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有感七篇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1547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实践论》有感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读《实践论》有感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读《实践论》有感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实践论有感七篇【篇一】我们一些知识水平很高的同志,立志改造世界,或者说进行社会实践,或者说按照严密的理论推导指导工作,却往往出现跟预期效果大相径庭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那些唯心论者我们就不说了。很多同志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用了非常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可是还是不成功。为什么呢?这是我非常迷惑的地方,相信不少同志也有同感。通读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关于上述观点,我想对于唯物论者来说不难理解。可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工作,并不是件件成功。我们观察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儿就知道了。结合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单位组织羽毛球比赛,我觉得自己有一些基础就报名了。同时报名的也有我的一名好友。他没什么基础,虽然个儿高腿长,但总也打不过我。为了备战,我们都开始进行训练。为了有更好的训练效果,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培训班,老师是国青队退役的队员。我一周去上两次课,老师的各种讲解都理解得挺好,课上也认真训练。我这个好友呢,对我这个方法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说没啥用。三个月后参加比赛,结果我小组没出线,他晋级四强,成为我们那届全河羽毛球赛的最大黑马。后来我向他请教秘诀,他说,也没啥秘诀,就是天天打。回来之后我就深刻反思。我用科学方法指导实践为什么反而落后于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国青队教练的知识不可能有什么大的错误,反倒是我好友的理论常常被球友们纠正。可是实际情况是他练习效果最好,我的反而很差,进步很慢。对比毛泽东实践论的结论,“从感性认识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后来发现,其实前面都没有错,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出问题了。不是出错了,而是没有改造成功。就是“知道了”,也“做了”,但“没有做到”。说简单些,就是知道做不到。我想很多的同志也在实践理论的最后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不是大家没有掌握正确的理论,也不是没有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而是在落实理论的最后一步 改造客观世界这个环节没有实现。实践论这篇文章最后的小注 1 有一段出自列宁全集里面的话,很好地诠释了上面的例子。“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通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科学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不辞辛苦地去实践。因此,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让我们一起大胆地去实践吧!【篇二】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 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在过去的高考课本里,我们学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你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你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现在你回想一下高考的知识你还记得多少。如果现在让我们去再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来的分数呢?所以实践是重要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是正确的实践观。“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中去”,相信这也是对于我们年轻人的一个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步的一个最好手段.所以,在实践中进步,从现在开始。实践论论文的语言不仅直白生动,还准确。对于论文而言,语言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毛泽东通篇用的都是常见的词汇,但却十分精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比如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些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各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简洁精确的例子把要说的问题一语道破,这也算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了吧!“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实践,不论是怎样的工作都离不开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要求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有个统一,因为不同的时期和地点则要求我们进行不同的实践,在整篇实践论当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具体实例,用那些实例说服人们,我们也知道,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地点,进行不同的实践.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我们要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实践论引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篇三】最近,按照省厅和警令部“三读”活动的安排和要求,我认真阅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深受启发,总有一种清新之气如春风般扑面而来的感觉,除了因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认为,不懂得哲学的人,是无法深刻理解事物的,没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是无法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一九三七年毛泽东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是正确的实践观。“自觉投身公安工作实践中去”,相信这也是对于我们每一个民警的要求,同时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需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不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真理又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所以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真理。公安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不能用理论去切割事实,而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修改、补充、完善工作机制,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在公安工作中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毛泽东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而主观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主观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因此,对工作对象的认识,就不能满足于经验层次,而要经过思考、实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求得理性认识,总结规律性。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正是在长期、细致的实践中,达到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状态。只有在公安工作中大胆实践,才是我们对于公安工作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少数民警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我们要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实践论引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篇四】阿安普罗安特曾说过: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我们也曾老生常谈一般地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真正能够为成功付诸努力和实践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知与行,可谓是摆在成功者、失败者面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挑战亦需要莫大的勇气,往往是形成退十步者在退百步者面前为傲的丑剧,岂不可笑。在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中这样提到: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每一项认知的形成都是伴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所形成的,而无论发展的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在过程中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定权。当结局产生,是收获,还是教训,都会一一呈现,而这些是在有行动的前提下产生的,是光靠个人幻想所不能实现的。我们不能奢望每一次的行动都能收获成功,只能期望于让经历化成磨炼,把每一次行动过程中所得到的片面的、粗浅的所得一一积累和沉淀,当量变化成质变,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所获。在实践论中同样对此作出了解释: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为了让以上观点更加可靠,定义天才可以用到另一个解释,即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总结和反思,因为这世上本没有“常胜”的概念,但能够无论是在失败,还是成功之后,都会总结和反思的人,一向会受到“成功”的青睐,获得成功的几率也比一般人大很多,可谓是付出总会有收获。列宁曾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就强调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也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中国古语有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领进门是第一步,在这之后还有九十九步要走。同样,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在师傅的余荫下更不会成才,只有在进门之后继续开始自我修行,走不同的路,经历不断的打磨、不断的验证,浪里挑沙,坚持到最后的那个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一文中,对于人的理论认识如何从实践中产生,又如何服务于实践有着生动地阐述。认知这一过程,对我们当下的青年如何在新时期发挥作用同样有着不小的警示和提醒。在文中,认识的发展过程是这样被阐述的。最开始是认识的感性阶段,即感觉和印象的阶段,经过人们在实践中对感觉和印象的反复和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这一阶段认知过程已经初步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并且事物的全体、内部联系以及在数量和性质上都有了不小的差别。循此继进,通过运用判断和推理等认知方法,就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也就到了更为重要的阶段,即理性认识的阶段。总的来说,认知的过程就是社会的人在生产和阶级斗争中,经历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认知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但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实践。真如文中阐述的那样:“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只有在技术发达的现代可以实现,但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是“可以到现场,就决不到会场”的人,是明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人。这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并亲力亲行,做到了知与行的结合。文中同样这样阐述到:“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我们青年,作为为新时代里的“新秀才”,认识世界的方式决不能是从“徘徊于实践中的人”那里获得一些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是要在新时期敢为践行的先锋,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去努力,去拼搏,按照党的要求,把自己锻造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青年毛主席曾这样告诫我们: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中,在此去圆梦的过程中,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需要刻苦锤炼新本领,用新时代的标尺审视自己,在新征程的熔炉中锻造自己,并争取早日具备与时代发展大势相适应的眼光思维、格局视野、能力素质、胸怀气度、意志品格。实践出真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扛起新时代重任,更应该干字当头、一干到底。我们应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紧紧盯住宏伟蓝图,持之以恒地苦干、实干、科学干、创新干,在新时代的宽广沃土上辛勤耕耘、奋勇开拓、建功立业。【篇五】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实践论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的社会实践其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 于是,我们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篇六】1937 年七月,那是一个需要每一位中国人永远记得的日子,那一年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在党内出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误导党和军队的革命决策和严重危害了革命的发展的背景下,毛主席为纠正当时党和军队的错误指导思想,为了突出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实践的重要意义,而写出的伟大著作实践论。实践论中,以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为基础,联系我国当时的具体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文中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该著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社会实践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其中阶级斗争给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在文中,毛主席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他认为,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它强调指出,人的认识过程反复经过这两次飞跃,对于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但是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实践就不能探索真知。对于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来说,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我们还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不仅需要我们学习优秀经验,更需要我们自己去实践,去探索。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同样,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作为大学生,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实展才华开阔创业的广阔天地。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大群众中去,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只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奋进,就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悔的青春。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要想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我们的能力。中国梦,每一位国人的梦。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梦想成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我们的复兴。中国梦,你我的梦,中国梦,只有实践才能实现的梦!【篇七】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看来,行路与读书的关系极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百闻不如一见,身临其境的感觉与只读纸上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凤凰卫视专门有一栏目就叫走读大中华,很有深度,很受启发和感动。近期,我也走读了一回延安,重读实践论、改造我们的学习等名篇,再次感受了毛泽东当年在延安窄小的窑洞里写下那些鸿篇巨制的魅力。又一次夕阳西下之时立于延安宝塔之下,那延河畔的金柳确也像夕阳中的新娘,但延河水已成一条细得可怜的玉带,早无当年“延河滚滚翻波浪”的景象,更谈不上波光中金柳的艳影了!河床上机声隆隆,半空中漂浮着些黄尘,恐怕又是在搞什么建筑吧。水是山的眼睛,更是一个城市的眼睛。没有水,一个城市会失去多少灵性!那沿河两岸负势竟上、争高直指的一座座大楼,似乎快与宝塔看齐了,难怪几乎所有来延安旅游的人都说宝塔怎么这样矮小呢,书中不是说宝塔巍巍吗?要知道,人的视觉也容易受到“欺骗”,在延安城全是窑洞和平房的年代,立于延河畔,仰望宝塔,确有巍巍之感,即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延安,我的感觉仍是这样。况且,塔不在高,有“神”则灵呢。这座始建于唐朝年间的古塔默默地站立了千余年,见证着我脚下这座山城的历史沧桑。而真正使此塔闻名于世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此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十年时光。通过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等外国人所采写的报道,使此塔成为世人心目中的圣塔,使延安成为当时比西安更加有名的城市,几乎要超出“虎踞龙盘”的南京和山环水绕的重庆。当年延安革命生活的清风正气和蓬勃向上,就连当时敌视中国共产党的美国赴延安军事考察团也不得不在悲叹声中承认:这里是中国的希望。“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即使解放后离开延安多年的人们还在深情地怀念着延安,他们留恋的是当时虽然艰苦但令人奋发向上的生活。吴伯萧的菜园小记就是当时红色延安的田园诗;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就是那国难当头的时代最强音;死比泰山还重的张思德就是当时普通一兵的代表之一,毛泽东为他所致的悼词为人民服务被收入中学课本,至今传诵不衰;具有坚忍不拔骆驼精神的、建国后不久即离世的任弼时同志就是当年我党高级领导干部的代表之一,叶剑英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这一评价被书写成大字挂在延安枣园的窑洞里供人们瞻仰。他们就是无私奉献的延安精神的创造者。真正使此塔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延安窑洞里完全成熟了的毛泽东思想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无疑是最主要的贡献者。除他那雄视千古的诗词读起来至今使人震撼不已外,那些讲话和政论文章如今读起来也使人如坐春风。其中,古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成语、典故、俚语引用得恰到好处。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他用一副对联给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作了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在反对党八股中,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长而乏味的文章说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在实践论中他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这比那些干巴巴的只有几条筋的文章读起来令人舒服得多了,容易领会得多了。而他所做的党的七大闭幕词题目就叫愚公移山,用列子汤问中的故事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要搬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坚强决心。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演讲中他用激情澎湃的语言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象他的诗七律长征一样,气势磅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毛泽东是语言大师,是真正的国学大师,他不仅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获取生动活泼的语言,并且手不释卷,遍览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典籍,汲取丰富的营养。现由中央档案馆整理的毛泽东利用工作之余、凭记忆书写的古诗词的一部分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就达 117 首,其中包括白居易长达 600 余言的琵琶行。而四千多万字的二十四史,他一生不知读了多少回,光批注也能编成几部大书。他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说:“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艺术的民族保守性比较强一些,甚至可以保持几千年”。现在那些所谓的或自封的国学大师们对此感到的恐怕不只是汗颜吧?西下的夕阳似乎给古塔披上了一道金色的佛光,周围的凤凰山、清凉山和万花山在佛光中显现出一种“数峰无语立斜阳”的壮美意境。苍山如海,那山尖就是海中的小岛吧。“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作为人的毛泽东不可能活一万岁,但是其诗文必定万古长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