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41797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测试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在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由于当时西欧实行的制度是A 奴隶制度B 民主共和制C 封建等级制度D 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但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时,改变了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办法,实行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服兵役。一个大封君相对于国王或皇帝来说是封臣,国王和皇帝是他的封君;但相对于这个大封君自己分封的中小贵族来说他就是封君,由他分封的人则是他的封臣;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等的普通骑士,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在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封臣只对他的直接封君负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拥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 B 推动了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发展C 在思想文化上处于垄断地位 D 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时期,基督教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高于王权。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会鼓吹封建神学,严厉压制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发展。由此可知,拥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的描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推动了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发展的描述错误,故B符合题意;在思想文化上处于垄断地位的描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的描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B。3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资料反映了校名巴黎大学校名:牛津大学建立时间:12世纪中期建立时间:11世纪晚期发展:由原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发发展: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198年教皇为校训。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权。1231年,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该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大学的自决权。经有近千年的历史。A 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B 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C 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D 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198年教皇为校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建立的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校训出自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这说明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而题干资料没有涉及土地;选项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题干资料没有涉及;选项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不符合史实,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413 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心灵相一致”。材料体现出当时佛罗伦萨A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 文艺复兴运动开始C 市民阶级发展壮大 D 教会控制佛罗伦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罪名”成立的“异端”分子实行判决,轻者罚款,重者监禁。因此13 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教堂要与“佛罗伦萨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心灵相一致”,充分体现出当时佛罗伦萨是教会控制。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都是在14世纪文艺复兴之后出现,故排除AB;C项与题干材料主旨矛盾,故排除C;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5观察下面两个制度示意图,对其相同点解读正确的是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确立的都规定了上下级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都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秩序,巩固了统治A B C D 【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关系的制度,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后来,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也纷纷效仿,层层分封,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样在封建内部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便于统治者的统治,稳定了秩序;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正确,D符合题意;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为纽带建立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的,不正确,ABC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6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资料反映了A 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B 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C 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 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巴黎大学主要研习神学,罗马教皇的谕令”,“牛津大学的校训:主为我的明灯”,由此判断这与基督教相关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受基督教的影响,反映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7西欧社会常看到城堡、庄园、骑士,听到流行的一则规矩: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是反映西欧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和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8中世纪欧洲的教会“以天堂作为约许,以地狱进行恫吓,诱使农民放弃他们的财产”,这部分导致了A 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B 教会成为最大的封建主C 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D 教会成为人们的精神依托【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势力和影响。后来,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了大约A 400年B 600年C 1000年D 1400年【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的封建国家,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结束,西欧封建社会开始了。公元前475年,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所以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了大约1000年,故选C。10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下列与公元元年的确定有关的宗教创始人是A 汉谟拉比B 穆罕默德C 耶稣D 乔达摩悉达多【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中提示信息“公元元年的确定有关的宗教”,结合课本所学,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受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后来这种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C项符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A项不合题意;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B项不合题意;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后人将其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1下图是西方某个传统节日,与该节日有关的人物是A 释迦牟尼B 耶稣C 穆罕默德D 伯里克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圣诞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1世纪时,耶稣创立了基督教,基督教后来确定耶稣出生日期是15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故B项符合题意;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是的创始人;伯里克利是雅典的著名执政官。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2婴儿出生要到教堂受洗、起教名、指定教父。长大后要定期到教堂做礼拜,聆听牧师讲解圣经,向牧师忏悔过错。结婚时到教堂举行婚礼,在上帝面前表示对婚姻的忠诚。死前请牧师做弥撤,死后则安葬在教堂旁边的墓地中。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 基督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B 基督教对政治制度的影响C 基督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D 基督教对战争的影响【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婴儿出生长大后结婚时死前死后”是指一个基督教徒处出生到死后,都要完全按照基督教的安排,体现了基督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战争”方面的信息,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13. 阅读下列图片,探秘人类古老的文明。回答问题: (1)图1反映的这部法典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在世界历史上有何地位(2)图2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等级制度?其中把持着神权的等级是什么?(3)图3反映了那一地区的什么制度 ?该图最底层D代表哪一阶级?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图4这一美丽的景观应该是出现在哪一大河流域?【答案】(1)奴隶主阶级;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古印度;婆罗门(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农民(1分); 封建主(或地主)和农民(4)尼罗河流域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1是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2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其中把持着神权的等级是婆罗门;(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3反映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最底层是农民;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反映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和农民的矛盾;(4)依据所学可知,图4是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