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14263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9.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肝脏的常见病,2,*检查前准备:扫描前30分钟空腹,口服 500800ml对比剂,浓度2%(不宜过高,产生伪影)。*平扫:常规,尤其对造成肝脏密度改变的弥漫性病变,如脂肪肝、肝硬化等,以及对肝内钙化灶的显示。,3,增强: 1.显示平扫不能显示或可疑的病灶。多数肝内占位病灶的CT衰减值低于正常肝实质,但部分病灶CT值与正常肝脏实质尤其与伴脂肪浸润的肝实质差异不大,单纯平扫难以检出。 2.根据病灶的增强特征鉴别病灶性质。肿瘤病变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实质则主要由门静脉供血,故造影剂经血流进入肿瘤内和肝实质内的时间、程度以及清洗速度均不同,具强化特征,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和鉴别。,4,*CTA:对肝内小肿瘤病灶检出率高于常 规CT。对3cm的肝癌尤其是1cm的小病灶最为敏感。,5,肝脏恶性肿瘤,一 原发性肝细胞癌 巨块性:单个巨块或多个密集结界融合成巨块,d5cm。 结节型:d5cm,单个或多个分布。 弥漫型:少见,结节大小、分布均匀。直径10mm。 小肝癌:单个癌结节d3cm或癌结节数量不超过2个,最大直径总和3cm。,6,*转移途径:血行性、淋巴途径、种植性。 肝细胞癌侵犯血窦,在门静脉与肝静脉内形成癌栓并向肝内外转移。肺为肝外转移的主要部位,淋巴道转移以肝门淋巴结最常见,其次为胰头周围。 约90%合并肝硬化,以门脉性大结节肝硬化最多。 *临床症状:肝区疼痛,腹胀,上腹部肿块,纳差,消瘦,乏力,其次有发热、腹泻、黄疸、腹水及出血表现。 *并发症:癌结节破裂、出血,消化道出血,肝昏迷 *检验诊断:AFP增高(排除妊娠及胚胎性肿瘤),7,CT表现,*CT表现:1病灶:大多数呈圆形、卵圆形,少数呈分叶状,个别侵润生长的肿瘤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与肿瘤生长方式密切相关,以膨胀生长为主的压迫周围肝组织或引起组织纤维化反应,形成假包膜;侵润性生长的肿瘤无包膜形成,边界模糊。平扫多为低密度,可有等或高密度。病灶发生坏死、出血、钙化及脂肪变性是显示密度不均。增强:肝脏双重血供,肝动脉占2025%,门静脉占7580%,肝实质在动脉期增强不明显,肝癌在增强早期CT值迅速上升超过肝实质,峰值停留时间很短,然后迅速下降。,8,2.门静脉系统受侵犯、癌栓形成:增强扫描显示充盈缺损。 肝静脉与下腔静脉受侵犯:下肢及腹壁水肿。 肝门及肝内胆管扩张:肝门肿块或淋巴结压迫或侵犯胆管。鉴别诊断:血管瘤,转移瘤,胆管细 胞癌,肝脓肿,肝硬化结节,FNH,腺瘤.,9,10,11,Text,12,特殊类型的肝细胞癌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FL-HCC),好发于青年人,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常无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病史,HBsAg,AFP,CEA,AKP可正常。肿块较大,手术切术率高,预后较好。CT表现:膨胀性生长,体积较大,包膜完整;常单发,部分病例有小卫星灶。平扫显示病灶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区,可有索条状结构及坏死区,钙化为其特点,多为点状或小圆形,密度较高。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在动脉早期强化,纤维间隔为相对低密度。 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FNH。,13,14,Title,Text,15,二 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平扫:轮廓欠清的低密度实质性病灶,部分可 有钙化。 增强: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边缘较清,增强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形成一个由多结节组成的形态。当肿瘤靠近肝门区,可见肿瘤远侧局部肝内胆管扩张。,16,Text,17,Text,18,三、肝肉瘤起源于肝脏间叶组织,罕见。常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正常。平扫可见病灶内脂肪密度及软组织密度,边缘清晰,增强后软组织部分明显强化,可显示动静脉瘘。,19,Title,Text,20,Text,21,22,四、转移瘤多由消化系统脏器的恶性肿瘤由门静脉转移至肝,以胃癌、胰腺癌常见;乳腺癌及肺癌由肝动脉转移。,23,Text,24,Text,25,肝脏良性占位,一、肝血管瘤 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平扫为低密度。增强特点: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病灶中央扩散;延迟后病灶呈等密度填充,一般大于3分钟。鉴别诊断:小肝癌,单发转移瘤,26,Text,27,Text,28,Text,29,Text,30,Text,31,Text,32,二、肝腺瘤常单发,圆球形,边缘清晰,几乎都有包膜。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与长期服用避孕药关系密切,停药后可有自行消失。偶见于男性,与服用合成激素有关。,33,平扫:肿瘤密度与正常肝实质接近或略低,中心出血时呈混杂密度,高密度区为血块,低密度区位液化后的血浆成分。增强:富血管肿瘤,早期病灶呈浓密均匀强化,随后密度下降,延迟后为低密度。中心出血表现为更低密度区无强化。,34,Text,35,Text,36,Title,Text,37,Title,38,Title,39,三、FNH 少见,年轻女性,无临床症状,无出血、恶变倾向。含kupffer细胞,同位素扫描可明确诊断。 平扫:肿块密度均匀,略低或接近正常肝组织。中心瘢痕组织呈低密度,可无。 增强:早期呈均匀高密度,中心瘢痕组织无强化,随后病灶密度下降,最后呈相对低密度.,40,Title,41,Title,42,Title,43,Title,44,Text,45,Text,46,四、肝囊肿由肝内小胆管扩张演变而成。,47,Text,48,五、细菌性肝脓肿全身各部分化脓性炎症,尤其是腹腔内感染途径。平扫为低密度灶,中心区域CT值为4-26HU,平均为17HU,略高于水,可为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形带(环征),可完整也可不完整。,49,Text,50,Text,51,Text,52,Text,53,肝脏弥漫性病变,一、肝硬化肝脏体积缩小,肝叶比例失调(右叶萎缩、尾叶代偿性增大)肝裂增宽,肝门区扩大。肝脏密度增高、结节增生,表面不平。继发脾大、腹水及门脉高压。,54,Text,55,Text,56,Text,57,Text,58,二、肝脏脂肪变性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肝岛:弥漫性脂肪肝内残留的正常肝组织。边缘清晰。通常位于胆囊附近、叶间裂附近或包膜下,以左叶内侧段常见。,59,Text,60,Text,61,62,63,谢谢,Tex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