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枫桥经验心得体会5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521814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枫桥经验心得体会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习枫桥经验心得体会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习枫桥经验心得体会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 习 枫 桥 经 验 心 得 体 会 5 篇篇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浙江省枫桥镇创造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纠纷”的枫桥经验。对此,毛泽东同志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枫桥经验”得到继承和发展,成为党政动手、依靠群众的先进典范。推广“枫桥经验”,前提要把握其深刻内涵。“枫桥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重要体现,其核心就是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共治。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治理,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调动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借鉴各地区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做法,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当地实际,拓宽思路,创新方法,不断坚持并全面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入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篇二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枫桥经验”由此诞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枫桥经验”的内涵在新时代更加丰富,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拓展到防范化解基层各领域安全风险,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法宝。“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源于现实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软化、弱化、边缘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没有及时依法回应、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以致矛盾激发。一些地方滥办酒席、天价彩礼、不赡养老人等情况屡禁不止,乡风文明受到挑战。只有借鉴“枫桥经验”,突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上的核心领导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乡村治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党建引领,夯实战斗堡垒。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党的领导与“枫桥经验”基本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才能抓住推进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多元调处,自治消化矛盾。建立排查调处机制,突出抓早抓小,努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对重点纠纷实行领导包案,做到“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提高工作效率。借鉴“红九条”“黑名单”等做法,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弘扬公序良俗。“一村一特色”,德治春风化雨。坚持“一村一特色”,发挥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通过家风建设、评选“十星文明户”等方式,培育文明乡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重拳出击,法治定分止争。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成立法律顾问工作室,引导群众走司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每个村配置警务助理,做好治安信息收集上报,配合公安机关专项行动。强力整顿涉黑涉恶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重拳惩治村霸乡霸,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对基层组织的干扰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清除黑恶势力的“关系网”和“保护伞”。篇三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 21 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新华社 1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阐明了需要着力防范化解的重大风险,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我们要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信心,敢于担当,负起责任,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安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我们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1963 年 11 月,毛泽东批示要总结和推广“枫桥经验”,从此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树起了一个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先进典型。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我们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这个发动和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把学习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抓手”,使“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保持更加深厚的社会影响和长久的生命力。篇四近日,中共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印发。笔者注意到,条例由 8 章 34 条增加到 10 章 48 条,改动幅度较大,其中有一处亮点可谓非常罕见,条例第六章乡村治理第二十条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中提出: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党内法规推广地方经验,实属罕见,据笔者了解尚属第一次。地方经验写进全国党内法规,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是眼花,或者说有点懵。为什么“枫桥经验”能写进条例,到底有何魔力呢?2018 年 4 月,法制日报对此进行系列报道,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详细解读了“枫桥经验”的前世今生,生动深刻地阐述了“枫桥经验”半个世纪以来变与不变,让人们再次看到了“枫桥经验”的新亮点新成效新变化。不难看出,“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写进全国党内法规,绝非“破例”还是有其“魄力”。首先,从政治“含金量”来看,“枫桥经验”先后得到 2 位不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1963 年,毛泽东对枫桥镇以发动群众、教育说理方式教育、改造“四类分子“的做法取得的成绩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这就叫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并要求好好总结枫桥的经验。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指示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04 年 5 月,习近平亲自倡导在浙江省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2013 年,纪念“枫桥经验”5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跨越半个世纪的时空,两届国家领导人针对同一经验做出重要批示,这在是历史上极其少见,足见其分量之重、地位之高绝非一般。其次,从经验的形成、发展、成效上看,“枫桥经验”无疑是不同时期群众工作、社会稳定、基层治理的典范。50 多年前,在浙江枫桥这个并不起眼的江南小镇,基层干部群众用自己的创新行动,生动实践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朴素愿望,“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做法成为当时全国社会改造的经典力作。之后,浙江省把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贯穿于浙江社会治理全过程,把一个来源于乡村的治理经验,逐步发展成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利器,成为当时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枫桥经验”得到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社会治理经验。一路走来,“枫桥经验”可谓花开满园、硕果累累,不管是从继承优良传统的角度看,还是从新时代加强基层治理的需要看,“枫桥经验”都绝非是某个时段某个地域因某项工作需要而刻意打造的“盆景”,而是一直以来党的群众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各个时期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的一张大美“全景”。最后,从新时代国家基层治理的需要来看,“枫桥经验”对新时代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历久弥新的启示和借鉴,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动力。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进入冲刺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乡村振兴整装待发,国际社会风云莫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风险”、“四大考验”加剧,各种矛盾会上升,关键时刻尤其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基层和谐稳定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倘若不注重基层矛盾解决,势必扰乱发展环境,势必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大局。当下,在广大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必须深刻认识形势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充分学习借鉴和推广“枫桥经验”的做法,通过坚持党建引领的政治导向、坚持人民主体的核心价值、坚持“三治融合”的主要路径、坚持“四防并举”的重要手段、坚持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提升新时代基层治理能力、构建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注入新活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枫桥经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的成功典范,经过 50 多年的实践与创新,充分证明了它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中的独特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枫桥经验”写进条例,打破常规进入党内法规,应该说既在意料之外,也属情理之中。篇五上世纪 60 年代由嘉兴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历经改革开放,在全国各地坚持发展,焕发出旺盛生机的活力,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鲜活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自治、法治、德治,非常适用于乡村基层。自治。村民生活在乡镇里,大事小情都要去村问问,因为他们能知道的多,能帮我们解决事情也多。现在的村有网格员了,这里的老中青工作者各有各的特点,多才多艺,组织我们志愿者也是井井有条。跟着这样的组织走,安排什么也都是很认真的去做,特别是庭院改造,更拉进了政府和百姓的距离,最后一公里不是容易跑的,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是畅通无阻,我们百姓当家作主,优势掌握在我们百姓的手中。法治。法治是国家有组织、有秩序、有规则的治理活动。“枫桥经验”的法官+网络员共同发挥作用,我觉得这个活动比较好,网格员是了解自己网格内的百姓,熟悉脾气秉性,但是一旦有了问题出现,还是要理服人,这就要求培养出一批学法、懂法、会用法,能依法管理我们的家园的网格长为我们服务,同时网络员懂法,也可以将法宣传到每家每户,与百姓共同法治生活。德治。在树立良好的风气,加强和改善社区治理,德治具有基础性作用,应进一步在百姓间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集体意识和民主氛围,村里为百姓开展多层次、多种类的惠民工程,建立道德讲堂,引导百姓讲道德、守道德、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我们的生活,引导我们积极向上。退休后缺少了工作时候的动力,不需要争第一,但是也绝对不能在“德”上拖后腿,中国是大国,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我们的大国形象。“枫桥经验”给我们很多启迪,作为乡镇干部,也要吃透“枫桥经验”精神,思想上高度认识,理念上转变更新,力量上下沉到基层,做好自己的事情,带动身边的百姓,“三治”融合,为社区当好“志愿兵”,当好一亩三分地的管家,让“枫桥经验”遍地开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