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材料:“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三篇

上传人:8** 文档编号:525051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材料:“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荐材料:“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中国梦与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需要集中一切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而传统文化就是一项主要的资源,也最有利于调动国人的积极因素。但传统文化也有其局限,如果不深入探究其精神实质,一味模仿复古,只会起消极作用。如果不注意创造性转化,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且传统文化的正确理念往往只停留在概念,集中于精英,今天必须使之形成社会实践,面向大众,方能发挥作用。例如中国的传统孝道,如果我们只是理解为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那其他文化无不如此;如果只是让青少年披上汉服,穿上唐装,叩头跪拜,更是连形式也做不到。实际上,孝道的本质在于维系家族的精神支柱,保证家族和社会的繁衍,所以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孝道的继承与弘扬不仅使先民一代又一代,自觉或不自觉地尽可能生育,尽最大努力抚养后代,积极与外族通婚,争取外族的同化和融合。在天翻地覆、生死存亡之际,总是将家族的延续放在首位,当作尽孝的实际行动,或者争取忠孝两全。今天现代化国家和发达地区都面临着生育率降低、人口数量下降、老龄化加剧、家庭观念淡薄等难题。一些国家企图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加以缓解,但事实证明,经济手段作用有限,对中产阶层更无计可施;而法律只能保护已有的生命,却无法强制人们生育。如果将传统的孝道转化为现代的价值观念,即保证家庭和社会的繁衍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更是青年不可推卸的职责,同时积极保障男女平等。如果我们的后代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和熏陶,将孝道融入逐渐确立的基本价值观念,以后就会将家庭和睦、生儿育女、尊老爱幼看作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应尽的职责。“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连接了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同时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直通的桥梁,把党的意志与人民的共识、民族的情感连接了起来,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自觉责任。那么,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果从文化上来研究中国梦,我以为,其价值内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是有价值追求的社会梦想。从其价值追求来讲,中国梦就是在中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梦想。也就是说,在国家层面上,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上,要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在公民个人层面上,要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样的追求不就是中国梦吗?或者说,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实现的理想社会,不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吗?深入考察这 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个文化之根,这个根既包括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包括了中华民族近代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样包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最新的文化成果。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研究中国梦,同样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要分这样三个层次,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解释,说是为了从今天的实际出发,修身,齐家(齐社会),治国,平天下。显然,这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在古人那里,修齐治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基本途径。在今天,我们强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从国家目标、社会取向、个人准则三个层次进行“倡导和践行”,同样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越是临近“两个百年”,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越加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深深地联结在一起。2013 年 8 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阐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而说明中国历史、中国道路有其鲜明的独特性。2014 年 2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从“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的表述可以看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许多挑战,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走自己的路,必须要有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有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先进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指出: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2015 年 9 月 3 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两次提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成果,他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 5000 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这些就是我们倡导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应吸取其中的精神力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文明创造精神、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精神、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温故才能知新,这些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总之,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这就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精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