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388462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原文呈现参考译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第一段:用景春的话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便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就叫大丈夫。”第二段:从妾妇之道讽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进而提出大丈夫的行为准则。【全文中心】此章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有节操的俊杰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正义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现实意义】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更是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它更提醒人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威逼利诱而做出违法乱纪、损害社会的事情。课标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版本导航:人教版:无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通假字 往之女家 通,意思为2. 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 古义:今义:女子的配偶3.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放纵,在文中意思为(2)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在文中意思为(3)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文中意思为4. 一词多义(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2)戒之曰 必敬必戒(3)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5. 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2)一怒而诸侯惧 惧:(3)安居而天下熄 熄:(4)父命之 命:(5)往之女家 往:(6)必敬必戒 敬:(7)无违夫子 违:(8)以顺为正者 顺:正:(9)与民由之 由:(10)独行其道 独:行:道:二、内容探究1.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2. 孟子对大丈夫阐述的精髓是什么?三、拓展延伸1.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你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第二篇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版本导航:人教版:无原文呈现参考译文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他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就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在天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第1层:描写了神奇莫测的鲲和鹏的形象。第2层:引述齐谐的记载,来证明鹏南飞是可信的。作者还描写了高空中游气奔腾和微尘浮动的情形,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类比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文章中心】本文节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通过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通,意思为(2)其正色邪 通,意思为2. 古今异义(1)怒而飞 古义:今义:生气,发怒(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泛指海上运输(3)天池也古义:今义:高山湖泊名3. 词类活用(1)方位名词作状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原意为方位名词,与“下”相对,在文中意思为(2)形容词作名词志怪者也原意为奇怪,在文中意思为4. 一词多义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 重点实词(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3)志怪者也志:(4)水击三千里击:(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6)去以六月息者也去:二、内容探究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第三篇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版本导航:人教版:无原文呈现参考译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第1层:用类比手法说明学习的重要性。第2层: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说明它们的相互作用。第3层:引用兑命中的话,得出结论:教学相长。【文章中心】本文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现实意义】“教学相长”对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通假字兑命曰通,意思为2. 古今异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困难;疲乏3.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弗学,不知其善F也原意为好的,在文中意思为4. 重点实词(1)虽有嘉肴嘉:(2)不知其旨也旨:(3)虽有至道 至:道:(4)然后能自反也反:(5)然后能自强也强:(6)教学相长也长:(7)学学半学:二、内容探究1.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2.“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3.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4.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第四篇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版本导航:人教版:无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擅长演奏古琴,钟子期善于聆听琴声。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得到。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岩石下,(他)心中十分悲伤,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出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伯牙便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第1层:总写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原因。第2层:写钟子期每次都能够理解伯牙的琴声中蕴含的意思。【文章中心】本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人物形象】钟子期: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善听);伯牙:炉火纯青的琴技(善鼓琴)。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通假字 卒逢暴雨 通,意思为2.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伯牙善鼓琴原意为一种打击乐器,在文中意思为3. 一词多义伯牙善鼓琴善哉4. 重点实词(1)志在高山志:(2)钟子期必得之得:(3)乃援琴而鼓之援:(4)更造崩山之音造:(5)钟子期辄穷其趣辄:穷:趣:(6)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7)吾于何逃声哉逃:二、内容探究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三、拓展延伸“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第五篇 答谢中书书版本导航:人教版:无原文呈现参考译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xx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xxA】。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第1层: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山川之美”,以“美”点明全文中心。第2层:作者以清俊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第3层:以感慨收束全文。【文章中心】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作者以清俊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及与谢灵运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古今异义(1)古来共谈F古义:今义:谈论(2)晓雾将歇古义:今义:休息(3)猿鸟乱F鸣古义: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4)夕日欲颓古义:今义:消沉,萎靡(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今义:参与2.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F者原意为奇丽,在文中意思为3. 重点实词(1)答谢中书书F 书:(2)山川之美F 美:(3)五色交辉交辉:(4)四时俱备 四时:(5)晓雾将歇F 将:(6)实是欲界之仙都欲 界:(7)自康乐以来F 自:二、内容探究1. “猿鸟乱鸣”一句中“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 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第六篇 河中石兽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人们)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第段:交代石兽落水,数十年后寺僧到下游打捞没有找着的背景。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观点。第段:写讲学家的分析。他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第段:写老河兵认为应当去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并推出遇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老河兵的“笑”,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寺僧、讲学家、老河兵三人的形象寺僧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文章中心】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既未被河水冲到下游,也未原地不动沉入河沙,居然逆流而上,到了数里外的上游。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从而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时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通假字不亦颠乎通,意思为2.古今异义(1)求石兽于水中古义:今义:设法得到(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棹数小舟原意为船桨,在文中意思为(2)动词作名词岂能为暴涨F携之去原意为水位急剧上升,在文中意思为4.重点实词(1)沧州南一寺临F河干 临:(2)山门圮于河圮:(3)二石兽并沉焉并:(4)阅十余岁阅:(5)竟不可得竟:(6)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7)尔辈不能究物理究:(8)湮于沙上湮:(9)凡F河中失石凡:(10)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11)转转不已已:(12)遂反溯流逆上矣遂:溯:(13)如其言如:(14)但知其一但:(15)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二、内容探究1. 课文对讲学家和老河兵这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描写。2.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这句话是针对和说的。3.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变式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拓展延伸1.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 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与同学交流这类小故事,再说说对这篇课文的体会。【参考答案】第一篇 孟子一则 (富贵不能淫)一、1. 女 汝 你2. 成年男子3. (1)使昏乱(2)使改变(3)使屈服4. (1)能,能够;实现(2)告诫;谨慎(3)居住;居所,住宅 5. (1)确实,的确(2)害怕(3)指战争平息,天下太平(4)教导(5)去,到(6)恭敬(7)违背(8)顺从;正理,原则(9)遵从,遵照(10)独自;坚守;原则,行为准则二、1.“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2.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三、1.心怀仁德,践行礼义。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2.示例: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第二篇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一、1. (1)冥溟海(2)邪耶语气词,呢,吗2. (1)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2)海动(3)天然形成的大水池3. (1)向上(2)怪异的事物4. 停歇;气息5. (1)悬挂(2)迁移(3)记载(4)拍打(5)环绕而上(6)离开二、1.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2.“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第三篇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一、1. 兑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 不通,理解不了3. 好处4. (1)好、美;(2)甘美(3)达到极点;道理(4)反省(5)勉励(6)增长,促进(7)教二、1.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2.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类比论证。因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教人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人与学习互相促进。4.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第四篇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一、1. 卒猝突然2. 弹奏3. 擅长,善于;好4. (1)意念,心意(2)了解,体会(3)拿,拿过来(4)创作(5)就;穷尽;旨趣,意旨(6)丢开,停止(7)隐藏,逃过二、“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逐步展开。“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承接上下文。由对“知音”的感慨(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文章主旨。三、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和“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理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第五篇 答谢中书书一、1. (1)称赞,赞叹(2)消散(3)此起彼伏(4)坠落(5)参与,这里指欣赏2. 奇丽的景色3. (1)书信(2)美景(3)交相辉映(4)四季(5)将要(6)指人间(7)自从二、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写出了“跃”的状态,争相跳跃,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2.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第六篇 河中石兽一、1. 颠癫疯狂2. (1)寻找(2)事物的道理、规律3. (1)划船(2)洪水,大水4. (1)靠近(2)倒塌(3)一起(4)经过,过了(5)终于,到底(6)讲学,教书(7)推究(8)埋没(9)凡是(10)侵蚀、冲刷(11)停止(12)于是;逆流(13)依照(14)只(15)主观地判断二、1.语言 神态2. 寺僧 讲学家3.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方法。4.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三、1.“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2.事例:刻舟求剑,盲人摸象。体会:我们做任何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己主观臆断。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深思,注意寻求不同事物的特殊规律,不要拘泥于一般的道理就主观臆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