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162769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一、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是以研究如何减少生产事故为目的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产过程中人的知觉规律,通过对事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效安全措施,预防容易使人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和错误操作行为的主客观因素,保证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人们的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统计资料表明,在工业企业内所发生的大量事故中,70%75%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操作引起的。而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又同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应用安全心理学研究操作人员在作业现场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二、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包括个性、注意、需要与动机、情绪等方面,简述如下:1.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经常的特征,是一个全部品质和经历的总和。心理学把人的个性分为能力、性格和气质三个方面。人的个性形成,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所以个性各不相同。例如,有的人善于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较迅速;有的人工作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的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人沉着、稳重、老练,有的人则轻浮、急躁、冒失。个性的差异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操作人员的反应速度、手脚的灵巧程度和视力、体力等能力方面,性格、气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是否适应工作的需要。有时由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操作时表现为力不从心、失去配合、操作失误、冒险操作等而造成事故。2.注意。人的“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注意”,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些事物,而避开其余事故。就操作人员来说,“注意”可分为两类,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加任何努力。它是由周围的环境变化引起的。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新奇的外形等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必要时还需要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例如,操作人员在现场进行作业时,多检查设备、操纵机器、观察各种显示器和周围环境,这是有意识的“注意”。在劳动过程中,需要人们善于把自己的“注意”有意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并且要控制无意的“注意”,不为某些事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即使身体疲倦了,还要强迫自己“注意”,否则,非常容易发生事故。3.需要与动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影响行为,要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就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引起人的自学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要贯穿于人们从需要动机行为满足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新的行为全过程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就是试图揭示需要规律如图所示。他把需要分为5种,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物质向精神发展。在某一特定时记得总是有某一层次需要最为突出,成为激励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若受到干扰,人们的某种“需要”一时实现不了,就会产生烦恼、焦急而在操作中会出现不耐烦、图省力,为尽快达到预想的目的而抢时间、急速度、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等现象。4.情绪。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抱的一定态度的反映。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是人的六种最基本的情绪。情绪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具有干扰影响。特别是一个人如受到挫折,会使人产生一种比较持久的情绪,形成懊丧、怨恨、消沉、心烦意乱的心境,从而影响人的全部生活和工作,使人的言语、行动、思想和所接触的一切事故,都染上了相同的情感,而极易造成操作上的失误,发生事故。三、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在事故发生以前,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一般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1.习以为常,思想麻痹。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操作人员凭印象,毫不怀疑地根据过去的经验,习惯性地开始作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性违章现象。由于没有意识到操作方法有错误,或者由于没有进行日常检查,或在麻痹思想指导下,检查不够详细等,即便有反常现象,也未引起注意,结果出乎操作者意料,因而惊惶失措,手忙脚乱,不能采取积极的措施,终于造成事故。2.受情绪影响,思想不想不能集中。操作人员因和同事或家属发生过争执、夫妻不和睦、受到批评等产生低落情绪;或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感情冲动;或由于忧虑造成情绪紧张,使思想不能集中;或忘记了按操作程序进行作业等,导致事故发生。3.技术不熟,能力不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刻苦学习技术,发现异常情况没有能力排除;或者在操作中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导致事故的发生。4.骄傲自大,不求上进。由于不正视自己的技术工作能力,自信心过强,盲目操作而发生了事故。另外一种心理状态是尽管操作人员本身注意反常状态,但由于骄傲情绪,相信自己考虑的方法是正确的,结果也造成了事故。5.怕麻烦,希望侥幸过关。对按操作规程感到难以做到或麻烦,又感到自己的做法虽然有些危险,但问题不大,心存侥幸,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6.依赖别人,心存侥幸。这种情况的心理状态是在与别人共同作业时,自己不积极主动,不严格按照自己承担的操作项目和操作规程进行,而总是图省事、省力,想依赖别人,侥幸取胜,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综合上述情况,对操作人员在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况,可概括地表现在下表中。表1事故发生前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原因自己认为有经验而盲目自信地进行作业1、没有进行日常检查,或检查不充分2、没有意识到操作方法有错误3、没有注意到异常情况4、虽然发现了异常,但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虽感到操作有一些危险,但认为问题不大,图省事,凑合着继续进行作业1、感到难干(如按操作规程)2、感到麻烦(如按操作规程)3、侥幸思想虽然实际有危险,但当时并没有感到有危险,而盲目地进行作业1、因为没有经验而感觉不到有危险2、因为是经常干的工作,不感到有危险3、因为过去已干过多次,不会出现危险受情绪影响,没有意识到有危险,或因忙中出错,未考虑有危险1、因为外界条件,使注意力不集中2、因为受高兴、忧虑和生气情绪的影响3、工作匆忙4、情绪紧张因为作业太简单认为不会出什么问题1、凭经验敷衍了事的进行操作2、过去干过多次,凭老经验办事有依赖思想,自己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1、由共同作业的人员所引起2、由与自己的作业无关的机器或设备所引起四、培养操作人员集中“注意”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集中“注意”,全神贯注地进行各种现场观察和操作活动,就能防止各种错误的操作行动,保证人-机系统的安全。怎样培养操作人员集中“注意”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教育操作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安全生产可以促进生产发展,若忽视安全,发生事故,将给个人、他人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操作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有了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在作业时集中“注意”,搞好安全生产。2.教育操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或事物,都能引起注意,也是能集中“注意”,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热爱,没兴趣,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不但很难集中“注意”,而且也容易引起疲劳。因此,要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操作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兴趣。3.防止单调的环境,避免操作人员“注意”分散。能引起注意的事物,如果反复多次地出现,就会使感到单调,易于疲劳。单调的环境会使人感到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这就不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尽量避免产生单调环境的同时,也要培养教育操作人员,善于用理智来控制单调环境,加强主观努力,以集中“注意”。4.控制“注意”的紧张程度。当操作人员需要积极工作的时候,必须把“注意”高度专注在当前的作业上,并要克服周围无关刺激的干忧。但是操作人员不可能长时间的精力充沛。高度集中“注意”,这就要求劳逸结合,适当地降低“注意”的紧张程度,松驰一下精力。因此长时间加班加点,拼人力,对搞好安全生产是不利的。要保证操作人员劳逸结合,睡眠充足,精力充沛,这样在作业时才能头脑清醒,从而达到在作业时间集中“注意”。5.培养操作人员正确分配“注意”。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工作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一切工业生产,都要求操作人员有机敏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分配“注意”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自始至终把“注意”分配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还能同时“注意”几个方面的情况。要使“注意”能够很好地分配到几种活动上,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培训操作人员具有熟练的技术。使操作人员不仅在操作时能做到集中“注意”而且还能正确地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五)积极引导操作人员具有增力情感,避免减力情感情感和“注意”一样,对于操作人员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操作有着极大的影响,与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1.增力情感和减力情感。人的情感具有两极性,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慕和增恨等。情感的两极性对人的思维活动和分析判断能力有着不同的作用。“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说人在高兴、满意、愉快时使人感到舒适、畅快。使其观察锐敏,反应迅速,动作灵活,此时操作人员操作准确,很少发生事故,这对安全生产极为有利。这类促进人的认识和反应的情感是积极的或者是增力情感。相反,如果操作人员带着悲哀、忧虑、愤怒、恐惧等情感进行作业,就会感到压抑和痛苦以及忐忑不安,具有干扰心理活动的作用,使操作人员的反应变慢、行动迟缓、操作错误多,不能保证人-机系统的安全。由于这类情感从消极方面影响人的认识和行动,所以被称为消极的或者是减力情感。为了安全生产,我们要积极引导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具有增力情感,避免减力情感。但是,一种情感空间对人的活动能力发生增力作用还是发生减力作用,并非绝对的。还要看一个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有的人即使遇到了不称心的事,只要能把国家的利益放放在第一位,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就能克服自己的情感,变减力为增力情感,把工作搞好。反之,若只计较个人得失,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得意忘形,不能自持,忘乎所以也往往会使增力情感转化为减力情感。领导者的责任就要教育和增养操作人员不仅技术要精,而且还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在遇到顺心事的时候,乐而自持,在遇到不顺心事的时候,能不为逆境所困。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充沛的精力、乐观的情绪、旺盛的斗志、高度的责任心、使情感成为推动自己工作的力量,减少操作错误,保证安全生产。2.控制操作人员的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激动而短促的情感状态,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所引起的,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抑制,都容易引起激情。激情伴有鲜明而强烈的外部表现,它笼罩着整个人的行动,如狂喜时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放声大笑;愤怒时,横眉瞪眼,咬牙切齿,咆哮如雷;恐惧时,面如土色,目瞪口呆,四肢颤动等。处于激情状态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往往被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不能正确估计自己行动的意义和后果,以致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所以操作人员如带着激情进行作业是最危险的。对一般岗位的操作人员的激情应进行控制,尤其是在开始阶段,有意识地采用转移视线的方法,把激情指向别的事物上去。这样,可以减弱或消除激情,主要是教育和培养操作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坚强的意志。六、防止因操作人员疲劳导致事故由于操作人员疲劳,常常出现倦怠现象,对安全生产是十分不利的。因为人在疲劳时,感觉机能弱化,听觉和视觉敏锐度变低,眼睛运动的正常状态被破坏。随着疲劳的进一步发展,引起心理活动上的变化,人的“注意”变得不稳定,注意的范围变小,注意的转移和分配发生困难。在疲劳过程中,记忆力降低。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也明显降低,同时反应速度也降低,有些反应时间甚至延长到原先的两倍以上。此外,在疲劳之后,人的操作行动的准确性下降,有时还会发生反常反应,动作的的协调性也受到破坏,以至反应不及时,有的动作过分急促,有的动作又过分迟缓。人们思维和判断的错误增多,因而对潜在的事故的可能性和应付的方法就考虑不周,甚至出现错误,结果导致事故发生。产生疲劳的原因很多,一般是睡眠不足;家务事多;夫妻不和;精神负担重;操作人员本身的生理素质差或营养条件不良;技术不熟练,操作时感到很费劲;作业环境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粉尘、有毒物质等,超过一定限度,刺激大脑皮质,对人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心理状态变化;长时间连续紧工作,人的身心机能降低,产生疲劳等。防止疲劳的措施,最好是应当休息好,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在安排生产中采取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保障操作人员充足的睡眠、休息及适当娱乐。2、改进作业环境条件,使作业场所的空气新鲜,温度舒适,消除职业危害。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等都是防止疲劳的有效措施。七、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进行安全教育,克服不安全心理人的行动受心理活动支配,不安全行动的出现,从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分析,大都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所致。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进行安全教育,总的来说,是要从人们头脑里清除掉那些对安全生产不正确的判断依据,而灌输以新的正确的思想。这一工作必须采用多种办法经过长时间的耐心说服和教育,才能逐渐得到改变。1、要通过对操作人员个性检查,了解其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2、通过调查操作人员违章或发生误操作的原因,分析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3、对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制订切合实际的安全操作规程。4、建立有利于安全的各种奖惩制度,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行动的动机,并将它引到安全生产所希望的方向。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