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知识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1655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知识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艾灸知识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艾灸知识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灸知识篇2,LOREM IPSUM DOLOR,1,艾灸各种穴位的功效,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2,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xxx。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203O 壮。,4,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5,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 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 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 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 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 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 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 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 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 ,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6,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 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 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 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 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 ,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 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 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7,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眼科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 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 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 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怎样用艾灸治失眠艾灸治失眠的方法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艾灸治疗失眠时,每晚于临睡前1小时, 用温热的水先泡脚10分钟。然后再用艾灸对穴位的进行施炙。现在社会压力大, 尤其是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很脆弱。又有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年轻人失眠。失眠也属于亚健康可以用艾灸治疗失眠的方法不是治疗失眠。,8,失眠通常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 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本病属中医“不寐“范畴,亦称“不得眠“、 “不得卧“、“少睡“、“无眠“、“目不暝“,因外感或内伤等,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 心神不安,以致经常不得入寐 2、艾灸治疗失眠的方法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因本法采用上等陈艾,融入数位中药、藏药合制而成, 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 3、艾灸治疗失眠的方法主穴:百会、至阳、心俞、脾俞、胆俞。配穴:神门、三阴交、涌泉。艾灸保健需要注意6个事项1.灸法的适应证以虚证(偏阳虚)、寒证和阴证为主。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 应慎用或禁用灸法。 2.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 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9,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 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 5.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 6.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 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10,根据用法特点分为艾炷灸疗法、艾条灸疗法、药卷灸疗法、温针灸疗法、隔姜灸疗法、灯火灸疗法等多种艾灸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治疗虚寒证、寒湿痹证、小儿惊风、昏迷等急性病证疗效显著。但由于其燃烧、易灼伤患者而不被现代医学所接受。因此在各级医院针灸则多见针刺,少见艾灸,因此绝大多数人讹称针刺为针灸。 艾灸和针刺一样都可以独立的治疗各种疾病,只是对经络及穴位刺激的方式不同、治疗与保健的侧重点不同艾灸与其他疗法相比较无疼痛、无任何毒副作用,且治疗范围广泛,疗效之神奇非亲身体验才能相信 红炉点雪指出:灸法祛病之功、难以枚举、无论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而不宜。,11,艾灸的功能和作用 艾灸治疗仪具有止痛、调整功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行气活血, 消淤散结,温补中气,回阳固脱,平衡阴阳,补虚泻实,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重要作用。 主要适应症 各种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腰腿痛、腰间盘突出、腹痛腹泻、结肠炎、扭伤红肿疼痛、 面神经麻痹、中风半身不遂、高血压;妇科: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囊性肿瘤、乳腺纤维瘤、盆腔炎、 附件炎、尿道炎、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美白、塑身、祛斑、除痘等,青少年近视、弱视、尿床、厌食、 生长发育不良、鼻炎、内、外、妇、儿、五官科、神经系统、泌尿等各科,凡适合传统灸法的一切病症均可使用。 艾灸在基层使用的实用性 1.传统疗法,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诊所对患者的治愈率。 2.价格低廉,基层诊所门诊易于接受。 3.治疗无痛苦,收费低廉患者容易接受。 4.无创治疗,使用大夫易于操作,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用艾灸治疗常见疾病 中医的灸法一直是中医养生值得推荐的养生方法,下面是来自针灸科得主任为大家推荐的几种简单常用的艾灸穴位疗法!,12,中药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实,对于一些皮肤高敏或有其他不适宜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的人, 还可以采用艾灸、饮食疗法、拔火罐、热疗(日光浴、远红外舱、温泉疗法、沙滩浴)等疗法。 最常见的是艾灸,针灸科主任焦乃军副主任医师说,夏天由于天气热、人体内热,还有艾灸本身的热度, 可以借助特定的穴位,用温热的药物进行灸疗。艾本身就有温通、活血化瘀的作用,燃烧后,可以使热气内注 把深伏在人体内部的寒邪驱逐体外,使人体阳气充沛,达到温通经络、扶正驱邪、培补气血的作用。,13,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 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 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14,感有七种感觉:第一是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第二是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第三是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 甚至直达病灶; 第四是局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 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第五是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 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第六是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例如酸、胀、麻、热、重、痛、冷等;第七是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这些都是灸感。我们最期待出现的当然是第六、七种感觉, 这说明艾灸的纯阳之气沿着经络传导了。比如腰痛艾灸肾俞穴或八髎穴,会感觉到有一股热流, 或是酸、麻、胀、痛、冷、重等非热感觉顺着经络蔓延,可能会传导到委中穴或承山穴, 这就是气至而有效。在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灸罢二穴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 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可见灸感并非局限在施灸的部位, 而是会沿着经络传导的。根据我的经验,灸感的强弱一般代表了经络阻塞的程度。 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的经络通畅,作用立竿见影,见效快;不过没有灸感也不是就没有效果 而是表示经络中邪气淤积严重,需要一点时间开淤散阻,作用慢一些。 孩子你好,我看到了你用艾灸的方法治疗疾病时间不短了,可是不知道你是常常艾灸,还是隔三差五地艾灸? 我在博客里也常常提到,艾灸是个坚持的过程,如果你一直是坚持治疗且没有效果,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坚持下去。也许艾灸没有达到你预期的疗效,但你用艾灸肯定也改善了很多的症状, 包括你自己的免疫功能。至于灸感,不一定没有灸感就没有效果。,15,虽然是经络迟钝型,但并不是没有灸感,至少局部灼热也是灸感的一个范畴。 我想你通过这段时间施用的艾灸,整个人的机体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起码你现在的身体应该比你艾灸前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这就是进步。这些都是我的经验。” 灸感主要是代表经络是否敏感,有的人刚刚艾灸就有很强烈的灸感, 有的人艾灸很久了,也没有灸感,这样的人多数属于经络迟钝型。 敏感型和迟钝型都可以用艾灸治疗,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敏感型的疾病康复会快些,而迟钝型的或许疾病康复慢点。你.根据灸感的传导可以找出经络里的病 咱们继续说说灸感的问题。上面文章里的小伙子是属于经络迟钝型的, 灸感不明显,而有的人则正好相反。我在网上有一个叫“潭水流深”的病人, 她经常向我反馈治疗的结果。通过她的描述,我感觉她就是个经络敏感的人,艾灸后的效果很明显。 她自己描述的情况是这样的: “我因为有肠易激综合征(每日便后右下腹痛,白天也会痛一段时间)和痛经(刚来的半天痛),16,艾灸疏经通络、温经散寒,不仅可以缓解局部的关节疼痛,用艾条灸治特定的穴位还可 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补益人体的元阳),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也避免了目前许多调节免疫机能的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 但是我们在施灸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很多反应,所以我在这里教会大家在出现反应时应该如何面对。 有很多人参与了艾灸,到出现了反应就停止了,以为越灸越重了,其实这就是艾灸的排病现象。 您可以看看我前面的文章,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 至于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以为是过敏了。 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元阳气驱赶病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 还有灸出的游走性疼痛,就是出现的通窜的感觉,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此时可以用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可以在大椎、心俞、膻中、十宣等处用三棱针点刺少量放血, 给病邪以出处。可先行放血一次,观察症状缓解,就不用再放了。如果症状没有好转, 可以在一周之后再次放血,直到症状得到缓解为止。,17,艾灸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通窜的感觉,哪里有病,就通窜到哪里。比如子宫有病, 就会通窜到子宫;前列腺有病,就会通窜到前列腺;大肠有病,就自然通窜到大肠, 直至病除为止。就好像电脑的杀毒软件一样,根本就不需要人为去操控,杀毒软件会从头到尾、 从里到外的将病毒全部搜出并杀灭,这全凭真元阳气的自然造化功能,绝对不用越俎代庖。 在对患者施灸时,一般不论出现什么及其特殊的情况,都应该坚持灸下去, 直至被灸的关元穴不觉疼痛或有温水流动的感觉、小腹如热水袋一样温热舒服为止。 在此之前所出现的情况都是病邪被化解出去的表现。比如喉咙干痛、口渴、目赤、头痛等症状许多古今医生都认为是灸过火了,通过灸足三里就可以引火下行。 但我认为大可不必, 因为灸关元可以祛除寒邪、增强脏腑功能,有助于恢复元阴元阳。,18,LOREM IPSUM DOLOR,19,LOREM IPSUM DOLOR,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