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 最新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16553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杆菌科 最新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肠杆菌科 最新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肠杆菌科 最新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1,.,肠杆菌科的共同特点,肠杆菌科: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 至少有44个菌属,170个以上的菌种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少数为致病菌,可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2,.,3,.,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机会致病菌:E.coil,致病菌: 沙门菌、志贺菌,鼠疫杆菌等,正常菌群转变为致病菌:引起胃肠炎 的大肠杆菌,4,.,肠杆菌科的共同特点,形态与结构 G- 杆菌 无芽胞 一般无荚膜 周鞭毛 菌毛,培养 兼性厌氧或需氧 营养要求不高,5,.,6,.,肠杆菌科的共同特点,生化反应:活泼触酶(+)、氧化酶阴性 生化鉴定-乳糖发酵 致病菌:不发酵乳糖 非致病菌:发酵乳糖,7,.,SS培养基,肠道非致病菌,肠道致病菌,8,.,鉴定中最重要的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肠道非致病菌(埃希菌属) 发酵乳糖、产酸产气,肠道致病菌(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等)不发酵乳糖 ,9,.,菌体O抗原:LPS的最外层,属特异性;IgM型抗体 核心多糖是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抗原 (S-R型变异) 鞭毛H抗原:引起IgG型抗体 H-O型变异的意义 K 抗原或Vi抗原:型特异性,可阻止O抗原凝集,肠杆菌科的共同特点,10,.,H抗原 (鞭毛),O抗原 (LPS侧链),K抗原或Vi (荚膜),F抗原 (菌毛),O抗原(LPS),11,.,肠杆菌科的共同特点,抵抗力:不强 不耐热 湿热60经30min即被杀死 对低温有耐受力。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胆盐、煌绿等燃料对非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选择培养基 易变异,12,.,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13,.,埃希菌属:6个种,众多型别,E.COil是临床最常见的 模式菌种:大肠埃希菌 一般为肠道内正常菌群 宿主免疫能力低下条件致病,引起肠道外感染 少数血清型有致病性 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中的粪便污染检测指标,埃希菌属,14,.,形态染色,短杆菌 革兰染色阴性 有周鞭毛 有菌毛 肠外感染株有微荚膜 不形成芽胞,15,.,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活泼,硫化氢试验()动力试验(+) 绝大多数发酵乳糖 IMViC试验结果为+ + - -,16,.,抗原结构,O抗原:菌体抗原 170种,引起IgM H抗原:鞭毛抗原 50种,引起IgG K抗原:荚膜抗原 100种以上 鉴定后大肠杆菌血清型命名法: O:K:H O157:K58:H7,17,.,致病物质,黏附素 特异性高定植因子抗原、集聚粘附菌毛等 外毒素 肠毒素及溶血毒素 志贺毒素 内毒素,18,.,所致疾病,内源性肠道外感染: 条件致病 泌尿道感染 化脓性感染 腹膜炎、阑尾炎 免疫力低下者败血症 新生儿脑膜炎,外源性肠道内感染 胃肠炎(腹泻):致病菌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19,.,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致病因素- 肠毒素(二种)临床疾病- 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旅游者腹泻,不耐热肠毒素 LT 加热65、30分钟失活,耐热肠毒素 ST 加热100、20分钟不失活,20,.,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致病因素-不产生肠毒素侵袭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组织坏死-炎症 侵犯部位-结肠临床疾病-较大儿童与成人腹泻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21,.,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最早发现的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致病因素-不产生肠毒素、无侵袭力菌毛粘附(小肠)微绒毛绒毛萎缩刷状缘破坏上皮细胞功能受损 水样腹泻所致疾病- 婴幼儿腹泻(严重者可致死),22,.,23,.,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致病因子- 志贺毒素Stx-1:破坏核糖体,阻止蛋白质合成,细胞损伤-肠绒毛结构破坏-分泌增多,吸收减少Stx-2:破坏肾内皮细胞 血清型- O157:H7 主要疾病- 5岁以下儿童 出血性结肠炎(剧烈腹痛及血便)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污染食品是其重要的传染源,24,.,The “life cycle” of E. coli O157:H7,5-10% prevalence in animals 40% prevalence in farms,大肠埃希菌O157:H7的贮主是牛,25,.,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AEC),致病因子 细菌集聚,形成砖状排列粘附上皮细胞,阻止液体吸收主要疾病-引起婴儿和旅游者持续性水样腹泻,26,.,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标本采集的原则) 分离培养与鉴定 肠道外感染 肠道内感染,27,.,28,.,血清学鉴定 如疑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需作血清学鉴定。,已知分型Ab,分离菌,直接法玻片凝集试验,+,29,.,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5个大肠菌群/100ml汽水,果汁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卫生细菌学检查,大肠菌群数,每100ml(g)饮食样品中大肠菌群数,我国卫生标准:,细菌总数,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30,.,防治原则,接种疫苗 对饮水和食物的消毒,加热对病人隔离治疗,补充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耐药性非常普遍,药敏试验,31,.,问题,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种类 大肠埃希菌的卫生细菌学检查及其意义,32,.,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33,.,教学大纲,掌握 志贺菌属生物学性状特点(抗原构造及分类) 志贺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志贺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熟悉 志贺菌的防治原则,34,.,case,王某,女,18岁。一天前发热38,腹痛、腹泻,水样便。现腹痛加剧,脓血粘液性便 便检:镜下满视野脓细胞。血液检查:血白细胞为15000/mm3,中性粒细胞90%。 根据症状初步诊断是什么? 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帮助确诊?,35,.,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 G-杆菌 不形成芽胞 无鞭毛 有菌毛 无荚膜,36,.,生物学性状,培养 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一般为光滑菌落,宋内氏志贺菌形成扁平粗糙型菌落,生化反应 不分解乳糖 分解葡萄糖 ss选择培养基 双糖管 动力试验阴性 硫化氢试验阴性,37,.,SS培养基,肠道非致病菌,肠道致病菌,38,.,39,.,抗原构造及分类,O抗原分类依据:群特异性抗原、型特异性抗原菌种 群 型 痢疾志贺菌 A 110(唯一不发酵甘露醇) 福氏志贺菌 B 16、x、y变型(13型) 鲍氏志贺菌 C 118 宋内志贺菌 D 1,我国以福氏、宋内氏流行多见,分为4群,40个血清型,40,.,比其他肠道杆菌弱 6010分被杀死 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在污染的瓜果、蔬菜上存活10-20天 多重耐药性,抵抗力,41,.,致病物质,主要致病物质为侵袭力、内毒素,少数菌株产生外毒素。侵袭力-,粘附并穿入回肠未端、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粘膜固有层细胞增殖、炎症 坏死粘膜、WBC、细胞碎片、 纤维蛋白和血液共同组成粘液脓血便,42,.,内毒素 志贺菌仅在肠道内增殖,一般不侵入血流 各菌株均可产生强烈内毒素,引起典型痢疾症状,内毒素,全身表现 内毒素血症、 发烧、神志障碍、 严重者中毒性休克,破坏肠粘膜 加重坏死及溃疡形成,典型痢疾症状 脓血粘液便,刺激肠壁植物神经 肠功能紊乱,典型痢疾症状 腹痛、里急后重等,43,.,外毒素-志贺毒素Stx-1:破坏核糖体,阻止蛋白质合成,黏膜细 胞损伤-肠绒毛结构破坏-分泌增多Stx-2:破坏肾内皮细胞-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44,.,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潜伏期 1-3天 宋内氏常为轻型感染,福氏易转变成慢性,传染病流行三环节 传染源- 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易感者- 人类普遍易感,且敏感性较高,少量菌体即可致病(10-150个细菌),45,.,所致疾病,急性痢疾 发热、腹痛、水样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痢疾志贺菌引起的严重-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死亡率20% 慢性痢疾 治疗不彻底,病程超过2个月,10%-20%为慢性 中毒痢疾 多见于小儿;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 高热、休克中毒脑病;呼吸衰竭、循环衰竭,46,.,痢疾杆菌,粪口途径,回肠末端,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肠壁粘膜,形成炎症,出血、溃疡、坏死,脓血粘液样便,释放内毒素,中毒症状、发热,肠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肠蠕动共济失调,直肠扩约肌痉挛,腹痛,里急后重,47,.,免疫性,免疫期短,不稳固免疫主要是消化道粘膜的SIgA,48,.,微生物学检查法查,及时送检/暂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SS平板(无色透明小菌落),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最后诊断,分离培养,新鲜脓血便/肛拭,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快速诊断,免疫荧光菌球法 协同凝集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49,.,防治原则,加强饮食卫生的管理 隔离患者、彻底治疗 减毒活菌苗 抗生素,50,.,问题,志贺菌属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对可疑痢疾患者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51,.,第三节 沙门菌属,Salmonella,52,.,教学大纲,掌握 沙门菌抗原构造与分类 沙门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沙门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肥达反应原理及结果判定分析 熟悉 肠热症的特异性预防,53,.,一群革兰阴性杆菌 分两个菌种:肠道沙门菌,邦戈沙门菌众多型别 分布广泛 感染的宿主范围广 多数可感染动物 少数对人类致病 有些动物沙门菌也可对人致病引起人畜共患病,54,.,分类,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伤寒沙门菌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肖氏沙门菌 希氏沙门菌,人,人、动物,55,.,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 G-杆菌 周身鞭毛,有菌毛 无芽胞、无荚膜 培养和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不分解乳糖 大部分菌株产生H2S(硫化氢试验阳性) 动力试验阳性,56,.,57,.,抗原构造与分类,58,.,常见沙门菌的抗原组分,组 菌名 O抗原 H抗原I H抗原II A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1、2、12 a B 肖氏沙门菌 1、4、5、12 b 1、2鼠伤寒沙门菌 1、4、5、12 i 1、2 C1 希氏沙门菌 6、7 c 1、5猪霍乱沙门菌 6、7 c 1、5 D 伤寒沙门菌 9、12 d 肠炎沙门菌 1、9、12 g、m E1 鸭沙门菌 3、10 e、h 1、6,59,.,伤寒、希氏沙门菌的表面抗原 与毒力有关,Vi抗原,免疫原性弱,伴随活菌一起存在,测定Vi抗原有助于检出带菌者,因为,所以,本质,Vi抗原:少数沙门菌有如伤寒沙门菌、希氏沙门菌,不稳定可以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发生凝集,60,.,抵抗力,对湿热耐力差 耐低温:冰冻土壤中可过冬 水中能存活2-3周 粪便中可活1-2个月 耐受胆盐、煌绿及其他染料,61,.,致病物质,侵袭力 菌毛:粘附 Vi抗原:抗吞噬 内毒素 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可导致中毒症状和休克 肠毒素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62,.,所致疾病-人类沙门菌病(1),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染途径:粪-口途径 肠热症: 伤寒、副伤寒 伤寒:伤寒沙门菌引起, (症状典型,病程长) 副伤寒:甲型副伤寒、肖氏、希氏沙门菌引起,63,.,肝脾-肿大 胆囊-肠道-排菌(2周)肾脏-尿-排菌(3周),伤寒、副伤寒的致病过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肠粘膜上皮细胞,肠系膜淋巴结,固有层淋巴结,进入血液,再次进入血液,第一次菌血症 发热,不适,全身疼痛,第二次菌血症(1周) 高热、外周白细胞下降、肝脾肿大、 表情冷漠、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脏 脾脏 胆囊 肾脏 骨髓,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典型病例病程为3-4W,胸导管,64,.,伤寒、副伤寒杆菌,肠道(主要侵犯小肠粘膜),吸附于M细胞表面,细胞肌动蛋白重排,内在化,粪一口途径,细菌进入吞噬转入上皮下区,被固有层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细菌能在吞噬体的酸性环境中生存和繁殖,部分菌经过淋巴液到达肠系膜淋巴结中大量繁殖后,致病机制,65,.,进入血流(第一次菌血症),发热,不适,全身疼痛,肝,脾,肾,骨髓,心,脑,繁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菌血症),出现明显症状,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WBC 下 降,表情淡漠,66,.,伤寒表现,持续高热 肝脾肿大 伤寒病容 玫瑰疹 相对缓脉,67,.,所致疾病-人类沙门菌病(2),胃肠炎(食物中毒)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败血症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希氏沙门菌 无症状带菌者 症状消失后一年以上,粪便中可分离出相应沙门菌,68,.,伤寒玛丽,69,.,免疫性,肠热症后,能获得牢固免疫 即使发生,症状也轻,很少发生再次感染 细胞免疫较重要 胃肠炎的恢复与肠道局部生成SIgA有关,70,.,微生物学检查法,细菌学诊断 标本: 胃肠炎取粪便呕吐物或可疑食物 肠热症在病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本;发病1周取血;发病1-3周取骨髓液发病2 周取粪便;发病3周取尿,71,.,微生物学检查,细菌学诊断,标本,SS平板,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72,.,微生物学检查-血清学诊断 (Widal reaction),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H抗原和甲型副沙寒沙门菌和肖氏,希氏沙门菌H抗原与受检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测定血清中有无抗体以及抗体的效价。可以辅助诊断肠热症。,73,.,血清学诊断,正常凝集价 伤寒沙门菌O抗体的凝集价1:80,H抗体1:160 甲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H抗体凝集价1:80动态观察单次效价测定不能定论,可在病程中逐周复查,若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效价大于4倍才有诊断意义。,74,.,血清学诊断,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75,.,H与O抗体的诊断意义,76,.,带菌者检查,分离病原菌 查Vi抗体,77,.,case 1,患者,男,20岁持续高热和腹泻8天,大便每天5-6次,偶尔有粘液和血丝,右下腹隐痛,伴食欲差、恶心、呕吐。 体检:肝脏右肋下2cm,脾脏左肋下1cm,躯干背侧可见散在的,压之退色的淡红色皮疹。 血液检查:白细胞数量减少。 问题:你的初步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需要进一步进行的检查是什么?,78,.,肥达反应:伤寒沙门菌O凝集价1:160 问题:1.疾病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2.本病的并发症有哪些?,case 2,79,.,问题,沙门菌引起机体哪几种类型的感染? 对肠热症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采取标本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 根据O抗体和H抗体的哪些不同特点来判断肥达反应结果?,80,.,防治原则,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 疫苗 伤寒、甲及乙型副伤寒3联菌苗 Ty2la伤寒沙门菌口服活菌苗 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 治疗 以氯霉素效果较好,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