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51914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 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5 分,选择题每道 3 分)1. 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我们国家刺耳的争吵声,转化为歌诵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乐章;凭借这信心,我们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挣(zhng )扎、一起为自由奋斗。B当这种内心的悦乐向外突发,与大自然的乐趣和艺术的奔放融合在一起,当这种悦乐为阳光所萦(yng)绕,为音乐所振奋,为带圆柱形门廊的体育馆所珍藏时,该是怎样的情景呢?C他蜷(jun)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搐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经络,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D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搞清事实的真相,才有可能不辱于祖国所赋于我们的伟大使命。在这种时刻,如果怕冒犯各位的尊严而缄(jin)口不言,我将认为自己是对祖国的背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 2-3 题。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嗜好。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 ,就是仗剑浩歌“行路难” ;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缤纷浩阔,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乙 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洋洋洒洒地出门了。 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是 B逼仄 C打点 D洋洋洒洒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年都有名人离世的消息,但李咏的突然离开似乎格外令人震惊和难过。这或许不仅因为他有极高的国民度那些年带给全国观众那么多轻松和快乐,还更是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B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C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D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因此必须要防止“精神懈怠” 。5. 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苟以天下之大C.其制稍异于前 D.具告以事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得兄事之 B.左右欲刃相如C.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雨泽下注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 暮去朝来颜色故C. 余稍为修葺 D.至于成立8. 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4 分)示例:【问题语段】榜样常能给人以激励。有些看似无 法达成的目标,在优秀的领导人物的带领下,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反驳:一个目标的实现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有了优秀的领导人物,目标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你认为有了 优秀领导就一定能带领一个平庸的团队达成目标吗?【问题语段】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各种文艺节目才 能有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反驳: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10 分)人文的意义楼宇烈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 方便、舒适,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带来了很多问题。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当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反而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机械工业时代,人们就提出来:人不要沦为 机器的奴隶。现时我们已经跨越了机械时代,到了信息时代,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就是我们很可能成为信息的奴隶。这一切也就是哲学上讲的 “异化” 。人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物所制约,而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 “异化”总是与物质生活联系在一起,它促使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 “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根本的问题是要把握人类的精神。科学家的人文修养对他的科学研究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者,首先要有很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还需要有合作的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讲,最大的束缚就是名缰利锁。如果能够冲破名缰利锁,他就能够眼界开阔,心胸豁达,也能和别人合作默契。北大校长马寅初曾撰联:“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样开阔的胸襟,必定要以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底蕴才有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或传统教育里,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人的治学态度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而今天的人学习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 “瞧,我知识多广博,我多能耐”。这就是所谓“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 。最根本的当然是“为己之学” ,实际上也就是“为人之道” 。人如何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完美的人,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关键是看你自己,关键是修养的问题。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外因还须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我觉得素质教育中很有必要加入一些人文学科的内容。人文学科主要指文、史、哲。文既包括文学,也包括艺术,甚至还包括语言;史当然是指历史了;哲,广义上讲也包含了宗教。所以,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哲学都属于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做人为目的的。我们现在加强文化教育,增加了人文的内容,这不仅仅是现象上的东西。人文的意义不是要人们多学一点历史知识,会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而是要从中体味人生,陶冶性情。人生既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生命既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人类就是这么一个矛盾体。我们可以改造世界、创造未来,可以把人送上天;可是自然一发威,我们又无法抵御。所以我们要通过人文来体味人类的伟大与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与永恒,树立与天地共生共存、与古代圣贤并肩并进的志气,这才是根本的。9.下列观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可能面临非常大的危机,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要把握住人类的精神。B.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 “异化” 是 与物质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促使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C.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 “异化”使得人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物所制约,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D.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很可能成为信息的奴隶,这一切也就是哲学上讲的 “异化”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只要具备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就一定能和别人合作默契。B. 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不同的,古之学者为了别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今之学者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C. 自然科学的研究者,要想冲破名缰利锁,人文修养对他的科学研究也是有一点帮助的。D.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完美的人,虽然提高自己的修养是关键,但也离不开外因的作用。11. 纵观全文,为什么“我觉得素质教育中很有必要加入一些人文学科的内容”?(4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20 分)岁月里的空心菜罗张琴正午,与一老妇人错身而过。老妇人怯怯放下肩上那副担子,取下脖颈间那条已然被汗水浸透的毛巾,擦了擦脸叫住我:“女俚,买把空心菜?”她拧开土箕里的矿泉水瓶子,却并没有将水倒进干渴的嘴里。她用手掌托着水,均匀仔细地洒在一把把整齐码好的空心菜上,咂摸了一下嘴, “看,很新鲜。 ”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南山岭不是岭,它是我们村的一处菜园子。菜地边,散落古树若干,一如保家卫国的士兵。大人荷锄劳作,孩子穿梭嬉戏于迷宫般的阡陌。傍晚,远山如黛,我与姑婆坐在院中那棵长满绿意的葡萄架下,撕南瓜藤,摘肥胖甜嫩的花生。那种用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来,盛在粗瓷碗里的空心菜我竟是许久没吃到了。母亲也种过空心菜,她做的空心菜极好吃,父亲却不买账。母亲直到最近才明白,父亲恼的不是她本来炒得极好的空心菜,而是与空心菜有关的岁月。父亲六岁不到,他母亲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果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菜” “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唤人空心的缘由,大概是:指姑婆无子无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姑婆有回听戏,唱的是封神演义 。被挖心的比干当时并没有死,却在听到卖无心菜的老婆婆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即 死”后倒地身亡。姑婆觉得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 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一个男人晓得姑婆所有的好,娶她进门。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姑婆说,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她在菜园里种了许多菜,当中居然就有空心菜。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20 世纪 80 年代,父母住在厂里职工宿舍,母亲在厂子仓库后头辟了一方菜园。繁殖快的空心菜顺理成章成了母亲菜园的主角。父亲本是反对的,但也无法辩驳,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暑假的一早一晚,我和弟弟们跟着母亲去菜园掐空心菜。父母上班后,我一个人拎着小桶子,举着小脸盆,在水龙头下,一遍遍将空心菜清洗干净。沾着水的空心菜躺在白色搪瓷盆里,那模样儿好看极了。那个时候,父亲是平静欢喜的。他时常对着母亲一脸温润地笑,总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摸摸我们的小脑袋瓜子。一场车祸将父亲对空心菜的隐忍暴露无遗。也是夏天,在县上买了房的父亲心情好,摩托车开得快了些,出了车祸。好在父亲戴了头盔,命大。医生准许父亲不再吃流食的那天,母亲特意熬了半只猪脚。母亲说,那一天,父亲的吃相将她吓坏了,转眼间一锅子猪脚见了底。一连几天,父亲拒绝母亲带来的空心菜,只将所有大荤狼吞虎咽剿灭一空。母亲惴惴不安,其实她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父亲好久没吃过这么隆重、纯粹的荤了。病中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狠狠解了一次馋。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家业,是父亲的 南山岭。每个人的内心 都渴望贴近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心有戚戚,恨不得把老妇人这两土箕菜全部买走。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莱,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其实,每个人 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选自 2018 年 4 月 6 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12. 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 分)13. 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4 分)14. 结合全文,理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这句话的内涵。 (6 分)15. 文章以“岁月里的空心菜”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 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 (19 分)管仲论宋 苏洵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选自古文观止 ,有删改)【注】威公:即齐桓公,这里改“桓”为“威” ,是宋人为避宋钦宗赵桓名讳的缘故。竖刁、易牙、开方:齐桓公宠幸的三个近臣。管仲死后,这三个人共同专权。桓公死后,诸子争位,竖刁与易牙等杀害群臣,立公子无亏,太子昭奔宋,齐国因此发生内乱。四凶:旧传共工(古代的世族官) 、罐兜(人名) 、三苗(古族名,这里指其族首领) 、鲧(人名)为尧时的四凶。少正卯:春秋时鲁国人。灵公:晋灵公,晋文公之孙。 孝公:齐孝公,齐桓公的儿子公子昭。1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秋 攘:排斥B. 其祸蔓延,讫简公 讫: 至,到C.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 絷: 拴,系,捆住D.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逆:违背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C. 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作师说以贻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B.这是一篇史论,以管仲死而齐国乱为例,论证了举贤任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C.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D.全文析理精细,反复对比,层层深入,笔锋流畅犀利,见识独特,很有说服力。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4 分)(2)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3 分)(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3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 2021 题。 (8 分)夜将半,南望书所见清 黎简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远知何处中宵火,低拜前头北海风。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空。已怜泪眼啼饥尽,更使无归作转蓬。【注】 后汉书儒林传:“时县连年火灾,(刘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 ”北海风,北面来的海风,因时在冬天,故成北风。20.本诗_一语暗示出五岭一带百姓处境的悲惨,一个_字显示了作者的立场,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2 分)21.赏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6 分)(三)古诗文默写(8 分)2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 4 句)(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 (李白蜀道难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杜甫登高 )(3)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 (王实甫长亭送别 )(5)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四、作文(60 分)近年来, “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也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注意】 题目自拟。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高二语文卷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23 分)1.选 B 项。解析:A.歌诵(歌颂) ,C.蜷缩(qun)经络(筋络) ,D.赋于(赋予 )2. 选 D 项。解析:A 项,文中说“李白的狂放”应包含“将进酒”和“行路难”两方面, “就是”用于此处合语境。B 项, “逼仄” ,地方狭窄,句中是说书斋的狭窄,使用正确。C 项, “打点” ,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 。句中用“收拾”意。D 项,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该改为“潇潇洒洒” 。潇潇洒洒形容人的举止自然大方。句中形容中国文人出游的状态。3选 C 项。 “访友”和“拜客”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访友”和“拜客”是并列的谓语,之间应该使用逗号。4.选 C 项。解析: A 语序不当。B 句式杂糅,可将“产生出来”删除。D 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关系到我省经济能否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祸” 。5.A 6.B 7.C8.答案示例: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一定要通过文艺节目来实现。你认为大量低俗的文艺节目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吗?(4 分,每点 2 分)9C (原文“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当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反而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 )10 (3 分)D.(A. “只要就一定能”太武断 B. 古之学者不是为了“别人” , 而是为了“提升自己” C.不是“一点”而是“很大” )11 (1)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做人为目的的;(2) 可以体味人生,陶冶性情。(3) 通过人文来味人类的伟大与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与永恒,树立与天地共生共存、与古代圣贤并肩并进的志气。 (4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全 3 点 4 分)12.内容:第一段写老妇人向“我”售卖空心菜(1 分) ,引发“我”对故乡南山岭的回忆,从而引出父母、姑婆关于空心菜的经历(2分) 。结构:照应标题。 (1 分 )13.命途多舛:母亲早亡,生活贫困,饱受屈辱。 (2 分)性格坚忍:回到故乡,置办家业,撑起家庭。 (2 分)14.“南山岭”原指“我”故乡的菜园子,承载着“我”童年的快乐与亲情的美好回忆;(2 分)也指姑婆的家、根和父亲的家业,承载着他们对安定富足生活和幸福家庭的美好愿望;(2 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寄托自 己幸福、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 (2 分)15.题目形象生动,给人以时空感、历史感与沧桑感;(1 分)“空心菜”贯穿全文,是全文行文的线索;(2 分)题目具有象征意义,空心菜无根,象征着父亲与姑婆早期的苦难;空心菜生命力强,又象征着他们的坚强。 (3 分,答到一点给 2 分)16.D 逆:预先17.D 连词,表目的 A代词,指人 语气词,用于判断句 B代词,他 动词,到 C表修饰表顺承,可不译18.C:由威公薨于乱可知,齐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不是齐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19.(1)事业的成功,不是成就于宣告成功的那一天,一定有它的缘由;祸患的形成,也不是形成于实际发生的那一天,也一定有它的前兆。(2)即使齐桓公幸而听从管仲的意见,杀了这三个人,可是其余的奸佞小人,管仲能够全部除掉吗?(3)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凭借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的缘故吧。20.解析 抓住关键句“已怜泪眼啼饥尽” ,然后结合前后内容来分析。答案 十室九家空(十室九空) 怜21.解析 首联, “黑”与“红”颜色上形成对比, “万丈”是夸张手法,都是写火势猛;“低拜前头北海风”结合注释可知,使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降雨的虔诚;颈联, “五岭” “三年” “千里内” “十室”“九家空”均为数量词,叠用突出民生凋敝时间之久、范围之广;尾联中, “转蓬”是比喻手法,将流离失所的百姓比作随风飘转的蓬草,突出百姓的遭遇凄惨。结合整首诗看,前两联写火灾 ,实写;后两联写灾民,是想象,虚写。答案 比喻,将漂泊流离的百姓比作蓬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悲苦。用典,表现作者祈愿降雨止风,不使火势蔓延的焦急心态。对比,将密云黑和曙霞红进行对比,突出了火灾的气势凶猛。(若答“夸张手法突出火灾的气势凶猛”也可以给分。)叠用数量词,有力地突出了民生凋敝的悲惨境地。虚实结合,作者由眼前的火灾想到更多的灾民,表现作者的悲悯情怀。四、作文(60 分)【写作提示】 肯定的立论:“佛系”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让自己慢下来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降低物质要求,放弃争名逐利,回归生命本源,顺其自然地生活。否定的立论:青年时期,是一个正适合拼搏的年龄,如果大部分人都态度消极,不事竞争,对于个人和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对个人来说,不利于发挥出个人潜能,不能在奋进中磨炼意志,锻炼能力,且美好生活、幸福感是靠积极奋斗获得的, “佛系”的表现有时甚至是一种消极的逃避;对社会来说,对社会的贡献会减少,会逐渐偏离主旋律。【范文】生活自有味 佛系需理性刘再复言,这是一个矮人的时代。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之中,人人都努力缩小身躯,向金钱与权力的金字塔涌去。然而,在此大潮之下,却有一群“逆行者”佛系青年,他们号称看淡一切,无所追求。而在我看来,如此之行为,需理性看待。佛系青年以云淡风轻之姿态,活出自己的方式。不失为为激烈物欲降温的有效方法,使人生多了一份洒脱。但是,如尼采所言, “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爱他” 。佛系青年看淡一切,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使之如一潭死水,而自己也无法从中获得趣味,实在可惜。故我认为,生活自有味,佛系需理性。“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 ”简嫃如是说。佛系青年风轻云淡,活出了自己的世界,让生活不再焦躁不安,无欲无求,无争无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人生“大道”之体现,是“岩中习静观朝瑾,松下清斋折露葵”的禅意流露。由此观之,佛系活法不失为平复心绪、涵养意境之良方。佛系青年之活法,可以让我们于快节奏中稍作停歇,却不可以以此为追求,佛系的背 后是消极,佛系青年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佛系青年之看淡一切,实是对自身能力之不确定,是对斗争拼搏之畏惧。当下中国,人口飞增,大学生就业难之现象年年涌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失败并存的世界。佛系青年以无所谓之姿应对来自生活的压力,是迷惘与无所适从。刘同说,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在背后极其穷力。佛系青年恰好与之形成对照,不仅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在背后也未曾努力。不信任自己,不勇于斗争,佛系青年难以涅槃,也自难有如意生活。佛 系青年之潮流,折射当下社会之浮躁浅薄。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厌烦,佛系青年是被动而行。所谓风轻云淡、了无波澜,是对现状的失望,是变相的逃避。 “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 ”梁文道如是说。众人攘攘,皆为利往。觥筹交错间,我们的心如同在秋风枝头摇摆的果子,逐渐干萎了,失去了香气。或许于此背景下, “ 佛系”是青年躲避世俗的一个出口。老舍小病有言:“生活是种律动,需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生活自有滋味所在,佛系不过匆匆过客,切需理性,不叫生活抱香枯萎,无人欣赏。【点评】 本文阐释从佛系青年出发,辩证有理有据。语句通畅,引用合理。从逻辑角度而言,思想深刻,能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清晰地阐明因果关系。语言简练,有警醒意义,如“佛系青年难以涅槃,也自难有如意生活” “不叫生活抱香枯萎” ,堪称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