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 ppt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1578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学 ppt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学生心理学 ppt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学生心理学 ppt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和行为,1,.,主要内容,1、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2、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偏差行为3、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调适 4、给大学生的建议,2,.,第一节 网络虚拟世界与 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3,.,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1、满足了解和探索外部世界的需求2、满足舒缓紧张、宣泄情绪的需求,渴望了解书本以外的各种知识、信息和周围多彩的世界。通过“虚拟社区”宣泄他们被压抑的不良情绪和情感,向网友倾诉自己的不快。,4,.,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3、满足友爱与情感的需求 4、满足追求娱乐、时尚的需求,通过与网友的交往可以使他们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爱与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 网络的自由性和上网的时尚性及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高速性满足当代大学生们追求个性时尚与时效的心理需求。,5,.,通过与网友的交往可以使他们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爱与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调查显示,46.2%的学生结交异性网友是寻开心、解闷,14.1%的学生是为了获得感情慰藉,9.1%的学生是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11.7%的学生是渴望了解异性,获得满足感。有39.7%的学生曾与网友见过面,其中,11.2%的学生常与网友见面。调查还显示,在大学生的各类朋友中,网上认识的占57.6% ;老同学占28.3%;生活中结识的占14.1%。 网络聊天中,聊的最多的话题是友谊和爱情。据调查,网恋大学生曾有失恋经历的占55.3% ,高于没有失恋经历的网恋者比例(44.7%)。,6,.,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5、足寻求猎奇刺激、性刺激及生理方面的需求。 网络虚拟性行为有下列三大特色:易得性、价廉、匿名性是造成虚拟性行为独具魅力的原因。,网络世界中应有尽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是信息的宝库,也是信息的垃圾场。 调查显示,有近78%的青少年有浏览色情网经历,有35 %的青少年经常光顾色情网站。“性”是搜寻引擎中最常被检索的关键词。,7,.,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6、满足归属感的需求对人类来说,寻求归属感是一种基本需求。由于网络空间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虚拟环境,所以让每一种人几乎都可以找到一个让自己感觉“趣味相投的地方”。,一些网迷往往存在着现实的或潜在的归属认同危机感,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危机;与师长及同学缺乏认同等。他们上网既是在逃避着不愉快的现实,又是寻觅着另类的归属认同。,8,.,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7、满足自尊、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研究发现,经常上网的学生能从网络中感受到平等的社会支持和评价,在网络中体验成功与抱负,能够将网络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平台,提示网络对自尊可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网络世界里,不再强调相貌的作用,每个网民在一个非以貌取人的环境下拥有平等的发言权,人们不需要过多的面具。个体还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资料通过网络传媒让网友认识和了解。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还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重建自我认同的机会。,9,.,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 网络偏差行为,10,.,一、偏差行为和网络偏差行为的界定,所谓“网络偏差行为”,是指网络使用者在上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适应行为、反社会行为或非社会行为的总称。包括网络使用者在上网过程中一切可引起焦虑、强迫、忧郁、依赖、逃避等消极心理,以及引发破坏、违规、犯罪等反社会和不适应社会行为的各种现象。,11,.,(一)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是指“上网使用者达到一定的时间量后反复使用互联网,其认知功能、情绪情感功能以及行为活动,甚至生理活动,已偏离现实生活,受到严重伤害,但其仍不能减少或停止使用互联网”。包括如下症状: 第一,网络成瘾耐受性 第二,强迫性上网症状 第三,网络退瘾症状 第四,网络成瘾相关问题,12,.,网络成瘾的种类,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交往成瘾 网络恋情成瘾 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网络制作成瘾 网络色情成瘾,13,.,2008年11月的网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症状表现:-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14,.,- 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15,.,(二)网络焦虑症,网络焦虑主要是指使用者在触网后由于缺乏网络知识,担心被他人嘲笑或被社会淘汰而造成的紧张和焦虑的不适应状态。 对于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电脑书籍和软件不知从何学起,畏惧感和无所适从的焦虑心理也很普遍。,16,.,(三)网络孤独症,网络孤独症是指上网未能解除孤独,反而因为触网而引发或加重了原有的孤独感这样一类不良心理状况。 终日在网上漫游,局限于人机对话模式的网迷,由于减少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社会交往程度被大大地削弱了,于是与周围人群的感情联系日渐淡漠,生活的情趣也开始消磨,内心显得枯燥而空虚,慢慢失去了对快速变动而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参与感,堕入了情感交往上的“网络漂移”症,出现了“精神真空”。,17,.,四)网络身份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大学生一般都始终如一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在网络交往中则不然,网络所提供的各种虚拟情境,可使不少大学生就会感到身份迷失,角色混淆,无所适从。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面临的冲突是“同一性(Identity)与角色混乱(Role Confusion)”的矛盾。虚拟网络给个体所带来了自我体验的“边缘感”。,18,.,(五)网恋游戏人生,误交损友,在网恋的大学生中,有些人抱着游戏的态度,不停地在QQ中搜索异性,热聊三四天就迅速发展到网恋,失去兴趣后继续搜索。一些大学生沉溺在网恋浪漫、虑幻的情调中,对现实生活采取回避态度,不敢正视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心里上极度依恋网恋对象,有的甚至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离校出走,执意放弃学业与网恋的对象同居;一旦网恋情人背叛或与自己理想中的恋人出现差距,不少学生难以承受失望的打击,容易出现厌学、甚至产生厌世的情绪,轻生自杀者不乏其人。,19,.,(六)网络欺诈与犯罪,一些人认为在网络世界里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将自我凌驾于社会法律之上,无视道德的存在,不忌伤害别人,甚至违法犯罪。大学生网络犯罪主要表现有三类: 一是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的犯罪行为。 二是利用互联网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或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三是利用互联网危害人身权利及合法财产权利的行为。,20,.,思考: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因网络行为导致存在偏差行为,21,.,22,.,第三节,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 的调适,23,.,调适方法,树立正确科学的网络认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中的积极因素,自觉拒绝网络的各种诱惑,勿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 分析迷恋上网的情结 分析自己上网的动机和情结所在,充分认识上网的诱因。进行上网前后的两种感觉的比较,能够看清自己逃避的是什么,以及希望从网上得到的又是什么。认识过分使用网络对自己的危害才能真正摆脱不良的网络行为。,24,.,调适方法,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每天操作累积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连续操作1小时后休息10分钟左右;再次,应设定强制关机时间,准时下网。 培养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强的个人适应能力,学会合理宣泄,正确面对挫折,学会用转移和替代的方式摆脱成瘾,劳逸结合,用每个人所特有的其它嗜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自我的注意力。,25,.,调适方法,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社会支持 。积极参加增进人际关系沟通与技巧的课程或活动,使自己能够提高更好的沟通能力,并增进人际沟通方面的自信。形成健全的人际关系,多方面拓展自身的人际关系圈。 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培养“五自”品德“自学、自护、自辨、自制、自省”。,26,.,心理调适的难点,1、病症发现的隐蔽性。 2、生理疾病的并发性。 3、治疗手段的模糊性。 4、预防和治疗的紧迫性,27,.,对互联网依赖性的判断,你是否着迷于互联网?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停止使用互联网?停止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你是否感觉烦躁不安?每次在网上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由于互联网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是否受到影响?你是否对家庭成员、治疗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互联网着迷的程度?你是否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28,.,在上面八个问题中,如果被调查者对其中的五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Kimberly Young就断定他已经患上了互联网依赖症。结果在600名调查对象中,2/3符合互联网依赖症标准。这些人平均每周花费在网上的时间为38.5小时,既不是为了参加网上的学术活动,也不是为了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与一周的工作时间基本一致,但只有8%的人是从事高新技术工作。这项研究还表明,“依赖型”和“非依赖型”上网者的不同,并不是仅仅指网民每周上网的时间,更主要的是在网上利用时间的方式。在依赖型上网者中,35%的时间用于聊天室,28%的时间用于多用户互动游戏;而在非依赖型上网者中,55%的时间用于接发电子邮件和万维网,24%的时间用于查阅网上图书馆、下载软件等其他信息的收集上。,29,.,4、给同学们的建议,没人能阻止你们的上网行为,请自己控制上网的时间和掌握上网的目的。 没人能阻止你们在网上交友,请自己慎重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 保持使用网络获得资讯的方式,但不要把网络作为获得资讯的唯一方式。 网络使用能力的加强意味着另一方面能力的削弱,注意,人际交往的其他方式和能力也要不断加强。,30,.,谢谢大家, 祝各位心身健康!,31,.,课堂作业,请谈谈大学生应如何避免网络偏差行为。,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