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上传人:Q** 文档编号:539855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县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县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汇报一、xx 县村干部队伍现状 全县现有村干部 2420 人,其中:女村干部 810 人,占33.4%;35 岁以下的 436 人,占 18%,36 岁至 45 岁的 605人,占 25%,46 岁至 55 岁的 847 人,占 35%,56 岁以上的 532 人,占 22%;小学文化程度的 654 人,占 27%,初中文化程度的 1113 人,占 4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605 人,占 25%,大专及以上的 48 人,占 2%。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双带”能力不断提高,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1、结构日趋合理。在农村积极推行的党支部换届“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换届依法“海选” ,使一大批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年龄结构看,班子成员年轻化的程度越来越大,45 岁以下的村干部占了将近半数,60 岁以上的占很少比例,还涌现了一批 20 来岁的年轻“村官” 。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上文化的村干部达到 7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也开始逐步增加。从性别结构看,我们提出了“一村一名女干部”的配备要求,全县 70%以上的村有女性进入支部、村委会班子,100% 的村配备了女性计划生育专干。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了班子的整体合力,基层组织的发展意识、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素质日趋提高。通过大力实施“亮创奔”活动,着力把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把党员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农村基层干部中懂技术、会经营的干部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具有“双带”能力的村干部越来越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提高在职村干部素质和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我们积极实施“一村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计划,三年来招收人数已达到500 余名。同时。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创新意识不强。随着我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土地征用、土地经营权确认、民师和兽医养老保险诉求、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较多,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呼声日高,民主意识渐强,而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工作方法等却没有明显转变和改善,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多。面对群众提出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有的村干部不能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而仍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处理,结果陷入僵局,把矛盾向上推,不仅使工作进度延缓,还造成了群众的误解,导致干群关系不融洽。村干部年龄偏大,进取意识减退。据统计,全镇 62 名村干部平均年龄 49.44 岁, 40 岁以下的只有 6 人,仅占9.7%,41-50 岁的有 27 人,占到 43.5%,51-60 岁的有 23 人,占到 37.1%,60 岁以上的有 6 人,占到 9.7%。10 名村党总支书记中,40 岁以下的只有 1 人,仅占 10%,41-50 岁的有3 人,占到了 30%,51-60 岁的有 6 人,占到了 60%。面对农村形势的新变化,一些年龄大的村干部思想观念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稳怕变,缺乏创新思维、开放意识和工作激情。甚至有极少数村干部存在着“一等、二靠、三要、四推” (即等上级安排、靠上级帮助、要上级照顾、推到上级解决)的消极现象。3、村干部文化偏低,综合素质不高。据统计,目前,全镇 62 名村干部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含大专)的有 5人,占 8.1%,高中文化(含中专)的有 10 人,占 16.1%,初中文化的有 41 人,占到 66.1%,小学文化的有 6 人,占到 9.7%。其中,10 名村党总支书记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含大专)的有 1 人,占 10%,高中文化(含中专)的有5 人,占到 50%,初中文化的有 4 人,占到 40%。文化水平的偏低,造成一部分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法律法规知识贫乏、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各种创建活动中,各村普遍缺乏会写、懂电脑、熟悉业务的干部,致使上级政策在贯彻执行中会出现不到位现象,有时还会造成工作被动。4、村干部来源偏少,后备力量不足。近年来,我们为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我镇先后制定了姥桥镇2006-2010 年发展党员规划 和姥桥镇农村党组织建设2007-2010 年作规划 等。但总体而言,当前,我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仍是村干部队伍建设中较薄弱的环节,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 35 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的入党积极分子源头严重不足,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比例偏低。5、村班子团结状况堪忧,战斗力削弱。目前,我镇有相当一部分村班子团结状况欠佳,在权力分配上各自为战,在资金收益使用上各顾各片,在棘手问题上相互推诿,在成绩荣誉面前争功邀宠。相互埋怨指责,相互贬低拆台,导致村班子在群众中威信大大降低。二、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价值取向变化,高素质人才纷纷外出。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农村大批能人纷纷走出家门挣大钱,而留下的大多是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户,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致使农村干部特别是“领头雁”人选越来越少。而在现有村干部中,不少人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钱少了我不干”等落后思想,也制约着农村工作的开展。村干部怕丢官,怕揽工作,怕挨批评,怕与农民接触,也势必给村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新情况、新问题。2、激励措施乏力,在岗干部争先意识不强。由于农村干部工资报酬偏低,村干部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在选拔录用方面基本上是只能下不能上,既不能进事业单位,更难进入公务员行列。在晋级晋职方面除极个别的情况外,村干部要想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享受级别待遇是十分困难的。村干部退职后,在养老保险、医疗保健、政治荣誉等方面没有什么照顾,在职时还受重视,退职后无人关心,家庭不理解,社会有偏见,自己心理上也不平衡,致使许多在岗村干部工作只图过得去,求学习、求进步、求创新意识不强,素质当然也就得不到提高。3、现有职数过多,后备人才锻炼机会较少。由于近几年大规模的撤并行政村,现在行政村大多数有几个村合并而成,行政村规模扩大了,村干部的职数也普遍增多,加上农村税费改革后,按村规模设置干部职数,多设一个干部,就意味着增加农民负担,就会被视作“闯红灯” 。这样一来,后备人才往往就只好长期“锁”在表格上,无机会得到锻炼提高。同时,对村干部选拔的视野不宽,难以形成多中选优的竞争态势。如选拔村干部,往往眼光只注重本村现有党员,甚至只注重现有班子成员,虽然也探索了村干部异地交流等形式,但总的来说,公选力度不大,挑选范围不广,形不成多中选优、优胜劣汰的竞争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