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护理ppt医学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10844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护理ppt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伤寒护理ppt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伤寒护理ppt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护理,伤寒概况(一),流行病学 伤寒是伤寒沙门氏菌经肠道引起的全身性急性传染病。 全球各地均有伤寒发生,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我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卫生状况改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有地方性的流行或爆发流行,特别是沿海地区,浙江是全国发病率较高的省份之一(宁波、天台)。本院收治散发病例较多 ,终年可见,以夏秋季节为多。,伤寒概况(二),基本病理特征 持续菌血症和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 临床特点 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 可并发心肌炎、中毒性肝炎、肠出血和肠穿孔。,二、病原学特点,伤寒沙门氏菌属于沙门氏菌属D群,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裂解后释放出内毒素,并在该病中起重要作用。伤寒沙门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耐低温,水中可存活23周,粪便中可维持12个月,冰冻环境中可维持数月。对热和干 的环境抵抗力弱。60C15min或煮沸后即可杀死。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消毒饮水余氯达0.20.4Mmg/L时迅速死亡。,三、伤寒传播途径(一),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均是传染源,病人潜伏期起即可由粪便排出,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3个月以上称慢性带菌者。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而传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伤寒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受污染亦可引起本病流行。散发病列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多。,伤寒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而传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伤寒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受污染亦可引起本病流行。散发病列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多。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持久免疫力,少有第二次发病者(2%)。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四、伤寒病理特点(一),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组织与孤立滤泡的病变最具有特征性。(其他沙门氏菌感染引起此病理变化称为伤寒型)。 病程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呈钮扣样突起。 病程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发生坏死。 病程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与形成溃疡。若波及病灶血管可引起肠出血,若侵入肌层导致,伤寒病理特点(二),与浆膜层可导致肠穿孔。 病程第4周,溃疡逐渐愈合,不留疤痕 。 肝、脾肿大。,五、典型临床表现(一),(一)伤寒潜伏期321天,一般为1014天。 (二)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为4周,分为4期。 1、初期:第1周。急性起病常伴全身不适、 力、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体温呈阶梯型上升,在5-7天内高达39-40C。 2、极期:病程第2-3周。常有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出现。 (1)发热 以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少数可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发热10-14天。 (2)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明显,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右下腹可有压痛。 (3)神经系统症状 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患者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病理发射等中毒,典型临床表现(二),性脑病。也可出现虚性脑膜炎的表现。这些表现随着病情改善、体温下降而恢复。 (4)循环系统 常有相对缓脉。但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 (5)肝脾肿大 病程第1周末肝脾肿大质软伴压痛,并发中毒性肝炎时,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 (6)皮疹 部分患者皮肤出现小斑丘疹(玫瑰疹),多见于病程6-13天。直径为2-4mm,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多分布于胸腹部,偶尔见背部和四肢,皮疹多在2-4天消退,但呈分批出现。出汗较多者出现水晶型汗疹。 3、缓解期 病程第3-4周。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逐步下降。食欲渐好,逐渐腹胀消失,肿大的脾脏开始回缩。 4、恢复期 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精神食欲好转。体弱、原有慢性疾患、并发症者恢复时间较长。,其他临床类型(三),轻型 发热38C左右,全身中毒症状轻,病呈短,1-3周恢复。迁延型 病程超过5周以上 逍遥型 暴发型 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常为畏寒、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如能早期诊断,及时积极抢救,仍可治愈。 复发 少数患者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原因是免疫力低,治疗不彻底的患者。 再燃 部分患者在患病2-3周后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持续5-7天后才恢复正常,血培养在再发热期可阳性。再燃时症状加剧,可能与抗菌素治疗不当,菌血症未完全控制有关。,六、实验室检查(一),(一)血象 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缺如。嗜酸性粒细胞对伤寒的诊断与病情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伤寒沙门氏菌培养 是伤寒诊断的“金标准”。 1、血培养:病程1-2周的阳性率最高(80-90%),第3周约为50%,第4周不易检出。复发时血培养可再度阳性。 2、骨髓培养 :由于骨髓中巨噬细胞丰富,含菌多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持续时间长。对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血培养阳性尤为适用。 3、粪便培养:第3-4周的阳性率较高,慢性带菌者可持续阳性1年。 4、尿培养:早期常为阴性,病程3-4周有时可获得阳性结果。,实验室检查(二),(三)肥达氏反应:假阳性或假阴性较多,对伤寒与副伤寒诊断价值不大。通常病后2周左右出现抗体,第3-4周的阳性率达到70%以上。应用标准试剂检测,对未经免疫者,“O”抗体的凝集效价在1/80及“H”抗体在1/160或以上时,可确定为阳性,有辅助价值。评价肥达试验结果,应注意“同时高”、“步 步高”(每5-7天复检,抗体效价4倍增加)。 (四)LPS抗PHA 脂多糖被动之凝试验,属于沙门氏菌类感染,七、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有无不洁饮食史、当地是否有伤寒流行、既往史、预防接种史以及曾与患者接触史。 2、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1周以上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嗜酸性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试验阳性。LPS-抗PHA阳性 。 培养阳性。 (二)鉴别诊断 1、病毒感染;2、疟疾;3、流行性斑疹伤寒; 4、结核病;5、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6、免疫性疾病;7、恶性淋巴瘤;,八、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 (二)对症处理 (三)病原治疗 1、喹诺酮类 为首选药物,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对伤寒沙门氏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可有胃肠道不适、胃纳差、失眠等。 2、头孢菌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抗伤寒沙门氏菌作用强。 。,治疗方法(二),(四)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 严格卧床休息,禁食或只给少量流质。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便血情况。适当补液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使用止血剂,视出血量之多少适量输入新鲜全血。烦躁不安适当使用安定药物。大量出血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肠穿孔 应早期诊断,及早处理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介质平衡与热量供应。加强抗菌素治疗,控制腹膜炎。视具体情况予手术治疗。 3、中毒性心肌炎 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心肌营养的药物。,伤寒专科护理,一、护理评估 :入院评估 专科评估 发热待查评估 二、疫情报告 三、消毒隔离 四、休息方式 五、营养和饮食 六、病情观察 并发症观察 用药观察 七、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 背部护理 八、对症护理 安全护理 九、心理护理 十、健康宣教,一、护理评估(一),(一)常规入院护理评估:比较系统、全面,但没有倾向专科的特异性和重点。 (二)伤寒专科护理评估: 1、仔细询问病史 采集前全面了解现有医疗病史和化验检查资料。主诉、症状和体症。 2、测量生命体症 3、物理检查方法(望触叩听)从上到下系统的进行评估。内容:特殊伤寒面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胸腹部体症;四肢关节;皮肤、淋巴结;营养状态;自理能力和活动状况。,一、护理评估(二),(三)发热待查护理评估,二、疫情报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伤寒属于乙类传染病,确诊病例按传染病法律、法规要求及时报卡,不能漏报、迟报。城镇报告不超过12小时,农村不超过24小时。目前全国网络直报。,三、消毒隔离,消毒隔离 按肠道隔离,呕吐物、排泄物应彻底消毒。餐具可煮沸消毒,便器单独使用。接触用物、地板、家具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餐前便后洗手。医护人员诊疗操作前后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止院内苍蝇、蟑螂媒介传播。隔离至体温正常后15天,或每隔5天做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四、休息方式,休息方式 急性期(发热、肝功能受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病人的消耗,减轻病损脏器的负担,并可预防肠道及心肌并发症。体温退后逐渐增加活动,循序渐进。,五、营养和饮食,根据病情和病程选择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少渣饮食。保证充分饮水,每天入量25003000ml,有利于内毒素的排出。 高热或病重者适当静脉补充营养,并注意水、电介质的平衡,随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胃肠营养,六、病情观察(一),(一)观察生命体症 :体温波动情况(热型:高热、稽留热、弛张热、不规则热);脉搏呼吸次数;血压变化。 (二)伴随表现:头痛、神志意识改变;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皮疹等表现。 (三)毒血症状:全身不适、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软弱无力,不思饮食,脉率和呼吸增快。严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相应的症状和体症。 (四)观察腹部体症:腹胀(与饮食、低钾、中毒型肠麻痹有关),腹痛情况(部位、性质、程度、有否急腹症现象),用望、触、叩、听方法。,病情观察(二),(五)大便性质及次数: 有否出血、腹泻。 (六)观察并发症: 病程第24周,易出现大便潜血阳性,甚至出现下消化道出血和大出血(2%8%),饮食不当、腹泻等常为诱因。在大便潜血阳性、肠道出血的基础上,若饮食不当、高度腹胀易诱发肠穿孔。出现急腹症表现。 (七)特殊病人观察 :病重、年老体弱、神志反应迟钝者要敏锐观察,注重病人主客观表现,预防病情发展。 (八)观察继发感染 (九)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七、对症护理(一),(一)高热: 采用冰袋、冰帽,冰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用)、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为主,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大量出汗应测量血压、脉搏,适当补充液体。 (二)便秘:3天未解大便按常规生理盐水低压灌肠,或用开塞露通便,乳果糖类口服润肠通便,禁用泻药。酌情调整饮食结构。 (三)腹泻:调整饮食,减少脂肪和乳糖等食物。如细菌感染引起腹泻,根据医嘱给予抗菌素治,对症护理(二),疗。做好肛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擦干,用爽身粉或柔酸软膏保护肛周皮肤,防止湿疹和肛门疼痛。 (四)腹胀:给予少糖(淀粉类)、低脂饮食,少吃产气食物牛奶等。每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腹胀,必要时灌肠。腹胀以上腹部为主,胃肠减压;以下腹部为主,肛管排气。(五)烦躁不安 :观察精神异常表现,根据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并防止坠床/跌到,做好安全护理。,对症护理(三),(六)肠出血 :严格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暂禁食或只给少量流质,禁止灌肠。严密观察生命体症,如大出血、休克。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止血、配血输血,吸氧。经内科治疗无效,作好术前准备。 (七)肠穿孔: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禁饮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介质平衡与热量供应。加强抗菌素治疗,控制腹膜炎。视具体情况作好术前准备。,八、基础护理,(一)口腔护理 (二)皮肤护理 (三)背部护理 (四)定时翻身 保持被褥清洁、干 。注意卧位变化,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诊疗操作时防止受凉,做好人文关怀,减轻病人痛苦,预防继发感染。,九、心理护理,十、健康宣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