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精练精析(含中考示例) 新人教版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5326766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精练精析(含中考示例)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精练精析(含中考示例)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精练精析(含中考示例)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中考示例)一、选择题1.用下列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2.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各项组合为( )原子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种类;物质的分子个数;各种原子的总数。A.B.C.D.3. 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方程式中n=1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4.(2012株洲中考)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64D.965.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2CO+O22CO2B.C+CO22COC.H2+Cl22HClD.2H2+O22H2O6.(2012眉山中考)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7.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 g A与10 g B充分反应后生成C与D的质量之和一定为20 gB.若B是氧气,C、D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则A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若A、C是单质,B、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若C、D分别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二、填空与简答题8.(2012苏州中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_;该反应属于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锌和稀硫酸反应:_;反应类型是_。(3)盐酸与碳酸氢铵反应:_;明显的现象是_。(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在发生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5)用熟石灰和硫酸铜溶液制备波尔多液:_;反应类型是_。9.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1个B分子中含有_个原子。(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填图中字母)。(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10.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1)我国从2011年5月1日起,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_。(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由“”聚集成的物质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3)已知m1 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2 g氧化镁(不考虑其他反应),m1_m2。小西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的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m1m2,其原因是_。11.利用工业煤制乙二醇(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等特点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制备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造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制备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合成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钢铁。请写出合成气与Fe2O3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3)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填字母序号)。A.草酸(HOOCCOOH)B.甲醇(CH3OH)C.尿素CO(NH2)2(4)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启示是_。三、实验与探究题12.(2011哈尔滨中考)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_。13.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_,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_;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实 验 操 作实验现象结 论方案1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质为Na2O方案2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物质是_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_,_。四、计算题14.为测定某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的溶质质量分数,取某稀硫酸溶液20 g,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30 g,同时用pH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过滤后得滤液47.67 g。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解析1.【解析】选C。根据题给信息可判断四种装置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实验验证的目的。由于C中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后有CO2气体生成并逸出,导致反应后容器中的总质量小于反应前容器中的总质量。2.【解析】选B。对比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五个一定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可知,题中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各种原子的总数肯定不变,而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变,物质的分子个数可能变。3.【解析】选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选项B正确。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选项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中的n=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选项D也错误。4.【解析】选B。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根据化学方程式能求各物质的质量比;(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4 g+18 g-14 g=48 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A与B的质量比为28(3x),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相等,所以28(3x)=1448,可求得x为32,所以选B。【拓展归纳】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注意搜集题中已给信息,并会运用质量守恒求出未给出的物质的质量;根据两物质的质量比和其中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列比例式求另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注意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不能相乘进行计算,只有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求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时才要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5.【解析】选A。分析图示可知,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另一种化合物。且单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故选A。【拓展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1.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或固体时,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不可标“”或“”。2.燃烧一般是指化学反应中的发光、放热的现象。在反应条件中,要写成“点燃”不能写为“燃烧”。3.“点燃”“加热”与“高温”条件的选择。(1)点燃:是指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过程。(2)加热:指用温度一般不超过500 的热源对物质持续供热的过程。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表示。(3)高温:是指温度一般超过500 的热源(如酒精喷灯)对物质持续供热的过程。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高温”表示。6.【解析】选D。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模拟图,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图示中的反应物有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A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有一种单质分子,因此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B错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错误;图示中的四种分子构成不同,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共有4种分子,D正确。7.【解析】选C。在化学反应中,10 g A物质和10 g B物质充分反应,不一定两种物质都完全反应,所以生成的C物质和D物质的质量之和不一定为20 g,故A错误;若B是氧气,C、D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则A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C正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3)盐酸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固体消失。(4)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5)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1)C+O2CO2 放热(2)Zn+H2SO4=ZnSO4+H2 置换反应(3)HCl+NH4HCO3=NH4Cl+H2O+CO2 产生大量气泡或固体消失(4)2KMnO4K2MnO4+MnO2+O2 防止粉末堵塞导管(5)Ca(OH)2+CuSO4=CaSO4+Cu(OH)2 复分解反应【拓展归纳】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技巧(1)定“1”配平法:选取含元素种类较多且原子个数较多的化学式,先设其化学计量数为1,以此为起点来确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了分数,可同乘以分母变成最简整数比,如配平C2H6+O2CO2+H2O,设C2H6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CO2前配2,H2O前配3,O2前面配7/2 ,再同乘以2得:2C2H6+7O24CO2+6H2O,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有机物燃烧的方程式配平。(2)“原理”配平法:如CO+Fe2O3Fe+CO2,从原理分析,一个CO分子只能夺得一个氧原子,而Fe2O3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所以需要3个CO分子,生成3个CO2分子,最后配平Fe,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CO作还原剂的反应。9.【解析】由该微观示意图可看出:1个B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A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1)=143;A和D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NH3、O2、N2、H2O,据此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C和D的质量比。答案:(1)2 (2)143 (3)A和D(4)4NH3+3O22N2+6H2O (5)142710.【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可推知X的化学式为H2O。(2)由“”聚集成的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知有可能是氧化物;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其中反应物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或21);题中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属于化合反应。(3)镁条燃烧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的质量小于氧化镁的质量;反应过程中看到冒出大量的白烟,白烟是氧化镁以固体颗粒的形式逸散(或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称量的误差。答案:(1)H2O (2)可能 12(或21) 化合反应 (3)(或小于)生成物氧化镁有部分以白烟的形式逸散(或扩散)到空气中11.【解析】(1)由反应的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碳和水,生成物是CO和H2;(2)氢气和CO均具有还原性,冶炼钢铁时,用于作还原剂的可以是氢气或CO;(3)因合成气H2和CO中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则,可知无法得到尿素(因其中含有氮元素);(4)将煤制乙二醇的过程中,实现了由高能耗高污染向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等的转化,故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并能减少污染。答案:(1)C+H2OCO+H2 (2)3H2+Fe2O32Fe+3H2O (或 3CO+Fe2O32Fe+3CO2) (3)C(4)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其他合理答案即可)12.【解析】本题是利用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当白磷燃烧要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气体体积膨胀,故B中小气球胀大;又因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气体的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瓶内气压明显小于外界大气压,故C中小气球收缩;(2)由反应看,本题中的反应物是白磷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因参加反应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所以反应前后天平平衡。答案:(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2)参加化学变化(或消耗或反应掉)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13.【解析】由反应物CO2和Na的组成元素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生成的黑色颗粒为炭,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Na2CO3或两者的混合物,由于反应物中无氢元素,不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NaOH;因为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故不能由此现象判断白色物质为Na2O ;样品与水作用所得溶液能与CaCl2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可知该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即样品中含有Na2CO3,由于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可知样品中无Na2O;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反应物为Na 和CO2,生成物为Na2CO3和C,反应条件为点燃,据此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进行猜想】炭(或C) Na2CO3或Na2O、Na2CO3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合理即可)【实验探究】Na2CO3 【反思评价】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得出结论】4Na+3CO22Na2CO3+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或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 金属Na与CO2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等,合理即可)14.【解析】由图像知,当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5 g,故计算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时,应是求25 g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设参加反应的Ba(OH)2的质量为x生成的BaSO4质量为:20 g30 g47.67 g2.33 gBa(OH)2H2SO4=BaSO4+2H2O171 233 x 2.33 g x1.71 gBa(OH)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溶液中Ba(OH)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84%。答案:6.84%-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