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16051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本课话题民生为本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强调只有发展生产,才能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推而论之,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李克强说,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并指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2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陈天华3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程颐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5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粟() 曳兵()数罟()洿池() 衣帛()鱼鳖()鸡豚() 狗彘()饿莩()庠序() 孝悌()五亩之宅()【答案】sywbbitnzhpioxintzhi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1)“无”同“勿”,不要(2)“颁”同“斑”(3)“检”同“敛”,收敛,积蓄(4)“涂”同“途”,道路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兵(2)数(3)直(4)胜(5)发(6)望(7)焉【答案】(1)名词,兵器/名词,军队/名词,士兵/名词,武力,战争(2)sh,数词,几,几个/sh,名词,命运/c,形容词,细密,与“疏”相对/sh,动词,计算/shu,副词,屡次/动词,列举罪状(3)副词,只是,不过/形容词,与“弯”相对/形容词,正确的、正直的/名词,价值,后写作“值”/副词,径直、一直(4)副词,尽/动词,禁得住,忍得住/动词,超过,赛过/形容词,优美的/动词,战胜,取胜(5)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动词,征发,派遣/动词,花开/动词,发动/动词,发出,抒发/动词, 发送,递交/动词, 起用,兴起/动词,发射(6)动词,希望/动词,向远处看/名词,念头/名词,名望、声望/名词,农历的每月十五日(7)语气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何必/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代词,他,代毛一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填然鼓之 ()_(2)树之以桑 ()_(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4)然而不王者 ()_(5)谨庠序之教 ()_(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7)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_(8)王无罪岁 ()_【答案】(1)名词作动词击鼓(2)名词作动词种植(3)y,名词作动词穿上(4)wn,名词作动词为王(5)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6)形容词作名词生者;死者(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8)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河内凶古义:今义:越南首都。(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古义:今义:没有希望。(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答案】(1)黄河北岸的魏地。(2)不要盼望。(3)“可”是“可以”,“以”是“凭借”。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译文:(4)弃甲曳兵而走。 ()译文:(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答案】(1)宾语前置句如果做到这样却不能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2)状语后置句那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3)省略句五十岁的人就可以凭借(这些)穿上丝织的衣服了。(4)省略句(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5)固定句式或或,译为“有的有的”有的跑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跑五十步就停下来。“亚圣”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为“亚圣”。其仁政学说没有得到实行,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是孟子与弟子合著而成,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包括孟子在内的贤者数人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梁惠王招贤,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恢复并扩大疆土。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将它发展为“仁政”学说,反对“霸道”“虐政”,主张当权者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用仁义治天下。这样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梁惠王便想从孟子那里寻得“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两人第二次会见是在池沼边上。梁惠王看着鸿雁麋鹿嬉戏,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多次的接触交谈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就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一次深入的交谈。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指出要想国力强盛,人口众多,就必须施仁政,行王道。【答案】分析问题养民教民王道之成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如:像B则移其民于河东移:使迁移C河东凶亦然然:这样D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增加【解析】D项,加:更。【答案】D2下列全属于梁惠王自认为尽心治国的措施的一项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ABCD【解析】是梁惠王对自己的评价,是梁惠王对现状的认识,二者都不是梁惠王自认为尽心治国的措施。【答案】B二、阅读课文第2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寡人之民不加多填然鼓之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A相同,不同B相同,也相同C不同,相同D不同,也不同【解析】之:助词,的;音节助词。以:介词,用;介词,凭借。【答案】D4下列对第23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欲擒故纵”,充分利用梁惠王好战、争夺人口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启发梁惠王。B孟子设喻是向梁惠王说明“移粟移民”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只是措施不当。C孟子设喻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为下面自己提出治国之策做铺垫。D孟子散文善用比喻,生动有趣地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富有雄辩性和鼓动性。【解析】B项,孟子设喻是向梁惠王说明“移粟移民”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没有本质的区别。【答案】B三、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下列全属于孟子“王道”措施的一项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养生丧死无憾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ABCD【解析】是“王道”的结果,是在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答案】A6下列对第4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这是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解析】C项,害民的应该是统治者的暴政,而非荒年。【答案】C话题: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孟子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对于如何看待孟子的这些“仁政”思想这个问题,观点不一。请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上,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学生甲:孟子认为“王道之始”是指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这样“不王者,未之有也”。由此看来,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重视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虽然孟子的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力,但是,在战国时期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我的观点:【答案】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材木不可胜用也。”这里所讲的,其实和现代人关心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一样的。只不过古人主要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而现代的环保意识,则是鉴于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而提出来的,其目的不只在于合理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1写作特色比喻说理在本文中,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巧妙地运用比喻说理,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启迪对方思考。然后以“五十步笑百步”之喻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这就生动形象、有趣有力地陈说了事理,辨明了是非,达到了雄辩性、逻辑性、鼓动性、说服力的高度统一。2写法指导比喻说理“三注意”比喻说理,就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婉转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说理要注意:(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与道理要有契合点,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3迁移应用请以“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为话题,运用比喻说理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80字。【参考答案】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1课内素材肩负天下之孟子孟子的身上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想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作为一位雄辩家,他周游列国,倚马千言,大推王道。在成为梁惠王的座上宾之后,尽献箴言良策。“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唯有施行仁政,关注民生,休养生息,才是治国的正途。解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人心就会安稳,政权就会稳固。【应用角度】“社会和谐”“关注民生”等。2精彩应用丹麦人钓鱼会拿把尺子量量钓到的鱼,将尺寸不够的鱼放归河中。有人或许会对这一做法生疑,辛苦钓到的鱼为何还要放回去,多可惜。但其实,这却是丹麦人智慧的做法,让小鱼继续生长,日后才钓得到更多的大鱼。我想,这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体现吧。不局限于眼前的“所得”而是思虑日后的保障,这才能得到日后的丰收。就像孟子见梁惠王时所说的那样:“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一味去捕捉小鱼以后就无鱼可求,唯有暂释眼前的小利方能成就日后的满载。由此看来,孟子真可谓天下之大者,他不仅推“王道”以利王者,而且也顾及天下以利百姓,最终实现王者与百姓的共赢。我们的文化宝藏孟子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进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的。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屡屡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行仁政而王天下”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辟而深情。锲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着,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越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我们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做人,影响着我们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他在文字中说到了,他在生活中也做到了。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1学标题把“孟子”比喻成“文化宝藏”,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学开头第段画线句子用了一组排比引出对孟子的礼赞。这也是全文的总纲,下文分别叙述他的“思想”“学识”“襟怀”“文采”,形成了一个总分的关系。3学修辞第段画线的句子,准确运用对偶句式,突出了思想,深化了感情,增强了气势。4学结构中间部分第段,用五个排比段落对孟子加以礼赞。分别阐述了孟子的“思想”“学识”“襟怀”“文采”,照应了文章的第段。5学引用文章大篇幅地引用了孟子著作中的原话,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养心莫善于寡欲”等。这些话体现了孟子的气节,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当今社会各阶层仍有借鉴意义。6学结尾文章第段,照应了第段和文章的标题。重申了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给我们的启示。画线部分排比句的运用让文章在呼吁孟子思想的余韵中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