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与文广新局2019年工作务虚会发言稿合集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518678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与文广新局2019年工作务虚会发言稿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与文广新局2019年工作务虚会发言稿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与文广新局2019年工作务虚会发言稿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 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与文广新局 2019 年工作务虚会发言稿合集文广新局 2019 年工作务虚会发言稿2018 年,文广新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沿海强市 品质黄骅” 发展目标,以“十百千”工作为抓手,凝心聚力,务实创新,推进文化、体育、旅游、文博事业全面稳步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第一,文化建设方面,深入落实公共服务实现文化惠民:群文活动百花齐放,全年开展重大节庆和主题日等多项文化活动;基础服务更加扎实,文化馆建立总分馆制,积极推进“一乡一品”建设,组织“文化六进” ;书法艺术态势喜人,应广大市民需求,如期开展第五届基层群众书法美术作品展及津冀书法作品展。第二,体育事业方面,积极组织体育赛事促进全民健身:成功举办第五届全民运动会、省业余乒乓球联赛等规模赛事,举行 5 人制足球联赛等单项赛事和各类邀请赛;我市健儿出征各级赛事屡创佳绩,在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及沧州市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取得名次, “黄骅武术”在京津冀武术交流大会上也一展风采。第三、行政管理方面,全面实现科学监控提升管理水平:贯彻政策法规、加强执法检查,强化广播影视播出秩序。行业管理信息化、数据化、网格化建设有序推进。第四、文保旅游方面,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扩大宣传效力:主动发掘保护文物,开展郛堤城内功能区试发掘,参加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开展馆藏石造像保护修复工作,建设海丰镇遗址博物馆;创新旅游产业特色业态,采取“旅游+”模式,以重大活动带动旅游市场活力。第五,窗口服务方面,丰富文教活动促进良好学习氛围:博物馆先后举办环境公益、手工制作、绘画、茶艺品鉴等社教活动 10 余期,极大丰富了青少年课余生活;图书馆采购专题读物扩大读者群,扩展改造少儿借阅室面积;流动服务车“文化赶大集” 。2019 年,我局将继续坚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紧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品味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目标,谋大局,抓重点,求创新,促转型,推进全市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沿海强市、品质黄骅”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和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一、巩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成果,促进基层文化繁荣,进一步完善提升“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二、持续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精心组织好新区第六届全运全、第十二届武术交流大赛、文化艺术节、书法美术展等一系列贯穿全年的文体活动,引领向善向美的文化生活。三、不断加强乡村文化事业建设,组织开展“戏曲乡村行”活动,强化“农村书屋”和“综合文化站”高效利用的业务指导和考核督导,实现全市行政村健身器材配备全覆盖。四、凝聚社会力量,创建“文广新局志愿者舞蹈队”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构建“社会办文化、文化为社会”的文化事业发展大格局。五、将 2019 年定为“黄骅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提质年” ,全力争取将海丰镇遗址海上丝绸之路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力争取将郛堤城遗址成功申请为“国保” ,实现海丰镇遗址博物馆和升级改造后的海盐博物馆顺利对外开放,并以博物馆为依托大力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及文化社教工作,不断提升黄骅文化资源的高度、广度及厚度。六、加强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深度开发黄骅旅游资源,创建完善督查机制,积极探索休闲农场、文创农业、特色民宿、观光工厂等全域旅游新模式、新业态,切实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全市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发展。七、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有关工作要求,加强安全维稳工作,强化安全播出、文化市场和文物安全保护管理。八、加强全系统党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不断强化局党组的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全系统党员队伍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让党中央的精神化为“家常话” ,让核心价值观“活”起来。9、认真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2019 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2019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振兴战略,以制造强市建设为中心,着力构建“3610”产业新体系,重点实施工业转型发展“十大行动” 。全年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 70%,装备制造业首位度达 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8.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 80 户。一、民营经济提升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市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严格执行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纾困解难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整合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扩大至1 亿元。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 “千名行长进万企” “税润千企万户行”等活动,畅通政企交流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争创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县(区) 。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龙头企业壮大行动。加快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十亿企业成长、纳税过亿企业扶持”行动计划,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十大产业集群,抓重点、分梯队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全年 10 亿元企业突破 15 户,亿元企业突破 360 户。依据企业发展实效、项目建设、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发展质量等指标体系,制定六安市规模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办法 ,每年优选并分类发布企业排行榜,激励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谋发展、争先进,推动政策和资金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产投公司。 )三、 “专精特新”培育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后备库,集中资源和政策扶持,力争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30 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40 家, “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各 10 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和“科技创新板”挂牌。有效发挥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支持。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金融监管局、市产投公司。 )四、创新驱动发展行动。大力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与大院大所合作,鼓励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行业研发平台。探索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征集和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发布双向对接活动。高标准推进安徽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加快六安大学科技园二期工程、氢能产业研究中心建设。力争全市制造业规模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 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20%;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30 家,新增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5 家以上,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0 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 10 家;新设立院士工作站 3 家以上,在氢燃料电池、航空航天等领域院企共建平台取得突破。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五、技术改造升级行动。分层次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家居制造等行业率先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在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采矿冶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推广“机器换人”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机器换人”500 台以上,力争全年技术改造投资增长 15%以上。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精品安徽、精彩安徽”宣传,争创安徽工业精品 5 项。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产投公司。 )六、落地项目提速行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项目调度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工作方案(试行) (六政办秘2018212 号) ,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制、按月调度制、定期通报制、领导联系制、部门包保制“五项机制” ,保障落地项目顺利推进、按期投产、尽早达效。每季度召开全市重点项目调度会,压实责任、跟进督查,有效传递责任和压力。各县区要建立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调度机制,每月县区主要领导召开项目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形成持久的推动力和执行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工业项目投资增长 10%以上,全市5000 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开工 100 个、投产 50 个。重点推进首矿大昌钢铁、金寨力信锂电池、力芯集成电路、迎驾野岭产业园、叶集绿色板材工业园、明天氢能产业园一期等重大项目按期投产达效,有序推进五洲新春产业园、应流航空产业园、美盈森智能工厂等一批项目建设,推动雅迪电动车、鸿路钢构二期、AMOLED显示模组、佳仪光电、中科瑞华产业园、瑞科玛汽车锂电池等项目加快落地开工。强化双招双引优化增量,重点瞄准合肥、武汉产业配套需求,实行错位发展,紧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健康等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灵活运用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引进牵动性强的行业引领项目,打造产业基地。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投创中心。 )七、开发区转型升级行动。围绕“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源”的功能定位,按照产城融合、以产为主;二三产融合、以二产为主;科工贸融合、以战新产业为主的“三融合三为主”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加快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整合工作,推进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修编。优化土地供给机制,提高开发区项目入驻标准,鼓励企业自建多层厂房,建立全市统一的工业用地信息数据库,加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企业闲置土地征收土地闲置费;对“僵尸”企业、破产企业的土地资源处置,采取土地使用税减免、缓交等灵活机制,支持新的业主获得土地使用权。健全开发区发展分类评价评估体系和调度通报制度,引导各开发区在综合评比中争先进位。鼓励各开发区按照集聚集约要求,提升产业竞争力,明确 1 个首位产业,重点发展 2-3 个主导产业,做强做优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以错位发展、集群建设为核心,制定出台合六经济走廊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建设,走廊区域内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 45%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市住建局。 )八、返乡创业主攻行动。全面落实关于六安市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 (六政201823 号) ,以开发园区为主体,加快推进一批高水平创业平台建设,加强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认定和管理工作,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力争创建国家级返乡创业类平台 2 个,省级返乡创业类平台 5 个,打造 10 个左右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新增小微创业企业 600 家,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强返乡创业外部服务等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返乡创业人员管理台账,充分发挥在外人才协会分会、异地六安商会等桥梁作用,广泛推介和宣传返乡创业典型,大力推行“帮办制”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大力引导推动建立健全市场化、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市投创中心。 )九、困难企业纾困行动。进一步开展困难企业调查摸底和风险评估,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对全市困难企业把脉问诊,分类认定困难企业和“僵尸”企业。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纾困资金,按照“股份合作一批、租赁承包一批、破产重组一批、整体出让一批、收回处置一批”的工作法,研究制定困难企业处置方案,结合退城进园工作,处置长期停产工业企业及停建工业项目,切实减少无效低端供给,加快盘活工业存量资产。加大力度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处置中启动难、实施难、人员安置难等问题,加快推动市场出清,释放沉淀资源。建立“僵尸”企业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模式,缩短审理期限,加快破产清算,综合采取司法和行政手段,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力争全年盘活困难企业 100 家,完成星瑞齿轮等 20 家企业的退城进园。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中院、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社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银保监分局。 )十、企业家培养行动。持续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 ,着力打造“六安工业领军型人才培训”系列品牌,全年组织开展 1 期“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2 期规上企业负责人“能力素质提升”短期轮训班、2 次“入企诊断”服务活动。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完善企业家人才数据库,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建立开通线上远程教育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全年举办 2 期以上企业家培训活动。大力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家社会地位,发挥企业家经济发展领头羊作用,有效提振企业家信心。发挥各级工商联、企联的桥梁作用,开展行业观摩活动,对标先进,创新发展。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市工商联、市经信局、市人社局。 )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发展信念,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持之以恒紧抓不放,全力建设“四最”营商环境。成立市工业转型发展“十大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每季度开展督导和评估,并适时通报“十大行动”推进落实情况。持续通过组织工业项目观摩等活动,开展工业发展先进县(区) 、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 、返乡创业先进县(区) 、高质量发展开发区、十佳企业和突出贡献企业家考评活动,激励争先进位,主动担当作为,努力营造重工强工的浓厚发展氛围,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