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东西方世界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39383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东西方世界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东西方世界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东西方世界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东西方世界 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强大及其表现;苏联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实质及影响;国际关系进入两极时代;联合国的成立和主要机构;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纽伦堡审判和苏、美、英、法对德国及柏林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和东京审判。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雅尔塔体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尔塔体系与维也纳体系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宗旨、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饱经战乱的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和平安全、平等合作的世界的共同愿望,以此进行热爱和平的情感教育。(2)通过讲述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会给战争罪犯以应得的惩罚。(3)通过讲述二战前后因美苏等国力量变化而引起的世界格局的变动,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4学法指导:(1)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历史上出现的相似的历史现象加以比较,如本课中3个体系的比较;找到带普遍性的东西,找出历史规律。由此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2)教师就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提出某种观点,引导学生通过史实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学会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是重点。因为本节的标题是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其核心就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这种新的世界格局是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的国际关系影响重大。学习雅尔塔体系就要分析它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2难点分析: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是难点。因为教材只讲到有关雅尔塔会议所做出的正面决议,而一些反映大国强权的决议,教材中没有提到。这样学生就很难分析清楚雅尔塔体系的消极影响。教师在讲课中要适度地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并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二战的性质是什么?战争双方是哪些国家?最后结果如何?生:(思考并作答)师:二战结束后,各主要战胜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思考并作答)师:(概括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新课)英法的实力衰落了,美国成为头号强国,苏联壮大了力量。至此,自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代之以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板书第四章与第一节的课题)一、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师:战后美国头号强国实力突出表现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首先看美国的军事实力表现在哪些方面?生:(阅读课本第66页后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归纳)美国的军事实力表现在: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近五百个军事基地。若论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更是首屈一指。首先说工业实力。有人说美国战后工业的发展是得益于战争。可不可以这样说?请说出根据。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总统说:“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于是,他在1941年签署了租借法案后,大量向世界各国出售军火,使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在战后的经济恢复中,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必须依赖美国的设备和工业品。第二,美国还有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第三,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叫“布雷顿森林体系”。请同学解释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生:(阅读教材第66页第2段小字后回答)师: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认了“两个挂钩”的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第四,成立了“关贸总协定”。(学生读注释)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关税,扩大自己的出口,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2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师:二战前在国际舞台上唱主角的主要是哪七国?生:(简答)师:英、法、美、德、日、意、苏。这七国中,德、意、日是战败国,英法实力衰落了,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是苏联。苏联的经济力量不如美国。它是个政治军事强国。苏联的军事实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生:(阅读小字后作答)师:为什么说苏联是政治大国?生:(思考后作答)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简要概括)战争的胜利使苏联政治威望空前提高。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它的政治影响力是很大的。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什么是雅尔塔体系?师:二战后期召开过哪几次国际性会议?生:(思考并作答)师:在这一系列会议中,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克里米亚半岛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最为重要。战后,世界大国根据雅尔塔等会议上确立的基本原则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生:(在教材中找出“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并划在书上)2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师:雅尔塔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生:(根据教材回答)师:补充教材中没提到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即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3雅尔塔体系的影响师:从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来分析它对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生:(小组讨论后,各组出一名代表回答)师:(归纳概括学生的发言)积极方面是: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同意被解放的各国用民主方式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对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起了积极作用。消极方面是: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无视别国利益,一切由大国控制和安排。在处置战败国领土及所占领土时就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点,谁举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生:(举例回答)师:对朝鲜北纬38度线的划分,对德国的分区占领,都是大国根据自己的需要划分世界的表现。还有同学们不太知道的情况。如:在雅尔塔会议上做出的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协定其实是带有附加条件的。这些附加条件有:维持外蒙现状;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等条件。这是典型的强权政治,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伤害了许多国家的主权,为战后的国际关系播下了矛盾冲突的种子。师:下面我们共同来讨论书上的思考题(读书第67页思考题)“回顾近代以来几次国际关系的演变情况,分析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我提示一个思路: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召开国际性会议缔结协议,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XXX体系。请回忆,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过哪几个体系?生:(思考后作答)师:各项体系确立后,出现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新格局?生:(思考后作答)师:(出示表格,空出“国际关系新格局”一栏,师生共同填写完整)师: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回答。各抒己见)师:归根到底是各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4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对峙师:二战中是什么因素使美苏结成同盟的?生:(思考并作答)师:是共同消灭德、日、意法西斯的总目标使他们结成盟友。战争结束后,原来联合的基础消失了,掩盖着的矛盾暴露出来。你认为造成美、苏对峙的有哪些方面的因素?生:(回答。各抒己见)师: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因素。苏联要在东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美国要在西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美国要推行全球称霸战略,苏联也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三、联合国成立的概况师:在哪次国际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生:(回答)师: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由美、苏、英、中四大国发起建立联合国。4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开幕。6月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宪章生效,(后来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日”)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开始时有成员国51个,现已增加到185个国家。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秘书处等六个主要机构。其中安理会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说安理会是最重要的机构?生:(阅读教材第67页小字后作答)师:因为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任何一国都有否决权,确立了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优势地位。五个常任理事国是:苏、美、英、法、中。师:请同学们看书教材67页的联合国徽章,是由什么图案构成?象征着什么?生:(回答)师:看书教材68页图中联合国初期的会员国。哪个洲最多?哪个洲最少?生:(回答)2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师:请阅读书教材69页联合国宪章的史料?你觉得联合国的宗旨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生:(读史料后回答)师:宪章的宗旨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求发展的愿望,是值得称道的。联合国宪章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是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法。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是什么?与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相似之处?生:(回忆、比较、作答)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应予肯定的。但在成立之初,联合国一度被美国操纵,成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的工具。但总体来说,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全球性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时的缓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四、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1对德国(1)对德国及柏林的分区占领(2)纽伦堡审判师:早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就正式决定了苏、美、英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后来又加上法国,形成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的局面。师:在涉及德国今后的去向时,美、英与苏联的矛盾日益明显。他们都要把处理德国问题纳入本国战略方针的轨道。在苏占区,实行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经济上实行国有化和土地改革;美国在本占领区内建立资产阶级政党,复兴德国经济。美苏在各自的占领区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分别为达到什么目的?生:(思考并作答)师:苏联为扩大社会主义阵营,把占领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为扶植资本主义制度,遏制社会主义,遏制苏联。其结果在原德国的版图上出现了什么局面?生:(回答)师: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合并,成立了联邦德国(西德),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东德)。德国从此分裂。师:尽管苏、美、英等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充满矛盾,但在纽伦堡审判中却是一致的。1945年11月,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开庭,对21名德国纳粹要犯判决。在这批法西斯战犯中,有纳粹第二号人物戈林;有希特勒遗嘱中指定为元首的邓尼茨(原海军元帅);有天字第一号犹太迫害狂施特莱歇尔;有希特勒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还判处德国纳粹党、秘密警察、党卫军等为犯罪组织。师:纽伦堡审判基本上是一次公正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给予战犯的应有惩罚。美、苏之间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矛盾重重,为什么在纽伦堡审判中却能达成一致呢?生:(思考并作答)师:因为在世界人民经历了二战的空前浩劫之后,任何国家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纳粹罪行辩护,都害怕强大的国际舆论。2.对日本(1)美国独占日本(2)东京审判师:日本投降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占领日本。麦克阿瑟成为驻日盟军总司令,实际是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请学生读教材第70页杜鲁门这段话,分析美国为什么要独占日本?生:(讨论、回答)师:为遏制苏联,与苏联争夺在远东的势力范围。师:由于日本被美国独占,美国当然地主导了由11国组成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的审判。东京审判从整体讲,仍是一次正义的、公正的审判,使日本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但在美国的庇护下,一些战犯得以逃脱。如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同村宁次是个大战犯,蒋介石想和利用他对付共产党,就对冈村宁次百般庇护。美国出于对蒋介石的纵容,对这事也不太追究,使这样一个大战犯竟毫发无损地活了下来。尽管有这些问题,东京法庭的审判结果基本上是公正的。审判结果,七名首犯被判处绞刑。你们知道被判处死刑的战犯有哪几个吗?生:(回答)师:有东条英机、广田弘毅等。在全世界人民的强大舆论下,罪大恶极的法西斯分子还是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师:我们来总结一下所学的内容。请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并以本节教材所涉及的史实来说明这个特征。生:(小组讨论后各出一名代表发言)师:(对同学的发言做总结)所有这些都为冷战拉开了序幕。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基本格局都处在美苏两极的冷战中。第二节 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战后初期的苏联;东欧8个人民民主国家;亚洲4个人民民主国家;38度和17度分界线;社会主义阵营。2能力方面:(1)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利与弊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不完善的能力。(2)通过对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这是二战后出现的一股强大的社会进步潮流,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战后初期苏联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改革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意识。(2)通过对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不断壮大,是二战后出现的社会进步潮流,由此对学生进行信念教育,树立为促进社会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意念。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战后初期苏联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是重点。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出现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是二战后出现的一股强大的社会进步潮流的重大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战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历史现象,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2难点分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利与弊是难点。苏联是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初期,苏联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苏联经济政治体制及政治生活中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不完善之处。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只有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改革弊端,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新生事物,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是什么?生:(思考、作答)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战后初期的苏联正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师:二战中,苏联为打败法西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介绍苏联在二战中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战后,摆在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面前的最艰巨的任务是什么?生:(思考、作答)师: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严峻任务。1946年,苏联开始实施“四五”计划,提出重建国家的受害地区,把工农业恢复到战前甚至超过战前水平的基本任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苏联人民掀起巨大的劳动热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苏联取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作答)师:(引导学生将内容归类、作答)生:(作答)师:1948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战前水平。1950年,苏联的农业总产值基本达到了战前水平。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就是十分显著的。苏联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2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存在的若干问题师:苏联采用什么样的国家体制?始于何时?(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生:(回忆旧知识、回答)师: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它有什么显著特点?(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生:(回忆、思考、作答)师:苏联在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经济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回答)师: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大规模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及二战后的恢复时期,曾有效地发挥了作用。但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弊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机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丧失了生机和活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权力过于集中,滋生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其弊端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直接影响人民正常的民主生活。再者,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和对民主法制的破坏,造成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这点在30年代已有明显表现。到斯大林晚期,苏联又在党政军中进行一系列新的清洗。如1949年发生的所谓“列宁格勒案件”,三名高级党政干部被指控进行反党活动,接着,一批高级干部被处决,在三年多时间里被牵连者多达xx余人。斯大林逝世后,此事件得到平反。还有,在思想文化方面,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例如在经济学界批判瓦尔加,语言学界批判马尔,生物学界批判摩尔根,等等。许多学者、专家遭到口诛笔伐,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二战后初期苏联着手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医治战争创伤,其成绩与问题并存,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生:(思考、讨论、回答)师:(进行总结)二战后初期,苏联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苏联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这说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主义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力求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从历史的长河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需要一个摸索的实践过程。其道路的曲折漫长是必然的。二战后初期苏联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只有改革存在的弊端,全面准确把握国情,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包括哪些国家呢?生:(作答)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回答)师:在苏联的援助或影响下,东欧地区先后建立了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8个人民民主国家,与苏联地理上连成一片。他们有的主要靠本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在苏联进军的影响下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如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原德国法酉斯的附庸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则是通过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投靠法西斯轴心国的反动政权,转向同盟国,在苏军的协助下获得解放;而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本国武装力量不够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主要靠苏军的“铁犁”把法酉斯势力铲除掉;民主德国则是由于苏军的占领,建立了人民政权。东欧8国从法西斯统治下获得解放的形式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赢得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东欧国家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教材引用的历史资料)生:(阅读教材和资料、思考、作答)师: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实力对比的产物,是本国革命与苏联援助相结合的结果。这些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斗争,是内因;社会主义苏联强有力的援助是外因。2东欧各国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师:东欧各国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采取巩固政权的措施,开始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措施有:进行民主革命的补课,实行土地改革,清除封建残余;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广泛实行银行和工业国有化以及对外贸易的垄断,制定统一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东欧各国学习苏联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思考、作答)师:东欧各国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起了什么作用?生:(回答)师: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经验,在一定时间内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医治战争创伤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初步改变了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但是,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日趋暴露,如经济上过于集中统一,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各国出现了比例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搞个人崇拜,等等。这些为日后东欧各国国民经济的全面提高和政治局面的长期稳定埋下了隐患。三、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1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师:二战后初期,亚洲也有一些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哪些国家呢?师:四个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道路各不相同。蒙古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建立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作答)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又是怎样建立的?它们的建立分别与38度和17度分界线有关。2.38度和17度分界线的产生和影响师:什么是38度分界线?它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作答)师: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依据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的协议,分别进驻朝鲜的南部和北部,其分界线是北纬38度线。经过长期的对峙,1948年8月,在朝鲜半岛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9月,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出现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什么叫17度分界线?它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作答)师:二战后,越南人民又进行了长达九年的抗法斗争,1954年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迫使法国签订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协议规定法国从越南撤走,以北纬17度线为界,将越南分为南北两方。北方由越南共产党控制,南方由美国支持下的越南政权控制。越南民主共和国政权得到巩固。四、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诞生的世界意义师:新中国诞生的世界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生:(回忆旧知识、作答)师:1949年,新中国诞生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它的道路选择对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大大加强。苏联、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并在各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师:社会主义阵营包括哪些国家?师:社会主义阵营地跨欧亚,包括12个国家,不包括哪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为首的是哪一个国家?生:(思考、回答)师: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于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它在历史上起过什么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作答)师: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是二战后出现的一股强大的社会进步潮流的重大体现,在国际舞台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小结(略)第三节 美国的霸权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形成;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着眼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弄清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柏林危机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美国霸权政策的教学,说明霸权主义是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2)通过对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被侵略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的正义战争,是削弱美国霸权地位和遏制扩张野心的重要力量。4学法指导方面:(1)关于马歇尔计划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补充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掌握分析、理解、比较历史知识的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关于冷战政策的有关历史资料,使学生掌握运用历史资料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影响是重点。比起一战,二战在更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美苏两国在战争期间的盟友关系被对抗关系取代,面对这种形势,国充当起国际宪兵的角色。宣布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社会主义发展的三项重要步骤。其目的:一是通过支援各国反动势力镇压人民革命运动,阻止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是借反对社会主义的名义,加强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两极格局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对比的反映,其中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在意识形态因素掩盖下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柏林危机是冷战加剧的表现。冷战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部分内容是本节的核心。2难点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是难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示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的影响,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着眼于经济手段,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它企图通过帮助欧洲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把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与美国一起对抗苏联。同时,美国趁人之危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两者实质是一致的,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既然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抗衡苏联,但为何又把苏联和东欧包括在援助范围内呢?对以上问题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补充相关资料,经过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实质。课堂教学设计师:历时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后的国际格局,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美国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实力最雄厚的霸主。实力的增长为美国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与实力同步膨胀起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本章的第三节。(板书本节课题)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学习)师:(用计算机出示附录2文字材料“杜鲁门言论摘录”)杜鲁门为什么敢于这样以世界领导人自居呢?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师:早在一战后的1919年,美国当时的总统威尔逊曾也试图领导世界,但由于实力不够未达目的。二战后的美国与当时相比具备了哪些称霸的条件?(用计算机出示附录1表格“二战前后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生:(在教师引导下加以概括对比得出结论)师:正是这种经济和军事的优势,使美国有恃无恐,公然以世界领导人自居,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做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它还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地,称霸整个世界,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用计算机出示附录2“杜鲁门言论摘录”)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生:(分析概括)师: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战争使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增大,战后市场缩小,为避免经济危机,必须扩大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就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称霸世界,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并力求控制中间地带,即亚非拉国家。美国霸权政策的战略重点为何在欧洲?生:(阅读材料有关内容,加以概括)师:欧洲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发源地和心脏,虽受战争破坏严重,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谁掌握欧洲,谁就占有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另外,二战中苏联和东欧力量的发展,对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构成巨大威胁,正是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抛出了“冷战”政策。一、“冷战”政策及其表现1“冷战”政策师:“冷战”是美国战后霸权政策的重要体现。什么是“冷战”政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明确“冷战”的概念)生:(阅读教材加以掌握)师: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想一想,为什么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加以了解并回答)师:(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首先,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受到打击,美国认为必须压制苏联。其次,美苏势均力敌,美国并不占压倒优势。第三,战后人心思定,要求和平是主流,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卷入一场新的世界战争。既要遏制苏联又不能采用战争手段,只能搞枪炮不冒烟的“冷战”。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福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陈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用计算机出示“欧洲形势图”)“冷战”是美苏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对抗。那么,“冷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生:(阅读教材概括并回答)2具体表现(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师:所谓杜鲁门主义是指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所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纲领。直接导致杜鲁门主义提出的两个具体事件是什么?生:(学生看书并回答)师:请看一段材料,杜鲁门当时是怎样阐述这一政策的。(用计算机出示附录3材料“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上的讲话摘录”)通过这段材料分析杜鲁门主义的特点是什么?生:(看材料并分析)师:杜鲁门主义的特点是:以反苏反共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用计算机出示附录4“杜鲁门回忆录摘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如何理解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杜鲁门主义与美国以前的外交政策有什么明显的区别?生:(看材料并与门罗主义、金元外交、中立政策等相比较加以分析和概括)师:与门罗主义相比,门罗主义时代美国不容忍外国干涉美洲各国的内政。而现在美国凭借实力优势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区别明显在于美国外交政策由局部扩张走向全球扩张,进一步说明实力与利益始终是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两大依据原则。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2)马歇尔计划及其作用师: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它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生:(思考并回答)师: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1948年由杜鲁门批准加以实施。此计划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呢?生:(学生读书、作答)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马歇尔演说”词,分析“经济理念的常态”和“合理经济”的含义)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与,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用计算机出示附录5资料“战后国际关系史摘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马歇尔计划如何使美国收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马歇尔计划的作用)生:(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美国不是慈善家,赠与是有目的的并非慷慨。其目的是为从经济政治上控制西欧,也是为遏制东欧和苏联。对美国的作用: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美国所付出的只不过是同期从欧洲所得的13。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对欧洲的作用: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请思考: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展示附录“杜鲁门回忆录摘录”,引导学生思考)生:(思考、作答)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指出)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同学们再想一想,马歇尔计划援助对象为何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美国这样作的意图何在?思考假如苏联和东欧国家接受援助,对美国的计划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 生:(在教师引导下,互相讨论思考发表意见)师:(对学生的认识作小结)如果苏联和东欧国家不参加这一计划,美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欧洲复兴计划变成西欧复兴计划。就可把分裂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并可挑拨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假如苏联和东欧国家参加这一计划也不会影响美国的意图。因为从政治上对美国是有利的,原因是援助带有限制条件,美国可以利用援助限制条件控制苏联和东欧。从经济上对美国也有利,因为东欧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是西欧、美国所需要的,这就可把苏联和东欧变成商品和原料市场及投资市场。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可谓用心良苦,一箭双雕。但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马歇尔计划对世界客观上也产生过积极作用。欧洲经济的复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使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使资本主义世界在5070年代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进一步丰富了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北约、华约建立的有关知识)生:(阅读材料并掌握)师:(用计算机出示地图“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为进一步加强对西欧政治军事控制,1949年美、英、法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员国后来有所增加,从地图上应注意到希腊、土耳其并非大西洋沿岸国家,但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为包围苏联把这两国也吸收入北约组织。北约建立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成。1955年苏联与东欧七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生:(观察地图,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分析)师: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造成了近半个世纪的影响。首先,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次,两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三,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总之,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大局稳定小波浪不断。(4)分裂德国(1949年)师:二战后,苏、美、英、法四国是怎样处理德国问题的?生:(回忆并回答)师:虽然实行了分区占领,但各占领国都想把对德国问题的处理纳入本国的战略轨道。美国出于霸权政策的需要,极力采取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如何?柏林危机是怎么一回事?两个德国是怎样形成的?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师:(出示战后德国图,用计算机动态地图讲解两德分裂形成过程)第一,19471948年英、美、法三国占领区合并迈出分裂德国的第一步。第二,1948年西方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在东部占领区也改革货币并封锁西柏林,柏林危机出现。两强在危机中剑拔弩张,但都不愿付诸战争。这是德国分裂的第二步,也是冷战的第一次高潮。第三,1949年5月和10月,两德先后建立,德国分裂。生:(按教师要求看地图演示)师:德国的分裂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什么关系?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生:(思考并回答)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对抗的产物,是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分裂的根源是美国的霸权政策。从此德国成为两强冷战的前哨阵地,危机不断。直到冷战结束,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二、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师:美国的霸权政策是全球扩张政策,其重点是欧洲,但它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的同时,也并不放松对亚洲的控制。美国对亚洲的政策不限于冷战,也搞赤裸裸的武装干涉,它在亚洲先后进行了哪两次局部战争?生:(回忆并回答)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简述这两场战争的简况)生:(回忆并回答)师:(引导学生结合计算机出示的附录7“美国损失情况表”,从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结果分析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影响)生:(思考并回答)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美国在亚洲的失败严重削弱了其霸权地位,迫使其不得不调整政策,在谈判桌前坐了下来,低下了头承认了失败。美国从霸权顶峰跌落下来,说明弱国小国也能战胜不可一世的强国,显示了被压迫民族正义斗争的威力,也进一步说明二战后亚非人民力量的壮大和觉悟提高,使美国推行霸权政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小结:第四节 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概况;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以色列建国和巴勒斯坦问题;北非独立概况;埃及共和国的建立和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收回;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亚非会议。2能力方面:(1)通过对亚非民族独立运动发展概况及线索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较、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2)通过对印巴分治和巴勒斯坦问题由来的教学,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及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3)通过亚非会议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和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亚非各国独立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老殖民主义者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殖民地人民必须坚持不懈的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从而培养学生为了正义事业战胜挫折,顽强斗争的精神。(2)通过亚非会议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团结合作、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品质。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学会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印巴分治和亚非会议的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概况是本节课的重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受到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得到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的情况下发生的。其特点是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纷纷胜利,诞生了一系列独立国家。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特征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2)亚非会议是本节课的重点。亚非会议是在亚非国家纷纷独立,各国之间出现了联合进行反帝、反殖斗争愿望的背景下召开的,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它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主宰亚非各国人民命运的终结;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合作与团结;此后,许多中小国家纷纷开始摆脱了大国的控制,走上了团结合作、共同维护自己利益的道路。因而,这次会议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性事件。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难点分析:(1)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印巴分治的原因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一,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印度分成了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两大党派,在印度独立建国问题上,两党存在分歧。其二,英国为了继续保持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不断进行分化和挑拨,使印度最终分裂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因而,“分而治之”的政策是印巴分裂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企图继续控制印度的反映。印巴分治为以后两国的矛盾和冲突埋下了祸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使其认识到殖民主义者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殖民地人民必须团结起来,正确处理好内部矛盾,一致对外,才能使国家长久安定和发展。(2)巴勒斯坦问题是本课的难点。长期以来,阿以冲突不断,中东地区动荡不安,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英美支持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课堂教学设计师: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几种势力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生:(思考并作答)师:(对学生回答作简单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力量也得到发展,各国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这一切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四节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高潮的。(板书第四节课题)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概况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亚洲各国除日本外,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人民曾多次掀起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崩溃,但英、法、美、荷等殖民主义者又卷土重来,企图恢复它们过去的殖民统治。这样,战后初期的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亚洲形成高潮。(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指图)在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中,较突出的事件有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和独立、以色列的建立。2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s1页最后一自然段,了解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的简单经过)生:(阅读教材)3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师:请同学们思考,在民族独立运动史上,印度人民先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斗争?结果如何?生:(思考并作答)师:(对学生回答作简单总结)印度人民曾多次进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其中较突出的事件有: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9051908年的民族解放运动和1920年开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些斗争都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印度各阶层人民经受了锻炼,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印度人民又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据材料记载,1945年印度爆发了848次工人罢工,1946年增至1600次,1947年又增至1811次。同时,还爆发了水兵起义和特仑甘纳等农民起义。这些斗争极大地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变殖民政策,但仍采用“分而治之”的方针。那么,英国为什么要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针,这一方针的实质是什么呢?请看材料:材料一 特仑甘纳起义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英国统治者感到恐惧。当时的印度好似一艘载满弹药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对英国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材料二艾德礼说:“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日前的形势是行不通的。1946年的局面不是1920年、卫93O年、甚至卫942年的局面”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艾德礼所说的“过去的公式”指什么?他为什么说“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行不通的”?“分而治之”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生:(阅读、思考并作答)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总结)“过去的公式”是指英国传统的镇压政策。镇压政策之所以行不通,是因为这次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镇压会引起更强烈的反抗;同时,二次大战使英国的实力受到极大地削弱,它也难以抽出足够的兵力进行镇压。因此,英国只能改变传统的统治政策。“分而治之”的政策反映了英国企图继续控制印度的野心。1947年,最后一任英国驻印总督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方案”,即“蒙巴顿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是: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出示印度的独立和分治图。指图,强调巴基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同年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印巴独立标志着英国长达190年殖民统治的结束。但是,这种根据宗教原则的分治,却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严重后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小字。思考并讨论:印巴分治和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从这一问题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师:(对学生意见作简单总结)印巴分治固然有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但根本原因则是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以及为了达到分治目的而进行的分化和挑拨。从这一问题中我们认识到,殖民主义者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殖民地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最终赶走殖民者;同时,也只有团结起来,解决好内部矛盾,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发展、壮大。4以色列建国和巴勒斯坦问题师: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动荡不安,阿以冲突不断。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如果有学生答出且较圆满,老师可以不讲;如果回答不圆满或没人回答,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小字和难民图。)生:(阅读、思考、作答)师:(对学生回答作简单总结)所谓巴勒斯坦问题,是指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并不断扩张,导致阿以冲突而引起的国际问题。它是英国为了加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而支持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造成的。二次大战后,联合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于1947年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但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国家却长期没有建立起来。巴勒斯坦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师: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下,非洲人民也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这个高潮首先在北非掀起。二、北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1概况师:二次大战中,北非地区是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之一。大战中,北非人民经受了锻炼,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指图)50年代,苏丹、突尼斯、摩洛哥和利比亚先后取得独立,其中,最突出的事件是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斗争和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战争。2埃及共和国的建立和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收回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二自然段和小字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埃及独立运动的简单经过。思考埃及独立运动的性质)生:(阅读、思考并作答)师:(对学生回答作简单总结)埃及的民族独立运动同时又是一场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3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师:阿尔及利亚是法国在北非统治时间最长的殖民地,一百多年来,阿尔及利亚人民为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曾进行了五十多次武装斗争。二次大战结束后,这里的人民再次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86页,要求学生了解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运动的经过,分析意义)生:(阅读、思考并作答)师: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法国长达130多年的殖民统治,在世界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亚洲和北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请大家思考一下,以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些有关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内容?和以前的民族独立运动相比,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什么突出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原因部分可以让学生讨论)生:(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师:(对学生的意见作简单总结)19世纪上半期,亚洲人民掀起了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一次大战以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非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和以前的民族独立运动相比,二战以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突出特点,是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纷纷胜利,诞生了一系列独立国家。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二次大战打垮了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削弱了英法两大帝国主义国家,动摇了殖民统治的基础;第二,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得到发展和壮大,使国际上和平、民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大;第三,经过长期发展,特别是经过二次大战的锻炼,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力量也发展起来,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第四,亚非人民经过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且各国基本上都实现了全民族共同抗战。师:随着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到50年代中期,亚非地区获得独立的国家已达30多个。它们在独立之后都面临着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都迫切需要一个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