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种群和群落(有答案)与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植物的激素调节(带答案)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512190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种群和群落(有答案)与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植物的激素调节(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种群和群落(有答案)与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植物的激素调节(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种群和群落(有答案)与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植物的激素调节(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种群和群落(有答案)与 2019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植物的激素调节(带答案)2019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种群和群落(有答案)1.近五年课标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难度较小,命题热点集中在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与演替。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在命题形式方面,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等,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一道题中常涉及多个知识点。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注重语言的表述。3.新考纲无变化。备考时,要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数量模型及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利用比较法记准记牢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分析2.两种种群增长曲线分析(1)曲线分析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无迁入、迁出 现实状态: 食物、空间有限;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 有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K 值有无 无 K 值 有 K 值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因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图示如右 ) (2)K 值和 K/2 的应用对有害动物的控制:降低其生存条件(如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从而降低其 K 值。另外,应在种群数量达到 K/2 之前进行预防或猎杀。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改善养殖条件(饲料及养殖空间等),以提高其 K 值;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 K/2 时进行捕捞或出栏,捕捞或出栏后的种群数量应为K/2,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另外,捕捞或出栏的个体不能是年幼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常用的生态调查方法(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方法例 1.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 137 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和题表分析可知:第 1325 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A 错误;第 1729 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B 错误;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C 正确;第 137 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D 错误。【答案】C(1)对于濒危动植物,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其 K 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2)在 “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的生物种群数量不低于 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生。(3)在有害生物防治中,应使种群数量位于 K/2 以下,数量少,而且增长速率小,越早防治越好。考点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4.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如图 1。(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 2。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 A 先达到最多,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 B 随着曲线 A的变化而变化,故 B 捕食 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 A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 B 的,也可推出 B 捕食 A。(3)竞争曲线有两种表现形式,如图 3。“你死我活”(如 a),两物种竞争力差别较大,最终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 0。“此消彼长”(如 b),两物种竞争力相当,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5群落的空间结构(1)(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6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速度 缓慢 较快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 裸岩、沙丘、冰川泥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演替方向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 自然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然演替是不可逆的,稳定性越来越高例 2.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解题思路】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 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 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 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 错误。【答案】B1(2018 海南卷)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2(2018 全国卷 I)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3(2018 全国卷 III)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4(2018 江苏卷)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5(2018 海南卷)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 A、B、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 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法,理由是_。(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1(2018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B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 t 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D Ot 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2(2018 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拟)某种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如图为不同月份温度对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食蚜蝇和瓢虫以蚜虫为食,蚂蚁从蚜虫处获得蜜露,并赶走食蚜蝇和瓢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B6 月之前蚜虫种群的生活环境 阻力很小C蚜虫种群数量速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多D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 4 种种间关系3(2018 届吉林省延边州高考仿真模拟)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 )A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丙数量增加B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就会降低甲种群的丰富度C丁的数量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D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4(2018 届黑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A图 1、2 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 3 所示为曲线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B鱼类捕捞在图 1 的 e 点、图 2 的 g 点和图 3 的 i 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C若图 1 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为培养早期,的 cd 段酒精大量积累D图 3 曲线的 i 点,种内斗争最激烈5(2019 届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某校生物科研小组对一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采用不同体积的样方来调查土壤中的物种数。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2 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由图 1 判断,调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物种数的样方体积最好是_。(2)图 2 中未表示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 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调查的结果会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3)由于某种原因使得 A 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减少, E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其基础是_调节机制。(4)若图 2 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 E 每增加 10kg 生物量,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 _kg。(5)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演替,演替结果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1(2019 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某种群的数量达到 K 值后,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种群密度会处于波动中 D种内斗争最激烈2(2019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如图表示某草原中某一种群的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对曲线分析可知,在 5 年后该种群数量开始下降B曲线所示 20-30 年间增长率 保持不变,说明该段时间种群数量趋于稳定C由图可知,0-30 年间在第 10 年时该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D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在第 15 年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3(2019 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 9 月份调研)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C高山植物群落因海拔高度而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水生群落因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而分层4(2019 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A B C D5(2019 届江西省五市八校联盟体高三第一次模拟)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 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_ (填数字),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破坏_(填数字)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2)图乙表明,该初级消费者在 18201860 年的 40 年间很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原因是_,1880 年后该动物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动物在该岛屿上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只。(3)据图丙可知,该动物在调查的第 15 年时年龄组成是_,20 年内该动物的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第_年。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甲乙两个种群会争夺这些资源,发生竞争。B 正确。【答案】B2.【解题思路】种群的 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 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 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 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 错误。【答案】D3.【解题思路】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 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 330-400nm 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 正确。【答案】B4.【解题思路】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 错误;阶段到阶段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 错误;阶段 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 正确。【答案】D5.【解题思路】(1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C 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A 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B 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保证调查结论可靠。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由于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内,应采用标志重捕法。(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答案】(1)C A B (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标志重捕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内(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解题思路】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题图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 t 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 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A 错误,C 正确;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群最终呈现“S” 型增长,甲种生物最终被淘汰,但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都受本身密度制约,B 错误;0?t 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先高于乙种群的出生,而后二者的出生率相等,最后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D 错误。【答案】C2.【解题思路】蚜虫的活动范围很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因此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A 正确;6 月之前,蚜虫的个体数急剧增加,说明其种群生活的环境阻力很小,B 正确;已知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6 月之后因乔木的幼嫩枝叶很少,蚜虫因缺乏食物来源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速降,C 错误;依题意可知:蚜虫与乔木之间存在寄生关系,食蚜蝇和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食蚜蝇与蚜虫、瓢虫与蚜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蚂蚁与蚜虫之间存在共生关系,D 正确。【答案】C3.【解题思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据此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甲因天敌(乙)的增加而导致其数量下降,丙因天敌(甲)的减少而导致其数量增加,A 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则会降低甲种群的个体数量,而不是降低丰富度,B 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丁的数量发生变化,说明乙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C 错误;甲的数量增加会引起乙的数量增加,而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甲的数量减少,说明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D 正确。【答案】D4.【解题思路】种群存活率越高种群的增长越快,图 3 所示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2 时增长最快,达到 K 时增长最慢,符合曲线 II 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A 错误;图 1 的 f 点、图 2 的 h 点和图 3 的 i 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但种群密度不是最大,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B 错误;实验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早期种群数量增长呈 J 型曲线增长,而酿酒时,要使酒精大量积累则种群数量应较长时间保持 K 值, C 正确;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因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斗争越激烈,图 3 曲线的 i 点并没有达到最大种群数量,D 错误。【答案】C5.【解题思路】(1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丰富度。由图 1 判断,V2 是物种数目达到最多时对应的最小样方体积,故调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物种数的样方体积最好是 V2。(2)图 2 表示食物网的示意图,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未表示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调查的结果会偏高。(3)由于某种原因使得 A 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减少,E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机制。(4)若图 2 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 E 每增加 10kg 生物量,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质量用20%计算。故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质量是520%20%+520%1/220%+520%1/220%20%=500kg。(5)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演替结果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答案】(1)丰富度 V2(2)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偏高(3)自我调节负反馈(4)500(5)次生增强1.【解题思路】 “S”型曲线中,种群的数量达到 K 值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 0,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表现为在“K”值上下波动,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由于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故种内斗争最激烈,综上分析,B 符合题意。【答案】B2.【解题思路】通过对曲线分析可知,在 5-10,1 2,种群数量增加,A错误; 不表示增长率,-1 才是增长率,B 错误;1-10 年,12 ,种群数量增加,到第 10 年种群数量最大,故群种内斗争最激烈,C 正确;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在第 20 年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D 错误。【答案】C3.【解题思路】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A 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B 正确;高山植物群落因海拔高度而呈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 错误;水生群落因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而分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 正确。【答案】C4.【解题思路】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导致再次捕捉时被标记个体比例偏小,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需要统计,只统计方格内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的特性,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进入诱虫器中的小动物数量偏少,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答案】C5.【解题思路】(1 )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是图甲中的。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了性别比例,从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2)生物的竞争力大小可以通过种群数量反应出来,该初级消费者在1820 1860 年的 40 年间群数量快速增长,说明在与其他生物竞争中占有优势,很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环境容纳量取波动期间的平均值,所以大约是 2000 只。( 3)据图丙可知,在 15-20 年间该动物数量在减少,所以第 15 年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第 10 年时 值等于 1,种群数量没有变化,之后开始下降,所以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第 9 或 10 年。【答案】(1)(2)在这段时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在与其他生物竞争中占有优势 2 000(3)衰退型 9 或 102019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植物的激素调节(带答案)1. 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和其他植物激素的应用。2在题型方面,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在命题形式方面,多以文字、表格、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常借助实验图示考查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及作用特性等。3新考纲无变化。备考时,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要注重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和结论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坐标曲线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列表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1.与燕麦胚芽鞘向光性有关的一些结论(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4)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5)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单侧光照、重力等;(6)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即有光、无光均可产生;(7)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而云母片和玻璃片等则会阻碍生长素的运输;(8)单侧光可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表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可横向运输,即在单侧光的影响下,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发生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面,表明生长素可极性运输。2.分析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曲线及拓展(1)图甲表示生长素的浓度与其所起作用的关系。ac 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增强;ce 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减弱;ef 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b 和 d 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根芽茎;A、B、C 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和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所谓“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中高与低的界限,对于根、芽和茎而言分别指的是图中 A、B 、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3)图丙表示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除草剂(生长素类似物 )往往可以除去单子叶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根据图丙分析,其原因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单子叶植物。例 1.某研究小组用玉米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图一是对玉米胚芽鞘进行的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切面如图二所示,图三示意的是一株倒伏的玉米植株。以下分析正确()A图二中的 c 处细胞对应图一的 a 部位B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C图二中的 d 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 e 部位D图二中的 c 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 g 部位【解题思路】在单侧光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故 a 侧生长素浓度高于 b 侧,a 侧细胞生长较快,对应图二的 d 侧, A 错误;由图一、图二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B 错误;图三中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e 侧生长素多于 f 侧,e 侧生长较快,对应图二的d 侧,C 正确;图三根部在重力作用下,g 侧生长素多于 h 侧,g 侧生长受抑制,而图二的 c 侧细胞仍处于促进生长状态,D 错误。【答案】C(1)确认生长素的有无:“ 一看”有没有产生部位,如有无 “芽、幼叶、幼根”等,“二看”有没有人为施加。(2)确认弯曲方向:对“茎 ”生长素多处,其生长快于对侧,故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对“根”生长素多处,其生长慢于对侧,故弯向生长素多的一侧。考点二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3.多种植物激素间的关系(1)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2)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器官脱落种子萌发(3)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激素不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4.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对应生长调节剂 应用生长素 幼根、幼芽及发育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 萘乙酸、2,4D 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农业除草剂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 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赤霉素 促进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用来播种细胞分裂素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 (如幼嫩的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 青鲜素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乙烯 植物各部位,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乙烯利 促进果实成熟;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矮壮素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例 2.以下是某同学所做的“探索生长素类似物 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实验材料:插条若干、蒸馏水、培养皿、烧杯、量筒、玻璃棒、2,4D、营养花钵等。实验步骤: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 2,4D 溶液;选取适宜插条若干,随机均分成若干组并编号;处理生长状况相同的插条形态学下端;培养并观察插条生根状况(结果如图所示) ;将浓度梯度变小,并重复前四步,做进一步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的目的是缩小 2,4D 浓度范围,减少成本和劳动量,该实验称为_。(2)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_ ;推测最适浓度处于_(填浓度范围)内;要实现实验目的,步骤最少需要设置_组实验。(3)2,4D 浓度为 107 mol/L、10 4 mol/L 时,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填“促进”或“抑制”);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也具有_。【解题思路】(1)预实验可以为正式实验摸索可靠的实验探究范围,减少成本和劳动量。 (2)图中纵坐标是因变量,其含义是插条平均生根数,由图可知,最适浓度处于 109107 mol/L 内;要实现实验目的,需缩小浓度梯度,故步骤最少需要设置 5 组实验。 (3)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2,4D 溶液浓度为 107 mol/L、104 mol/L 时,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促进、抑制,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是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即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1)预实验(2)插条平均生根数 109107 mol/L 5 (3)促进、抑制两重性(1)实验中需设置空白对照组,即不加入生长素的蒸馏水或缓冲液。(2)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其他因素如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实验中的处理都采用等量原则。(3)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情况。(4)在适宜的范围内取值:生物体或细胞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研究某因素对生物或细胞的影响时,自变量应在该因素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内取值。(5)梯度大小设置要适宜:梯度过小,变化不明显,实验组增多,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难度;梯度过大,实验结果不准确。1.( 2018 海南卷)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 IAAB. 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C. 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D. 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2(2018 江苏卷)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 IAA 浸泡 30 min 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 ,对照组为不加 IAA 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 IAAB四组实验中,300 mg/LIAA 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C100 与 300 mg/LIAA 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 IAA 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3(2017 全国卷 I)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 ABA)、CTK+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 CTK 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 ABA 削弱C可推测 ABA 组叶绿体中 NADPH 合成速率大于 CTK 组D可推测施用 ABA 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4.( 2018 海南卷)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 A、B、C 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组别 顶芽处理 侧芽处理A 去除 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B 保留 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C 保留 蒸馏水涂抹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_。(2)A 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_(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 A 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 D 组的处理是,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 组侧芽生长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 组的生长量。5(2017 全国卷 III)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 )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 ABA 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 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 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ABA 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答出两点即可)。(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1(2018 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 5 月模拟)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特定器官产生的微量有机物B生长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基因组的表达无关C黑暗时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D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2018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激素含量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生长素与乙烯通过拮抗作用,共同促进果实发育D某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唯一的3(2018 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促进茎的生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B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调节都具有两重性C光照、温度是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来影响生命活动的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4(2018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用乙烯处理二倍体番茄的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番茄植株C水稻感染赤霉菌会疯长,是由赤霉菌分泌的一种植物激素赤霉素造成的D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在黑暗时可以合成,单侧光并不影响其极性运输5(2018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做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处理,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请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_。(2)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如图丙。分析图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_ 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推测此时,_(填激素名称)含量会升高,共同调节促使叶柄与茎相互分离。(3)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请结合两种激素的作用关系,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尖向重力生长的原因_。1(2019 届山东省博兴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错误的是( )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能提高芦苇的产量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2(2019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从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下图是水稻种子从萌发到结种子,一个生活史过程中相关激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属于植物的内源激素,在种子萌发方面与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B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C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D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仅与脱落酸(ABA)的调节有关3(2019 届山东省招远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图表示施用 2,4-D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组、对照组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植株B主根的长度和侧根的数目属于实验的因变量C将图丙中未施用 2,4-D 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 10-4molL-1 的 2,4-D 的植株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4(2019 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用脱落酸(ABA)及 ABA 合成抑制剂(flurido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香蕉,香蕉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BA 对乙烯的生成过程起抑制作用BABA 可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促进与香蕉成熟相关物质的生成C采摘后香蕉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 ABA 的诱导D ABA 合成抑制剂可以直接调节乙烯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5(2019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1)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它能促进细胞的_,其生理作用特点表现为_。(2)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 X 处应放置_,则乙、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3)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_,则假设成立;若_,则假设不成立。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IAA 是由细胞中色氨酸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形成的,A 正确;激素的含量是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而不断变化的,B 正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没有对果实的发育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