转变,是甘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甘肃“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图甲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示意图图乙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意图(1)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发哪些新能源?并指出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2)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发展过程中易导致哪些生态问题?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3)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16.(12分)陕西省某县一中学的同学关注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状况,他们搜集了以下材料。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该地农业发展模式图。材料二在我国农村,大多数家庭都用煤炭取暖、做饭。但上图所示地区农村的人家不必拉煤,一头猪、一个发酵池、一根输气管和一台发电机就可以供应一个五口之家生活用能,甚至还能把多余的电卖掉赚钱。材料三下图为1980xx年该地农业变化情况示意图。(1)由材料一可知,该地农业符合哪种农业发展模式?(2)该农业发展模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3)为了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还可以发展哪些生产部门?(4)我国是农业大国,试评价我国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专题检测(八)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2.1.B2.C第1题,考查环境问题。根据题干材料“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了”可推测其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第2题,台词主要说明环境遭到污染,所以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观念。34.3.B4.C第3题,中原经济区的西部为黄土高原,由于沟壑纵横,坡度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加上多暴雨,使黄土高原地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第4题,图示区域的东部地区是我国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盐碱化的发生主要由不合理灌溉引起,因此,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是有效防治盐碱化的措施之一。56.5.A6.B第5题,根据图形信息可知,甲区域污染最严重,乙区域最轻,结合“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可判断甲为交通干道旁,乙为居民生活区,丙为商贸饮食区。故选A项。第6题,考查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鼓励使用私家车会增加PM10的浓度;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对减少PM10危害作用不大;植树种草可降低PM10的浓度。78.7.B8.A第7题,据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以秸秆最大、煤炭最小;福建省以薪柴最大、秸秆最小;江苏省以秸秆最大、薪柴最小;北京市以煤炭最大、薪柴最小。第8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910.9.B10.C第9题,图中显示不同月份入海通量有很大的差异,说明季节变化较大;同时xx年与xx年入海通量也有较大差异,表明不同年份也有较大差异,即年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要比较不同年份,不能以一年来说明;同理季节变化也是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比较,不是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比较。第10题,图中显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径流量。1112.11.A12.C第11题,结合题干材料“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可知错误,正确;骑单车出行减少了环境污染,利于环境的保护,正确;大型游乐场容易造成环境问题,不符合“国际慢城”的要求,错误。第12题,比较两图可以看出,与“慢城前”相比,“慢城后”出现了茶园、果园、苗圃、菜地等,并且出现了游客中心、池塘水景和大山塔风景区等,说明第三产业得到发展。1314.13.C14.C第13题,根据甲的上下环节分析,应为建材公司或建筑公司;乙提供电力,且产生粉煤灰,故乙应为煤电厂。第14题,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化、资源化。故C项正确。15.答案 (1)风能、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2)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合理控制产业规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流域内合理规划用水。(答案合理即可)(3)废渣、矿渣、电石渣、盐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了就业的机会,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析 第(1)题,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气候干旱,风力大,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它们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第(2)题,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需引水灌溉。如果灌溉不合理易造成土地盐碱化;该地区气候干旱,如果过度发展种植业会造成土地荒漠化。所以要控制产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第(3)题,结合图乙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16.答案 (1)生态农业。(2)种植业、养殖业综合发展,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了污染,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保持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3)农产品加工业(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4)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不仅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源,而且农村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在的市场。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一的农业发展模式可知,整个环节中没有废弃物的排放环节,符合生态农业的模式。第(2)题,种植业、养殖业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又促进了经济发展;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增加了经济收入,降低了污染,保持了土壤肥力。第(3)题,应立足当地实际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如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多种经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等。第(4)题,我国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可从气候、资源、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