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焦化安全规程复习题.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186117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焦化安全规程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焦化安全规程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焦化安全规程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焦化安全规程复习题煤气安全规程部分1、煤气的危规号是(23030),UN编号是(1023)。2、焦炉煤气的自燃点是(640)3、焦炉煤气的爆炸下限是(4)%,爆炸上限是(30)%。4、CO的最高容许浓度是(30)mg/m3。5、煤气属于危险化学品第(2.3)类,(有毒)气体。6、各种主要的煤气()等应编号,号码应标在明显的地方。煤气管理部门应备有煤气工艺流程图,图上标明()及()的号码。7、有煤气设施的单位应建立以下制度:煤气()管理制度,将设备图纸、技术文件、设备检验报告、竣工说明书、竣工图等完整资料归档保存;煤气设施大修、中修及()的记录档案管理制度;煤气设施()情况的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煤气设施的日、()和年度检查制度,对于设备()等每年重点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备查。8、剩余煤气放散装置应设有点火装置及()或()灭火设施,需要放散时,一般应点燃。9、煤气设施的()等经常有人操作的部位,均应设置固定平台。走梯、栏杆和平台(含检修平台)应符合GB40531、GB40532、GB40533、GB40534的规定。10、新建焦炉应布置在居民区()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其厂区边缘与居民区边缘相距应在()m以上,中间应隔有防护林带。11、新建焦化厂的办公、生活和卫生设施应布置在厂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风侧。12、新建焦煤气冷却,净化区应布置在焦炉的机侧或一端,其建(构)筑物最外边线距焦炉炉体边线应不小于()m。中、小型焦炉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m。13、煤气初冷器(塔)应正对抽气机室,按单行横向排列,初冷器出口煤气集合管中心线与抽气机室的行列线距离应不小于()m;14、一根集气管应设()个放散管,分别设在吸气弯管的();并应高出集气管走台()m以上,放散管的开闭应能在集气管走台上操作;15、在吸气弯管上应设()翻板和()翻板;16、焦炉地下室应加强通风,两端应有安全出口,并应设有斜梯。地下室煤气分配管的净空高度不小于()m;17、交换装置应按先关(),后交换(),最后开()的顺序动作。18、废气瓣的调节翻板(或插板)全关时,应留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燃烧系统具有一定的吸力;19、焦炉地下室、机焦两侧烟道走廊、煤塔底层的仪表室、煤塔炉问台底层、集气室、仪表间,都属于()类火灾危险厂房;20、焦炉地下室、焦炉烟道走廊、煤塔炉间台底层、交换机仪表室等地,应按()区选用电气设备,并应设有()照明。21、电捕焦油器设在抽气机前时,煤气人口压力允许负压,可不设泄爆装置。在鼓风机后,应设泄爆装置,设自动的连续式氧含量分析仪,煤气含氧量达()时报警,达()时切断电源。22、冷却、净化设备的气密性试验煤气冷却、净化设备的气密性试验与管道系统相同,应遵守646的有关规定。焦炉的吸气管应用5103Pa(510mmH2O)做泄漏试验,20min压力降不超过()为合格。23、煤气管道的垂直焊缝距支座边端应不小于()mm,水平焊缝应位于支座的上方。24、通过企业内铁路调车场的煤气管道不应设()装置。25、与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共架敷设时,煤气管道应架设在()方,对于容易漏气、漏油、漏腐蚀性液体的部位如法兰、阀门等,应在煤气管道上采取保护措施;26、与煤气管道共架敷设的其他管道的操作装置,应避开煤气管道()等易泄漏煤气的部位;27、其他管道架设在管径大于和等于1200mm的煤气管道上时,管道上面宜预留()mm的通行道。28、大型企业煤气输送主管管底距地面净距不宜低于()m,煤气分配主管不宜低于()m,山区和小型企业可以适当降低;29、新建焦炉冷却及净化区室外煤气管道的管底至地面净距不小于()m,与净化设备连接的局部管段可低于()m;30、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水煤气(半水煤气)管道的隔断装置不应使用带()部件。31、水封装在其他隔断装置之后并用时,才是可靠的隔断装置。水封的有效高度为煤气计算压力至少加()mm,并应定期检查水封高度。32、盲板应用()板制成。33、放散管口应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m,离地面不小于()m。厂房内或距厂房()m以内的煤气管道和设备上的放散管,管口应高出房顶()m。厂房很高,放散管又不经常使用,其管口高度可适当减低,但应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m。不应在厂房内或向厂房内放散煤气。34、放散管口应采取防()、防堵塞措施。35、剩余煤气放散管应控制放散,其管口高度应高出周围建筑物,一般距离地面不小于()m。36、厂区主要煤气管道应标有明显的煤气()和种类的()。所有可能泄漏煤气的地方均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37、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h;不超过()mg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h;在不超过()mgm3时,人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min20min。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h以上。38、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早于动火或进塔(器)前()h,检修动火工作中每两小时应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h,也应重新分析,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煤气比重小于空气时,取中、上部各()气样。39、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V。40、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人大量蒸汽或(),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Pa(102mmH2O)。不应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径小于或等于()mm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41、现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的国标号是GB()。42、动火分析合格判定: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体积百分数)。42、煤气工程的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对于笨重体力劳动及危险作业,应优先采用()措施。43、煤气危险区(如地下室、加压站、热风炉及各种煤气发生设施附近)的一氧化碳浓度应定期测定,在关键部位应设置一氧化碳()。作业环境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PPM44、煤气设施的()等经常有人操作的部位,均应设置固定平台、走梯、栏杆和平台(含检修平台)。45、新建焦炉应布置在居民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风侧,其厂区边缘与居民区边缘相距应在()以上,中间应隔有()。46、煤气管道应采取()和防雷的措施。47、煤气管道与水管、热力管、燃油管和不燃气体管在同一支柱或栈桥上敷设时,其上下敷设的垂直净距不宜小于()。48、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含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不超过100mg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在不超过200mgm3时,人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49、直径小于或等于()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50、煤气设备或单独的管段上人孔一般不少于()个。可根据需要设置人孔。人孔直径应不小于(),直径小于()的煤气管道设人孔时,其直径与管道直径相同。51、吹扫和置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应用()或()为置换介质。吹扫或引气过程中,不应在煤气设施上栓、拉电焊线,煤气设施周围(40)m内严禁火源。52、鼓风机煤气吸入口的冷凝液出口与水封满流口中心高度差,不应小于()53、地下室煤气管道的冷凝液排放旋塞的材质,不应采用()54、水封的有效高度为煤气计算压力至少加(),并应定期检查水封高度。55、当燃烧装置采用强制送风的燃烧嘴时,煤气支管上应装()或()。在空气管道上应设()。56、厂房内或距厂房20m以内的煤气管道和设备上的放散管,管口应高出房顶()。厂房很高,放散管又不经常使用,其管口高度可适当减低,但应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放散管口应采取()措施焦化安全规程部分1、因正常照明的()发生故障而启用的照明称为应急照明。2、4.6条:采用新()、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有关生产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3、4.14条:兼具电动和手动两种方式的转动设备,应设手动时(自动断电)联锁。手动操作前,应拉下设备的电源开关。4、4.15条:设备和管道应根据其内部介质的火灾危险性和操作条件,设置相应的(仪表)、(报警信号)、(自动联锁保护)系统或(紧急停车)措施。5、5.2.2条:当采用捣固炼焦工艺,煤气净化车间布置在焦侧时,其建(构)筑物最外边缘距大型焦炉熄焦车外侧轨道边缘不应小于(45)m。6、5.3.3条:易燃与可燃性物质生产厂房或库房的门窗应向(外)开,油库泵房靠储槽一侧不应设门窗。7、安全出入口(疏散门)不应采用(侧拉)门(库房除外),严禁采用(转)门。8、6.4条:灭火蒸汽管线蒸汽源的压力,不应小于(0.4)MPa,其操纵阀门或接头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安全地点。9、6.8条:甲、乙、丙类液体储槽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距槽壁(15)m范围外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槽可使用的数量内。10、按照室内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规定,焦炉地下室属(1)区,煤气鼓风机室属(1)区。11、当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设检修电源时,检修电源应为满足环境危险介质要求的(防爆)电源。12、在(1)区内应采用铜芯电缆;在(2)区内宜采用铜芯电缆,当采用铝芯电缆时,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有可靠的铜-铝过渡接头等措施。所有导线和电缆,(五)年内至少做一次绝缘试验。13、设备的电气控制箱和配电盘前后的地板,应铺设(绝缘板)。变、配电室,应备有(绝缘手套)、(绝缘鞋)和(绝缘杆)。14、滑触线高度不宜小于(3.5)m;低于(3.5)m时,其下部应设防护网。防护网应良好接地。15、车辆上配电室的人行道净宽,不宜小于(0.8)m。16、电气设备(特别是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和电线的金属保护管,应与(PE)线或(PEN)线相连接,手持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17、行灯电压不应大于(36)V,在金属容器内或潮湿场所,则电压不应大于(12)V。安全电压的电路应是悬浮的。18、生产装设上的照明灯,不宜面对可燃气体(蒸汽)的(放散管)、储槽顶部人孔(观察孔)和管道(法兰盘),也不宜装在可能喷出可燃气体的(水封槽)和(满流槽)上部。19、储槽、塔器及其他设备的外壳,应有(设备编号)、(名称)及(规格)等醒目标志。20、生产、储存和装卸甲类液体与可燃气体的管线及设备,应设接地装置,并应遵守下列规定:直径小于20m的储槽,至少(2)处接地;大于20m的,至少(4)处接地。21、在轨道上行走的设备,其两端应有(缓冲)器,轨道两端应设(电气限位)器和(机械安全挡)。22、在同一轨道上行走的两台设备,应有防止(碰撞)的信号或(自动联锁)装置。23、蒸汽管与易燃物管道同向敷设时,蒸汽管应架设在(上)方。24、阀门应有(开、关旋转)方向和(开、关程度)指示,旋塞应有明显的(开、关)方向标志。25、翻车机应设置(事故)开关、(自动脱钩)装置、(翻转角度极限)信号和开关,以及人工清扫车厢时的(断电)开关,且应设置(制动)闸。26、煤槽上部的入口应设金属盖板或围栏,煤流入口应设篦子,蓖格(篦缝)不应大于(0.2m0.3m)(0.2m),翻车机下煤槽蓖格(篦缝)不应大于(0.4m0.8m)(0.4m),粉碎机后各煤槽篦缝不应大于(0.2)m。27、胶带输送机通廊两侧人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0.8)m,如系单侧人行通道,则不应小于(1.3)m。人行通道上不应设置入口或敷设蒸汽管、水管等妨碍行走的管线。28、沿胶带输送机走向每个(50m100)m,应设一个横跨胶带输送机的过桥。过桥走台平面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6)m。29、胶带输送机侧面的人行道,其倾角大于(6)的,应有防滑措施,大于(12)时应设踏步。30、胶带输送机的转动装置,机头、机尾和机架等与墙壁的间距,不应小于(1)m,机头、机尾和拉紧装置应有(防护)设施。31、禁止在距打开上升管盖的炭化室(5)m以内清扫集气管。32、炉门修理站卷扬机上的升、降开关,应与旋转架的(位置)联锁,并能(点动)控制;旋转架的上升限位开关应准确可靠。33、装煤车与炉顶机、焦两侧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800)mm。34、装煤车托煤板没有退回到原位时,应设置(切断装煤车行走)的闭锁装置。35、电捕焦油器中采用氮气保护的绝缘箱,温度低于(80)报警,温度低于(70)时自动断电。36、饱和器开工前,要先保证(饱和器)及其(满流槽)附(水封槽)液位达到满流。37、粗苯储槽(阻火器)、(呼吸阀)、(人孔)、(放散管)等金属附件应保持等电位连接。38、管式炉点火作业时,应双人配合作业,先用(蒸汽)吹扫,然后遵循“(先送富油后点火)、(先点引火后送煤气)”的原则。39、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4)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8mg/m3。40、苯的PC-STEL值是(10)mg/m3,PC-TWA值是(6)mg/m341、一氧化碳(非高原)PC-STEL值是(30)mg/m3,PC-TWA值是(20)mg/m342、闪点(28)以下的液体(如粗苯、苯、甲苯、二甲苯等)的生产车间或仓库不应采用散热器采暖。43、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每天连续接触噪声4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8)dB(A)。44、易燃易爆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设备、管道和容器动火,应先办动火证。动火前,应与其他设备、管道可靠隔断,清除置换合格。合格标准(体积百分浓度):爆炸下限大于4的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4者,其含最小于(0.2)。45、在有毒物质的设备、管道和容器内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物料进出口,有毒物质的浓度应小于允许值,同时含氧量应在(18%)(21%)(体积百分浓度)范围内。监护人不应少于(2)人,应备好防毒面具和防护用品,检修人员应熟悉防毒面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或等于(12)V。46、高处作业应系好安全带,作业点下部应采取措施,人员不应通行和逗留,上下时手中不应持物。(六)级以上大风、大雪、大雾、暴雨等恶劣环境和有职业禁忌人员,不应从事高处作业。47、焦炉地下室应加强通风,两端应有安全出口,并应设有()。地下室煤气分配管的净空高度不小于();48、焦炉地下室、机焦两侧烟道走廊、煤塔底层的仪表室、煤塔炉问台底层、集气室、仪表间,都属于()类火灾危险厂房49、新建、扩建、()和()的焦化设施,应经过检查验收合格,并有完事的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投入运行。焦化设施的经收,应有使用单位的()参加。50、企业对涉及的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51、兼具电动和手动两种方式的转动设备,应设手动时()联锁。手动操作前,应拉下设备的电源开关52、厂房、梯子的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宜正对车辆、设备运行频繁的地点,否则应设()或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53、生产区域必须设安全通道,安全通道净宽不应小于(),仅通向一个操作点或设备的不应小于(),局部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4、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采用()或()式建筑55、设备的电气控制箱和配电盘前后的地板,应铺设()。变、配电室,应备有()和()等。56、在轨道上行走的设备,其两端应有(),轨道两端应设()和().在同一轨道上行走的两台设备,应有防止()的信号或()装置。57、转动设备和提升设备周围应设()或其他();自动或遥控的设备,其周围应有防止人员接近的措施和()58、输送易凝可燃液体的管道及阀门均应(),不应使用明火烘烤。59、阀门应有()方向和()的指示,旋塞应有明显的()标志。60、可燃液体的储罐,应设()和(),必要时可设自动联锁切断进液装置。酸、碱和甲、乙、丙类液体高位储槽。应设()或()。浓硫酸储槽顶部应设(),或采用其他放水措施,槽底的出口管应设()道阀门。61、翻车机应设置(),以及人工清扫车厢时的断电开关,且应设置()闸。62、配煤盘下的胶带输送机与配煤斗槽立柱之间的距离,在跑盘一侧不应小于()m。63、沿胶带输送机走向每隔(),应设一个横跨胶带输送机的过桥。过桥走台平台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