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皮肤生理知识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13494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9.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论皮肤生理知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概论皮肤生理知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概论皮肤生理知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 体 皮 肤 生 理 知 识,2,Content,皮肤的解剖结构 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的类型 常见损美性皮肤问题,3,什么是皮肤 ?皮肤的结构 ?,第一部分皮肤的解剖结构,4,成人的平均体表面积大致为,皮肤被覆于体表,人体的第一道屏障。 皮肤也是最大、最重的器官。,1.5-2平方米,什么是皮肤?,5,皮 肤 的 基本 结 构,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含皮下),表皮和真皮的厚度约 , 不同个体、年龄、部位存在较大差异,0.5-4mm,6,皮肤的基本结构,真皮,皮肤附属器,面部护理,皮下组织,表皮,皮肤,7,表 皮,通过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表皮(epidermis):主要来源于外胚层,属 复层鳞状上皮组织,细胞成分,角质形成细胞:分为45层细胞,树枝状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非角质形成细胞),8,基底层,位于表皮最底层 除基底细胞,还有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 单层柱状排列成栅栏状 桥粒和半桥粒 可增殖分化,为表皮的干细胞 基底层生发层,表皮,基底膜带,9,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 510层镶嵌状排列 多角形细胞,表面有短小棘状突起 角质小体Odland小体(板状体):合成脂质 细胞间以桥粒相连,表皮,角质小体(板状体),10,颗粒层,位于棘层之上 梭形或扁平细胞,24层叠瓦状排列 细胞核和细胞器退化溶解 胞质内大量角质颗粒和角质小体(脂质) 细胞间以桥粒相连 具有防水屏障作用,表皮,11,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部位的较厚的表皮中 23层扁平细胞 细胞核消失 细胞界限不清,紧密相连,光镜下胞质呈均质,并有强折光性 有防止水和电解质通过的屏障功能,表皮,12,表皮,角质层,位于体表最外层 于掌跖处最厚;眼睑、耳后最薄 扁平细胞,520层,上下重叠镶嵌排列 细胞间桥粒退化消失,细胞连接松散 角质细胞已无生物活性,胞质内:角蛋白、NMF,细胞间隙:脂质 具有屏障功能,对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有防护作用;防止水分流失,13,角质细胞间隙:脂质,健康皮肤细胞间凝聚力和保湿架构,角质细胞间的 层状皮脂架构,皮脂,皮脂,水份,皮脂的作用-防止水份流失,增强细胞间凝聚力和连接,14,NMF天然保湿因子,NMF指在角质细胞中存在的一种具有吸附性保水作用的的水溶性物质。角质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间的脂质共同构成保护天然保湿因子的屏障,阻止了天然保湿因子的流失。NMF能在角质层中与水结合,并通过调节、贮存水份,从而使角质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使皮肤自然呈现水润状态。若天然保湿因子缺乏或不健全,便会造成肤色黯沉,产生细纹并变得干燥、敏感。,15,表皮的更新,定义:表皮细胞由基底层增殖、分化至角质层脱落 每天约30%50%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 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约19天 基底细胞推移至颗粒层约2642天 通过角质层推移的时间约为14天 整个表皮更新的总时间约为 保护基底层,5975天,16,表 皮 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来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 位于基底细胞之间,约占基底层细胞总数的10% 特征性细胞器:黑素小体,合成黑素(遮挡、反射紫外线);树突将黑素呈递给角质形成细胞 数量与年龄、部位有关;与肤色、人种、性别无关,黑素细胞,17,相关知识延伸:肤色,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部位的不同而异;正常肤色由三种色调组成:,黑色深浅由 黑素颗粒 的大小多寡而定 黄色浓淡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及组织 中 胡萝卜素 的含量 红色隐现与 毛细血管 分布的疏密及 其血流量有关,18,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 具有 免疫 活性: (吞噬、处理、呈递抗原)位于基底位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约占表皮细胞总数的3%5%,表 皮 非角质形成细胞,19,麦克尔细胞,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 细胞含短凸状突起,胞质中含神经内分泌颗粒 在 感觉 敏锐部位密度较大,与该部位的神经纤维轴突末端形成复合体(Merkel cell-neurite complex) 通过桥粒与角质形成细胞相连,表 皮 非角质形成细胞,麦,20,表皮与真皮的连接,基底膜带,透明层(板层素),致密层(型胶原),致密下层(型胶原),基底层,半桥粒,基底膜带,真皮,基底膜带具有 渗透 和 屏障 的作用,表皮(半桥粒)与真皮之间靠基底膜带连接, 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靠半桥粒连接。,21,来源:(胚胎)中胚层 厚度:0.4mm4mm 光学显微镜下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组织成分: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细胞、纤维和基质)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真皮,22,真皮的层次,乳头层,凸向表皮的乳头状突起,与表皮成犬牙交错样相接 较薄,纤维细密 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游离的神经末梢和囊状神经小体,23,网状层,位于乳头层下(两者无明显分界) 较厚,粗大的胶质纤维交织成网,其中含有许多弹力纤维 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穿行,真皮的层次,24,胶原纤维,含量丰富,为真皮纤维的主要成分,约占皮肤干重的75% 胶原蛋白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束,直径约215m,相互交织成网 韧性大,抗拉性强,赋予皮肤韧性和张力;对外界机械损伤有防护作用,真皮的纤维成分,25,弹力纤维,约占皮肤干重的2%4% 由弹力蛋白和微原纤维构成,直径约13m,呈波浪状,交织成网,缠绕在胶原纤维束之间 具有较强弹性,赋予皮肤弹性, 对外界机械损伤有防护作用,真皮的纤维成分,26,网状纤维,仅占皮肤干重的0.4% 为幼稚、纤细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直径约0.21.5m 排列疏松,主要分布在乳头层、皮肤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 创伤愈合时可大量增生,真皮的纤维成分,27,基质,无定型均质物质,充填于纤维与纤维束间隙和细胞间隙 由氨基聚糖和蛋白组成蛋白多糖 氨基聚糖中含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等 具亲水性,为水溶性物质和电解质 的交换场所(存储、代谢功能),真皮,28,细胞成分,包括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等等 皮肤组织深层损伤后,成纤维细胞为主要的组织修复细胞 成纤维细胞能合成胶原/网状/弹性纤维,和基质,真皮,29,皮下组织,即皮下脂肪层 厚度约为真皮层的5倍,因性别、年龄、营养状态及部位差异较大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 纤维间隔中有较大血管、淋巴管、神经穿行 具软垫缓冲和防止热量散失的功能 脂肪在皮下过度沉积可造成肥胖,30,皮肤的基本结构,真皮,皮肤附属器,面部护理,皮下组织,表皮,皮肤,31,皮肤附属器、血管神经的分布,32,皮肤附属器,分布:遍布全身(除掌跖与足背),头面部与胸背部较密集; 多位于毛囊与竖毛肌的夹角内,呈分叶状,无腺腔,开口于毛囊上部; 可合成和分泌皮脂(腺细胞破碎后细胞碎片和胞质内的脂质形成 皮脂),经由毛囊排泄至皮面; 皮脂:油状半流态混合物,含多种脂类,并携带皮肤常驻微生物;其分泌受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皮脂腺,33,皮肤附属器,分泌受内分泌系统调控; 体温1,皮脂量10%; 湿度大,皮脂易扩散且排泄量增多; 皮脂熔点为30夏季,皮脂液化易排出; 冬季,皮脂固化,排泄减少; 皮脂分泌量与年龄有关:28岁最低,2530岁达高峰期,老年时期,分泌基本停滞 皮脂排泄不畅淤积痤疮游离脂肪酸(皮脂代谢物)过多毛囊炎性丘疹,皮脂腺分泌皮脂的特点,34,皮肤附属器,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阴蒂);单曲管状腺,开口于汗孔;分泌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可调节体温。顶泌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埠和小阴唇;大管状腺体,常开口于毛囊上部(位于皮脂腺开口上方);分泌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遗传性臭汗症、色汗症。,35,相关知识延伸:皮脂膜,由皮肤排泄的皮脂和汗液组成的混合物(乳酸、脂肪酸、固醇类、蜡类、游离氨基酸 & 尿酸、尿素、中性脂肪、钠、钾、氯和水等) 皮脂膜PH值为4.56.5,均值5.7,呈弱酸性 在皮肤表层形成一层天然的乳化脂膜,即“乳化膜” 皮脂膜可滋润皮肤、毛发,防止皮肤水分蒸发,36,相关知识延伸:皮脂膜和皮肤的PH值,皮肤PH值:表面加少量纯净水所测得。由皮脂膜决定,通常为4.56.5,均值5.7,呈弱酸性,保护皮肤,37,皮肤附属器,毛发,呈同心圆状排列, 由角化上皮细胞构成, 内外 分三层,髓质:,皮质(毛发的主体,含大量色素颗粒),毛小皮,1、 毛发,38,按部位分,毛干,毛根,毛球,毛乳头(含结缔组织、神经末梢、血管),毛基质(是毛发和毛囊的生长区,有黑素细胞),2、 毛囊,皮肤附属器,1、 毛发,39,毛发生长周期:,受遗传、健康、营养和激素水平影响,长毛(头发、腋毛、阴毛):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休止期(3月)正常人每天脱落头发的同时再生70100根头发生长速度约0.270.4 mm/日,50cm/3年 短毛(眉、睫毛):生长期2个月,皮肤附属器,毛发,40,皮肤附属器,位于指(趾)末端伸侧;为硬角蛋白性板状物质 结构:,指(趾)甲,甲板甲的外露部分 甲半月甲板近端半月形淡色区 甲廓(甲襞)甲板周围皮肤皱襞 甲根甲位于皮下的部分 甲床甲板下的组织 甲母质甲根下的甲床组织(甲的生长区),41,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血管:表皮无血管,真皮与皮下组织内有大量血管网丛淋巴管:盲端起于真皮乳头层内,与毛细血管伴行,后汇集成淋巴管网,并与淋巴结连接肌肉:平滑肌(立毛肌、腺体周围肌上皮、血管壁平滑肌等)和横纹肌(表情肌)神经:感觉神经(神经小体、神经末梢)和 运动神经(肾上腺素能、胆碱能、面神经),42,第二部分皮肤的生理功能,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有什么生理作用?,43,皮肤的生理功能,屏障功能 分泌与排泄 吸收功能 免疫功能 感觉功能 体温调节 新陈代谢,44,表皮的屏障功能皮脂膜&角质层,45,皮肤的生理功能,吸收功能,选择性 吸收途径:,影响因素: 体表的角质层厚度、 角质层的水合状态、 皮肤的温度、 皮肤的状态、 物质的理化性质,角质层细胞(脂溶性物质),皮肤附属器(水溶性物质),角质层细胞间隙(极少量,钠、钾、汞等),46,皮肤的类型?准确的皮肤分析是制定正确护理方案和实施护理方案计划的基础,第三部分皮肤的类型和问题,47,皮 肤 类 型,中性皮肤,油性皮肤,干性皮肤,混合性皮肤,48,1.中性皮肤,特征:水油平衡,皮肤PH值4.56.5,有弹性,皮脂排泄通畅 表现:皮肤光滑细致,红润有光泽,毛孔细小,皮肤纹路排列整齐,无明显瑕疵;适应季节变化,较耐晒,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不易脱妆;是健康理想的皮肤,婴儿的皮肤多属于中性皮肤。,皮肤类型分析,49,2.干性皮肤,特征:皮肤水份/油份减少,皮肤的PH值偏碱性,缺乏弹性,皮脂排泄通畅。 表现:面部肌肤干燥,粗糙,没有光泽,黯哑;纹理较细,毛孔较小,外观较干净,皮丘平坦,易上妆;脸部皮肤较薄,不耐晒,易敏感,易破裂、起皮屑、长斑;皮肤松驰,容易产生皱纹和老化现象。,皮肤类型分析,50,3.油性皮肤,特征:油脂分泌旺盛,皮肤的PH值偏酸性,弹性佳,毛孔易堵塞。 表现:肤色不均,T部位油光明显;角质厚硬不光滑,毛孔大,纹理粗,多有黑头粉刺;对外界刺激较不敏感,不易起皱纹、衰老。易脱妆,易产生粉刺、暗疮。,皮肤类型分析,51,4.混合性皮肤,特征:兼具油性皮肤(T区)和干性皮肤的特点(U区) 表现:呈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观(一半火山一半海水),多见面孔T字部位易出油,其余部分干燥,并时有粉刺发生。男性80%是混合性皮肤,多发生于20-35岁之间。,皮肤类型分析,52,各类肤质的直观表现,毛孔,肤色,光泽,细小,暗哑,无油,不均,粗大,细致,均匀,佳,T字部位油,不均,泛油光,T字部位粗大,53,各类肤质的特点,54,皮 肤 类 型,中性皮肤,油性皮肤,干性皮肤,混合性皮肤,皮脂少,皮脂多,水分多,水分少,55,皮肤干燥的内在原因脸部皮肤中有丰富的皮脂腺分布,干燥皮肤的原因在于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脂膜缺乏。,解决方法刺激皮脂分泌,补充皮脂,人体皮脂构成:皮脂腺分泌+角质小体内合成,身体皮肤中皮脂腺缺乏,皮脂膜脆弱,外界环境变化使深层的角质小体合成的脂质(层状皮脂架构)异常,导致皮肤含水量下降,皮肤干燥。,补充和重塑层状皮脂架构,皮脂-决定皮肤肤质,56,角质细胞的表层:皮脂膜,皮脂膜可滋润皮肤、毛发,防止皮肤水分蒸发;对外界(机械性、化学性、微生物)刺激有保护作用。,57,角质细胞间隙:脂质,角质小体,棘层(为主)与颗粒层细胞中存在特殊的细胞器:角质小体,内含脂质。角质形成细胞角化过程中,细胞死亡,细胞膜溶解释放角蛋白和角质小体内的脂质。脂质在角质层充满角质层间隙,形成层状皮脂架构。,58,角质细胞间隙:脂质,健康皮肤细胞间凝聚力和保湿架构,角质细胞间的 层状皮脂架构,皮脂,皮脂,水份,脂质的作用-防止水份流失,增强细胞间凝聚力和连接,59,NMF天然保湿因子,NMF指在角质细胞中存在的一种具有吸附性保水作用的的水溶性物质。角质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间的层状脂质架构共同构成保护天然保湿因子的屏障,阻止了天然保湿因子的流失。NMF能在角质层中与水结合,并通过调节、贮存水份,从而使角质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使皮肤自然呈现水润状态。若天然保湿因子缺乏或不健全,便会造成肤色黯沉,产生细纹并变得干燥、敏感。,60,老化 色斑 痤疮 敏感 毛细血管扩张,第四部分常见的皮肤问题,61,痤疮的表现,粉刺,黑头,丘疹,脓包,62,结节,囊肿,瘢痕 (萎缩性),瘢痕 (增生性),痤疮的表现,63,水煮蛋,我们的目标是,错误示范,64,痤疮的定义,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多发于头面部、胸背部等含皮脂腺较多的部位; 主要以粉刺、黑头、丘疹、脓包、结节、囊肿和瘢痕多种皮损为特征。,65,痤疮的成因,遗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皮脂腺大小及活跃程度) 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 毛囊漏斗部角质细胞粘连性增加,开口处堵塞 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炎症反应) 毛囊皮脂腺结构内炎症剧烈破坏毛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66,痤疮的诱因,饮食(脂肪、糖类、咳咳、干酪等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可引起痤疮加重) 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溴制剂、碘制剂可加重痤疮)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压力过重,生活不规律、情绪低落等会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变化,使皮脂分泌增加,形成痤疮) 胃肠功能失调(胃肠功能不良、便秘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锌缺乏) 环境(外界环境条件恶劣,个人清洁卫生差) 化妆品 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思路,67,皮肤老化进展,25 35 45 55,68,待 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