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效率的分析与改善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13391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作效率的分析与改善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动作效率的分析与改善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动作效率的分析与改善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作效率的分析与改善,动作效率分析,xx,IE改善原则ECRS法,xx,5W2H v.s ECRS,xx,动作改善的重点,(1)需要用力气的工作亦即必须用手,脚或全身用力方能完成的工作,或向膝盖下方伸手及蹲下拿起物品的动作,因为这些工作会引起肌肉的疲劳。 (2)不自然的姿势蹲在地上做事,或弯着腰工作等,这些不自然的姿势亦会引起肌肉的疲劳。 (3)需要注意力的工作必须仔细对准的工作或必须谨慎挑选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会引起精神上的疲劳。 (4)厌恶的工作例如噪音很大,空气污染,机器容易故障的工作。,xx,动作改善的原则剔除,1.剔除所有可能的作业,步骤或动作(包括身体,足,手臂或眼)。 2.剔除工作中的不规律性,并使各种物品置放于固定地点。 3.剔除以手作为持物工具的工作。 4.剔除不方便或不正常的动作。 5.剔除必须使用肌力才维持的姿势。 6.剔除必须使用肌力的工作,而以动力工具取代之。 7.剔除必须克服动量的工作。 8.剔除危险的工作。 9.剔除所有不必要的闲置时间。,xx,1.把必须突然改变方向的各个小动作结合成一个连续的曲线动作。 2.合并各种工具,使成为多用途。 3.合并可能的作业。 4.合并可能同时进行的动作。,动作改善的原则合并,xx,动作改善的原则重排,1.使工作平均分配于两手,两手之同时动作最好呈对称性。 2.组作业时,应把工作平均分配于各成员。 3.把工作安排成清晰的直线顺序。,xx,1.使用最低级次的肌内工作。 2.减少视觉动作并降低必须注视的次数。 3.保持在正常动作范围内工作。 4.缩短动作距离。 5.使手柄,操作杆,足踏板,按钮均在手足可及之处。 6.在须要运用肌力时,应尽量利用工具或工作物的动量。 7.使用最简单的动素组合来完成工作, 8.减少每一动作的复杂性。,动作改善的原则简化,xx,作业员效率低落的现象,人机配合不佳的停闲 多人配合不佳的等待 无效动素的存在 阻碍直接有效动素进行的动素 手的停滞等待 方法操作标准的缺失 材料工具机台整备不佳的影响 心态意愿的问题,xx,运用人机程序图 进行改善的目的,找出人员或机台的显著等待状态 找出合理的周程时间 1人多机(或1机多人)的最佳安排,xx,人机程序图的基本结构,作业者 时间 机台,闲置,闲置,闲 置,xx,人机程序图绘制要点,1.确认作业员机台的作业单元 2.确定各作业单元间先后顺序及同时间关系 3.测定各单元时间 4.依时间绘入人机(相对)单元程序图 5.检讨改善构思新方法 6.绘出新方法程序图,xx,人机程序图实例(改善前 ),作业员单元 时间 时间 机台单元,放入治具,放入治具,开机,开机,机台加工,等待,停机,停机,取出治具,取出治具,取出成品,等待,放材料,16,13,90,90,8,12,18,100,118,共 257 秒,周程时间由 257秒 缩减为 167 秒机器使用率为 (167 28 ) 167= 83.2%比改善前提高 29%,作业员在开机后等待 90秒时,同时将材料放入 另一副治具中,因此省掉放成品后的 放入材料 的100秒钟时间。 需要准备另一副治具。 机台原来停闲 100 分钟 , 现在减为 18 分钟。,改善方法/成果,xx,动作改善的原理,排除下列动作单元或动素提高效率 1.非直接有效的单元或动素例如:寻找检查 2.抑减会疲劳的单元或动素例如:不自然的姿势需小心的工作(需用力气的工作) 3.去除停闲等待与无价值的单元或动素 4.改善会影响作业员情绪安全的单元或动素例如:故障噪音,xx,动作分析(对动图),xx,动作改善的两种方式,目视分析: 以作业单元为纪录分析对象。动素分析: 以动素为纪录分析对象。,xx,单元目视分析的符号,加工作业 (含检查),移动,等待,停工等待,xx,动素分析,xx,针对动素的检讨改善,1.动作经济原则手的充分运用最不疲劳的身体部位最易取用材料工具尽量取代人手作业 2.减少第二类动素 3.去除第三类动素,xx,动作经济原则 关于身体使用部位,(1)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 (2)除规定休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空闲 (3)双臂之动作应对称,反向并同时为之。 (4)手之动作应以最低级次而能得到满意结果为妥,动作可分下列五级: A.手指动作级次最低,速度最快。 B.手指及手腕动作上臂及下臂保持不动,手指及手腕移动。 C.手指、手腕及前臂动作限制在肘部动作,肘以上不动, 此通常视为最有效,不致引起疲劳之动作。 D.手指、手腕、前臂及上臂动作。 E.手指、手腕、前臂及躯干之动作最耗体力,亦最慢。,xx,(5)物体之运动量应尽可能加以利用,但如需肌力制止时,则应将其减至最小限度。 (6)连续之曲线运动,较含有方向突变之直线运动为佳。 (7)弹道式之运动,较受限制或受控制之运动轻快确实。 (8)动作应尽可能使其轻松自然之节奏,因节奏能使动作流利及自发。,动作经济原则 关于身体使用部位,xx,动作经济原则 关于操作场所布置,(1)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场所 (2)工具物料及装置应布置于工作者之前面近处 (3)零件物料之供给,应利用其重量堕至工作者手边。 (4)堕送方法应尽可能利用之。 (5)工具物料应依照最佳之工作顺序排列。 (6)应有适当之照明设备,使视觉满意舒适。 (7)工作台及椅子之高度,应使工作者坐立适宜。 (8)工作椅式样及高度,应可使工作者保持良好姿势。,xx,动作经济原则 关于工具设备,(1)尽量解除手工作,而以夹具或足踏工具代替之。 (2)可能时,应将两种工具合并之。 (3)工具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工作位置。 (4)手指分别工作时,其各个负荷应按照其本能,予以分配。 (5)手柄之设计,应尽可能使与手之接触面增大。 (6)机器上杠杆、十字杠及手轮之位置,应能使工作者极少变动其姿势,且能利用机械之最大能力。,xx,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细研以上之二十二条原则,即可发现它们其实是 下列四基本原则之延伸: (1)两手同时使用。 (2)动作单元力求减少。 (3)动作距离力求缩短。 (4)舒适的工作。,xx,动作经济原则,1.动作经济原则第一基本原则:两手同时使用两手同时使用之目的在于避免单手负荷过多,而另手来去空闲浪费。工作范围之设计以及零件之摆置影响左右手工作量之关系至多,通常右手负担较难之工作,而左手则操作简单。两手同时使用其程度上之难易须视各操作之性质而异,兹取若干常用之动素依其左右手同时使用之困难程度编成下表,供参考:(两手同时使用时,如取对称,反向的路径,在感觉上较为自然而和谐,并能配合人体构造,而减轻疲劳),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注: A:两手可同时使用 B:困难 C:不可能,两手同时使用表,xx,2.动作经济第二基本原则:动作单元力求减少欲求动作单元之减少,当然首须删除不必要的动作,并设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之动素结合而得到同一目的;同理,两种以上之工具亦可设法合并。删除或省略某一动素应极为谨慎,务必拟删减少之动素对整个制造程序之贡献以及其所占地位均予适当之衡评。 其次,材料、零件以及工具应按操作之顺序排列于适当位置,而使其处于即可工作之状态,尤其是工具,切戒因寻找或抓取而花费时间及注意力。 装配用之材料与零件应利用容器安装,至于容器之设计应注意下列三点:(1)容器不可大于必要之尺寸,以免徒占空间。 (2)容器底部应有适当之倾斜,使零件恰可藉重力而堕至工作者手边。 (3)容器之开口处不可过小,致使零件往下堕时,因相互碰撞而塞阻。,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3.动作经济第三基本原则:动作距离力求缩短欲求缩短动作距离,首须考虑身体部位之最小使用范围。工作时,人体之动作可分为下列五级:(1)手指动作 (2)手指及手腕动作 (3)手指、手腕及前臂动作 (a)肋处为移动之轴心 (b)肋处手臂旋转之转轴 (c)扭转移动 (4)手指、手腕、手臂及上臂动作 (a)肩部为移动之轴心 (b)扭转移动,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5)手指、手腕、前臂、上臂及身体之动作 (a)躯干动作-臂部为移动之轴心 (b)躯干动作-膝盖为移动之轴心 (c)腿部动作 1前进或后退 2旁移 (d)膝部动作 (e)足踝动作 (f)联合动作 显然的,级次愈高,所耗之时间体力均愈大,因此,务须尽量利用较低级之动作,以缩短动作距离。其次应注意两手作业范围。装配之零件与工具应置于工作范围内,并力求接近装配区域。 缩短动作距离,亦可使用零件或制成品本身之重量,使其堕送装配区域或制成品箱内。,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4.动作经济第四基本原则:舒适的工作动作分析之首要目的在于减轻工人的疲劳,而疲劳有生理疲劳及精神疲劳。以上所提之三个基本动作经济原则,较偏重于强调生理疲劳之减轻或工作时间之缩短,而第四基本原则,则较偏重于精神疲劳之减轻。动作本身之 困难性 引起的踌躇心理最易引起工人精神疲劳。欲求舒适的工作,就须避免此等动作之困难性或设法加以减少。例如:(1)尽量使用日常生活已熟悉的动作,流利而自然。(2)采用曲线之圆滑动作。(3)利用惯性,重力以及自然力。(4)工作地点应予适当之高度,而决定适当之高度,应考试下列因素 : (a)配合操作周期 (b)工人体型 (c)可见之距离 (d)用力所需之程度 (e)身体之平衡性。,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