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医院评审涉及制度的条款.doc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389534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甲医院评审涉及制度的条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甲医院评审涉及制度的条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甲医院评审涉及制度的条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汇编1、 1.2.1.1 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2、 1.2.2.1 有保证所有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制度。3、 1.3.2.1 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4、 1.3.2.1 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5、 1.3.4.1 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6、 1.4.2.1 有信息报告和发布相关制度。7、 1.4.2.1 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8、 1.4.5.1 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9、 1.5.1 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10、 1.5.3.1 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11、 1.5.4.1 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12、 1.6.2.1 医院有相关的工作制度与程序予以保障(建立与完善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13、 1.6.2.1 有以本医院为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工协作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工作制度与程序。14、 2.1.2.1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15、 2.1.2.1 检验科、CT室、核磁室、动态心电等预约检查可分时间段预约,要有工作制度并实施考核。16、 2.2.1.1 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17、 2.2.1.1 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与程序18、 2.2.4.1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的机制。重点是人力资源应急调配的制度与程序。19、 2.3.2.1 .有首诊负责制度,医务人员能熟知并执行。20、 2.3.3.1 有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并落实。21、 2.3.3.2 有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制度与流程。22、 2.3.3.2 对急诊留观时间超过24、48、72小时的患者,有分级查房与管理制度与程序。23、 2.3.4.1 医院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可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的制度与程序,并在评审申请前一年已执行。24、 2.3.4.3 医院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25、 2.3.5.2 有急诊医护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技能评价与再培训相关制度26、 2.3.6.1 有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急诊医疗服务质量。27、 2.4.1.1 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28、 2.4.1.1 有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与流程。29、 2.4.1.1 有对员工进行服务流程(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培训的相关制度并执行,当服务流程变更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30、 2.4.2.1 有为急诊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入院制度与流程。制度与流程规定危重患者应先行抢救。制度与流程规定危重患者及时办理入院手续。31、 2.4.3.1 在职能部门组织下,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32、 2.4.4.1 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有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制度并落实,保障诊疗的连续性。33、 2.4.5.1 有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并落实。34、 2.4.5.1 有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管理相关制度并落实。35、 2.5.1.1 有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相关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36、 2.6.1.1 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并得到落实。37、 2.6.3.1 有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管理的相关制度。38、 2.6.4.1 有保护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39、 2.6.4.1 有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40、 2.7.1.1 设立院领导接待室并执行院长接待入日制度、意见箱、投诉电话等。41、 2.7.1.1 有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及明确的处理流程。42、 2.7.1.2 有医疗纠纷范围界定、处理制度与操作流程,43、 2.7.1.2 建立发言人制度。44、 3.1.1.1 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45、 3.1.2.1 查对制度。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46、 3.1.2.1 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47、 3.1.3.1 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48、 3.1.3.1 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49、 3.1.3.1 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50、 3.1.4.1 对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者和科室有明确制度规定。51、 3.2.1.1 有开具医嘱相关制度与规范。52、 3.2.2.1 有只有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53、 3.2.2.1 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只有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临时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54、 3.2.3.1 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55、 3.3.1.1 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56、 3.3.2.1 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57、 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58、 3.3.3.1 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步骤来统一程序,支持在手术室之外的内科和牙科等部门的操作,确保正确部位,正确操作和正确病人。59、 3.4.1.1 有手部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规范。60、 3.5.1.1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和程序。61、 3.5.1.1 有制度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识别标志和贮存方法的相关规定。62、 3.5.2.1 有药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相关制度。63、 3.5.2.1 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发现严重、群发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记录。64、 3.6.1.1 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制度与工作流程。65、 3.6.2 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66、 3.7.1.1 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协作。67、 3.7.2.1 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68、 3.8.1.1 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69、 3.9.1.1 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经便于医务人员报告。70、 3.9.2.1 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71、 4.1.1.1 院领导分工负责督、监管导各职能部门、医护技各科室实施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的目标与要求,并能从制度与程序提供必要的保障,有改进的意见。72、 4.1.1.2 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73、 4.2.1.1 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74、 4.2.2.1 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完善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75、 4.2.2.1 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核心制度。76、 4.2.2.2 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院科两级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77、 4.2.3.1 有各专业、各岗位“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78、 4.2.4.1 针对主要医疗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预案或规范,严格落实,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79、 4.2.4.1 建立不以处罚为原则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和工作流程。(详见 3.9.2.1 标准条款要求)80、 4.2.4.1 有将凤险管理与质量管理有机整合的工作制度与程序。81、 4.2.4.3 有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流程、规范、预案等进行培训的计划并实施。82、 4.3.1.1 有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制度与程序。83、 4.3.2.1 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84、 4.3.3.2 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管理程序。85、 4.3.4.1 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86、 4.3.5.1 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87、 4.3.5.2 有授权管理的档案资料可证实,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质量安全再评价、再授权的工作制度已经得到履行。88、 4.4.1.1 按照卫生部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有临床路径实施的相关制度与程序明示。89、 4.4.2.1 有对入径患者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与程序。90、 4.4.4 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出院 30 天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91、 4.4.6 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程序保障卫生部文件规定上报的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做到正确、可靠、及时。92、 4.5.1.1 有对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至少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93、 4.5.2.3 有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的相关制度。94、 4.5.2.3 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改进抗菌药物使用。95、 4.5.4.1 有院内会诊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包括:会诊医师资质与责任、会诊时限、会诊记录书写要求,并落实。96、 4.5.4.1 有医师外出会诊管理的制度与流程。97、 4.5.5.1 有对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相关制度和要求。98、 4.5.7.3 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99、 4.5.8.1 执行卫生部“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肺癌、肝癌、宫颈癌、乳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有配套执行制度与流程。100、 4.5.9.1 住院医师遵循规章制度,执行膳食医嘱。101、 4.6.1 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102、 4.6.1.1 医院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103、 4.6.1.2 医院有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与程序,并落实。104、 4.6.2.1 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105、 4.6.2.1 有术前讨论制度,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106、 4.6.3.1 有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107、 4.6.4.1 有重大手术(包括急诊情况下)报告审批管理的制度与流程。108、 4.6.4.2 有急诊手术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109、 4.6.5.1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110、 4.6.6.2 对手术后(肿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有明确的规定与流程。手术室有具体措施保障规定与程序的执行。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及流程。111、 4.6.7.1 有术后患者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112、 4.6.8 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适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与“手术并发症”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控制体系。113、 4.6.8.3 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114、 4.7.1.1 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115、 4.7.1.2 有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并落实。116、 4.7.1.2 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质量安全再评价、再授权的工作制度与程序。117、 4.7.2.1 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内容包括:(1)明确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2)手术风险评估。(3)术前麻醉准备。(4)对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麻醉方式与麻醉的风险、利弊进行综合评估。118、 4.7.2.1 有术前讨论制度,对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前讨论。119、 4.7.3.1 有麻醉前由麻醉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进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120、 4.7.7.1 有手术中用血的相关制度与流程,手术用血有严格的指征。121、 4.7.8.1 术后随访制度。122、 4.7.8.1 麻醉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123、 4.7.8.1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124、 4.7.8.1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125、 4.8.2.1 有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126、 4.8.3.1 .有医护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127、 4.8.3.2 有落实实施重症患者分级查房与多科联合查房制度的措施。128、 4.8.4.1 有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臵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等相关制度及措施。129、 4.8.5.2 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的制度。130、 4.9.1.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完善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等。131、 4.9.1.1 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感染性疾病科人员知晓并遵守相关制度,履行岗位职责。132、 4.9.2.1 有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岗位职责,并执行。133、 4.9.2.2 有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工作人员岗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至少包括: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134、 4.9.3.2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制定医院医疗废物(包括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处理规范。135、 4.9.4.1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与流程。136、 4.9.4.1 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核对以及奖惩等相关制度并组织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有关规定。137、 4.9.4.1 落实传染病报告责任奖惩制度。138、 4.10.2.1 有中医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体现中医特色的诊疗规范,并落实。139、 4.10.2.2 有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并落实。140、 4.10.2.2 有体现中医特色的分级查房制度。141、 4.10.3.1 有中药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对采购、验收、贮存、调剂、煎煮等环节实行质量控制。142、 4.10.3.1 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143、 4.10.4.1 有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与评价考核制度。144、 4.11.2.3 有康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价的制度与流程,并组织实施。145、 4.11.4.2 有加强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146、 4.14.1.1 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要求,设立药事与药物治疗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相应工作制度,日常工作由药剂科门负责。147、 4.14.2.1 有药品遴选制度,遵循“一品两规”要求,制定本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148、 4.14.2.1 有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与流程,有固定的供药渠道,由药剂科门统一采购供应。149、 4.14.2.1 定期检查总结药品采购供应制度的执行情况,每年至少两次,无违规采购。150、 4.14.2.2 有药品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药品质量报告途径与流程。151、 4.14.2.2 有药品验收相关制度与程序,保证每个环节药品的质量。152、 4.14.2.2 有制度保证药品质量监控人员工作的独立性。153、 4.14.2.3 有药品贮存相关制度,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和质量检查。154、 4.14.2.3 有药品效期管理相关制度与处理流程。效期药品先进先用、近期先用,对过期、不适用药品及时妥善处理,有控制措施和记录。155、 4.14.2.4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156、 4.14.2.4 有“麻、精”药品实行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的制度与程序。157、 4.14.2.4 有“麻、精”药品实行批号管理的制度与程序,开具的药品可溯源到患者。158、 4.14.2.4 各相关科室有相应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并严格实行。159、 4.14.2.5 有存放于急诊科、病房(区)急救室(车)、手术室及各诊疗科室的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的制度与领用、补充流程。160、 4.14.2.6 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药品调剂制度和操作规程。161、 4.14.2.7 有保证制剂质量的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按规定配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162、 4.14.2.7 有制剂质量改进措施和召回制度,有原始记录。163、 4.14.2.8 根据临床需要开展的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等静脉用药在病房(区)分散调配的应参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进行改善,有管理制度、有措施。164、 4.14.2.9 有药品召回管理制度与处置流程。165、 4.14.2.9 有根据假、劣药品和调剂错误的原因分析,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加强环节管理,保障用药安全。166、 4.14.3.1 有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制定医院处方点评制度,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有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和执行记录。167、 4.14.3.2 有药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和调配发药,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的制度与程序。168、 4.14.3.6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的制度与程序,并执行。169、 4.14.3.6 .有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定期进行差错防范培训。170、 4.14.5.1 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171、 4.14.5.3 有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172、 4.14.5.4 有制度与程序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173、 4.14.5.7 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174、 4.14.5.7 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制度与程序。175、 4.14.6.1 有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176、 4.14.7.1 有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至少配设 1 名临床专职药师,有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177、 4.15.2.1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178、 4.15.2.1 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179、 4.15.2.4 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180、 4.15.2.9 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181、 4.15.4 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182、 4.15.4.2 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183、 4.15.4.2 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184、 4.15.4.4 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有书写制度。185、 4.15.4.5 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12次,共同改进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186、 4.15.5.1 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的相关制度。187、 4.15.5.1 有试剂及校准品使用登记制度。188、 4.16.1.2 病理科/室布局合理,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明确,有缓冲区,有严格的消毒及核查制度。189、 4.16.2.2 有完善的医师专业水平定期考核制度。190、 4.16.3.1 有对工作中产生的废弃有害液体统一回收的制度与程序,确保用专用仪器回收处理或具有资质的机构回收处理,严禁随意倾倒入下水道。191、 4.16.4.1 有规范病理诊断的相关制度与流程。192、 4.16.4.1 有上级医师会诊制度,并有相应记录。193、 4.16.4.1 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194、 4.16.4.3 有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更改或迟发的管理制度与程序:(1)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修改。(2)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原则性的问题则需做出更改并立即通知临床医生。(3)每一份补充或更改的病理报告均遵循了病理报告补充或更改的制度与审核批准流程,并需在病理档案中有完整记录。(4)由于某些原因(包括深切片、补取材检测、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脱钙、疑难病例会诊或传染性标本延长固定时间等)延迟取材、制片,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195、 4.16.4 及时提供规范的病理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196、 4.16.4.4 对细胞学筛查与细胞学诊断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1)核对申请单与涂片是否相符。(2)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在 2 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病例和特殊病例除外。(3)细胞学筛查工作由具有资质的筛查人员进行,由病理医师复审签字发出。(4)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的签发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病理医师完成。197、 4.16.4.4 有完整资料证实上述制度得到有效执行。198、 4.16.4.5 有院际或远程病理切片会诊的相关制度与流程,相关人员均知晓。199、 4.16.5.1 有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随时沟通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并落实。200、 4.16.6.1 有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病理技术规范、病理诊断规范和操作常规等质量管理文件。201、 4.16.6.1 有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202、 4.16.6.1 有新增病理诊断技术应用的审批与管理制度。203、 4.16.6.1 有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教育的相关制度与程序。204、 4.16.6.1 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制度与流程。205、 4.16.6.3 标本和申请单的核对人、标本的标记、标本传送人和病理科标本接收人应有登记和相关人员的签字。有标本和申请单交接等相关制度。206、 4.16.6.3 原则上不接收口头申请的标本,特殊情况下,可先按流程接收和处理标本,需在限定的时间内(如24小时)补充书面病理申请单,否则不应出具书面病理报告。207、 4.16.6.4 有病理医师承担标本的检查和取材的相关制度与流程。208、 4.16.6.6 有制度保证术中快速病理(含快速石蜡)诊断的规范、准确。(可选)209、 4.16.6.8 有制度保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的规范和准确。210、 4.16.6.9 病理实验室应有仪器、试剂的质控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记录。211、 4.17.2.1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212、 4.17.2.1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213、 4.17.3.1 影像科室有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214、 4.17.3.2 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相关制度。215、 4.17.4.1 有放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落实措施。216、 4.17.4.1 有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施。217、 4.17.4 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218、 4.18.1.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输血科或血库。219、 4.18.1.1 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220、 4.18.1.2 有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1)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2)有应急用血预案。(3)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4)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221、 4.18.1.2 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等主要用血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222、 4.18.4.1 有用血申报登记、血液入出库管理、血液核对、血液贮存及相容性检测的制度,服务项目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223、 4.18.4.2 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224、 4.18.4.2 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再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各项内容,执行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225、 4.18.5.1 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226、 4.18.5.1 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227、 4.18.5.3 医院有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228、 4.18.5.4 有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并记录。229、 4.18.5.4 开展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制度和执行记录。230、 4.18.5.4 有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等相关制度,登记记录规范、完整。231、 4.18.5.4 当引起或可能已经引起输血传播性疾病时,要有通知血站并随访的制度与流程。还应说明是如何通知和随访输入了可能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的受血者。232、 4.18.5.5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233、 4.18.6.1 有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与程序。234、 4.18.6.1 有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235、 4.19.1.1 有上述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工作制度与职责。236、 4.19.1.1 有对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237、 4.19.1.2 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238、 4.19.1.2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239、 4.19.1.2 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执行。240、 4.19.1.2 职能部门有计划和相关制度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241、 4.19.3.2 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242、 4.19.5.1 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243、 4.19.5.1 有对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等。244、 4.19.5.2 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部门)、药剂科门、临床科室对多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有牵头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245、 4.19.5.3 对临床医务人员和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的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246、 4.19.6.1 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247、 4.19.6.1 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248、 4.19.7.1 有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249、 4.19.7.1 有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如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落实措施,并执行。250、 4.20.1.4 制订腹膜透析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251、 4.20.1.4 有相关医疗规章制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可明示。252、 4.20.1.4 有腹膜透析的质量控制制度、程序、指标。253、 4.20.2.1 有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开展血液透析质量及相关工作,建立合理、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流程。254、 4.20.2.2 有血液透析患者接诊、登记相关制度,实施患者实名制管理。256、 4.20.2.3 有设备的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制度。257、 4.20.3.1 有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258、 4.20.3.1 有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与具体措施。259、 4.20.3.1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收集感染控制指标,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260、 4.20.3.2 有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261、 4.20.4.3 有提取使用(各种透析器材)流程与登记制度。262、 4.20.5.1 有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与执行的流程。263、 4.20.6.1 对透析器复用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264、 4.20.7.1 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文件(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265、 4.23.1.2 有病案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266、 4.23.3.1 有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使用的相关制度。267、 4.23.5.3 有制度和程序保障“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填写、录入正确、可靠。268、 4.23.6.1 有病案服务管理制度,有明确的服务规范与程序。269、 5.1.2.2 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制定相关制度,实施护理管理工作。270、 5.1.4.2 对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安全输血等制度)和岗位职责有培训、考核。271、 5.1.4.2 护理单元对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反馈及整改。272、 5.1.4.5 有护理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并落实。273、 5.2.1.3 有聘用护士资质、岗位技术能力及要求、薪酬的相关制度规定和具体执行方案,并有执行记录。(重点是“合同制”管理的护士)274、 5.2.1.4 有保障护士实行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制度。275、 5.2.1.5 有护士相应岗位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276、 5.2.3.1 护士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符合医院聘任制度规定。277、 5.2.5.1 有护士在职培训与考评制度。278、 5.3.1.1 依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分级护理制度。279、 5.3.2.1 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280、 5.3.2.1 护理部应根据已制定的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定期对各科室开展检查落实措施到位情况,有记录。281、 5.3.3.1 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282、 5.3.5.2 有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和措施。283、 5.3.5.2 有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与处置流程。284、 5.3.5.2 执行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与处置流程,有记录。285、 5.3.7.1 有医嘱核对与处理制度、流程,有落实“安全目标”的措施。286、 5.3.7.1 有查对制度并提供符合相关操作规范的护理服务,有记录。287、 5.3.7.1 有观察、了解和处置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288、 5.3.8.1 在输血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准确无误。289、 5.3.8.1 有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290、 5.3.8.1 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291、 5.3.9.1 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292、 5.3.9.1 护士知晓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293、 5.3.9.1 护士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294、 5.3.1.3.1 有定期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制度。295、 5.3.13.1 有对疑难护理问题进行护理会诊的工作制度。296、 5.4.2.1 有护士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激励机制。297、 5.4.3.1 护理部应用年度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的结果,修订护理工作制度或完善工作流程,并落实培训。298、 5.4.6.1 有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术期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制度。299、 5.5.1.2 有手术室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常规。300、 5.5.1.2 相关护士知晓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301、 5.5.1.3 有手术患者交接制度并执行。302、 5.5.1.3 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有医生、麻醉师、护士对手术患者、部位、术式和用物等相关信息核查制度及相关落实情况记录。303、 5.5.1.3 有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和麻醉及精神药品、高危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有实施记录。304、 5.5.1.3 有手术患者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有实施记录。305、 5.5.1.3 有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有实施记录。306、 5.5.1.3 有保证医护相互监督的相关制度落实的措施。307、 5.5.1.4 有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监督,有记录。308、 5.5.1.4 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309、 5.5.1.4 有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及必要防护用品。310、 5.5.2.1 上述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有监管,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311、 5.5.2.3 科室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312、 5.5.2.3 有与临床科室联系的相关制度。313、 5.5.2.4 有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有监测记录。314、 5.5.2.5 建立工作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315、 5.5.3.1 新生儿病室有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316、 5.5.3.1 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护理常规及时修订。317、 5.5.3.3 有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有培训。318、 5.5.3.4 有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清洁消毒规范。有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制度。319、 6.1.2.1 有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320、 6.1.5.1 制定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321、 6.1.5.1 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熟悉本部门、本岗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知晓率80%以上。322、 6.2.2.2 有全院性工作制度和流程,各部门职能划分明确。323、 6.2.2.2 有各部门工作制度和流程。324、 6.2.3.1 部门内或部门间建立恰当的信息传达和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并有记录。325、 6.2.4.1 院长对近二年卫生行政部门新发布规章与医院现行制度不一致有修改。326、 6.2.4.1 医院所制定的各类制度均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27、 6.4.1.1 有人事管理制度与程序,并能够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及时更新。328、 6.4.1.1 人事制度完整健全,通过多种渠道公布,方便职工查询。329、 6.4.1.1 建立健全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330、 6.4.2.1 有高危操作项目(含手术与介入等)授权制度与程序。331、 6.4.2.2 有对直接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国内、外来访者的资质管理制度,并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现行规定相符。332、 6.4.2.2 医院有制度与程序规定,应对国内、外来访者直接从事临床诊疗工作所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与后果承担责任。333、 6.4.3.1 有新员工岗前培训制度。334、 6.4.3.1 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轮岗、转岗的上岗前培训制度。335、 6.4.3.2 有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及实施记录。336、 6.4.3.3 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337、 6.4.5.1 有职业安全监测制度。338、 6.5.1.3 多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制度。339、 6.5.1.3 .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与信息化工作要求相适应。340、 6.5.1.3 根据医院管理需要和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及时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341、 6.5.4.1 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落实的具体措施。342、 6.5.4.2 有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343、 6.5.4.2 有信息值班、交接班制度,有完整的日常运维记录和值班记录,及时处置安全隐患。345、 6.5.4.2 有完善的监控制度与监控记录,及时处理预警事件,定期进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评价和改进方案,并组织落实。346、 6.5.5.2 有人员录用、教育培训、授权审批、人员离岗和人员考核制度。(信息科)347、 6.5.6.1 保障信息来源的准确、可追溯有制度和程序。348、 6.5.7.1 有医学图书室工作制度和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制度。349、 6.6.1.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并根据政策法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350、 6.6.1.1 有内部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制。351、 6.6.2.1 有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352、 6.6.3.1 有成本管理相关制度。(财务)353、 6.6.3.1 加强成本控制,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费用审核等相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费用支出。354、 6.6.3.2 有收支结余管理、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355、 6.6.3.2 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以及负债管理等相关制度,非流动负债按规定审批。356、 6.6.4.1 有价格管理部门,制订和落实相应制度。357、 6.6.4.1 有价格管理人员考核相关制度和记录。358、 6.6.4.2 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359、 6.6.4.2 有医院内部医药价格管理机制和价格管理制度。360、 6.6.4.2 有医药收费复核制度与监管措施。361、 6.6.4.2 不断完善医院内部医药价格管理机制和医药价格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和优化价格管理工作质量与流程。362、 6.6.4 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完善医药收费复核制度;确保医药价格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准确。363、 6.6.5.1 按照规定建立药品及高值耗材采购制度和流程。364、 6.6.6.1 有医院内部审计制度。365、 6.6.7.1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366、 6.6.8.1 有绩效工资管理制度。367、 6.6.8.1 有持续改进内部收入分配制度,体现公平公正的事例。368、 6.7.2.1 有医德医风建设、考评和奖惩等制度。369、 6.7.3.1 有廉洁自律的工作规范和相关制度。370、 6.8.1.1 后勤保障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职责明确,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为医院职工服务”的理念”,满足医疗服务流程需要。371、 6.8.2.2 有明确的物资申购、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出库、供应、使用等相关制度与流程,记录完整。372、 6.8.2.2 有物资下送科室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373、 6.8.3.1 有各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374、 6.8.3.1 .建立以食品卫生为核心的餐饮服务质量监管制度与程序,保障食品安全,满足供应,开展监管评价。375、 6.8.3.2 有食品原料采购、仓储、加工的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符合卫生管理要求。376、 6.8.3.2 有食品留样相关制度。377、 6.8.3.2 有措施保障食品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的落实。378、 6.8.4.1 有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379、 6.8.5.1 有全院安全保卫部署方案和管理制度。380、 6.8.6.1 视频监控室符合相关标准,有严格管理制度。381、 6.8.6.2 有视频监控资源使用有制度与程序,有明确的隐私保护规定。382、 6.8.7.1 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和应急预案。383、 6.8.7.2 有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特种设备)384、 6.8.7.3 有危险品安全管理部门、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385、 6.8.10.1 有主管职能部门与专人负责全院(含临床、医技、后勤)外包业务管理,制订外包业务的遴选、管理等相关制度和办法。386、 6.8.10.1 有外包业务的项目评估和审核制度与程序。387、 6.9.1.1 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权一致”原则建立院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388、 6.9.2.2 有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389、 6.9.2.2 有医学装备论证、决策、购置、验收、使用、保养、维修、应用分析和更新、处置等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390、 6.9.2.2 有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的监管与考核机制。391、 6.9.3.1 有医学装备购置论证相关制度与决策程序,单价在 50 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有可行性论证。392、 6.9.3.1 有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与完整的档案资料,单价在 5 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作到档案齐全、账目明晰、帐物相符、完整准确。393、 6.9.3.2 有医学装备使用评价相关制度。394、 6.9.4.1 .有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与流程。395、 6.9.4.1 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植入类、辐射类、灭菌类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396、 6.9.4.4 有计量设备监测管理的相关制度。397、 6.9.5.1 有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和考核制度与程序。398、 6.9.6.1 有保障医学装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399、 6.9.7.1 有医用耗材(包括植入类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管理制度与程序以及相关记录(采购记录、溯源管理、储存管理、档案管理、销毁记录等)。400、 6.9.7.1 有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与程序。401、 6.9.8.1 有保证服务质量的相关文件,包括岗位职责,继续教育,医学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安全防护管理相关制度,医学装备意外应急管理等相关制度。402、 6.9.8.1 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等管理文件的监管与分析。403、 6.10.1.1 医院有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与程序。404、 6.10.1.1 信息公开工作部门人员熟悉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处理程序。405、 6.11.1.1 有定期收集院内、外对医院服务意见和建议的相关制度和多种渠道。406、 6.11.3.1 建立第三方开展社会评价的工作制度与数据库。407、 6.11.3.1 有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的相关制度。408、 临床化学:检测类别包括蛋白、酶类、脂类、电解质、激素、血气等;有生命紧急值和报告制度。409、 临床微生物学:开展项目包括涂片、培养、鉴定、药敏等试验及耐药性的检测、常见细菌鉴定要求到种,药敏试验用药的选择有制度和依据,细菌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