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上传人:焦** 文档编号:535218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共 10 套新人教版)期末复习专题一 内能一、填空题1.在下面的两句话中,“热”字的含义各指的是什么?(1)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内能 (选填“温度”“热量”或“内能”);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热量 (选填“温度”“热量”或“内能”)。 2.“烧烤”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美食。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味,这是分子 热运动 的结果;食物烤熟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3.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 4.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 0.5 kg、温度为 70 的水放出 4.2104 J 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 20 c 水=4.2103 J/(kg?)。 5.如图甲所示,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乙是 250 g 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1.25104 Jc 牛奶=2.5103 J/(kg?)。 6.质量之比为 23 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 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74 。 7.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 6 min 时的内能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 8 min 时的内能;该物质在 CD 段的比热容是 AB段比热容的 2 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二、选择题8.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C)A.液体分子不停地运动 B.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C.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9.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C)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60 的水一定比 30 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10.2018 年 4 月 2 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球。8.5 t 重的天宫一号,在 100 km 左右的高空以约 22 倍音速再入大气层。其中部分器件在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烧蚀销毁。最后大约 1.5 t残骸坠入南太平洋。在这个过程中,天宫一号的部分机械能 (B)A.通过热传递转化为大气的内能B.通过摩擦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C.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D.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残骸的内能11.下表中有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小张同学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D)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水 4.2103 铁 0.46103酒精 2.4103 铜 0.39103煤油 2.1103 干泥土 0.54103冰 2.1103 水银 0.14103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B.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C.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D.水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本领较强,常用作冷却剂三、简答题12.小丽和小亮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后,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此,小丽说“放在我家衣柜里的樟脑丸过几天就变小甚至消失,就是这个原因。”小亮说:“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也是这个道理。”请分别判断小丽和小亮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分别说出理由。小丽的说法正确,小亮的说法错误。因为分子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几天变小甚至消失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阳光照到屋子时看到的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四、实验题13.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秒表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长短 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 1、2 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1 水 200 25 40 13.5煤油 200 25 40 6.52 水 200 25 40 12煤油 200 25 40 5.5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 (3)图乙是第 1 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像,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像是 C (填字母);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 1、2 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 1 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 五、计算题14.如图所示是平底热水壶,其质量为 0.8 kg,内底面积为 180 cm2。某次用该热水壶装 1.2 L 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水深 10 cm,初温25 水 =1.0103 kg/m3,c 水=4.2103 J/(kg?),g=10 N/kg 。求:(1)水和热水壶的总质量是多少?(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水至少吸收多少热量?(3)加热前水对壶底的压力是多大?解:(1)水的体积V 水=1.2 L=1.2 dm3=1.210-3m3水的质量m 水= 水 V 水=1.0103 kg/m31.210-3m3=1.2 kg水和热水壶的总质量m 总=m 壶+m 水=0.8 kg+1.2 kg=2 kg(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 水 m 水(t-t0)=4.2103 J/(kg?)1.2 kg(100 -25 )=3.78105 J(3)水对壶底的压强p= 水 gh=1.0103 kg/m310 N/kg0.1 m=1000 Pa水对壶底的压力F=pS=1000 Pa1.810-2 m2=18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