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双季栽培技术规程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536034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鲜食玉米双季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鲜食玉米双季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鲜食玉米双季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7.060B22DB 37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 37/ XXXXXXXXX鲜食玉米双季栽培技术规程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DB37/ XXXXXXXXXI前 言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开昌、龚魁杰、陈利容、韩伟、张慧、张发军、李晓月、李宗新。DB37/ XXXXXXXXX1鲜食玉米双季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鲜食玉米双季栽培的产地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运及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鲜食玉米双季栽培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523-2002 甜玉米NY/T 524-2002 糯玉米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7/T 2151-2012 绿色食品 鲜食玉米生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鲜食玉米是指以鲜嫩果穗为食用部位的甜玉米和糯玉米。3.2 鲜食糯玉米是指籽粒干基淀粉含量中直链淀粉含量5 %的玉米类型,以鲜嫩果穗为食用部位。3.3 鲜食甜玉米玉米的一种类型,其籽粒在最佳采收期(授粉后25 d30 d)可溶性糖含量8 %。3.4 乳熟中期是指玉米在开花授粉后25 d30 d, 根据品种在这个期间选择最佳收获期进行采收。3.5 大喇叭口期DB37/ XXXXXXXXX2当玉米植株长到抽出雄穗前10 d左右,棒三叶已伸出,形似喇叭口状,叶龄指数60左右,称之为大喇叭口期。3.6 双季栽培是指采用早春覆膜栽培与秋延迟露地栽培相结合,实现鲜食玉米一年两季栽培的种植方式。4 产地条件4.1 产地要求产地要求符合NY/T 5010-2016中植物生长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的指标规定。 4.2 隔离种植隔离措施应按照DB37/T 2151-2012 绿色食品 鲜食玉米生产技术规程中的要求进行。5 生产技术5.1 播种季节鲜食玉米双季栽培实行早春覆膜栽培和秋延迟露地栽培结合。第一季早春覆膜播种适宜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收结束;第二季秋延迟露地播种适宜时间为 7月10日至25日,10月上旬至10月20日前采收结束。5.2 整地与基肥5.2.1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灭茬,冬前深耕 25 cm35 cm。第一季早春覆膜栽培用肥量按每 667 m2需氮 17.5 kg20 kg、五氧化二磷 6 kg7 kg、氧化钾 1015 kg、有机肥 1500 kg2000 kg 准备肥料。5.2.2 播前耕翻,宜浅不宜深,耕后立即耙耢。同时结合耕翻施基肥,基施全部磷肥、钾肥、有机肥和 40 %的氮肥。5.2.3 第二季秋延迟栽培用肥量按每 667 m2需氮 12.5 kg13.5 kg、五氧化二磷 5.5 kg7 kg、氧化钾 8 kg12 kg 准备肥料。5.2.4 第一季玉米收获后贴茬直播,浅耕整地,同时基施全部磷肥、钾肥和 80 %氮肥。5.2.5 以上农事操作所使用的肥料应符合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中的要求。5.3 种子选择5.3.1 选用良种5.3.1.1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鲜食玉米高产品种。5.3.1.2 第一季要选择稳产、抗病性强的中早熟品种,鲜穗春播采收期以低于 90 d100 d 为宜;第二季要选择高产、抗病、抗倒的早熟品种,鲜穗夏播采收期以 75 d85 d 为宜。5.3.1.3 种子质量要符合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的玉米种子质量要求。5.3.2 种子处理DB37/ XXXXXXXXX3种子处理采取包衣和拌种,用于包衣和拌种的农药应符合GB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植技术条件的要求。5.4 第一季早春覆膜栽培播种5.4.1 播种时期一般于地表下5 cm温度稳定在12 时进行,大棚种植棚内温度稳定在2 以上时即可。5.4.2 开沟施肥5.4.2.1 播前开沟,播种时施入 5 kg8 kg 磷酸二铵做种肥,种肥要浅施但不可接触种子。5.4.2.2 肥料使用要符合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的规定。5.4.3 播种覆膜 根据品种特点确定种植密度,每667 m2约种植4000 株4500 株较为适宜。可以采用人工播种或机械播种方式。播后覆土,紧贴地面覆膜,并用细土压实压严,确保不被风刮起扯烂。5.4.4 喷施除草剂地膜之间的空地要均匀的喷施除草剂。使用农药应符合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规定。5.5 第二季秋延迟栽培播种5.5.1 播种每667 m 2用种量为1.5 kg2 kg,甜玉米用种量1 kg 。5.5.2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要求安排播种密度,因生育期较短,生育后期气温下降,因此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一般按照株距25 cm30 cm, 行距60 cm70 cm,每667 m 2约种植3300株3800株。5.5.3 播种方法采用机械直播,播种时施入5 kg8 kg磷酸二铵,种肥要浅施但不可接触种子;采用人工开沟或挖穴点播,每穴播种2粒,播种深度4 cm5 cm,甜玉米由于顶土能力弱,应适当浅播,播种深度应为3 cm4 cm;肥料使用要符合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的规定。5.5.4 喷施除草剂甜玉米和糯玉米均是对除草剂敏感的作物,苗后施用除草剂要根据时期、温度、土壤湿度等严格选择除草剂剂型和精确操作,为防止药害发生尽量选用安全性高的。5.5.4.1 用莠去津类胶悬剂和硝磺草酮胶悬剂混合兑水,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5.5.4.2 用喷雾器均匀喷洒畦面和沟面,进行药剂除草,防止播种后苗期草害的发生。5.5.4.3 当玉米生长至 3 叶5 叶期,也可以用莠去津类胶悬剂和硝磺草酮胶悬剂混合兑水对杂草进行茎叶喷施。5.5.4.4 田间操作方法和除草剂喷洒应符合 GB/T17997 的规定。DB37/ XXXXXXXXX45.6 苗期管理5.6.1 保湿促发芽5.6.1.1 播种后至出苗前控制土壤相对持水量为 60 %75 %。一般可于下种后滴灌。5.6.1.2 用水要符合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5.6.2 适时间苗定苗当鲜食玉米长有3片4片叶时,要踏田查苗,及时进行移苗补缺,4片5片可见叶时及时定苗,去弱留壮、提高幼苗整齐度。5.7 田间管理5.7.1 及早除蘖打杈鲜食玉米分蘖性较强,为保证果穗的产量和等级,应及早除蘖打杈。出现分蘖后,一般要求每隔2 d3 d去一次,连续2 次3 次除净。5.7.2 养分管理5.7.2.1 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氮肥,每 667 m2施用量与基肥合计达到 20 kg,开沟,施于行间。施肥后及时浇水。5.7.2.2 肥料使用要符合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的规定。5.7.3 水分管理5.7.3.1 土壤忌过干或过湿,一般拔节前(即 8 片9 片叶以前)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 60 %左右,拔节后要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 70 %80 %。应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变化,及时采取灌排水措施,确保鲜食玉米孕穗期稳健生长。5.7.3.2 用水要符合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5.7.4 人工辅助授粉夏播玉米遇到连续阴雨天或35 以上连续高温时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抽丝散粉期的上10 时左右,可敲打雄穗,也可采粉后逐穗授粉,以提高结实率,防止秃顶,提高商品率。6 病虫害防治6.1 主要病虫害鲜食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穗腐病等,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6.2 病虫害防治原则6.2.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的病虫害防控理念,采取各项有效生产管理措施,坚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6.2.2 使用农药应符合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规定。6.3 物理防治DB37/ XXXXXXXXX56.3.1 诱杀害虫利用有害昆虫的趋光、趋色等特点,鲜食玉米大田自玉米小喇叭口期始,应用黄板诱杀蚜虫,安装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诱虫、杀虫,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鲜食玉米的生产环境,提高鲜食玉米的产品质量。6.3.2 人工套袋人工授粉后,用高12 cm ,底径4 cm 的锥型塑料袋套住嫩穗顶部,防金龟子危害效果好。6.4 生物防治6.4.1 保护天敌和利用生物源农药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6.4.2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根据山东玉米螟的发生和生长规律,百株玉米叶片的玉米螟卵块达10以上时,第一次放蜂,为了有较好的防效,间隔3 d4 d后连续放蜂2 次3 次,且放蜂地块需成方连片,放蜂点在田间均匀式分布,一般每667 m 2放3 个5 个点。6.5 药剂防治6.5.1 病害防治一般在发病初期用药,锈病可用 6 % 粉锈宁3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可用阿米西达1000 倍15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6.5.2 虫害防治 对于地下害虫,可在鲜食玉米播种前,用 10 % 虫螨腈悬浮剂拌种防治。玉米螟可采用1 %的辛硫磷颗粒剂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每株玉米叶心处放7 粒8 粒。6.6 生长后期禁用农药 6.6.1 鲜穗采收前 10 d 左右切忌用任何农药。6.6.2 以上农事操作所使用的农药应符合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规定。7 收获与贮运 7.1 适期采收的标准鲜食玉米最佳采收期判断标准是:苞叶应略微发白或发黄,手摸果穗膨大,花丝发黑发干,撕开苞叶可看到籽粒饱满,行间无缝隙。7.2 收获时间要求早晨收获,采后2 h内必须运抵加工厂,要求从采收到加工完毕必须在 4 h 之内。对于不能及时加工的原料,采收后要迅速降温以消除田间热,然后冷藏于温度为 0 4 ,相对湿度 90 %95 %的恒温库内,贮藏时间不能超过 48 h 。DB37/ XXXXXXXXX67.3 质量标准7.3.1 鲜食玉米要求鲜棒无虫蛀、无病变籽粒,穗型整齐,无严重缺粒。7.3.2 直接上市销售的鲜食玉米,在加工厂内去除苞叶、花丝后,装入大小适当的塑料托盘内,经过降温消除田间热后,即可上市销售。7.3.3 鲜食甜玉米、鲜食糯玉米的质量应分别符合 NY/T 523-2002 甜玉米和 NY/T 524-2002 糯玉米中鲜玉米穗的要求。7.4 贮运标准上市销售时需冷链运输,运送到超市后,存放于15 以下的低温条件下,甜玉米要求在2 d3 d内销售完,糯玉米要求在5 d7 d内销售完。8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使用、田间管理措施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保存2年以上。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