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拿来主义》有感8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52182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拿来主义》有感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读《拿来主义》有感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读《拿来主义》有感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 拿 来 主 义 有 感 8 篇【篇一】一味盲从的是庸人,只知道模仿的人是凡人,不断创新的人才是天才。类似的话语在七八十年前也被鲁迅说过,面对国民政府的愚蠢“送去主义”,悲愤、痛心都化在黑暗世界的一道闪电,久久震撼着国人的内心。也许那时的中国就像是西方人眼中的一个玩偶,在愚昧当权者的领导下,中国一点点被全世界的洋人吞噬着、玩弄着。中国青年们迷茫了,那些洋货到底是好是坏。鲁迅先生告诉了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的拿,才能进取。人类发展的进程表明,文明不断进步,认识不断提高,大多源于创新精神。积极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意识,是全体中国人民追求的方向,而原地踏步,全盘吸收,封闭自守只会带来僵化与落后,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思维得到扩展和延伸。以前的中国落后于世界,是因为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外国各地都树起高大的烟囱时,中国仍在用着纺织机,跑着马车。现在的中国何尝不是如此呢?多少外国工厂在华设厂数年,中国却连核心技术也碰不到,全世界流行的是“Made in china”,却很少能见到“Made bychin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的,每一种事物都有共时代性,当外国的潮流,我们应如鲁迅所说,“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在创新方面我们既已落于人后,不妨学会使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爬。它并不是鼓励我们去盲目跟随韩流,盲目跟从洋流,那样便真成“废物”了。比如功夫熊猫在全国的热映,在中国也出现了不少反对的浪潮,指控阿宝的眼睛充满了邪恶,玷污了国宝,它的父亲竟是一只鸭子而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为何国宝在中国没有出路,到美国人手中就变成了十几亿美元的财富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借鉴苏联成功经验,又结合自身特点,创立改革方针。最终中国快速发展,经济腾飞,国家日益强盛。然而戈尔巴乔夫不顾国情,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导致苏联分崩离析。中国站在苏联的肩膀上得以腾飞,屹立于世界之东方;苏联站在西方人的肩膀上却迷失了方向,无所适从,最终树倒猢狲散,所以不管是功的盛行还是韩流的席卷,只要我们可以站在它们的肩膀上,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眺望远方,便可成为自己的巨人。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在中国生根发芽,不是每一首歌曲都掠过耳畔随风而逝,不是一切从外国流来的河流都被融入土地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眼光,我们会创新,我们会借鉴,不要什么“抛来主义”“送去主义”,我们要的是“拿来”,这样才能让中华之龙长哮,让世界动容。【篇二】永远不能遗忘人类文明是一个整体,只有各个单位间的相互吸收交流才能够更新发展,所以文明需要横向的传播。然而历史和文明都是四维的实体,比横向的传播更加重要的存在形式便是纵向的继承。我们身上的东西更多的自然是来自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就犹如细胞里的基因一般。中华民族历史之渊源久远,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我们中国人历来引以为荣的骄傲。古代曾经有过无数灿烂的文明,但其中的多数都在盛极一时之后黯然败落,很快化作历史堆积中的又一片埃尘,像文明古国里的埃及、印度和希腊,它们当时那曾经照彻寰宇的光辉,今天都不过在四散的支流中留下一抹浅淡的痕迹,加上千百年的风雨也不能侵蚀的残坦断壁,供后人神往凭吊而再看一看中华文明,还是在那片占老的土地上,还是由那一脉传承下来的文字语言,她还是活生生地以万占长新的姿态活在 13 亿人的心间。这样的文明,又怎么可能会消亡?但是历史的演进中似乎存在着远远超出人们想像的各种可能,任何一种文明的存续都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危机,无论这危机只是暂时的或者是致命的。最近的一百年,整个人类的世界在以一种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聚合成一个整体,世界上已经没有隔断,没有遥远,没有什么东西和每一个人毫不相关。原来只是若即若离、时断时续的交流,变成了一种时刻都在发生的常态,影响、渗透、碰撞每一分钟都发生在每一个角落。尽管在历史的河流中,没有哪一朵浪花比别的更美丽;尽管任何文明都很辉煌,并没有优劣上下之分,但在时间的某一特定的剖面上,文明的影响力却是有强弱大小的区别,尤其是在如此相互纠缠的近距离比较当中。不用多言,以物质的标准而言,中华的传统显得有些黯然。人的天性里首先都是唯物的,所以,20 世纪的中国有了接连不断的疑点,曾经让人无比自豪的五千年文明瞬间变成了供给后人怀疑的对象。再翻弄“五四”时期激进灭点的口号或者“文化大革命”中破除“四旧”的荒唐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就是在看来对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幅然醒悟的今天,还有多少令人痛心疾首的疏忽和漠然在发生?文明和传统的存续并不在于多申报一些文化遗产,也不在于把古城开发成似是而非的旅游区。所有的具体都不过是一种象征,而传统历久长新的载体仍是生长在这个氛围中的人本身。如果有一天所有传统的文化和道德都变成陌生的遥远,就不会再有为这种文明发自心底的叹息。在来得及的时候,凡是能记住的一切都争取不要遗忘。因之,我们讲“拿来”,不能只是把眼光局限于外国,而应该是在眼观六路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先这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明之源。败笔与形象现在的高中生,多不喜欢鲁迅。这固然与时代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可能是研究鲁迅的学者,而只能通过课文来评判他。令人遗憾的是,高中课文所选的鲁迅的第一篇文章,就颇惹人争议。结构问题。起首段之后,接着用六段的篇幅继续批驳“送去”和“抛给”。但“我们没有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夹在中间(第二段,而且还是个一句段),显得生硬突兀,不伦不类。阐述“怎么办”(即“拿来的态度”),忽然撇开了文章的主旨,大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全文的主旨和上文谈论的中心是借鉴外国文化的前提下,这里是不是有些不知所云?那些“譬喻当属于文明传承的“纵向”事例,用来论述“横向”的中外借鉴,是否犯冲?提示的问题“学习重点”的第二点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不管鲁迅在其他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讽刺意味”如何,此篇的语言,只能说是直露的尖酸、刻薄。“恐吓和辱骂决不是战斗”,同样,尖酸与刻薄也决不是讽刺。同时,课文的注释也存在问题。别的姑且不论,将“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注释为“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询美之流”,且沿用了十几二十年。做不做富家翁的女婿,是否炫耀于人,用现在的观点看,首先是邵询美的个人自由和个人处世方法问题;其次史实到底如何,至少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一个谜团,中学生对此也不感兴趣;再次,即使真的如课文注释所言,从容而有修养的人对此至多一笑,何必在一篇本意很严肃的文章中“放一冷箭”呢鲁迅倒似乎是犯了“红眼病”,真的应了传言中的“眶毗必报”。对于学生而言,从这篇课文中得到的对鲁迅的印象,当不是令人欣慰的:写文章错误百出,为人刻薄尖酸。但是,这怎么能是被尊为民族魂”的鲁迅呢?只能说,这篇不成熟的文章害了他。【篇三】鲁迅在阐明是否“拿来和“送去”的观点上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他论述了几种不同的人对待它的观点,借孱头批判逃避主义者,借昏蛋批判了虚无主义者,借废物批判了崇洋拜外的投降者。论其根本就是批判黑暗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学不能自成为新文学。拿来有恰好贴合了心在的对外开放,如果不对外开放,如何有“拿来”。可见鲁迅呼吁的“拿来主义”是救国图存的号召,是他对祖国的一丝怜悯。不,也许是一种爱的疯狂,他务必维护国家的利益,因为他是纯种的中国人。的确,在无法忍受国家受屈辱的年代,我与祖国是和每一个爱国人士紧密联系在一齐的,怀着满腔的热忱去报国,去弘扬自由平等与独立确实是意见不易的事。从鲁迅的这篇拿来主义中不免能够看出他对崇洋拜外的不耻和作揖的批判。对他来说,祖国的发展并不需要依靠物质去取悦别国,在该反抗的反抗,该合作是合作不然永久都只能作一个被人踩与脚底,抵消、声下起的奴仆。义勇军进行曲唱起了人民激昂的斗志。对,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鲁迅的拿来不是掠存,而是光明正大的取来,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借鉴过来,在村之关头的时候,惟有跻身于世界不断发展的潮流中才不会落下,不会被呼来唤去,还有挨打。回首从前的往事,而如今我们已生活在一物欲横飞的世纪。此刻人们的思想观念代替了原先的救民与水深火热之中,便是 gdp 每一天要有所突破。而是我的观念中,我和祖国没有了从前人们的誓死报国,取而代之的是努力学习,为社会作贡献。惟有如此,才能够是祖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赢得更多的国家的尊重。因为心怀祖国,才有了 5.12 后感人肺腑的往事;因为心怀祖国,才有钱学森的归来;因为心怀祖国,才有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殷勤工作;因为心怀祖国,才有百姓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因为心怀祖国,我们才得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祖国在我们热血澎湃的血脉里流淌,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周而复始,和谐做过离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远矣。【篇四】第一次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我并没有获得深入理解。但多读几次后,又经老师点拨,我发现,这篇文章真的十分好处深刻,写的很棒。原本我所理解的“拿来”只是单纯的与“送去”相反,只是从别人那儿获得。之后一想,我是错的。真正好处上的“拿来”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中国一向是“闭关主义”,这一闭关不要紧,中国却因此而远远落后于世界。一条曾不可一世的巨龙却转成了一条人尽可欺的小蛇!西方列强侵略我国,就连日本这样的岛国都有资本侵犯我们!何等耻辱!这足可说明中国落后了多少!当中国士兵仍用大刀与洋枪洋炮肉搏时,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令外国将士折服,同时也为他们的无知惊叹。曾有一位侵华的外国将士说:“如果中国士兵拥有和我们一样的武器,那将多么强大!”可惜的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礼貌古国,中华精神贯穿每个华夏儿女灵魂。团结、拼搏、奋发、求实是我们的准则!如此优秀的民族却因统治者一时错误而落后西方,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心痛!思想需要沟通,交流,否则原本再进步的思想,也将由于它的自闭,它的停滞而腐朽,而被淘汰!正因为“闭关”,中国开始“送去”,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逐渐流落国外,最后竟用“活人代替古董”,这是多么可怕!长此以往,中国还将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吗?还是只是虚有其表?偌大的躯壳下没有一点血肉,有的只是被虫子蛀过的伤痕,只剩空空如也的饥肠。多么“伟大”!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就像尼采,“他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所以我们务必学会“拿来”。当然,“拿来”不同于“送来”,我们不要别人的施舍,不要“抛给”的东西,我们要动脑筋,独立思考,用我们的智慧为自己谋取福利,用我们的明眸分辨清楚,有目的的拿,有选取的自己拿!同时,应对外来文化,我们也不再是“孱头”,“昏蛋”,更不再是“废物”。我们有自己的主张。如今的中国以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家,真正的文化大国。鲁迅先生的话字字珠玑,引人深思。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我国才会有此刻的宏伟吧!当然更离不开邓小平爷爷的英明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脱胎换骨。如今的中国已逐步走上正轨,逐渐强大,成为世上举足轻重的大国。此刻,再不会有中国人在外国被欺侮,中国再不用以“家当”换取片刻和平了,因为中国人有了强有力的后盾,中国真的强大了!【篇五】此刻的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腾飞,但有谁想过在这繁荣的背后,是没有没落,腐朽的封建前身。悠悠中华五千年礼貌,创造的艺术价值,礼貌数不胜数。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中国人总在嘴边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在千年之后真的被发扬光大吗历史告诉了我们:“没有”。西洋人用装有火药的枪,席卷世界时,以无朝自居的人们却对之不顾,而对冷兵器情有独钟。洋人利用自己“拿来”的东西为己所用,使其不断创新发展,相比之下,“天朝”仍在自欺欺人的“吃着老本”,原地踏步。耻辱黑暗随之而来。外国人总善于从别人那“拿来”转成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中国人就学不会这样呢洋人拿着中国人的火药、指南针,使其转成坚船利炮,一度成为海上霸王,而中国不“拿来”只理解“送来”,而且有的是“硬塞给”的。其后就是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与敌人抗衡,难道受人宰割没有了武器。别人拿枪口顶着你,你不得不做阿!可怜的中国。不然怎样此刻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可敬的鲁讯先利用他的文章想唤醒麻木沉睡的国民,阐明对待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送来送去,主张拿来,批评了种种错误态度,指出要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即拿来主义,可又有几个人能醒来,不在昏睡了。占有、挑选、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发展的王道。【篇六】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到,对于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他所持的态度很鲜明:“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如果将这种观点用在教育上,那么就是,老师要将他人教育经验也“拿来”,而且没有拿来的,“老师不能成为新老师”。但是拿什么,拿来后如何处置,就是一个很专业的话题。记得刚上班时,很羡慕那些治班有方的中年老师,学生对他们很尊敬,班级秩序井然。而我一进教室,学生总是莫名的兴奋,上课纪律很难保证。老教师的经验是让我有老师的形象,和学生保持距离,要镇住学生。于是也学着老教师的样子,一脸威严,采取高压政策来管理那些顽皮的孩子。其结果是他们的学生被教育后俯首帖耳,而我一“镇压”,学生却公然和我对立。当时只把原因归罪于我遇上的是一群调皮的孩子。事过多年后,我才明白,我只拿来了表面的教育方式,而没学会年长老师在这种方式下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年长老师的威信和累积的情感,拿来的结果正如齐白石所言:“类我者生,学我者死。” 所以鲁迅也谈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而不能只“拿”表面的操行方法。现在当一名老师其实很幸福,因为有很多教育家的探索经验可以拿来。“今天我课堂上发生的事,也曾出现在专家的课堂,甚至被专家研究总结”,所以如果我们很勤奋阅读经典著作,就会很幸运地站在这些专家的肩膀上,享受经验。但拿来怎么使用,就要结合班级特点,时代背景,学生的个性差异。 “青春语文”的倡导者特级教师王君也遇到类似问题,她是乡镇中学名师,有着丰富教育艺术,但进入城市后,却一筹备莫展。到清华附小任教时,反而需要名师帮扶。自己的实战经验尚且因时因地而异,那么对于名人大家的经验,就更要结合自身实际量身选用。就如“推广阅读”这一话题,戴荔老师可以带动家长阅读并写读后感,可是在我们这个暂且落后的小县城,老师首先要做的却是让家长理解“看课外书”不是不务正业,然后解决书源,最后能带动孩子读书,写读后感,在目前来说已是较有成效的方式。倘若“全盘接受”,让家长也每月上交一篇读后感,恐怕又要上演“校闹”的悲剧了。因此,优秀的教师虚心学习,善于借鉴,但关键时博采众长后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因为“运用别人的经验,从来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经验犹如盛开的玫瑰,要把一丛玫瑰从别的花园移植到自己的围地里,首先要考察并改善自己这块地的土质情况。”鲁迅也谈到拿来的原则:“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作为我们老师,对于名人效应,更要在“沉着”“有辨别”上多下功夫。“拿来主义”就能厚积博发,达到为我所用的目地。那么,韩寒在后会无期的台词将会这么改写 听了那么多道理,很好过完下半生。【篇七】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告诉我们不但要知道“送去”,还要学会“拿来”,可时至今日,我辈们依然还没有完全的领会鲁老爷子的意思。“送去”还照样“送去”,可“拿来”的,却未必是我们想要的,或是我们想要的,却依然不敢“拿来”。其实像如今中国,不管是“送去”也好,“拿来”也罢,只要对我们有营养,就会毫不犹豫的吸收。鸦片未必就是毒药,鱼翅多了未尝对身体有好处。有时候我们不是不敢“拿来”而是不会“拿来”。当然现在的我们,昏蛋、孱头、废物不是销声匿迹了,只不过他们生存的空间被压缩到了窒息的地步而已,真的给他们一点,哪怕是一丝缝隙,他们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未必没有。我们知道,拿来不光是拿朋友的东西,还要拿敌人的东西。清末时有“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拿来”是有理性的“拿来”,而“拿来”之后,不能觉得好像自己学了别人的东西,就不好意思再对别人动粗了,失去了当初“拿来”的目的。或者“拿来”之后,就把敌人变成了朋友,礼貌有加的对待,这也不可行。因为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拿来”之后,要“制夷”,让他们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有些人说,好,那我们就“拿来”。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脑搬来一堆东西,然后什么都不做,就饕餮大餐,结果不仅没吃饱反而吃坏了肠胃。“拿来”的未必就是坏东西,只是我们“拿来”的方式不对。因此不能因为吃坏了肚子就再也不敢“拿来”,认为“拿来”的都是垃圾。世界上不存在垃圾,因为垃圾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橘生淮南则为橘,我们要学会适应水土。把里面对身体不好的东西,统统挑出来,剩下的做饭,吃的时候不能急于下肚,要细嚼慢咽,以便于消化,人需要各种营养来滋养,才能让身体强壮。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不应当在变了质的事物里而应当在合乎自然法则的事物里来观察自然”。可是我们自个儿往往就是去除了自然法规,蛮不讲理的指责谩骂。谩骂的危害还在其次,危害最大的,就是拒绝。拒绝表现在各个方面,技术、科教、文化等都是他们抵触的对象,好像认为用这种非暴力抵触,就能让欺侮自己趴下一样。其实完全错了,他们想不到,这种拒绝,恰恰是让对手更加看不起自己,甚至自己很难超越对手的原因。因此,我在还没有黎明的黑夜里,再次想到了“拿来”。【篇八】情人节的玫瑰花,圣诞节的圣诞树,万圣节的南瓜灯,这些早已成为孩子本再熟悉不过的食物。可端午的雄黄酒,元宵节的花灯,春节的对联却被孩子们遗忘。肯德基、麦当劳两个外来客在中国扎下了根,粘糖人、猴撒尿多年的老邻居却有了绝种的危险。中国已响起了一级红色警报,珍视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入侵。流失的流失,改变的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在慢慢褪色,难道我们的文化就真是这么“老土”?我想我们的文化遗产就像鲁迅比喻的大宅子,里面精华、鱼翅众多,却也有部分糟粕!我们只是没有利用好这巨大的遗产,才导致现在年轻人认为的外国文化有趣,中国文化呆板。美国人拍的功夫熊猫就取材于中国,里面中国元素丰富,中国味浓厚,不仅吸引力中国人的眼球,更是让世界人民为东方文化倾倒,为中国功夫折服。阳春面、琉璃瓦、鞭炮爆竹、唐服旗袍、针灸草药在全球掀起了一阵中国风。然而,赚钱的不是中国人,却是美国人,赚吆喝的不是中国人,仍是美国人。这也是一个提示:中国文化不仅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创新。春节再大的风雪也挡不住外地打工的人民还乡的热潮,中秋再多的乌云也遮不住游子对亲人的思念,清明再忙碌的时节也阻止不了人民去悼念死去的亲人。中国传统文化是经历五千年的积淀而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我们自信传统文化魅力无穷,内涵丰富。我们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但是让我们在保留的基础上去吸收、去创新。“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美哉我文化中国,悠悠传奇,壮哉我中国文化,灿若群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